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顾明祥:一位归侨的致公情
点击:  作者:顾明祥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16-11-04 09:33:59

 

 三江源

 

  文化认同(从出国到回国)

 

  上世纪90年代初,我还在故乡的一所乡村学校读小学时,歌词记得最清楚,最喜欢唱的歌就是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我那时也就10岁左右,却觉得歌词中“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等句真是脍炙人口,真情流露,写到心坎里去了。当时我不会想到10多年后我也会成为在异国漂泊的游子,体会到“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的思念之情。

 

  我出生在长江中下游,江苏省泰兴市滨江的一个偏僻小村庄,是喝着长江水,在江边嬉戏中度过童年的。从小学到高中,我很幸运地一直遇到很棒的语文老师,他们让同学们坚持写日记,从而培养起我热爱阅读的兴趣,保持写作的习惯,他们还对我的作文悉心指导,给予好评,从而增强了我对文字表达的信心。

 

  我在高中学的是文科。2000年我从泰兴中学毕业后,放弃保送大学的机会,前往新西兰留学。在我学习生活的城市奥克兰,我欣喜地发现市立图书馆(City Library)里也有中文书架。在那个台式电脑上网还需要连接电话线拨号的年代,从图书馆里大量借阅中文书籍成为上完英文的预科班课程后,我业余周末最好的娱乐休息方式。我如饥似渴地翻阅图书馆内不同年代的来自大陆、港台及海外地区的各种中文书,常常在图书馆里看得忘了吃饭,从下午看到夜幕降临,还强迫自己看懂繁体字,养成从右到左竖行看繁体书的习惯。通过一年多的漫读博览,我看过上百本各类兴趣书籍(包括长短篇小说、人物传记、历史宗教、文化旅游等等),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甚至省下吃午饭的零花钱大量复印书中精彩的片段和章节。在奥克兰学习生活得头几年,通过大量的阅读,对中国文化乃至历史地理形成了初步的、多元的、辩证的理解和认识。

 

   值得一提的是,我看到了沈从文的《边城》和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这两部作品都入围了“20世纪华语小说一百强”。沈从文曲折坎坷人生经历让我好奇感慨,王蒙流放新疆后创作大量少数民族题材的小说,有句诗“会笑,才是会生活;爱笑,才是爱生活;敢笑,才是敢生活”给我很多启迪。

 

  我看过陶渊明和陆游的诗词赏析,从而感受到与《高中生诗词选读》中大相径庭、更全面复杂、丰满生动的诗人形象。陆游的《钗头凤》凄婉愤懑地倾诉儿女情长、离情别绪,拳拳报国、豪气干云的硬汉也有副多情的柔肠;陶渊明的《闲情赋》发挥对爱情的夸张想象、浪漫奔放,彻底颠覆了他淡泊隐逸的“田园诗人”形象,也让我看懂了钱钟书《围城》对唐晓芙牙齿的描写和对“牙刷”的联想。我浏览过台湾作家柏杨的《中国人史纲》和《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惊诧之余钦佩他对中国历史独到的研究方法,我认真拜读日本作家井上靖的《孔子传》,他对孔子生平发微探幽的考据和细节描写让我印象深刻,从此儒家思想开始影响我的言行。我还看过左宗棠、徐悲鸿和陈嘉庚的传记,从而得知近代史上这三位名人以不同的方式报效祖国,从他们身上汲取无穷无尽的爱国力量。

 

  海外的中文书籍开阔了我的视野,加深了我对祖国文化的向往和认同。读千卷书,行万里路,当我有机会回国旅游的时候,我也是根据书中的介绍讲述选择生僻而带有寓意的旅游景点去细细品味。比如去江苏宜兴,不是为精美的紫砂陶艺,而去拜谒大运河畔的“徐悲鸿故居”,还想寻找岳飞题写的《五岳祠盟记》;到省会南京我会去看鸡鸣寺内的“古胭脂井”和明故宫;去杭州我不仅看西湖的秀美如画,我会想去瞻仰“钱王祠”和叩拜“张苍水墓”;到西安我看过秦皇兵马俑之后,找当地乡贤聊贾平凹、陈忠实和《白鹿原》,如果有机会再到广州游览,我会因汉文帝《赐南越王赵佗书》这部名篇而去参观南越王墓。

 

