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发展战略 > 阅读信息
李靖宇等:关于创建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推进构想
点击:  作者:李靖宇等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1-03-03 09:49:40

 

1.webp (12).jpg

【提 要】新时代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攻方向,应当通过加强与俄罗斯、中东欧国家合作,并且联通与进入欧盟市场,创建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为此,必须充分论证创建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综合优势与战略价值,进而正确地谋划创建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操作方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拉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合理调整沿线经济布局,大力加快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坚持市场化社会化大方向,努力提高现代服务业水平;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创建沿线旅游生态经济景观;跟进时代潮流运作智库,支撑从陆域到海域经略大业;站在建设海洋强国高度,力挺陆海统筹上升为大战略;全面规划中俄海洋合作,开拓东北方向海上新丝路;力挺国家优惠政策投放,建成东北亚区域合作升级版;创建世界海洋城市总部,整合全球经济资源重振雄风。只有这样努力下去,才能逐渐促成亚欧利益共同体、亚欧安全共同体和亚欧命运共同体,进而实现新一轮的全球战略平衡。

 
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共建“一带一路”不仅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作为中国在新时代走向世界的重大举措,可以说“一带一路”是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明多元化大背景下对国内外资源的整合、对陆海统筹的调整、对合作机制的优化,它既是一条开放合作、包容和谐、互利共赢之路,更是一个促进多元经济主体和跨区域联动的沟通平台与合作框架,意在通过“以线带面”、“以岸带陆”模式,实现更宽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交流与融合。有鉴于此,“一带一路”并非拘泥于部分区域的发展规划和开发倡议,而是一个包容互动、广泛参与的战略取向。而对于中国东北区域来说,则是提供了新一轮开放与发展的千载难逢的珍贵机遇。应当看到,东北地区长期以来形成了向内陆腹地发展的经济布局,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化相对显著。近年来,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在很大程度上积极推动了东北区域陆海联动、经济外向性和产业结构调整。在这一基础上,东北区域应当更好地把握“一带一路”推进的历史机遇,借助于从山东半岛到辽东半岛的“蓝色新干线”开发建设,致力于打造从山东省域贯通东北地区、联动华东、华北大部分地区经过俄罗斯和中东欧国家直达欧洲市场腹地的国际战略大通道,为携手创建亚欧利益共同体、亚欧安全共同体和亚欧命运共同体提供战略依托,以利于形成新一轮真正的全球战略平衡,创造中国和平与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有鉴于此,本文试从重要节点、综合优势、价值定位、操作方略等方面对创建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加以战略推进构想。

一、关于创建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   


基于东北地区的区位特色和发展基础,可以借助于从烟台到大连的渤海蓝色新干线,继续北上整合沈阳、长春、哈尔滨等东北相关的中心城市资源,促成绥芬河-牡丹江-哈尔滨-满洲里-俄罗斯-欧洲国家的陆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春-吉林-延边-图们江到达扎鲁比诺港的海上战略通道,然后直达俄罗斯东方要塞符拉迪沃斯托克,借道北冰洋抵达欧洲大市场,形成21世纪东北方向的海上丝绸之路。这样看来,努力实现陆路与海路相结合,就会形成经过俄罗斯和中东欧国家直达欧洲市场腹地的的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

(一)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城市-烟台的引擎功能

在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路线图中,山东省烟台市因其特殊的地理区位、临海优势和发展基础,应当被认定为渤海蓝海新干线的起点和引擎。烟台坐落于黄渤海之滨,也是山东省唯一的一座跨黄、渤二海的海洋城市,因此获得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随着烟大铁路轮渡的开通运营,烟台已经成为烟大交通枢纽的桥头堡,更显现出了烟台作为连接东北与华东的关键节点城市的重要地位。该路线的建成投产,一方面依托了烟台自身的区位优势和城市资源,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烟台“蓝色经济”的开发部署。 [1] 烟台在探索海洋经济区的过程中,明确了“深度开发海洋、高效利用海岸、科学开发海岛、统筹发展海陆”的总体思路。在此基础上,大力开拓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这一蓝色新干线,将会极大提高两地间的运输效率——运输距离减少将近2000公里、运输时间缩短4-6个小时。 [2] 这条蓝海新干线的建成,其意义不单是提高运输效率,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将有效促进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相关区域优势的综合效益。与此同时,也有利于充分开发利用烟台优势资源,使其成为面向东北亚的重要门户,能够对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发挥出引擎功能。

(二)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龙头城市-大连的战略平台

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龙头城市,大连也是东北东边道沿线经济带的桥头堡,可以依托其背靠东北腹地、联接华北与华东的重要地缘优势,建成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成为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平台。应当看到,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既拉动了辽东半岛经济区一体化进程,也加快了东北东边道沿线经济带的建设进程,进而有效地贯通了整个东北区域经济体。在这其中,作为东北地区的南端出海口,大连起到了重要的内陆窗口作用。作为辽东半岛最南端的城市,大连向外与日本、韩国的地缘关系最近,也是连接我国华东地区走向台湾地区和东南亚地区最便捷的海上出口。因此,应当以大连、丹东、营口、锦州、盘锦、葫芦岛为重要节点城市,以跨境物流业务为主要发展方式,尽快实现中俄蒙经济走廊的铁路、公路、口岸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而内蒙古中东部地区经济复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辽宁“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环渤海经济圈整体开发,都迫切需要大连尽快成长为集物资流、资金流、人员流、信息流于一身的,能够充分发挥牵动、辐射等多重功能为一体的重要国际航运中心,进而在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进程中发挥出龙头城市的战略平台功能。

