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历史 > 阅读信息
陈俊杰:“田氏代齐”对“后三十年”承上启下的启示
点击:  作者:陈俊杰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24-02-19 15:38:54

 

 

田氏代齐,特指中国战国初年齐国田氏取代姜姓吕氏成为齐侯(齐威王始称齐王)的事件。公元前379年齐康公去世,奉邑入于田氏,姜姓吕氏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西周初年周王朝封吕尚于齐地建立了齐国,春秋末期吕氏政权被田氏所取代,此后齐国的主人由姜姓吕氏演化成妫姓田氏。田氏代吕氏经过了长期而复杂的反复斗争,有和平演变也有武装斗争,有时隐蔽有时公开。从齐桓公十四年(公元前672)陈完至齐到公元前386年田和列为诸侯经历286年。

 

、“春秋无义战”包括“田氏代齐”

 

吴、越在东南大动干戈的时候,中原地带,诸侯间的战事大大减少,代之以诸侯国内卿大夫间的角逐与兼并。齐、晋、鲁等国的内争都是相当激烈的。齐国,吕尙始封于齐,吕尙,姜姓故齐君以姜为姓。春秋初年,齐独霸列国,中叶渐衰,后期已面临崩溃的边缘。齐相晏婴讲到齐国的政治形势时也说是“快完了”。当时,公室仓库中的布、帛、黍、粟都放得腐朽生虫了,而人民却生活无着,饿殍载道,起而抗争的人被镇压,遭到砍脚之刑的真不知有多少。齐大夫田氏,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施行新政。田氏借贷给贫民粮食时使用大斗,收取借贷、贡赋时,却用小斗,以此笼络了人心。数十年间,齐民“归之如流水”。田氏势力渐强,先后吞灭了国氏、高氏等显姓强宗,夺得了很大权力。公元前475年前后,大夫田成子又把齐国内残余的旧势力消灭几尽,同时,与各国通好,取得了支持。这样,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田氏就完全控制了齐国的政权。最后,终于把姜姓的齐君放逐海上。公元前475年,恰是周元王元年。在中国历史上,这一年不只是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线,也是中国奴隶制时代结束,封建制时代开始的标志。齐国发生的事情,晋国早就发生了。代表封建制新势力的韩、赵、魏三氏,经长期斗争,终于吞灭了代表奴隶制旧势力的大大小小贵族与强宗。并且,把晋公室的土地也瓜分了,分别建立了韩、赵、魏三个封建国家。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承认既成事实,视三家若诸侯。历史上叫“三家分晋”。因而,有些中国史书把这一年作为划分春秋与战国的标志。齐、晋发生的事,鲁国也发生了。鲁国在公元前594年实行“初税亩”。这意味着井田制即公田制正在解体,对土地的私有制予以正式承认,改贡纳与力役制为以地亩抽税赋的办法。这是封建制的萌芽。但封建制在鲁国取得胜利,大约又斗争了一百多年。封建制在奴隶制的母体中逐渐成熟了,代表新势力的季氏在鲁国也控制了政权。齐、晋、鲁发生着的封建制如同解冻的春风,吹到了中原,吹到了南方的楚,北方的燕,西方的秦,吹得中国大地上的奴隶制冰块渐渐消融了,滋润出“百家争鸣”时代的灿烂文化。纵观春秋三百年历史,天子倒霉了,诸侯起来;诸侯倒霉了,卿大夫起来:卿大夫倒霉了,陪臣也竟然起来杀戮君主,操纵国政。国家的兴衰,政权的更迭,一个个霸主的登场与下台,如同走马灯一样,令人头晕目眩。这是为什么?春秋时期铁工具在先进地区恐怕已比较普遍地使用。1975年在湖南省长沙,不但发现春秋晚期的铁器,还有一把钢剑。这表明当时冶铁技术巳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新的生产工具的使用,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力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从而出现了新、替两种社会制度的斗争,带来了频繁的兼并与战争。据鲁史《春秋》记载,在二百四十二年间,列国间的军事行动竟达四百八十三次。频繁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是该诅咒的。所以,两千多年来,不少史家都说“春秋无义战”。可是,中国由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的历史性大转变,中国从列国林立的局面走向国家统一,正是这些战争与兼并在开关着道路!