  当我2004年读大三之际,面临着大学毕业后在新西兰去留,我曾在江苏常州的一座小庙内摇签卜卦问前程,卦辞显示的是“苏武牧羊”的故事,我在刹那间豁然开朗,这是否预示着我可以向苏武那样,暂时会在南半球遍地牛羊的国度留下来,然后在海外发展,守望故国多年后终究会回到祖国。从那以后,苏武就成我心中的“文化偶像”,遇到苦难挫折我经常拿这个故事来勉励自己,最终在毕业后我拿到了新西兰的永久居留签证,开启了在新西兰五年多的移民创业、安家定居的生活,同时也一直和国内的家庭、家族和家乡保持着联系。

 

  当然在我拿到永久回头签证后,也可以选择继续居住并加入新西兰国籍,但是我“自废武功”,坚定地保留中国护照,不忘初心地选择当中国公民。尽管我对新西兰的历史文化也比较熟悉,而且也自驾游走遍了新西兰的大城小镇,参观过签署新西兰建国文件的岛屿湾和最早的首都Russel,但是这个文明史不足400年(1642年荷兰航海家塔斯曼发现命名),建国史不到200年(1840年2月6日签署《怀当义条约》),国土面积不足27万平方公里的年轻国家,怎么能与拥有四千年以上光辉绚烂的文明,幅员辽阔,资源丰富,领土面积近千万平方公里的泱泱大中华相比呢?所以不仅从历史地理层面,更是从文化认同的心理层面,我都更愿意保留中国国籍,当一个自信自豪的中国人。“爱国”只有在面临选择的时候才能明心见性,我爱的是祖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也爱他物产丰富、地形多样、滋养亿兆的辽阔疆域,“爱国”对我来说首先是对祖国的“文化认同”。

 

  我喜欢广交朋友。在新西兰创业之余,也参加了一些商会和社团组织,拓展在商界和华界的社会关系,并有幸得到新西兰的一些资深侨领们的垂青和教诲,2009年他们推荐我加入当时刚成立不久的新西兰中华青年联合会,我是当时的联合发起人之一。这个以年轻华人移民、移民二代和留学生精英为主体的新兴的NGO,致力于服务华人社区,构筑中新两国经济文化交往的桥梁,得益于全体理事的共同努力,“青联”在过去六年中得到了迅猛发展,和新西兰政府和奥克兰市政府、中国驻新西兰使领馆、以及众多的社团组织都建立起稳固的联系,去年10月更是联合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新西兰青年发展部共同在奥克兰举办了首届新中青年论坛。

 

身份认同(从侨办到侨联)

 

  从2012年开始,受新西兰中华青年联合会的推荐,我多次在国内参加了由国侨办和地方侨办组织的学习考察活动,从中受益良多。比如2012年11月,由国侨办经科司和广东侨办联合举办的“第16届海外华裔青年企业家高级经济研修班”,分别在暨南大学和北京大学接受培训,为期两周;2013年7月参加国侨办组织的“海外华商云南藏区行”,前往香格里拉考察旅行;2014年3月我们新西兰青联组团参加河南侨办组织的“甲申黄帝故里拜祖大典”,9月参加了广东侨办组织的“同圆共享中国梦”华裔企业家联谊活动,并作为学员代表在开幕式上发言;2015年5月,我有幸参加了“第七届杰出华裔青年华夏行”活动,在上海、浙江两地参观感受祖国发展创新、日新月异的巨大成果后,坐高铁前往北京参加国侨办组织的来自80多个国家、500多名优秀华裔青年的联谊学习活动,并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通过参加侨办组织的一系列的考察学习活动,我开阔了视野,看到了祖国的壮美山河,触摸到华夏的悠久历史,感受到祖国的沧桑巨变。

 

  在云南香格里拉的虎跳峡,看到了金沙江在峡口处那气势磅礴、怒涛争渡的震撼景象;在广东南部的南沙湿地公园,我登楼远望伶仃洋,遥想文天祥当年山河破碎、身陷囹圄的孤苦凄惶;在河南新郑的拜祖大典上,与近万名来自中国各地、港澳台同胞还有来自海外多国的华人华侨们一起参拜“人文初祖”轩辕黄帝,感受祖国统一崛起,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浩瀚气场;在上海参观商飞制造公司,看到祖国在大飞机制造领域的骄人成就,真切感受到集体主义、青春奉献形成的“超英赶美”的激情力量;在北京大学听到著名教授宣讲“孔子和儒家思想”,惊诧百年北大和千年儒家的传奇碰撞,有感而发赋诗一首,还被领导推荐在钓鱼台国宾馆朗读释讲;最让我开眼界、长见识的是,有幸入住招待国际贵宾的北京饭店,听教授们讲解“一带一路”和“大国战略”,感受泱泱大国的今非昔比和强国磁场。