(三)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心城市-沈阳的主体地位

早在2010年4月6日,沈阳经济区规划就正式获得批准而上升为国家战略,至此沈阳经济区开发建设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过程中成为核心力量,并且正在全力打造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而作为沈阳经济区核心城市的沈阳,自然会在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推进中获得主体地位。这是因为,沈阳是汇聚东北地区经济、金融、科技、人才、文化的中心城市,也是辽宁中部城市群、沈阳经济区的主导城市,所以一直在东北综合经济区中发挥自身的核心城市功能,特别是带动鞍山建设成为世界级钢都,带动营口建设成为东北腹地物流中心,带动铁岭建设成为农副产品和专用车生产基地,带动抚顺发挥石化行业优势,带动本溪发挥冶金工业优势,带动辽阳发挥化纤产业优势,从而共同打造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也使自身在这一进程中获得了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主体地位。

(四)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心城市-长春的支撑作用

长春位于新欧亚大陆桥的核心位置,处于东北亚各国贸易交流的枢纽地带,向东是俄罗斯东部地区和朝鲜港口群,向西毗邻俄罗斯在亚洲区域的腹地与蒙古国。作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重要依托城市,长春对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会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2009年10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以此为起点,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的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进入新阶段。主要包括长春市、吉林市和延边地区的中国图们江区域开发建设,对于积累内陆边疆开发经验,加深与东北亚各国合作关系,已经产生了引领和示范效应。以长春、吉林两市为支撑,以延吉、龙井和图们为前沿,以珲春为对外窗口,中国图们江区域开发建设在吉林省域经济再上新台阶,建设成为内陆省份大开放与大发展的示范区域、中国北方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新增长极和沿边地区开发体制创新的改革试验区进程中,发挥出了决定性的拉动功能,从而促进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中段区域综合价值得到了整体提升。 [3] 而在这一进程中,长春作为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中心城市,起到了显而易见的支撑作用。

(五)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心城市-哈尔滨的整合价值

作为东北地区最北部的中心城市和副省级城市,哈尔滨有着与俄罗斯天然的区位互联和悠久的历史渊源,同时其深厚的老工业基地产业基础以及周边区域交叉的工业建设项目,使得哈尔滨有着明显的区域整合主体资质。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中国境内北段陆海经济带建设,各地要实现互联互通,需要打造以绥芬河-牡丹江-哈尔滨-满洲里-俄罗斯-欧洲铁路和绥芬河-俄罗斯远东港口以陆海联运为主的战略通道,对接俄罗斯的亚欧大通道,需要哈尔滨发挥出最大潜能。黑龙江省东部有6个口岸与俄罗斯相连,应当注重发挥大连至满洲里的欧亚联运大通道作用,并以大连为渤海“蓝色新干线”大通道的上岸港口,努力把我国华东、华南区域,还有东北亚、东南亚相关国家的物流通过哈大铁路、哈满铁路由陆路口岸运输出境,沿西伯利亚大铁路经过莫斯科,并在俄罗斯边境城市布列斯特分流,再经过波兰、德国、直到荷兰的鹿特丹港。与此同时,再协调俄罗斯的斯拉夫扬卡等港口的合作关系,就能够迈出借港出海的第一步,为建设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打开新局面。而在这一进程中,哈尔滨的整合价值十分显著。

(六)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依托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延伸效应

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与普京总统会谈时强调,当前国际形势深刻演变,中俄双方面临共同的任务和挑战,所以两国要相互支持,相互借力,实现同步振兴,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俄罗斯是“一带一路”倡议重要的参与者,未来双方要继续推进经贸、能源、科技等领域合作。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尚不发达,人口密度较低,但自然资源丰富,加之与中国东北接壤面积较大,所以选择俄罗斯远东中心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作为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依托城市,可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跨国协同效益。应当看到,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战略的实施,已经联动了俄罗斯远东大开发的现实进程,推动中俄边境区域经贸合作出现了新局面。 [4] 凭借中俄两国不断加深的政治互信关系、日益频繁的文化交流态势以及日渐改善的经济合作形式,通过加大投入边境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扩大双方相互投资规模、推动两国贸易规范化与多元化等办法,把以符拉迪沃斯托克为中心的俄罗斯远东地区城市纳入到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中进行联动开发,实现跨国战略对接,实现双边经贸合作升级,有助于两国携手抗击全球经济风险、推动双方国内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促成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当此之际,最重要的战略措施,是争取早日贯通从烟台到大连的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这条“蓝色新干线”,再由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等东北中心城市综合发力,依托符拉迪沃斯托克向俄罗斯和中东欧国家延伸,以求构建起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基本轮廓。

二、关于创建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综合优势

必须认定,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起山东半岛的烟台市,通过渤海海峡跨海大通道与辽东半岛相接,纵跨整个东北区域,分别通过内蒙古满洲里和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再逐步延伸形成连接我国与东北亚、欧洲国家的重要经济纽带。而区域自身具有的综合优势,则是支撑这条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关键因素。