 

二、齐国田氏家族谋略文化考

 

先秦列国中,以齐国谋略文化最为发达,而齐国谋略文化尤以田氏家族为代表。仅就兵家文化的角度讲,彪炳千秋的几部兵法如《司马兵法》、《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以及名将田忌、田单等皆出自这一家族。齐国兵家文化与田氏家族谋略文化具有一种明显的渊源关系,探讨田氏家族谋略文化大有裨益。

 

谋略,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的氏族社会,地广人稀,社会结构简单,血亲维系人际关系,大家与世无争,安然自处,这样的民风纯朴的时代是很难设想有什么谋略文化的。历史进入夏商周三代,社会由儒家所标榜的尧天舜日的大同之世,递变为小康之世,谋略计策、机心机事也就渐次多了起来,甚至被后世誉为中国谋略的鼻祖人物也出现了,便是俗呼姜子牙的齐太公吕尚。《史记·齐太公世家》说:太公吕尚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周文王之能三分天下有其二,周武王之能一举颠覆殷商王朝,皆端赖于吕尚的阴谋诡道、兵权奇计。看来,中国兵权谋略鼻祖的桂冠非太公吕尚莫属了,但是吕尚对中国谋略文化的贡献也仅仅停留在一个实际操作的层面,他基本是个谋略实践家而非理论家,传世《六韬》等所谓的太公兵法,似非太公亲手所著,而是战国人之伪托。太公以后的整个西周时代的大部分时间里,诸侯国均致力于在新封领域内的经营建设,无暇外顾。东周以降,礼崩乐坏,地方势力崛起,上下内外交争,诸侯与天子,大夫与诸侯,士与大夫,平民与贵族,奴隶与平民,以及国与国,华夏与夷狄,各种矛盾激化,社会生活出现前所未有的复杂状态,在这种大的时代背景下,谋略的运用与实践急剧多了起来;尤其社会分工更加细致化,职业政治家之外又逐渐分化出职业军人(将军),职业外交家(行人),职业商人也出现了。这些新职业的从事者,其职业活动的可供参据的礼法习俗愈来愈少,愈来愈不合时宜(如西周初期的军礼,至东周时就显得那么迂腐可笑),于是为适应形势需要,当时政治、军事、外交、工商等各行各业,以及为人处世方面,都发明或总结了适宜于各自领域的游戏规则、谋略与手段。自然,各个领域的谋略有个不断积累、发展的过程,而各领域与领域之间,又有横向的交流与借鉴,因此几乎一进入春秋,就进入谋略文化的黄金时代。而田氏家族谋略文化的形成,自然与这一时代大背景息息相关。

 

齐国的田氏出自陈国公室。陈国妫姓,始封君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舜已崩,传禹天下,而舜子商均为封国。夏后之时,或失或续。至于周武王克殷纣,得妫满,封之于陈,以奉帝舜祀,是为胡公(《史记·陈杞世家》)。陈国既为虞帝大舜之后,那么其文化自然是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的,而其人民自然也是聪明智慧的。从妫满到陈厉公的父亲陈文公圉经历若干代,前后十位君主。由于陈国自有其文化传统,并不严格遵守周礼,宗法制传统比较薄弱,故国家政治生活中保留了许多诸如兄终弟及之类的原始遗存,由是陈国因兄弟子侄争夺君位继承权而发生的内乱史不绝书,齐国田氏嫡祖田敬仲完由陈来奔,正是起因于陈国的一场持续几十年的内乱。这种充满了弑君篡位、腥风血雨历史文化的国度,有助于培养人的生存智慧与斗争艺术;兼之陈国弱小,地处中原四战之地,列强环伺,因此需要很强的生存自立能力。陈人善变尚谋的国民性格正是在这种背景与条件下形成的。《战国策·齐策五》云:昔者莱、莒好谋,陈、蔡好诈。陈人好诈是远近闻名的(老子产生于陈国故地的苦县,亦非无因)。田(陈)完率领宗亲逃至齐国,自然也就将陈氏固有的好诈的集团性格带到齐国,成为齐国田氏家族的文化传统。齐国的田氏家族始终保持着浓重的种族故国意识。陈国先后于鲁宣公十一年(前598年)、鲁昭公八年(前534年),两度亡而复封,最终竟于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被楚国彻底灭亡。亡国踣家宗庙不血食,这对于妫满所有的后人来说简直有椎心泣血之痛。田氏家族为了使虞(舜)之继守将在齐(《左传·昭公八年》),遂萌生并加快了篡夺姜齐的步伐,日暮途远,不择手段。因此,我们便能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田氏篡齐的四个关键人物文子、桓子、釐子、成子之世,正是陈国不绝如缕至最终灭亡之时。因此我们认为,陈国的衰亡实可视作田氏谋略文化形成的催化剂。

 