 

  在各级侨办组织的平台上,不光增广见闻,丰富了在国内的阅历,加深了对于祖国的“文化认同”,还有幸结交到来自世界各地优秀的华人华侨华商朋友,听他们分享不同国家的旅游胜地、历史人文和政治制度等等,让我脑洞大开,有很多奇闻异事是书本中看不到,百度上搜索不到的,我是伴随他们的视角感受华人眼中的“地球村”。通过侨办的联谊活动,我才知道在印度洋上有个风景如画的明珠,那是风景如画、富庶浪漫的岛国--塞舌尔,而之前在我的印象中除了南非,整个非洲都是面黄饥瘦、饿殍遍野,动乱频仍的是非之地;我认识了来自南美的玻利维亚的华侨老乡,听他讲述辗转漂泊到南半球的创业历程以及“天空之镜”尤尼卡盐湖超世的旖旎风光,否则玻利维亚于我,就是南半球的一个陌生内陆国家;我还认识了每天坚持高强度健身锻炼的新加坡华商同学,他现身说法为我详细讲解健康长寿和养老金的关系,让我初步了解新加坡的养老制度等公共政策;我还数度重逢著名华裔政治学者胡教授,他是马来西亚首相的前政治秘书,也是我华裔企业家联谊班的同学,经常看到他在电视屏幕上评议与中国相关的政治时事,他对于中国政局和中马关系的精辟见解让我印象深刻;我还偶然邂逅了两位来自南非的华侨,向他们请教南非已故前总统曼德拉的前妻温妮为何在他长期遭政治迫害时能“共苦”,而等他当上总统后反而不能“同甘”,最后分道扬镳以离婚收场,两位华侨朋友耳熟能详地为我剖析,我才明白这对曾经志同道合的夫妇间关于“政治宽容、种族和解”和“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政见分歧。

 

  2012年在家人的建议下,我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员读在职的MPA。选择就读公共管理,最初的缘由是参与新西兰青联这样的NGO(非营利组织)的人生经历,再者也是希望通过入校读书,广交同学朋友,同时增强自己的学术造诣和思维能力,更深入地了解和观察中国社会。在交大徐汇校区的课堂上,我系统地学习NGO的相关课程,还有社会学、公共经济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危机公关等多门受益匪浅的科目,得到多位名师的悉心指导,通过MPA的校友生态圈,结识了不少供职于公共部门的学长和同学。

 

  2013年,在徐家良教授的《非营利组织战略营销》这门课上,我自告奋勇地和班上同学们分享,运用相关理论剖析新西兰青联当时组织的一项活动。我们青联和新中友好协会联手,在国侨办和地方侨办的支持下进行“重走路易.艾黎之路”的活动,这是纪念来自新西兰的毕生无私奉献中国的国际友人路易.艾黎先生而组织的中新两国青年间的跨文化交流联谊活动。当我讲解完毕后,老师和同学们都被青联的活动和艾黎先生的国际主义情怀所打动。课后,有位来自黄浦区侨办的师妹就主动和我联系,在老师和校友们的推荐下,黄浦区侨办侨联的领导亲自登门拜访,了解我的情况。于是在黄浦侨联的栽培下我先后加入了侨商会,欧美同学会和市青联总会等组织,也在群团组织的平台上认识到更多优秀的留学生精英和归侨朋友,逐渐在上海建立起“以侨为主”的朋友圈。

 

  由于在海外组织和参与青年社团,因此在回归祖国的过程中得以不断参与侨办组织的联谊统战活动,并在融入祖国,二度创世时有幸跻身侨联等群团组织,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侨务政策,认识了涉侨部门的领导和朋友,从而也不断地强化着对自己“归侨”身份的认同。

 