(一)创建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地缘优势

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以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开发建设为杠力,以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为依托,既包括山东海洋蓝色经济区、辽宁沿海地带、沈阳经济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中俄蒙经济走廊,也有内蒙满洲里、吉林珲春、辽宁丹东等多个沿边地带,背依祖国广阔的内陆腹地,是中国区域经济格局中重要的战略区域,具有沿海、临江、边疆的区位特点。从世界整体格局来看,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位于欧亚大陆桥东段,北太平洋西缘,是环太平洋地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去往欧洲大陆的路径,还可以通过哈大铁路干线直达满洲里,连通西伯利亚大铁路,构成连接欧、亚、美三大洲的“大陆桥”枢纽,也是太平洋各国去往欧洲诸国的陆上捷径。区域内交通运输网纵横交错,俄罗斯、蒙古国、朝鲜有数十条公路相连,已建十余个港口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并借此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并不断加深的贸易往来关系。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特殊的地缘优势,决定了东北各省区必须不断扩大开放才能谋求更多的发展机会;而越早全面融入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关系,就越有利于东北老牌重工业城市与日本、韩国、俄罗斯这样具有重工业传统优势的国家互动起来,促进资本、重工业技术、劳动力资源的重新配置,从而进一步提高该区域城市的对外开放水平,尽快使这些城市在亚欧市场对接进程中发挥出应有作用。

(二)创建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资源优势

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涉及的地域辽阔,物产富饶,不仅是我国玉米、大豆、稻谷的主要产地和重要粮仓,而且原煤、原油、原木、原材料等资源丰富。辽宁矿产资源富集,开发利用程度也较高,已发现各类矿产110种,铁、菱镁矿、红柱石、金刚石、硼等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之首。 [5] 吉林有矿产资源137种,油页岩、硅藻土、火山渣等9种矿产资源的保有储量全国第一,还盛产人参、鹿茸及其它珍贵药材。黑龙江土地条件优越,土地自然肥力较高,耕地面积和可开发土地资源占全国总量1/10;也是国家重要的木材储备基地,森林面积居全国首位;已发现的矿产131种,石油、石墨等10种矿产的储量最高,煤炭储量居东北区域的第一位。东北素有“天下粮仓”的美誉,适宜的气候条件、肥沃的土壤资源,是东北人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如今更是为东北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提供了良好条件。总体来看,东北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不仅曾经为建国以来工业基地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是新时代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发建设的重要条件。

(三)创建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设施优势

 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东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已经形成水、陆、空、管顺畅衔接的现代交通综合运输体系。多种运输方式的高效整合,为东北地区扩大与国内外市场交易的提供了便利。在东北综合经济区内,铁路营业里程1万公里以上,占全国近20%,铁路密度是全国平均密度的2倍多;公路里程15万公里,占全国的近10%;大连港和营口港的货物吞吐量,占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吞吐能力的近10%。辽宁沿海区域的五大海港——大连、丹东、营口、锦州、葫芦岛,承载了东北85%以上的海运任务,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居全国沿海省份前列;空中航线连通国内100多座大中城市,特别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值得一提的是,东北三个省会城市已建成环城高速公路,地铁、轻轨、城际列车等轨道交通工程也在陆续建设。随着国家和地方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东北以省会城市为中心,通往省内其他城市的公路全面高速化,平均距离为4小时的车程。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东北地区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可以为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先行条件,从而大大提高面向国内外招商引资兴业的吸引力。

(四)创建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产业优势
 
应当指出,在国民经济整体布局中,东北地区战略地位显著。在装备制造业方面,东北地区的电站成套设备占全国l/3;在石油化工业方面,东北地区的原油加工量占全国2/7,乙烯产量占全国的l/4;在冶金工业方面,东北地区的钢产量占全国1/8;在船舶制造业方面,东北地区的造船产量占全国l/3;在汽车制造业方面,东北地区的汽车产量占全国1/4。此外,农产品加工业也是东北的优势所在。根据全球各国工业结构演进的规律可以推测,中国的出口产品结构会发生重大变化,先进装备制造业产品将成为我国新的具有比较优势的市场品种,还有以深加工产品和重工业产品为主的出口产业,将逐步替代当前传统的原材料、纺织品、农产品、轻工业产品为主的出口产业。回溯历史进程,东北地区经过建国后60多年的开发建设,老工业基地主导产业为钢铁、石油化工、汽车、原煤、重型机械、兵器工业等,形成的工业体系在全国工业布局中占据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发挥出了“装备全国”的基地作用。展望未来,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将对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符合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的必然体现。

(五)创建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科技优势

近年来,围绕东北区域的开发建设,国家科技部联合地方有关部门推出了一系列计划和示范专项,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科技部启动的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以信息化促工业化,加快了东北综合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国家科技部还实施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现代集成管理(CAD/CIMS)应用示范工程,在东北三省作为重点推广项目普遍受益;国家科技部还在东北组织实施应用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加工、数字化管理和网络化制造等专项,加快了东北制造业的信息化进程。在实施科技专项中,在东北地区开发了一大批的优秀产品,如研制开发出数字化医疗影像设备、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名牌产品,在市场上形成了“东北制造”新的产品竞争力。可以看到,在科技进步中取得的这些成果,正在引领东北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也为引进俄罗斯、乌克兰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重量级科学家以及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提供了有利条件,进而能够为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发建设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奠定良好基础。