追本溯源,姜齐谋略文化实肇基于太公吕尚。吕尚以阴谋修德以及兵权与奇计协助周文王、周武王倾覆商政,创建周朝,然后作为功臣谋士之首封建国于齐。太公立国方针原本就有着鲜明的谋略文化色彩。《史记·齐太公世家》云: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汉书·地理志下》云:初,太公治齐,修道术,尊贤智,赏有功,故今其土多好经术,矜功名,舒缓阔达而足智。其失夸奢朋党,言与行缪,虚诈不情。由太公开创的齐国谋略文化到了桓公时代更有长足发展。管仲、鲍叔、宁戚等辅政大臣早年皆曾经营过商业,势必要影响桓公一朝的政治风格。《史记·管晏列传》云: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之谋博大精深,诸如: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以富兼人,以德兼人等等即是。管仲卒,齐国尊其政,常强于诸侯(《史记·管晏列传》)。是以姜齐谋略文化在管桓之后仍在继续发展。姜齐谋略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田氏为了家族的事业,想必要从中汲取营养来充实自己。田无宇就曾公开说过:齐桓公以能施而霸(《左传》昭公十年)。而田氏家族施财布惠行阴德的谋略传统正是由田无宇开创的,其有意识仿效管桓霸政谋略是无可怀疑了。姜齐谋略文化的其他内容如兵权与奇计、虚诈不情、通货积财以及因应之术,田氏无不拿来为我所有、为我所用。田氏是从陈国宫廷斗争的腥风血雨中闯出来的,你死我活的残酷斗争经验与教训本来就在田氏家族成员的心灵深处留下深刻的烙印,而齐桓公死后的齐国政坛持续动荡,矛盾之错综复杂、斗争之残酷激烈又远甚于陈国。在这种形势下,田文子以前的田氏家族一方面采取处虚守静、韬光养晦而避免过早卷入政治斗争漩涡的策略,一方面从姜齐公室内部的倾轧厮杀如崔庆之乱中观摩学习,汲取经验与教训,充实本家族谋略文化的宝库。田文子以后,随着田氏家族渐渐强盛,有力量卷入冲突斗争以便捞取更大的权益,这时他们则一边同姜齐集团斗争,一边从姜齐集团那里学习。田氏谋略文化正是在同姜齐残酷的斗争实践中发展光大的。

 