  我从涉侨的平台上受益和成长,也以自己的“归侨”和“新侨”身份为荣,并且愿意结合国内外的学习实践经历,学以致用,和涉侨群团组织保持联系和互动,为组织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也增强自己处理公共事务的能力。正是出于这样的“身份认同”和回馈情怀,因此当我的家乡泰州和泰兴的两级侨联的领导和我联系时,我也很愿意向家乡的组织靠拢。饮水思源,是家乡的水土养育了我,能以“新侨”的身份回归故里,得到乡亲们的认可,我深感荣幸。在泰州的“侨胞之家”,我欣然落笔留言“情系桑梓,爱国恋乡”,前不久我应邀参加了泰州侨商会的藏区考察扶贫活动,最近又应邀参加了泰兴的“第六届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当选为侨联的兼职副主席。

 

   除了参与各类侨务活动,我还以“侨”的身份进行文字创作。我发挥自己多年来坚持中文写作的特长,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公共管理课上学到的理论,写出了一系列抒发家国情怀的文章,也有幸成为涉侨部门的侨情调研的执笔。

 

  参加“华裔杰青华夏行”后,受古文《赐南越王赵佗书》启发,我曾经在上海侨商会的会刊上发表了《“统战”和“祖国”》一文。我也结合交大社会学的理论和家国情结在《上海侨务》上发表文章《家族社会资本的累积和流失》。去年,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还从华侨视角创作了千余字的抗战组诗《华夏重生》,全诗分为《沉沦奋起》、《华侨抗战》和《走向现代》三个篇章。通过前两个篇章,将读者带入70年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山河破碎,悲愤之心油然而生,南洋华侨们毁家纾难,义无反顾地回归祖国,与同胞们携手浴血抗战,再通过《走向现代篇》点燃“大国崛起”、“盛世中国”的壮志豪情。这首长篇现代诗作为纪念抗战的原创作品,被侨商代表们排练成诗朗诵节目,正式亮相上海市侨商会纪念抗战70周年文艺汇演。我还参与到上海某区关于海归新侨的摸底和调研工作,完成了8000多字的主体报告的撰写。这篇报告被上海市侨务系统评为二等奖。一路走来,我从“归侨”身份中得到更多的认同,也乐此不疲地以归侨之身,为侨写作,其中在“第十届世界杰出华裔青年华夏行”文艺汇演时,我为参与沪浙线考察的杰青队友们演唱歌曲《明天会更好》撰写短诗开场白。这段文字最能展示华侨视野,爱国情怀和以国以侨为荣的心态,现抄录如下:

 

  祖国母亲历经千年轮回,世事沧桑;

  也曾积贫积弱,自闭国殇。

  而今一带一路,务实开放,

  近悦远来,雄列万邦!

  古老中华焕发新春,繁荣兴旺!

  世界杰青,畅游华夏,

  连心联谊,共筑梦想!

  愿明日更好,愿天耀中华,

  愿祖国富强!

 

  政见认同(入致公党前后)

 

  我最初知道“致公党”是在新西兰生活期间,当时读过关于司徒美堂的“史海沉沟”的零星事迹,深深钦佩这位创党老前辈波澜壮阔、终身不懈的革命人生。他早年生活贫困、漂泊美国,却自强不息,秉公守义,不甘华人同胞在外受欺侮,加入“洪门致公堂”壮大华人社团。他心系祖国的前途命运,结识孙中山先生后,又尽心竭力地支持推翻满清专制,建立民国的革命事业。抗日战争期间,他又广泛联络世界各地华侨,募资捐款,动员华侨青年回国参战,是位民族英雄和爱国义士。国共对峙期间,他又审时度势,和党内同志响应中共“和平建国”方针,排除万难回国参加新政协,他也因此作为致公党的杰出代表,和毛主席等开国元勋登上天安门城楼共同见证新中国的诞生,这是“终生革命”的华侨志士政治生涯的巅峰,也是新政权对致公党在近代半个世纪以来革命和探索的肯定。

 

  通过司徒美堂这样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华侨志士,革命元勋我初步知道了致公党,也特别留意到2011年纪念辛亥革命胜利100周年时拍摄的电影《辛亥革命》,片中成龙饰演孙中山,而由知名男演员黄志忠饰演司徒美堂,为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在海外保驾护航,筹资募款。当然我后来参加新西兰青联的社团活动,与领事们聚餐的时候,也听到他们介绍致公党,了解到致公党成员以华侨、侨眷为主,与海外的华人社团有联络往来。

