|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发展战略 > 阅读信息
屈贤明:中国制造正在发生历史性的重大变化
点击:  作者:屈贤明    来源:中制智库 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2-05-11 10:17:14

 

 

20211231日,中国工程院与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发布了《2021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将利用这份报告的数据来分析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态势及制造强国建设的进程。本文的主要观点,曾与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制造业研究室的同事古依莎娜、陈警、杨文静多次讨论,可以说也代表了他们的主要观点。考虑到本文的一些观点可能会引起争论和批评,我负全责,故用我一人的名义发表,以免牵连到他们三位。

 

2015年国务院颁发(201528号文、在全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以来,中国工程院每年都要发布《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报告对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韩国、印度、巴西和中国九个国家的制造业进行比较分析,根据4项一级指标、18项二级指标计算出制造强国发展指数,并评估九国制造业发展进程、趋势与特征。制造强国发展指数已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成为判断世界制造业发展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报告已成为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的一个品牌。

 

一、2020年指数显示中国制造业“大而有韧性”

 

2020年,在中美经贸摩擦加剧和新冠疫情双重考验下,中国制造业不仅没有崩溃,而且越战越强。这一年,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呈现最大增幅,距离美国、德国、日本三家制造强国的指数值越来越近。2020年,中国是九国中唯一实现制造业规模正增长的国家,其他八国制造业规模均为负增长;质量效益总体基本保持平稳;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持续发展呈回升态势。

 

 

1  2020年各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

 

2020年中国制造业整体发展持续向好。制造业出口占全球制造业出口总额比重、世界500强企业中一国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占比等指标同比增幅遥遥领先;基础产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自2015年以来首次回升;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也实现回升。制造业成为抵御突发事件、实现市场主体平稳运行的重要保障,肩负起维持社会正常运转和人民生活稳定的重任,凸显出制造业对大国发展和安全的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对中国制造的主流看法是“大而不强”,形象的说就是一个虚胖子,一推就倒。但2020年在严峻的考验中,在强大的外力冲击下却巍然不动,这表明中国制造已甩掉了“大而不强”的帽子,显现“大而有韧性”。韧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抗冲击能力,在强大的冲击波下能站稳脚跟;二是应变能力,能迅速应变外部环境的变化,不乱阵脚;三是生存发展能力,在严峻的环境下不仅能生存,还能向前发展,越战越勇。

 

二、五年来制造强国建设进程稳中向好,制造强国战略引领作用凸显

 

2015-2020年是制造强国三步走战略第一个目标实施的上半程,制造强国建设总体趋势稳中向好,基本按照预定目标前进。在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下,中国制造业实现了市场快速响应,充分体现出我国在“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经济体制下,对各类生产要素具备强大的调动配置能力。制造业成为我国经济复苏的重要亮点,制造强国战略引领作用凸显。

 

制造强国战略是推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制造业国家话语权、凝聚人心、动员全社会力量重视实体经济的一面旗帜。

 

(一)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与美德日的差距逐渐缩小

 

从图2看出,五年多来,在制造强国战略的强力推动下,中国与美、德、日等制造强国的差距逐渐缩小。

 

 

2  20152020年九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变化趋势

 

分析历年制造强国指数值(表1),2020年与2015年相比,中国与美国的差距由59.34缩小至57.17,与德国的差距由12.95缩小至9.92,与日本2016年的差距由8.12缩小至2.17

 

 

(二)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增加值相当于美德日三国之和

 

2015-202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由26.29%提高到28.61%202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达到3.854万亿美元,与美德日三国之和的3.950万亿美元大体相当(2020年美国、德国、日本的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为2.345万亿美元、0.678万亿美元、0.927万亿美元)。

 

又据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统计的数据,2020年中国出口了1650亿欧元的机械设备,世界占比达到了15.8%。中国首次超越德国,荣登世界第一。这是了不起的成绩,因为机械设备代表了一个国家制造业的综合水平。

 

(三)制造业世界领先和先进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40%,正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任何一个制造强国都不可能在所有制造业门类都处于世界第一,但必须拥有一批在世界有强大影响力、控制力、话语权、反制力的优势产业。根据中国工程院对26类产业的国内外比较分析,当前我国已拥有5类世界领先产业和7类世界先进产业,其增加值在我国制造业工业增加值中占比为41.31%。这表明,中国制造业正在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形成了低中高并存的产品结构,而且中高端产品的比重在逐步提高。

 

 

(四)中国拥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和“专精特新”世界冠军企业

 

2020年最新发布的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中,我国制造业企业有42家入围,比2015年(33家)增加了9家,仅比美国少1家,位居世界第二。其中一些发展迅速的民营企业如成立仅9年的小米公司也入围500强,引人瞩目。这些500强企业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输出能力,以及产品和资本输出能力,在世界上拥有一定话语权。

 

我国中小制造企业创业创新十分活跃,专业化水平持续提升。目前全国已有4万多家“专精特新”企业、4700多家“小巨人”企业、近600家单项冠军企业。

 

 

(五)中国制造业实现创新投入与产出双提升

 

2015-2020年,我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由0.97%提升至1.54%;其中仪器仪表、船舶、航空航天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和医药制造业的研发投入强度超过3%

 

每百万从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量2020年较2015年增长4%。单位制造业增加值的全球发明专利授权量由2015年的5.97项提升至2020年的7.7项。我国制造业实现了创新投入与产出的双提升。