作为齐国大夫,田氏家族的历代核心人物首先是政治家,因此,田氏家族的谋略文化亦就以政治谋略文化为主要内容。但是我们还应看到,春秋时期的田氏家族成员许多人都曾从事过工商、军事、外交,而这三个领域又是谋略文化特征最明显的领域。田氏家族从业其中,总结经验,提炼计谋,升华智慧,然后源源不断地输入其家族谋略的文化宝库,也是不难想象的。田氏家族有着悠久的从事工商的历史,远祖有虞氏就是精于陶艺的氏族,据传,其领袖大舜不仅曾陶于河滨,还曾就时灰(贩)于常阳贸迁于负夏。周武王克商,舜之苗裔妫满受封于陈,同时又被任命为陶正,主管周朝的制陶业。田(陈)完逃来齐国后,齐桓公任之以工正,负责齐国的手工业管理。可能正是基于以上远近的背景,田氏家族有着鲜明的经营工商业的传统,甚至如上文所说,连田文子、田桓子这样的在朝大夫,密谋策划时竟也要借用商业隐语进行交流。迨及齐景公,田氏已经发展为齐国的第一工商业家族。《盐铁论·刺权》载:田氏控制姜齐的山海利源,专巨海之富而擅鱼盐之利,……转毂运海者盖三千乘。工商致富,然后凭借雄厚的资本行阴德,正是田氏家族颠覆姜齐政权的法宝之一。同时我们还应注意的是,工商行业的特殊性要求从业者必须具有高瞻远瞩与精打细算的智慧与韬略,战国大商人白圭尝曰: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矣。(《史记·货殖列传》)因此可以肯定,经营工商产业是田氏家族谋略文化的重要成因。田氏家族许多成员曾有过军旅生涯,甚至不乏统帅军队的方面之将,仅见诸《左传》者就计有:田无宇参加伐莱之役(襄公六年),孙书(字子占,田无宇之子)统兵伐莒之役(昭公十九年),田乞统兵救范氏之役(哀公四年),田瓘、田庄以及田书、田逆分别参与伐鲁之役、艾陵之役(哀公十一年),田瓘统兵救卫之役(哀公十七年),田常统兵救郑之役(哀公二十七年)。其他见诸史乘者尚有:田穰苴退晋军、燕军之役(《史记·司马穰苴列传》),田完子拒越之役(《吕氏春秋·似顺》)等等。田氏家族在军旅生涯中积累的丰富的治军、用兵的经验智慧,必定成为家族谋略库中的重要内容。比如田须无言兵不戢,必取其族(《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堪称兵家之格言妙语。次如田常统兵救郑之役,整军经武、临阵处置皆甚得为军之道,颇有名将风范(详见《左传》哀公二十七年、《说苑·指武》)。至于外交,也是田氏家族擅长的职业,洞悉天下大势,纵横捭阖,娴于辞令,在外交阵线多有建树,见诸《左传》者如:田无宇使楚乞师,终于使楚国伐郑以救齐(襄公二十四);田须无力排众议,主张响应弭兵之会,曰:晋、楚许之,我焉得已?且人曰弭兵,而我弗许,则固携我民,将焉用之?(襄公二十七年);田须无劝齐景公朝晋(襄公二十八年)。尤其田成子常(恒)弑杀齐简公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田氏家族在外交上更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更能充分展示田氏家族的谋略特色。齐平公元年(前480年)春,鲁国孟孙氏的采地成邑(今山东宁阳北)叛投齐国,孟武伯率兵攻打成邑,不克,就在附近起筑舒邑以压迫成邑。齐鲁关系骤然紧张。秋天,田常派其兄田瓘出访楚国,敦睦齐楚邦交。田瓘路过卫国时,遇见孔门弟子子路。子路谓田瓘道:天或者以陈氏为斧斤,既斫丧公室,而他人有之,不可知也。其使终飨之,亦不可知也。若善鲁以待时,不亦可乎!何必恶焉。(《左传》哀公十五年)。田瓘当即表示赞同。于是,本年冬天,齐国约请鲁国讲和,孔门另一大弟子子贡陪同子服景伯访齐,田常亲自到子服景伯下榻的客馆探望。子贡表示鲁国愿意像卫国一样,结好齐国。田常遂将成邑归还鲁国。从此,齐鲁邦交乃趋于正常。此后田常又充分利用楚有白公之乱、晋有四家之争、吴越相互攻伐的有利国际环境,开始插手中原事务,加强齐国对中原诸侯的影响力。四年之中,田常数次出兵卫国,终于控制了卫国的局势。齐平公六年(前475年)夏,田常在廪丘主持诸侯盟会,准备驱使诸侯联军替郑国讨伐晋国,但郑国并不想同晋结怨过深,因而宛然拒绝,使得盟会不欢而散。次年秋,齐平公在田常指使下前往齐西境的顾邑,与鲁、邾两国君主会盟。田常在外交领域的成就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他尽管有弑君盗国之名,但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庄子·胠箧》)。甚至连晋、楚等强国也无力遏制齐国势力向中原的扩张,齐国颇有重振桓公霸业的气象。外交也是需要高度智慧的职业,田氏家族在外交方面无疑也积累了许多的经验,从而也大大丰富了田氏家族的谋略库藏。要之,齐国田氏家族谋略文化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以上所列只是几个主要方面而已。

 