 

  当然让我对致公党的党纲和理念有进一步认识还是在上海交大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就读期间,确切地说是受一位美籍日裔的经济学家青木昌彦教授的启发。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经常会举办各类小型国际论坛沙龙,邀请到访的世界各国知名高校的学者教授们给院内师生做学术报告,上公开课。

 

   2013年10月,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著名经济学家青木昌彦教授为师生们开讲,听众云集,座无虚席。这位教授居然从博弈论视角给我们讲述中国近代史,主要分析了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两场政治军事斗争,在讲辛亥革命后的政局时,他简要提及了广东陈炯明的政治主张。我很惊叹一个日裔学者对中国近代史的熟读精通,也因此对陈炯明其人其事产生了重新解读的兴趣,我隐约感觉到中学时代的历史对他也许有所误解。通过阅读资料,我才了解陈炯明先生是中国致公党的创始人,正是由于他的改组才让海外的致公党由社团帮会走向了近代革命政党的序列,而陈炯明毕生践行的政治主张“联省自治”或“联治建国”也是致公党早期的政党纲领之一。 

 

  去年年底,我受交大MPA同学的推荐,参加了上海侨联在我公司所在街道举办的“新侨驿站”成立的活动,在活动中我有幸认识了“新侨驿站”的理事长翟总。他是徐汇区的政协委员,也是位有十多年党龄的资深致公党党员。通过他的详细介绍和对党章的学习,我才知道致公党是以归侨、侨眷的中上层人士和其他有海外关系的代表性人士为组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参政党,是我国的八个民主党派之一,我的归侨身份符合加入致公党的标准。通过了解致公党的成长历程,以前脑海中对于司徒美堂和陈炯明等创党前辈们的碎片化记忆连贯起来,我也庆幸能够走进这个以“归侨”为发展对象的政治组织和交友平台。我在交大学习的是公共管理,也自然形成了关注公共事务,了解公共政策的学习心理,而加入致公党,对社会和公共事务的关注和发声是党员的应有之义。之前就有对致公党人物的历史情感以及“归侨”身份的认同,加上学以致用、广泛交友的发展需求,同时也是延续在国外组织社团形成的关注社会、回馈社区等多方面因素,去年12月份我向致公党组织提交入党申请书,并且在今年3月份得到了市委批复,于是我幸运地成为一名正式的致公党员。

 

  加入致公党后,每个月都能收到组织上寄来的《中国致公》和《上海致公》的内部资料,我每期都认真阅读,加深对致公党的了解,并向党内先进的人物事迹学习。最近每期都能看到原市委副主委陈昌福先生对于致公党历史的回顾,包括致公党由堂变党的转变过程,以及对致公党早期政纲和党证的解读,让我对本党的光辉革命历程有了更详尽系统的了解。陈先生的这些史料丰富的文章让对近代史颇感兴趣的我读后如同醍醐灌顶,反复揣摩回味,让我明白致公党史也是部风云激荡的海外华侨奋斗革命、探索建国的精华史,是受过欧风美雨沐浴的华侨华人优秀儿女对于祖国命运的责任和担当,是中国近代史上不可或缺,甚至是浓墨重彩的一页。

 

  我看过社会学家金观涛、刘青峰夫妇合著的书《开放中的变迁》,在书中他们提出了一个“政见认同政党”的概念。我感觉,致公党也与这种形态接近,比如“侨海报国”、“致力为公”等就是致公党长期以来形成的广泛认同的“政见”。我在交大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的导师是研究政治学的知名学者,他的两个学术观点对我启发影响很大。第一,在政治上,要当温和理性的中间派;第二是,做人不光要有“家国情怀”,还要有“国际视野”。因此不管是写文章还是发表言论,我也一直用这两点作为衡量标准。加入致公党后,通过对本党的学习和观察,我认为这两点和党的理念也比较契合,今后在致公党的平台上能够加速学习和成长。

 