(六)创建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政策优势

进入21世纪以来,东北全面振兴与整体开发获得国家、省市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仅在2009年内,国务院常务会议就相继正式批复《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2010年4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沈阳经济区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并且指导对俄贸易加工区等多个境内外园区的飞速发展。由于政策优势叠加效应,不仅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进程提供了重要保障,而且也为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至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相继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大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并于当年12月将建设“一带一路”确定为优化国家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取向。这样一来,从东北到国家的区域经济开发优惠政策投放已经形成新体系与新格局。跟进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东北综合经济区正在充分利用政策优势,把握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加速整合区域资源,以建设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为目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这种承担区域责任和国家使命的积极举措,应当予以支持与赞赏。

三、关于创建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价值


应当指出,科学开发建设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对外有利于环黄海经济圈、环日本海经济圈、中蒙俄经济走廊与图们江三角洲的国际合作开发,对内有利于东北、华北和华东地区的联动开发和综合提升,从而使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成为新时代“一带一路”开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点突破方向,进而带动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进程。为此,有必要予以战略价值定位。

(一)有利于加快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实进程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东北地区国有经济比重较高,市场意识相对不足,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现象仍然存在,经济发展资源不能充分自由流动,使区域经济发展缺乏合理的产业分工支持,低水平竞争严重浪费资源,所以阻碍了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实进程。为了改变这一落后现象,东北四省区应当协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共同努力实现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目标。而开发建设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能够把东北区域作为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体部分进行整体开发,冲破省域之间各自为战的狭隘利益束缚,突破行政壁垒,消除市场分割,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充分释放市场经济自身的活力,促进形成覆盖东北全境各种要素市场的统一的、完善的、共同化的市场体系;能够加大商品交流的广度和深度,构建东北区域商贸网络,并以区域优势为依托,推动各类专业市场和特色市场建设,推动形成合理布局与分工态势。

(二)有利于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的配套建设

目前,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所在区域已经基本形成了衔接高效、管理完善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综合运输体系;再加上渤海海峡跨海大通道这一蓝色新干线的开发建设,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的交通运输网络正在实现更新布局。然而,由于行政区划壁垒等原因,造成了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的产业配套、金融配套尚未形成一体化,而与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主人翁相关的环境、医疗、教育等公共基础设施配套更需要提升,所以要求开发建设新时代中国东北方向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还要加大力度。应当看到,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有利于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克服地方本位主义思想,从区域一体化角度实现各大产业链的合理配置,实现资源共享和要素自由流动。尤其是国家层面的战略定位,开发建设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自然环境的美化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医疗、教育、文化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更有利于实现全球新一轮的战略平衡。

(三)有利于东北综合经济区的优势产业集群建设

从理论上说,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优势产业的相对集中有助于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是带动区域经济开发的强劲推动力量。应当看到,东北摆放着一批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大企业,而这些大企业却各自为政,基本上是“聚而不集”,产业缺乏紧密联系,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程度都不高,部分产业产能过剩造成严重浪费。也就是说,东北地区并不缺少大型企业,只是缺乏就近相关的配套企业,缺的是产业集聚所能带来的国际市场竞争优势。而开发建设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能够对东北综合经济区的产业进行集群式整合提升,促进产业的集群化和融合化,并且通过连点成线-由线带面的发展模式,在同一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打破壁垒,产生集聚效应。从长远来看,产业集群能够有效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从而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内部整合功能,通过集群式的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培育出更具竞争力的市场主体,进而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优势。根据东北区域产业优势和集群态势,要逐步打造以玉米产业集群、大豆产业集群、水产品产业集群、农畜产品产业集群、土特产品产业集群、水果产业集群为代表的农业产业集群;以运输机械工业产业集群、石油化学工业产业集群、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制药工业产业集群为代表的工业产业集群;以电子信息产业、生物产业、航空产业、新兴海洋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夯实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基础。

(四)有利于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目标体系

东北地区作为新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由于在国家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所以变成了所谓的老工业基地,随后经历了艰难的转型之路:企业经济效益严重下滑,大批职工下岗;东北农业也出现了农产品大量积压、农民增收缓慢、农业经济效益低下等较为尖锐的问题。时至今日,东北经济几经起落,经济发展中的体制性、结构性等深层次矛盾仍然制约着东北经济发展。面对经济提振乏力的态势,东北区域必须凝心聚力,转变思路,以开发建设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发展动力,才能有利于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质变为新型工业基地,裂变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提升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才能有利于促进东北粮食主产区成长为生态农业基地,发展为农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进而彻底扭转颓势,为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目标体系开辟道路。只有咬住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上述目标体系,才能在这一进程中为开发建设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产业支撑。