战国时代的齐国是田氏的齐国,田氏家族谋略文化固然仍在持续发展,但是鉴于田氏已经摇身一变为齐国的王室贵族,所以其家族谋略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也就等同于齐国谋略文化。田齐谋略文化之发达,实乃众所皆知的事实,无庸赘言;然而姜齐田氏家族谋略文化对战国田齐谋略文化究竟产生过怎样的影响,却是值得探讨的问题。首先,从风尚的层面看,田氏齐国的谋略文化比较姜姓齐国要鲜明与发达许多。《管子·水地篇》说齐人谄谀葆诈,《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载秦昭王语吾患齐之难知,《战国策·齐策》载秦王政语齐多智,凡此云云,所指皆为战国时的齐国,而非春秋时的齐国。战国时齐人重谋尚智性格愈发鲜明,除了与齐国工商业持续发展繁荣、政治军事斗争形势日益严峻,以及崇尚”“的莱国、莒国并入齐国版图等背景因素有关外,也同田氏家族谋略文化的浸染与影响大有关系。其次,从政治的层面看,战国田齐统治者娴于统治术的运用,齐威王继位之初不治,委政卿大夫,九年之后封赏即墨大夫而烹杀阿邑大夫,致使齐国震惧,人人不敢饰非,务尽其诚,齐国大治(《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便是典型的事例。此外,战国时的齐国特别重视治国谋略的研究、探讨与总结,田齐统治者兴办的几乎与战国田氏相始终的稷下学宫,正是出于这一目的。他们以优厚的条件招致天下游说之士,皆命曰列大夫,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崇之,请这些稷下先生各著书言治乱之事(《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不治而议论(《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遂有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而细察稷下百家政治学说,便不难发现其中参杂了不少田氏家族谋略文化的内容成份。就以黄老学派来说,其以黄帝与老子命名学派本身就打上了深深的田氏家族的烙印。齐威王所铸敦铭云:扬皇考昭统,高祖黄帝,迩嗣桓、文,朝问诸侯,合扬厥德。转引自郭沫若:《十批判书·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829月第一版,第155页。铭文中的黄帝,传统以为即号为轩辕氏的黄帝,而事实上却是指的田氏家族的远祖虞帝舜详见徐北文:《阴阳五行学派大师邹衍》,载《徐北文文集》,济南出版社19965月第一版,第80—81页;张华松:《秦始皇伐赭湘山发微》,《东岳论丛》2004年第2期。至若老子,《史记·老子列传》云:楚苦县人。按苦县,今河南淮阳,春秋地属陈国,则老子可算作田氏旧国的遗老乡贤(我们甚至怀疑现存《老子》其书,正是战国田氏家族假托故国老子之名而编纂的一部权谋学著作)。由此可见黄老学派一名的缘起,实在体现着田氏的故国之思与祖宗之念。另外,黄老之学作为稷下显学,所论不外乎政治权谋术,处虚守静、通权达变、因任而治则是其主旨,而这一切不仅是姜齐政治文化的传统内容,更是田氏家族谋略学的精髓要义。由黄老学派衍生出的稷下法家,强调德法兼治,亦带有鲜明的田氏家族谋略文化的特色,田氏家族正是靠行阴德行刑罚,德法并施而取代姜齐的。更耐人寻味的是,稷下兼治黄老之学与法家之学的核心人物恰恰正是一位田氏家族成员,那便是绰号天口的田骈。又次,从兵学的层面上看,战国齐国兵学更同田氏家族谋略文化密不可分。前文提到,春秋时的田氏家族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军事实践经验,也出现了诸如田书、田穰苴、田常等名将。迨及战国,田齐守土护疆者多为田氏成员,如《说苑·臣术篇》中的田居子之守西河,田解子之守南城,田种首子之守即墨,即是显证。而威震一时或流芳百世的著名兵家人物又几乎是清一色的田氏家族成员,如田忌、孙膑、田婴、田文、田单,这已足以说明战国齐国兵家与春秋田氏家族谋略文化之关系了。那么,如何看待孙武以及《孙子兵法》同田氏家族谋略文化的关系呢?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先谈一谈齐威王与田穰苴以及《司马兵法》的关系。