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刘加民:民间文艺供给侧的正义与担当
点击:  作者:刘加民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23-05-28 07:47:34

 

1.jpg


发轫于20世纪初的中国民间文艺学,从少数专家学者的民间自觉行动到被列入国家文化战略体系之中,差不多走过了一百年的辉煌历程。“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中国民间手工艺集成”、《民艺》杂志的创刊,以及此前的“中国民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工程”、民间文学的“三套集成”等等,都在证明着这样一个事实:几千年来,处于自生自灭状态的民间文艺学、民俗学、民间手工艺学等相关学科,越来越自信地走向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主流,走向了文艺舞台的中央。

民间文化逐步向中心和主流靠近,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必然结果。从“二为”“双百”,到“以人民为中心”,激流勇进,一脉贯穿,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贡献出了一份独具特色的中国智慧。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历史必然,社会主要矛盾也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一方面,人民需要更加美好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另一方面,满足这个“精神生活”的能力和智慧明显不足。在文艺创作中“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依然存在,“思想精深,艺术精良,制作精湛”的优秀文艺作品依然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笔者认为,文化产业是最需要在供给侧上下功夫的行业,过分迷信市场导向、商业规则,过分强调消费引领、唯利是图,在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辩证关系上缺少大智慧、大魄力,可能是关键症结之一。

民间文艺是最具时代性、人民性的文艺,“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灵魂,也是民间文艺的先天优势。“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作为世界民俗学的中国流派,中国民间文艺从诞生之日起,就与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以及后来的民族复兴紧密结合在一起,并称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载入史册。

民间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解决现实问题、助推社会发展”。基于这个历史方位和使命担当,不该借着发展民俗文化的幌子,让封建迷信、装神扮鬼从历史的垃圾中乔装打扮,重出江湖。民间文化是生活的文化,民间艺术是生活的艺术,它们像生活本身一样粗糙又生动,又经常比切实的生活更加驳杂混乱,但是作为人类创造精神产品的文艺工作者,显然要对这些民间的原生态的文化艺术事项有所分辨和挑选,有所提炼和升华,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回应人民的呼唤,不断推陈出新、吐故纳新。不该把早已被人民唾弃的陈规陋习、文明死角当作“创新”的绝招。

文艺创作有自身的规律性,有不容改变的内在逻辑性。文化产品的创制毫无疑问要遵循规律、尊重常识,弘扬正道、推动进步。文化产业不是普通的物质消费品生产,具有无法绕开的精神属性。最近几年,文化成为商业噱头的现象,时有耳闻。民俗旅游中的牵强附会、破绽百出,必然伤害整个社会的文化空气。每一种历史文化现象都有其内在的发展脉络,有无数必然和或然的“源头”,我们找到了“真”,才会创造“善”,然后就能求其“美”。对“真”的坚守是人类所有文明形态的底线追求。某地的“奶奶庙”之所以成为贻笑大方的丑闻,就是因为把千百年来被人类尊崇为精神圣殿的庙堂,用非常拙劣的手法,变身为快速赚取承包费的生意场。“临时抱佛脚”式的实用主义,是与真正的精神信仰和法制观念背道而驰的。面对这样匪夷所思的“文化现象”,相关单位和部门,不能无所作为。

关注时代、社会、人生,用充满人间大爱和正气的作品,提振国民精神,温润百姓心灵,是每一个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民间文艺工作者,对刚刚发生的红色文化和正在进行中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应投入真情和大爱。民间文艺曾经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许多传世经典作品,音乐、美术、舞蹈、手工艺等,都是汲取民间艺术的营养,融入时代精神和先进理念创作出来的。回避现实的创作,难以成为传之久远的经典。古老文明在新时代发生着深刻转型、焕发着新鲜的活力,可以说是“一切都翻了个个儿,一切都刚刚开始”,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着人类文明史上最丰富最精彩的壮美史诗。当下中国大地上,到处都有创作的资源,到处都有浑然天成的风景,到处都有直击灵魂的旋律。

党的十八大以来,有一大批讴歌时代、歌颂人民、弘扬正气的艺术作品取得了很好的市场回报,说明人民对好作品的渴望是多么热切,说明市场对真正的好作品不会漠视。广场舞的流行,民间说唱艺术的迅速复兴,都说明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的真理。象牙塔里的皓首穷经、精雕细刻,不如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出一身汗、踩一脚泥,更接近艺术的真谛。

中华文化绵延数千年而不绝,因为她是一种最善于包容又始终保持开放姿态的文化。故步自封、因循守旧与崇洋媚外、莫名自黑一样,都是文化自卑的表现。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已经进入高度融合、互鉴的时代,作为处于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靠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的中国文化人,有理由重倡鲁迅的拿来主义,“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对外来文化要“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因为“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站在人类文明舞台中央,每一个中国人,理当有精彩的呈现,世界民族之林,理当有中华民族巍然屹立的身姿。

作为“四个自信”之一的“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刻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目前,在人类文化进程中处于领跑地位的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尤其重要,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强大,尤其需要大战略、大智慧、大气魄,尤其需要把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落到实处。

(作者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原载2018年8月23日《中国纪检监察报》,重新修订编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