(五)有利于充实中俄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俄罗斯东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前苏联和俄罗斯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东部地区经济开发,但由于缺乏市场、资金等原因,至今尚未得到有效发展。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在两届任期内都非常重视远东区域经济发展,并逐步认识到中国是解决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发展问题的重要外部因素。当前,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都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布局调整的问题,推动这两个跨国比邻地区互动发展,符合双方共同利益。 [6] 为此,《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中共推出合作项目300多个项目,其中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等领域的100项左右,还有200多项是双方招商引资合作开发的重点项目。因此,只有在前期项目顺利推进的情况下,才能吸引各类资本陆续投入,以保证后期项目的跟进建设。应当看到,自中俄边境区域合作规划启动以来,尽管两国政府都有加强合作的意愿和行动,但在落实的过程中并不理想,主要表现为俄方项目进展要慢于中方,迫切需要把中国“一带一路”与俄罗斯欧亚联盟实现对接,共同推进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发建设,以求进一步全面加深和充实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六)有利于中国强化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实力地位

纵观东北综合经济区发展的历史进程,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加以概括:贡献巨大,过去曾经有过辉煌时期;多次透支,至今仍然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世人瞩目,全面振兴的时机已经到来;战略取向,将会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经济圈之后成为中国第四大区域经济增长极。可以认定,作为中国北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开发建设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能够改变全国经济发展“南重北轻”的畸形态势;作为中国内陆经济发展的重大抓手,能够缓解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状态;作为中国区域经济的新增长极,能够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强大拉动力量;作为资源优化配置的强势经济带,能够全面激活中国北方的老工业基地;作为中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载体,能够进一步完善中国对外开放的整体格局。有鉴于此,必将强化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紧密关系,共同拉动国内各大地区更加有效地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进程,进而有效提升中国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实力地位。

四、关于创建中国东北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操作方略

    
相比较而言,在当今世界的经济版图上,东亚经济近年来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已经成为拉动亚太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这一大背景下,创建新时代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既有利于东北地区开放和经济发展,也有利于催生和完善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还能创造条件使东北亚区域经济在与世界经济更为深度的融合中持续显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进而逐步推动东亚区域成长为一个更为成熟的世界经济增长中心。为此,应当以解决现存问题为导向,正确采取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大力推进的操作方略。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拉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进程

习近平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讲话指出,基础设施是互联互通的基石。应当指出,创建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特别是从山东半岛到辽东半岛,都要注重发挥基础设施的联通功能,全面完善区域内的交通设施网络。一是从交通体系上来看,需要建设三条横向的亚欧大陆桥:第一条是贯通东北各大中心城市经过满洲里进入西伯利亚大通道直达欧洲市场腹地的陆路丝绸之路经济带;第二条是与以吉林省珲春市为起点直赴新疆阿拉山口到中亚地区的铁路沿线经济带;第三条是北起俄罗斯雅库茨克,经过黑河大桥穿越东北全境,进入渤海海峡跨海大通道,衔接我国东部沿海的大“S”经济带。在此基础上,还要促进东北东边道与西边道相配合,努力形成全面对外开放的交通网络大格局。二是从港口体系上来看,涵盖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港口群、辽河三角洲港口群和图们江地区港口群,包括东北地区的内河港口与内地干港,需要在3-5年内形成借港出海、走向世界的通达景象。应当看到,近年来国家对港口建设的资金投入,充分体现了对加强“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意图。为此,要注重统筹从山东半岛到辽东半岛的港口资源,特别是要加强大连与烟台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与港口功能对接,以此更好地跟进国家的发展规划。三是从城市体系上来看,要在以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基础上,沿哈大铁路与公路加快建设一线多点的现代化城市经济带;还要进一步推进内蒙古东部地区向东北综合经济区融合发展,进一步发挥以珲春、绥芬河、满洲里为窗口的延伸效应,通过建设陆港联运的大通道,进一步拉长东北地区经济技术合作的战略平台,进而将更多腹地城市纳入东北亚经济圈,形成更具辐射能力的区域城市集群。四是从城市功能上看,在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初始阶段,要着眼于整合区域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功能。尤其是要通过沿海城市建设,加速陆海联动进程,并且通过“以内促外、以外带内”的有效形式,努力形成“由点到轴再到面”的发展态势,完善沿海与腹地良性互动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与此同时,东北区域中心城市还要注重更新传统产业优势,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打造现代化的装备制造业研发基地,建设区域性的金融和商贸中心、高新技术产业中心、信息文化产业交流中心,以使东北各大城市逐步提升为东北亚重要的中心城市,铸就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国城市品牌。