我们且看《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文字不长,疑点颇多:其一,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然其名不见于《左传》。其二,齐景公时,晋伐阿、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晏婴去世前的景公时期并无晋伐阿、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的记载,晏子既然久有田氏将代齐的预感,从情理上也不会举荐田氏统兵。其三,斩庄贾以徇三军,颇类《孙子列传》之斩吴王宠姬,也似小说家言,且庄贾其人亦不见于《左传》。因此,穰苴之事不足深信,然而其曾任大司马,善于治军,或许有其事,尤其本传称:已而(指功成尊为大司马之后)大夫鲍氏、高、国之属害之,譖于景公。景公退穰苴,苴发疾而死。田乞、田豹之徒由此怨高、国等。其后及田常杀简公,尽灭高子、国子之族。叙述详致,当有所本。因此我们姑且相信实有田穰苴其人,善于治军,且能申明古本《司马兵法》。然而,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是本传结尾的两段文字:齐威王,用兵行威,大放穰苴之法,而诸侯朝齐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马穰苴兵法》。如此,《司马穰苴兵法》是齐威王召集稷下大夫于追论古者《司马兵法》时,将以田穰苴为代表的田氏家族的有关治军经武的一些言论附于其中,编纂成书的,而前文我们已经谈到,田常之治军经武就颇堪称数。作为一位具有宏图大略的君王,齐威王所使大夫追论者自然不会仅有《司马兵法》,据研究《六韬》、《孙子兵法》亦当成书于齐威王时的诸大夫之手徐勇:《齐国军事史》,收入《齐文化丛书》第15卷,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97—98页。在此且不论《六韬》,单说《孙子兵法》,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史记·孙武列传》较之《司马穰苴列传》更语焉不详,疑点尤其多多,因此我们认为即便春秋末年的齐国田氏家族中实有孙武其人(或许即是《田敬仲完世家》无宇卒,生武子开与釐子乞中的田武子),《孙子兵法》也绝不是孙武所著;联系到《司马兵法》的成书,似乎可以肯定也由齐威王召集稷下大夫集体所编纂。当然书中的那些时代特征较早的内容应是对春秋时代齐国兵家尤其田氏家族兵家谋略内容追论的结果,而冠之以孙武之名,或着是出于学派竞争而不惜托古改的需要,或者是出于家族的荣誉感吧参见徐北文:《关于孙子的刍荛之见》,载《徐北文文集》,济南出版社19965月第一版,第69—76页。又次,从外交层面上看,田氏家族谋略文化对战国齐国也有一定的影响。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威、宣、湣三王都是很有言辩技巧与谋略的人物,而田氏家族成员如田巴、田骈等人更以善辩而擅名于一时。上之所好,下必甚焉。战国齐人善辩好议论蔚成风尚,三邹子(忌、奭、衍)、淳于髡、接子、冯谖、颜斶、王斗、鲁仲连等雄辩之士俊彩星驰,乃至齐国一度成为纵横家的摇篮,纵横家的巨擘苏秦、张仪早年还曾东事师于齐,追随鬼谷先生求学问道(《史记·苏秦列传》)。田齐纵横家文化发达,追本溯源,也同田氏家族的谋略文化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最后,从商业层面上看,战国田氏统治者完全继承了春秋时代田氏家族的谋略文化,给予工商业高度的重视,并且积极总结与探索商战的理论与数术,其突出表现就是组织人力编写《管子》轻重诸篇。轻重诸篇托名于管仲,集中讨论商战的理论、原则与策略,宏富而精深,自成体系,可以代表战国时期齐国商战谋略的最高水平参见张华松:《〈管子〉轻重诸篇的商战谋略——兼谈齐兵战理论发达的原因》,《孙子学刊》1994年第1期。这样的著作是春秋田氏家族商业谋略文化影响的结果,甚至其中的理论、策略以及商战的具体事例很大程度上也是对田氏家族商业谋略与实践的归纳、概括与升华。