  作为一名致公党员,应该怎样加强修养,完善自身,在交大学习期间,我也有了自己的体悟。北京大学的李景鹏教授在一篇文章《公民素质的培养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中,提出了“准公共领域”这个概念。对于我来讲,也就是走出家庭和朋友圈狭窄的交际圈,进入一个更广阔的人际关系中,去实现致力为公、回馈社会的抱负,在这个人际网络中,你所帮助和服务的对象不一定和你很熟,也许是初次认识,但是通过一个机缘或“平台”相识,你能愉快地为他们服务,让他们获得知识和体验,感受来自社会的“正能量”。比如我在交大百年的徐汇校区坚持周末进行“校园导游”,义务为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外游客、外交官和华侨、市民和校友,白领和大学生,其他省份的社会团体、偏远地区的中小学生等不同类型的人群讲解校史和建筑,这种不分对象,一视同仁的中英文讲解,已经坚持一年多了。我不光锻炼了个人的演讲水平、组织领导技能,也因此结交了很多中外朋友,浦东电视台的《我们正青春》栏目也邀请我去做过事迹分享。

 

  影响和激励着我坚持不懈参与公益事业的,有一位伟大的精神导师和人生楷模,那就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尊崇的,来自新西兰的国际友人路易.艾黎先生。他在上世纪20年代末来到上海租界担任高级督察,但他看到中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和极端贫困中,基于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情怀,他毅然放弃租界内衣食无忧、高官厚禄的生活,来到内地帮助积贫积弱的中国从事“革命和建设”事业,从此矢志不渝地为中国人民服务了60年,直到最后在中国去世。我常常想,一个外国友人离开家乡,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在30多岁时放弃事业,义无反顾、毫不动摇地帮助挣扎在生死线上、穷困潦倒的中国人民,并且促成中国革命事业的成功,这是多么可贵的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我现在回归祖国,时逢天下承平、国运昌隆的盛世,我难道不应该学习艾黎先生,在业余时间适当参与公益事业,为我同文同种的同胞们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在公益活动中,也同时结交朋友,获得乐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不管是作为一个有“公益意识”的归侨,还是作为“致力为公”的致公党党员,向路易.艾黎先生学习,始终关注并参与公益活动是我人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作为一名归侨,作为年轻的致公党党员,作为了解公共管理的学员,我都应该自觉地关注公共事务,支持公益事业,并在适当的时候参与政治生活,也就是参政议政,这是加入致公党应该学习践行的。比如在过组织生活,民主讨论发表见解的时候,我应该具备两方面的技能,既要认真准备,随时做好发言,同时也要当个细致耐心的倾听者,汲取前辈和同志们发言中的观点和精华。如果组织召集更多人参与的会议时,还要借鉴《罗伯特议事规则》的若干原则,维护秩序,学会主持,确保能开一个民主高效的会议。当然在平时,也要关心身边的人和事,留心身边的“准公共领域”,了解最新政策,观察社会变迁,关注国家和国际大事,并且响应组织号召,尝试写作一些带创新性的提案。

 

  致公党的章程上讲到,要“实现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三项历史任务,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些内容既包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标准,也展望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路径选择,这也是致公党上下一致的普遍愿望和共同政见,我作为一名新党员也应该牢记在心。

 

  前不久我参加泰州侨联活动,去青藏旅行考察,见到了青海侨联的高主席,并且听她介绍过“三江源公园”。青海的“三江源国家公园”是中华民族三条母亲河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发源地,那里地域辽阔,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多民族融合,是中华文明地理上的起源和发祥地。我的故乡位于长江之滨,也是三江源的冰川融水一路奔腾向东,灌溉滋润的。自幼在长江边长大,从小唱着“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我以华侨之身向国际友人自豪地介绍中国时,是出于对祖国的“文化认同”,也是由于祖国是幅员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读千卷书,行万里路,当我结合自身的经历阅历,在中国境内旅行考察,见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风土人情后,此时更会油然而生爱国之情。三江源公园是中华文明和中国地理的精华和凝聚,“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们始终要捍卫和坚守的,作为一位中国公民和致公党党员这也是我的职责,是我从“文化认同”、“身份认同”到“政见认同”一以贯之的爱国情结。

 

  作者简介:新西兰归侨,中国致公党党员,雅淑创意国际时装(江苏)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新西兰耀龙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新西兰中华青年联合会第一届常务理事,第二届海外理事。曾担任新西兰上海世博促进会副会长,现为上海市侨联青年总会理事,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会员,黄浦区侨商会理事、副秘书长,泰州市海联会理事,泰兴市侨联兼职副主席。】

 

  (来源:昆仑策网,根据作者来稿编发)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昆仑策网: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顾明祥:一位归侨的致公情

    2016-11-04
  •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