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赊月:张桂梅,差点被他们毁了
点击:  作者:赊月    来源:北美留学生观察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3-11-24 11:43:31

 

还记得六小龄童因为各种西游记魔改,说出“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

 

那个时候,人们都笑他。

 

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魔改之风却愈演愈烈。

 

如果说名著因为年代久远,变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那么尚且在世的人们的故事,又为何被魔改呢?

 

 

由张桂梅校长个人真实事迹改编的电影《我本是高山》于1117日点映。

 

原本以为这样有着原型人物的电影能够大获好评,没想到点映后群情激奋,互联网上讨伐声四起。

 

 

尽管主创团队齐下场解释,但是依然堵不住一面倒的批评声。

 

为什么这次的骂声这么大,还呈现出一面倒的趋势? 

 

 

《我本是高山》是根据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的真实事迹改编,讲述了她以教书救人为己任,引领大山深处的女孩们刻苦学习、打破命运牢笼的故事。

 

片中,她和几位年轻老师共同奋斗,勠力同心,帮助山里的女孩逆天改命,跨过人生路上的障碍,迎接光明的未来。 

 

原型人物、真实事迹、女性冲破桎梏,这样几个元素,简直就是掌握了流量密码,就算是拍成纪录片完全还原现实也会有大批人买账。

 

然而,主创团队另辟蹊径,男变女,女变男

 

最重要的是:他们把支撑张校长建立华坪女高的力量,从对党的信仰变成了——丈夫。 

 

魔改一:

酗酒父亲变酗酒母亲,导演称他调研过?

 

第一个被关注到的魔改,就是编剧把原型故事中的好母亲变成了酗酒者

 

据看过点映的网友回忆,电影中有这样的情节:有一个女孩的母亲常年酗酒家暴,她的父亲却善解人意。

 

然而,原型故事是,女孩的父亲常年酗酒,并且和女孩母亲一直打架,女孩每个月的生活费一直是母亲在负担,父亲分文不出。

 

父母离婚后,女孩曾前往家中看望父亲,却遭到了驱赶。

 

 

 

试问,这样的改编难道不是往女孩母亲、女孩的心口插上一刀?她们那么努力地自救自立,却要被电影污化扭曲?

 

关于这个问题,导演也做出了回应——“我们调研过,山区就是很多酗酒的母亲,甚至远比我们画面呈现的更加不堪 

 

 

关于调研的具体报告,观众们没看到。关于原型故事的真实形象,主创团队鲜少提及。 

 

对于导演的回应,网友普遍表示质疑—— 

 

 

饰演《我本是高山》中的张桂梅的演员海清,也就这个问题做出了回应——

 

 “前期采风在当地确实看到过很多类似的情况,我们选择了母亲的这样一个形象,更重要的是她本身就是一个受害者,其实想表达的不仅是对孩子的救赎,也是对母亲的一种救赎。”

 

 

魔改二:

留下来支教的男朋友vs吃不了苦回城市嫁人的女朋友

 

第二个魔改,是电影中一个名叫徐影影的女教师和她的男朋友卢南山。 

 

据看过点映的网友讲述,影片剧情中,徐影影瞧不起女校的学生们,觉得她们又脏又蠢,她留在女校,完全是因为爱情,而和她形成对照的就是男友。

 

徐影影因为看不惯张校长而跑路,卢南山继续留在女校发光发热。 

 

然而根据中华支教与助学信息网在2016年公布的《民间支教报告》——

 

在参与支教活动的人员中,以女性居多,占总人数的77.6%。而女性在支教中本身就面临着比男性更多的危险与挑战,这不仅包括适应农村的环境,更包括了潜在的性骚扰、侵犯和“被要求结婚”。

 

魔改三:

女孩逃课上网逛街买衣服 

 

第三个魔改点是影片剧情中,把山区女生不上学的原因改成逃课去网吧还有逛街买衣服

 

 

影片的背景发生在08年,影片一开头就是两姐妹跋山涉水过悬崖去学校,其中妹妹的鞋子还是破的,两个人走了一天才到学校。

 

试问这样的条件,哪来的钱去逃课上网逛街买衣服?

 

 

而张校长一开始想创立华坪女高,就是因为山区贫困、重男轻女,女性没有机会(一直)接受教育。

 

女孩们囿于农活、家务,更有甚者,在尚未到法定年龄的时候,就被出嫁换取彩礼补贴家里。 

 

 

 “不愿意读书的女生,真的是她不想读书吗? 