 

现实生活中处世、政治、军事、外交、商贸等方面的谋略文化往往呈交叉影响的关系,比如成书于战国齐人之手的所有兵书中概无例外地透漏出商业谋略的东西;反之亦然,成书于战国齐人之手的“轻重”诸篇也不乏军事谋略的内容与精神。如此看来,田氏家族谋略文化对战国时期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三、田氏代齐的启示

 

田氏代齐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陈完因政治避祸寄居齐国时春秋首霸齐桓公识人有术,对田完非常器重,欲封个大官(上卿),但被拒绝了。田完作为政治移民,只希望有个安身立命的职位就心满意足了。于是,齐桓公让他做建设部的主任(工正),此官属于肥差,足够田完过上富裕的日子了。田完就这样在齐国稳定了下来,并娶妻生子,田氏在齐国开始生根发芽啦!田氏发展到齐景公时代,田乞已贵为朝中大臣(大夫),他做了一件非常牛叉的事情,即:向老百姓收赋税的时候,小斗进;给老百姓借贷的时候,大斗出。举个例子:老百姓纳税时,田乞用小斗量,这样百姓缴税1斗米,实际上只纳税0.8斗;老百姓借贷时,田乞改用大斗量,相当于百姓借贷1斗米,实际上却借贷了1.2斗;还贷时,田乞又换回小斗,老百姓还1斗米,其实仅还0.8斗。可这用的都是国家的财产,田乞暗地里用公家的财产行个人的私惠,目的只有一个:收买民心。老百姓心地极其简单,没那么多花花肠子,谁对他们好,谁就是他们的主子。齐国老百姓得了田氏的恩惠,久而久之,人心逐渐归向田氏,田氏家族从此日益强大,齐国公族则日益衰落。当时的齐国宰相晏婴看到这种情景,数谏齐景公严惩田乞,齐景公的政治智商不高,晏婴的话当成了耳边风,没听进去。晏婴是第一个预见到齐国将被田氏取代的政治家!随之田氏家族的强大,其在齐国的政治影响力也越发的举足轻重。齐景公去世后,齐国高昭子、国惠子等贵族拥立齐景公少子吕荼为新任国君,是为晏孺子。对此,田乞很不高兴,因为他与齐景公的另一儿子吕阳生关系素来很好,为了能让吕阳生夺取政权,田乞通过熟练的运用装孙子、挑是非、发动兵变、胁迫大臣等各种政治手腕,驱除各反对派大臣与贵族出境,杀掉晏孺子吕荼,扶助吕阳生登基,是为齐悼公。吕阳生为了表达对田乞的感恩之情,任田乞为宰相,独掌国政。田氏家族从此权倾朝野,齐国的实际权力都归于田氏,国君慢慢的变成了摆设品。田氏自此获得了一项重要的特权:齐国董事长任免一票否决权!田乞的儿子田恒,即:田成子,也是个厉害角色。他除了继续奉行父亲的‘大斗出,小斗进’的政策之外,还干了一件以下犯上的惊天大事:弑杀董事长齐简公,立简公的弟弟吕骜,是为齐平公。这事在《论语》里面也有记载,我们可爱的孔夫子听闻此事,认为田恒这家伙大逆不道,视君臣之礼为无物,气得孔老夫子恳请鲁国出兵维护正义,当然这只是孔圣人的异想天开罢了,因为此时的鲁国与齐国的情况也差不多,大夫执政,君权衰微。齐平公就是个傀儡,田恒为相,实际控制齐国。一日,田恒忽悠齐平公道:“领导,以后好人你来做,坏人我来当。讲仁德,施恩惠,您来做;刑杀戮,惩不法,由我来。这样好名声都归领导您,我来承担所有的恶名。长此下去,领导您就会受全国百姓的爱戴!”齐平公一听,感觉很有道理,傻乎乎的就答应了。于是田恒利用手中的杀伐大权,捏造齐国公族与贵族们的罪行,纠核审查,尽杀之。齐国世袭贵族消灭殆尽,从此田氏一家独大。不到五年,齐国国政皆归于田恒。他的工资薪水与在职待遇竟然远高于齐平公,其封邑也远多于董事长,已然成为国中之国了。齐国至此,平公只是名义上的一把手,田恒才是实质上的国君,只差周天子与各诸侯国公开承认罢了。接下来讲一则田恒的奇葩故事:田恒这人也是个好色之徒,他大建后宫,在齐国举办选美大赛,精心挑选数百名身高1.7米以上、高挑细嫩的模特纳入后宫。这不算啥,关键他还是一个非常大度的男人,竟然允许自己的宾客、门人可以随意进出后宫,尽情娱乐。田恒知道自己的头上早已绿成了一片草原,但也从不禁止。他的后宫与妓院也没什么区别了,到田恒去世时,后宫美女们竟然给他生了70多个儿子。至齐康公吕贷时期,田恒的曾孙田和想要完成祖宗的最后一步遗愿,即成为齐国名义上与实质上的国君,取得合法地位。齐康公知道自己是个傀儡,说话算不了数,于是整日沉湎于酒色之中不理朝政。田和为了最终取代齐国,采取两步走的战略:第一步,将齐康公迁往海岛上居住,囚禁起来,只给其一城做食邑,仅够解决温饱与祭祀先祖。第二步,发动外交公关战略,恳请此时强大的魏国国君魏文侯帮忙,希望他在周天子与各诸侯国之间斡旋,寻求外交上的合法地位。田和不愧是政治高手,他非常确信魏文侯一定会帮他谋求诸侯国合法地位。因为魏文侯像他一样属于窃国大盗,读者不妨自行了解“三家分晋”的历史事件。当然乐意多出几个同盟者,只有窃国者越多,且都取得合法地位,自己的名分才显得越正统!在魏文侯的强力游说之下,周天子承认田和的齐侯之位合法,各诸侯国也不反对。“田氏代齐”至少有如下五大启示:

 

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无论何时何地,经济力量都能够对政治形势产生重要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田氏在齐国得到了管理手工业的工正一职并且世袭这个位置,而手工业一直是齐国大力鼓励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行业,为齐国的财政收入贡献颇丰,我想正是这个重要的职位让田家逐渐掌握了齐国的经济财政命脉,为其获取齐国控制权创造了有利条件。田氏在管理手工业为国家创造收入的同时,田氏家族的影响力势必也会水涨船高,况且田氏近水楼台,守着这么大的金山,想必田氏由此获取的财富也不在少数,也让田氏在齐国逐渐成为了有钱有势的一个家族。

 