(二)合理调整沿线经济布局,大力加快优势产业集群发展

应当看到,产业集聚作为产业发展的战略推进方式,能够有效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拉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是解决“大企业病”、“大城市病”的积极进取方案。“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能够推动形成基建引领、产业集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综合效应。” [7] 因此,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发建设,应当强化铁路和公路沿线产业集聚。为此,可以从以下三个领域入手:一是具有竞争优势的传统产业。东北地区在历史上形成的以交通运输设备、机械制造、石化、冶金等为主的支柱性产业,即使这些支柱产业后来在全国的地位有所下降,但其生产能力仍然领先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区。为了发挥这一传统优势,需要加快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质变为新型工业基地;需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做大新兴产业优势,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裂变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二是具有资源优势的传统产业。东北地区作为中国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应当充分发挥农畜产业的资源优势,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绿色产业集群。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可以重点发展具有资源、品牌优势的乳制品加工业,大豆和玉米深加工产业,肉类制品加工企业,并逐步发展成为大规模的集群产业模式。在此基础上,还应当注重利用“绿色制造”技术生产出“绿色食品”,推动东北粮食主产区成长为生态农业基地;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并且充分发挥自身的地缘优势,推动东北粮食主产区发展为农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三是具有竞争优势的新兴产业。辽宁省为调整和优化传统重化工业的产业结构,应当注重带领东北区域发展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海洋科学等领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要注重择优发展海洋石油开采与加工、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洋化工等产业;努力推进海洋渔业转型和休闲滨海旅游业,持续推进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发挥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带头作用,进而以海洋科技创新为动力,积极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兴产业,促进东北产业结构多元化和高级化。

(三)坚持市场化社会化大方向,努力提高现代服务业水平

对于东北地区来说,建设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首先必须突破产业升级与优化的关键环节。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适应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实现产业成功转型的关键所在。通过对山东省、东北四省区服务业的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到各地方服务业整体运行平稳,对经济拉动能力在不断增强。但从整体来看业绩基数还是过低,新兴行业发展不足。为此,应当克服东北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抢抓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发展机遇,促进沿线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首先,必须因地制宜培育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功能,实现区域服务业产出最大化;还要注重加强现代服务功能区建设,统筹自然资源与城市资源,促进城乡产业互动发展,全力打造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新型城镇化先行区、现代服务业示范区。

第二,必须落实好《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内蒙古自治区加快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规定》等相关文件,进一步完善区域优惠政策体系,特别是要出台支撑现代服务业的资金配套措施,尽快形成现代服务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三,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建立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促进平台,统筹协调推进沿线城市对接合作,道路互联互通,经贸技术交流,人文沟通到位。为此,还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跟踪督查制度,强化现代服务业督查和绩效考核。

第四,必须优化现代服务业项目的招商环境,依托区位与资源优势,面向国内外服务业发达地区加强重点项目招商,拓展现代服务业开发领域,培育服务业新业态。为此,要注重发挥媒体对现代服务业的宣传推动作用,通过召开现代服务业项目招商推介会等形式,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前来投资兴业;要注重形成政府、企业普遍关注和积极参与的社会氛围,营造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四)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创建沿线旅游生态经济景观

应当指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保护和改善环境,保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发展中国家借鉴发达国家发展历程而得到的宝贵经验。未来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我们“将继续实施绿色丝路使者计划。” [8] 有鉴于此,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内地方政府应当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的关系,同时注重开发沿线生态旅游项目,以沿线休闲观光、学术旅游等形式扩大经济效益,用生态旅游创造的经济效益反哺自然生态系统。

第一,沿线要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落实到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全程中,一方面要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应加大环境整治的力度,对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进程中的水利工程、水源工程、污染治理等项目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

第二,沿线要以旅游资源禀赋树立城市经营理念,打造特色城市品牌,塑造良好城市形象。为此,必须调整和完善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突出城市建设规划的整体性和权威性,发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加强对历史文物、街区格局、民俗标识的保护性开发,以地域特色文化品牌来加强对海内外游客的吸引力。

第三,沿线要推展多样化的生态旅游项目,把生态旅游业作为优先发展的第三产业,注重旅游项目的品种建设,促进旅游项目精品化和多元化发展。为此,要促进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的开发规划对接,共同推出黄金海岸旅游主题;要下功夫建设从蓬莱到旅顺口的当年闯关东线路游项目,通过这条海上风景线使人民能够更好地感念乡愁;要开发东北四省区的中俄边境地区森林保健疗养、度假旅游、野生动物观赏等生态旅游项目;要注重推进冰雪体育运动旅游、少数民族风情游活动、中俄互市贸易区观光游等项目。

第四,沿线要大力发展国际旅游,积极加入国内外旅游网络,抓住世界经济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的历史机遇,适时发展个人、团体、会议及展览旅游,力争举办一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会议、商务洽谈、海洋博览等活动。

第五,沿线要针对不同消费人群采取恰当的营销策略,吸引海内外游客的广泛参与,促进旅游产业大发展。为此,必须加强旅游产品的宣传促销工作,以鲜明的旅游产业形象吸引顾客,以此来提高区域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

第六,沿线要运用现代管理手段,提高旅游业服务的整体水平,以旅游协会等组织形式加强行业自律,开展旅游信誉等级评定活动, 提高服务质量。同时,还应注重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大力提升旅游业服务和管理品质。