 

(六)强基固本初见成效,部分“卡脖子”问题有所缓解

 

关键基础产品和技术对产业支撑能力逐渐增强。如,高速铁路动车组用标准、车轮、车轴、电力电子元器件、传感器、制动设备、列车控制系统、车身材料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85%的关键零部件和元器件及关键材料实现国产化,产业链自主可控。新能源汽车核心三电技术中,电池成组效率和能量密度高于同期国际先进产品,驱动电机市场占有率80%以上。

 

三、国外对中国制造业的评价

 

制造强国战略自201558日实施发布至今,通过对58个月以来制造强国指数的变化趋势分析可见,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已经十分接近处于第二方阵的制造强国日本。

 

对于当前出现的这一格局,国内有些不同的看法:

 

第一种看法是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

 

第二种看法是中国制造业有优势,有不足,进入制造强国为时不远;

 

第三种看法是中国制造业已是制造强国。

 

为能客观、准确的判断中国制造业在世界的地位,有必要引用联合国工发组织、美国德勤会计事务所和美国竞争力委员会、日本著名商业周刊《东洋经济》对全球国家/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的评价结果。

 

2021416日联合国工法组织发布“全球产业竞争力报告”指出,2018年世界各国产业竞争力排名为德国、中国、韩国、美国、日本。

 

德勤会计事务所和美国竞争力委员会对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进行了长期的研究。通过对全球企业首席执行官的访问,2016年全球国家/地区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排名为中国、美国、德国、日本,预见到2020年排名为美国、中国、德国、日本。

 

日本知名商业周刊《东洋经济》发表《中日50领域的企业实力彻底对决》,结果如下:

 

日本占有优势的21项:半导体、机器人和工作机械、动画、视频、高铁、医疗机器、医药品、钢铁、汽车、摩托车、建设机械、玻璃、碳纤维、纸、纸尿布、成衣、数码相机、电子产品、手表、厕所用品、轮胎。

 

中国占有优势的28项:创业企业、产业创新、AI、显示屏、智能手机、电池、自动驾驶技术、新能源汽车、网络平台、技术金融、原子能品牌、造船、宇宙开发、无人机、电饭煲、电视、啤酒、送电、石油、太阳电池、SNS、海运、空运、生命保险、银行、洗衣机、卡车、化学。

 

一平:空调。

 

国外对中国制造业的三种评价都肯定了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处于世界前列。我们不应夜郎自大,过高估计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但也没有必要妄自菲薄、过于悲观地看待中国制造业。

 

四、中国离制造强国还有多远

 

未来四年是我国建设制造强国非常关键的时期。在看到这两年中国制造优良表现的同时,也应看到中国制造与美德日制造强国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加倍努力去解决:产业基础薄弱、一批“卡脖子”难题亟待攻克;创新投入不足,效能不高;优势产业的占比及国际竞争力尚需提高;优秀企业创新能力和盈利能力不强;世界知名品牌数很少;能源消耗偏大,制造强国建设任重道远。

 

未来四年,中国制造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将经受更大的挑战。但也应该看到出现了一些十分有利的因素。

 

一是全国上下对制造业重要性的认识空前一致,对发展制造业高度重视;

二是美国用芯片对华为、中兴制裁打压使国人猛醒,产业基础不牢,一个芯片、一个软件、一个发动机可以使小到一个企业、大到一个产业窒息,必须全社会行动,打一场产业基础再造的攻坚战;

三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将在国难当头时发挥重大作用;

四是完善的制造体系和总体安全可控的供应链,保证中国制造业可适用低中高三种不同档次产品的国内国际市场需要,能抗击重大突发事件的冲击;

五是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互促发展战略路线的实施,将释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

 

综合分析这些因素,可以预判,到2025年,中国综合实力继美德日之后,第四个进入制造强国行业是大概率事件。

 

五、建议制定强国应具备的特征

 

以表1 2020年制造强国发展指数值可见,中国与日本的差距已缩小到2.17,中国进入制造强国行列指日可待。但是业界为什么对中国制造的地位看法却分歧很大?我认为要判断中国是否进入了制造强国行列,除了制造强国发展指数应达到或十分接近日本、德国的水平,建议制定制造强国应具备的特征及目标值,与制造强国发展指数一起作为实现中国制造强国建设第一阶段目标的衡量标准。

 

为此,可以借鉴国家提出的《2020年国家脱贫标准》,一超过(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4000元)、两不愁(吃穿不愁、安全饮水)、三保险(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从制造强国的内涵出发,制造强国应具备雄厚的产业规模、优化的产业结构、良好的质量效益、持续的发展能力。经过测算、预测和国际比较,提出制造强国6项特征及目标值如下:

 

1、产业规模: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制造业增加值比重,目标值设为30%

2、产业基础:“五基”(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与装备、工业基础软件和产业技术基础)国内市场满足度,目标值设为70%

3、优势产业:世界领先和世界先进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工业增加值比重,目标值设为40%

4、优势企业:世界500强企业中制造业企业数量,目标值设为世界前三。

5、创新能力:单位制造业增加值的全球发明专利授权量,目标值设为世界前三。

6、能源消耗:单位能耗制造业增加值,目标值定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

 

期望与业界同仁探讨,形成共识。

 

作者:屈贤明  系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制智库顾问委员会委员  来源:中制智库微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