  

不是每个人都了解张桂梅校长,了解华坪女高,了解山区女生,一部电影,却把她们变成了恶人”——

 

 

 

魔改四:

张桂梅的信仰

 

互联网上全片最大的争议点就在于张校长到底为什么去支教、创立华坪女高。 

 

影片中强调了张校长为对亡夫的怀念,每当张桂梅支撑不下去时,总会时不时闪回亡夫的画面。

 

然而事实是——张校长在感动人物颁奖典礼中曾亲口表示,支教和女高的成立,是出于对于党和国家的信仰。

 

 

针对张桂梅校长办学的动机,其实网络上可以查证的一共有三个有明确时间先后顺序的说法,追怀亡夫是其中最早的一个。

 

第一个,是她说一开始是因为丈夫去世后的逃避和自我放逐,所以去了华坪教书,这里严谨来说,讲述的是她到落后的华坪教书的动机,而不涉及办学。

 

 

第二个,是因为看到了大山女孩们的困境和重男轻女的现象,想要改变她们的上学困难,要帮她们走出大山。 

 

 

第三个则是前面所说,在时代楷模颁奖现场说的“因为信仰”。 

 

这三个答案都是张校长亲口说过的,可信度应该都比较高。

 

 “追念亡夫信仰并不矛盾,矛盾的是一味地放大一位已逝之人的作用,而忽略张桂梅的真正的精神支柱。 

  

即使在拍到张桂梅和丈夫的回忆时,出现的也是海清和胡歌跳华尔兹的场景,真实的场景是——

 

 

2021 629日的“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张校长亲口说,

 

“有人问我,为什么做这些?其中有我对这片土地的感恩和感情,更多的,则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在人民日报《四问张桂梅创办的华坪女子高中红色教育》一文中也说道:华坪女子高中的办学宗旨是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文化育人

 

高一新生入学先要抄写党章,然后看革命电影听先烈故事,每周一举行重温入党入团的宣誓仪式,每天都高唱红色歌曲。

 

甚至记者问道:哪天张老师干不动了,女高还能红下去吗?

 

张桂梅郑重作答:没有我,红色教育一样能照常进行。

 

因此,当看到编剧将其重点放在追怀亡夫时,相当部分的观众怒不可遏。一位网友的发声,掷地有声:

 

拍不好是因为不相信。

 

他们不相信有人会真的秉持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去做事,不相信会有人牺牲自己为他们谋幸福,不相信张校长的理想和信念。 

 

 

图源自微博

 

除了这些,其实还有很多改编,比如——张校长的学生们大多去做了医生、教师、警察、部队;

 

 

《我本是高山》将其改成了医生、律师、护士...

 

 

如果说一处改编是电影逻辑自洽,几处改编都恰好落入争议,很难让人不怀疑这种设置的用心。

 

 

关于影片的恶评如潮,主创团队屡屡下场回应。

 

甚至气急败坏,与网友们激烈对线——

 

 

 

图源自网络

 

然而这只能让网友们的激愤更上一层楼。

 

还有网友发现了些许“端倪”,觉得影片中那几个恶心人的剧情“很美剧”,而且还是十年前的美剧常见的经典剧情——

 

 

 

随着网友的深扒,有人发现导演郑大圣硕士毕业于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1993年,郑大圣以电影短片参加红星照耀中国综合艺术展。

 

与如今的讨论声音相比,这让本就复杂的舆论环境雪上加霜

 

因为电影口碑崩坏,主演之一的海清也被翻旧账。

 

当年由她出演的《隐入尘烟》一片好评,后来却伴随着越来越多的质疑声:

 

 “作为一个从甘肃最穷的市里农村出来的人,都觉得18年前后我回老家早就没有了电影中那种情况,所以当时看完觉得不可思议,是我们那还不够穷吗?在甘肃张掖的GDP是比定西要高很多的,能比定西更差?细思极恐。

 

 

这些年总会看到有人觉得,影视文学作品中的人,有其的一面,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全然的伟光正必然不可能,但是不相信有纯善的人,他的周围也许真的没什么好人。

 

 

曾经,广电总局高长力说:不要因为没有艺术才华,就怪罪题材不好审查太严

 

本次风波中,《大山的女儿》作为《我本是高山》的对照组屡次出现。

 

 

《大山的女儿》的主角是黄文秀书记,她和张校长都被授予七一勋章,但是她于2019年遭遇山洪因公殉职,年仅30岁。 

 

黄文秀出身贫寒,却乐观开朗,满怀理想,敢想敢做。

 

 “很多人从农村走出去,就不想再回去了,但总有人要回去的,我就是那个要回去的人。

  

片中并没有掩饰那些丑恶现象——

 

也没有隐去国家、党、政策的优越性——

 

同样有男女感情,但是为信仰让步,正如现实—— 

 

关于学习英文这件事——

 

与之一比,《我本是高山》就是站在巨人肩头的矮子。 

 

主角之所以能成为主角,正是因为他们有理想,有信仰。

 

张校长的纪录片中,也讲述过不少山区的弊端,这些影像资料从来没有消失过。

 

然而《我本是高山》的党徽在哪里,信仰又在哪里? 

 

影视创作本应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随着越来越多走进电影院的观众,会衍生出更多不同的观影感受。

 

但无论就影片本身如何探讨,张校长的高义都是点亮山区女孩们的明灯

 

永远为这个时代能有张桂梅这样的楷模致敬

 

作者:赊月 ;来源:“北美留学生观察”微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赊月:张桂梅,差点被他们毁了

    2023-11-24
  •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