(五)跟进时代潮流运作智库,支撑从陆域到海域经略大业

国务院早在2015年1月20日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就明确指出:创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主席表示:“未来5年,中国将邀请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政党、智库、民间组织等1万名代表来华交流。”“我们还将设立共建“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新闻合作联盟等机制,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 [9] 由于近年来我国民间智库逐渐显示出对国家决策的影响力,因此在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专门智库进行论证与指导。基于这种需要,智库可以从战略布局的角度制定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推进方略,从实施、执行的角度制定具体操作步骤和方案,把握新丝路建设的方向和节奏,绘就与落实陆海统筹协调发展的经略大业路线图。这其中就需要造就海洋强国建设的人才队伍和服务于新丝路建设的干部梯队。为此,可以委托东北各地相关单位,如大连干部培训中心肩负起打造海洋强国人才和干部队伍的历史使命,特别是要注重集聚各种人才创办涉海智库,并且推动官方智库体制机制改革,提高党和政府职能部门的决策水平。而服务于海洋领域开发的中国海洋智库,可以优先在海洋权益与领土主权的维护与保障、繁荣海洋经济等国家迫切需要发展的事业上,提供决策咨询报告和理论研究成果,以利于能够发声在先以引导舆论。总的来说,通过组建涉海智库,并牵头协调各方组建行为主体,也就是联系沿线省市区的政府职能部门、涉海企业、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民间组织等组成联盟,集各方力量,纳各方智慧,承担国家使命,有利于推进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发建设。

(六)站在建设海洋强国高度,力挺陆海统筹上升为大战略

在当今世界上,由于陆域资源、环境、人口的压力不断增大,所以已经把21世纪推升至海洋世纪。尽管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被迫的,但到目前还是形成了一股浩荡的时代潮流。跟进这一时代潮流,国务院早在2003年就颁发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以期把沿海省市区的海洋开发统一纳入到新划定的11大海洋功能区之中。这种全国性的规划导向,虽然暂时遏制了各自为战的混乱局面,但因缺乏统一的行为主体,因此效果并不显著。有鉴于此,必须力挺陆海统筹上升为国家大战略,并且在陆海统筹的战略取向下协调沿海1l省市区的海洋开发规划,从北到南统一构建中国大“S”型海域经济带,以便为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战略部署提供战略支撑。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有必要透视中国创建大“S”型海域经济带的时代背景,做出中国创建大“S”型海域经济带的路线图解,认证中国创建大“s”型海域经济带的战略价值,确认中国创建大“S”型海域经济带的综合优势,分析中国创建大“S”型海域经济带的现存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形成中国创建大“S”型海域经济带的推进对策:增强全民海洋观念,达成陆海统筹共识;加强海陆互动关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打破行政分割局面,统一海域综合管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持续发展目标;维护海上通道安全,保障拓展国家利益;妥善处理海权问题,造就和谐海洋氛围;加大对外开放步伐,注重国际合作开发。 [10] 只有这样努力下去,才能造就中国大“S”型海域经济带,才能筑成“美丽中国”的前沿区域,才能开创出21世纪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国主体部分的繁荣景象。

(七)全面规划中俄海洋合作,开拓东北方向海上新丝路

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在开始他新的任期以来,多次表示要把对华关系放在俄罗斯外交的优先位置,并且早在2012年6月访华期间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平等信任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其中突出了“全面”二字。由于美国战略重心已经转移到亚太地区,纠集地区盟国频繁地进行海上军事演习,致使中俄两国均有来自太平洋方向的大兵压境之感。有鉴于此,应当把海洋领域合作进一步充实到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之中,以体现这一重要性与紧迫感。应当指出,无论是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来看,还是从地缘经济利益的视野来看,中俄两国共同提升政治互信水平、加强双方海洋领域的战略合作,对于两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睦邻友好关系的巩固,都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特别是“共建‘一带一路’同普京总统倡议的‘大欧亚伙伴关系’理念相通,两大倡议可以相互支持、相互促进” [11] 。尤其要看到,为了有效实现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宏伟蓝图,也是为了将其延展到欧洲市场腹地,非常需要中俄两国合作开拓东北方向的海上新丝路。有鉴于此,需要加快位于东北亚地理中心和新欧亚大陆桥的起点、东北亚各国贸易交流的枢纽地带、向西毗邻俄罗斯亚洲区域腹地及蒙古国、东部则是俄罗斯东部和朝鲜的港口群的区域交通系统建设;加快以蒙古国乔巴山为起点,途经中国阿尔山、白城、松原、长春、吉林、珲春等重要节点城市,借助俄罗斯和朝鲜港口向日本海形成出海口的中蒙跨国大通道工程建设,并且争取使这一工程上升到双方国家的战略层面,进而完善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内纵横交错的与俄罗斯港口群相连的海上新丝路网。必须认定,大力推进中俄海洋合作开发,既可达到中国借道出海的目的,又能形成维护我国安全的重要战略布局。

(八)力挺国家优惠政策投放,建成东北亚区域合作升级版

鉴于当今世界上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态势和市场价值,党的十八大做出了“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的战略部署。习近平主席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进一步强调,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再次明确了国家要加快施行自由贸易区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的战略导向:“我们要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未来“将新布局一批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12] 尽管如此,由于中日韩自由贸易协议、中俄蒙朝自由贸易区建设,或是限于国际形势,或是限于区位因素,推进速度还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所以有识之士便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了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上。为此,东北地区应当依托自身在东北亚区域的枢纽位置,发挥自身的综合优势,领衔创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先导区。具体地说,就是要努力把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中俄蒙朝自由贸易区的推进功能整合在一起,加快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创建步伐,也能够使自身实现华丽转身,承担起国家使命,主动地提升为中日韩、中俄蒙朝自由贸易的先导区。而在这一过程中,东北地区要大力整合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中俄蒙朝自由贸易区的启动与运作功能,抢先一步成长为东北亚自由贸易先导区,为国家“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做出务实努力。

(九)创建世界海洋城市总部,整合全球经济资源重振雄风

 面对世界经济发展重心的东移大势,应对美国诱使海域主权争端的事件频发局面,中国急需打造一个战略平台,以促成国家海洋战略推进的整体阵容,于是世界海洋城市总部便会应运而生。在这一运作进程中,中国应当以国内巨大的市场为吸引力,邀请全球海洋城市政府代表、知名跨国企业、民间商业组织为会员,整合全球沿海城市和海岛城市资源,努力放大“一带一路”的开发效益。为此,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大连市,作为中国北方的重要海洋城市,号称“北方香港”和“北方明珠”,应当主动领受国家使命,以辽宁沿海经济带为区域载体,以国内巨大市场为战略依托,领衔创建世界海洋城市总部。为此,有必要透视整合国内外沿海与海岛资源创建世界海洋城市总部的时代背景,并在此前提下认定大连领衔整合国内外海洋资源创建世界海洋城市总部的战略价值。主要体现为:世界海洋城市总部的成功运作,不仅能够促进各国海洋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而且可以为相关城市区域开发带来多种经济效应;又由于大批国内外海洋城市、涉海企业、国际机构的办事处入驻总部,所以还能够提高世界海洋城市总部所在城市的知名度与信誉度,倒逼城市政府提高服务质量,优化商务贸易发展环境,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鼓励多元文化交融,加快城市国际化进程。 [13] 这种时代使命,中国作为负责任的世界大国和第二大经济体,必须勇于担当,以全面经略海洋、建设海洋强国为取向,以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依托,以现代化国际名城大连市域为平台,以作为总部经济典型的硅谷和华尔街为参照,以建设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为目标,加快整合与发挥世界海洋城市总部的市场功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齐心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未来——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9-4-26(01)
【2】赵嘉鸣.习近平出席第二十三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全会并致辞[N].人民日报.2019-6-8(01).
【3】杜尚泽.习近平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四次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9-6-29(01).
【4】郭培清.宋晗.“新北方政策”下的韩俄远东-北极合作及对中国启示[J].太平洋学报.2018(8):1-12.
【5】习近平考察东北三省并主持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N]人民日报.2018-9-29(2).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8.
【7】何一民.关浩淳.全球视野下陆海经济时代与“一带一路”倡议[J].财经科学.2018(03):29-41.
【8】郭连成.刘彦君.陈菁泉.中俄东部地区城市经济联系测度及促进策略[J].财经问题研究2017(12):104-109.
【9】王亚丰.郝雪.于天福.中国东北东部沿边地区交通建设区域影响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2):142-146.

注 释:
[1] 李剑,金伟伟,姜宝.“蓝色”经济战略的“绿色”贡献研究——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19(1):19-25.
[2] 王玉梅,丁俊新,孙海燕,杨小瑞,刘良忠.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对辽东、山东半岛城市物流联系的影响[J]经济地理.2016(12):104. 
[3] 李靖宇,修士伟.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论证[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5.
[4] 杨洋,董锁成,李富佳,程昊,刘倩.东北振兴与俄罗斯远东和贝加尔地区开发战略契合机制研究[J].资源科学.2019(1):43-52.
[5] 柴璐,周永恒,鲍庆中,李霄.中国东北与周边国家毗邻地区主要金属矿产资源对比[J]矿产勘查.2018(2):193-199.
[6] 刁秀华.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超前发展区对接合作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8(4):116-122.
[7] 习近平.齐心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未来——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9-4-26(01).
[8] 习近平.齐心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未来——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9-4-26(01).
[9] 习近平.齐心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未来——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9-4-26(01).
[10] 李靖宇,李锦鑫,张晨瑶.推进陆海统筹上升为国家大战略的构想[J].区域经济评论.2016(3):29.  
[11] 赵嘉鸣.习近平出席第二十三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全会并致辞[N].人民日报.2019-6-8(01).
[12] 习近平.齐心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未来——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9-4-26(01).
[13] 韩言虎.杨艳.郑成华.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国际化水平测度模型与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8(8):180-18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海域经略大安全观研究(批准号19FJLA001)》的标志性成果。

【作者简介】
李靖宇教授,男,博士生导师,先后供职于东北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国家重点研究基地)和大连海洋大学中国东北方向一带一路开发研究院,为首席专家和学术带头人,中国海域经略大安全观(国家重点项目批准号19FJLA001)》的创立者和主持人。作为资深学者,曾被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发表署名文章认定为“学苑名流”和“中国区域经济学的拓荒者”;又被国内陆海两域开发的理论旗帜——《区域经济评论》2014年第2期发表署名文章《紧扣时代主题,倡导耕耘蓝色国土——李靖宇教授海域开发研究成果评述》誉为“中国著名海洋学家”,阐明他的研究成果“已经进入了国内外学术界关于海洋经济开发研究的领先行列”;

张晨瑶博士,女,内蒙古乌兰浩特市人,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中国东北方向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员;

辛宪章博士,男,大连开放大学教授、副校长,大连国际海洋中心城市重点研究基地主任;

赵万里博士,男,大连海洋大学经管学院院长、教授。

(来源:昆仑策网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