第二,给老百姓的小恩小惠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齐景公时期,田氏的当家人田乞在向百姓征收赋税的时候,采用小斗收;青黄不接时往外借给百姓粮食,却用大斗借出,而收回的时候却依然用小斗,明显的让利于百姓。实际上这就是一些小恩小惠,这些斗大斗小的损失对于田氏家族根本算不了什么,但对于老百姓可是实打实的好处与恩惠,老百姓其实并不关注谁来进行统治做国君,只要是能够对他们的生计有帮助,能够更好的让他们吃饱穿暖,那么他们就会支持谁,人心向背很多时候都取决于利益。田氏在通过各种手段收买人心的时候,齐国姜氏统治家族却是穷奢极欲的不得人心,两相对比高下立判。

 

第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会立于不败之地。陈完(田完)流亡到齐国被齐桓公任命为工正以后,齐国贵族齐懿仲大夫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这让陈完一个外国人迅速在齐国找到了靠山,而且他的后代也就有了齐国贵族一半的血统,后来到了齐庄公时期,田无宇侍奉齐庄公非常受宠,齐庄公就把女儿孟姜嫁给了田无宇,通过这关键的一步,田氏家族就与齐国姜氏沾亲带故了,后续田家后代也都流淌着姜氏的血了,可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就给了田氏家族一个很好的护身符。当然如果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最后田氏代齐虽然姜氏被取代,但是姜氏的基因却通过田家也得到了传承。

 

第四,借力打力是扭转形势的关键。田家钱也有了,人心也收买到了,与齐国姜氏也攀上了亲戚,但此时田氏仍然不是齐国的主角,齐国大权基本被鲍氏、栾氏、高氏与庆氏几个大家族把持,田家如果想要上位,就必须扳倒这些家族才有机会,而事实上田家非常走运,齐景公前期正巧赶上庆封专权,于是作为齐国大家族第二梯队的田氏联合第一梯队的鲍氏、栾氏与高氏一举攻灭了庆封家族,田氏在这一活动中立了大功,虽然没有能够主持国政,但已经占据了重要政治地位,不久田氏又主动制造栾氏与高氏之间的矛盾,趁机联合鲍氏分别击败了他们,最终获得了齐国的控制权。可以说田氏逐步上位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他们借力打力的政治智慧,逐步由弱变强,最后成为最强的那一个。

 

第五,后继有人是一切的根本。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由于国君位置的争夺,诸侯家族内部的斗争有时异常残酷,而残酷的斗争会让国君家族内耗相当严重,很多时候最后上位的诸侯也并不是优胜劣汰的结果,只不过是看谁更加心狠手辣而已,这样就会造成一个非常负面的影响,一方面诸侯国的公族面临一次次清洗,人丁难以持续兴旺,另外当政的国君也是昏庸之辈频出,这就给有野心的权臣创造了可以利用的机会。按照史料记载,田氏第八代当家人田常,觉得自己家族虽然已经势力比较大了,但田家人丁并不算兴旺,于是全国海选了一百多的美女纳入自己的后宫,但是全靠自己去努力耕耘肯定也是不现实的,不过田常家里门客很多,而田常故意打通门客与其后宫的通道并且对门客与他的女人们的私通予以默许,很快很多女人都生了孩子,也不管到底孩子他亲爹是谁,反正都姓田,于是乎田常一下子拥有了七十多个儿子,这些儿子再继续开枝散叶,田家的子孙就是成几何指数增长的。只要有人,也就有了一切,很多历史学家都认为这个看似有些狗血的情节,却是田氏代齐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田氏代齐对齐国的影响是深远的。第一,田氏家族的崛起使齐国的政治权力得到了集中,国家实现了比较稳定的统治。田忌与田和的才能与智慧为齐国提供了强有力的领导,使国家得以迅速发展。第二,田氏代齐时期,齐国的军事实力得到了提升。田忌以其出色的军事才能,成功击败了邻国的军队,使齐国在春秋时期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国家。第三,田氏代齐也推动了齐国的经济繁荣。田忌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促进了农业生产与商业发展,使得齐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田氏代齐的时期也面临了一些挑战与困难。田氏家族在统治期间一度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威胁或压力。田忌去世后,齐国的政治局势逐渐动荡,田氏家族的统治地位逐渐削弱,最终在战国时期被其他势力所取代。田氏代齐是春秋时期齐国政治斗争的一个重要篇章,田忌与田和作为田氏家族的代表人物,在齐国的政治舞台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田氏代齐的时期,齐国的政治与军事实力得到了提升,国家经济繁荣,国内外事务得到了有效的管理。然而,田氏代齐后面临的是新的更难对付的挑战与困难。

 

四、田氏接替姜姓执掌齐国后何以保留“齐”之国号?

 

田氏接替姜子牙成为齐国君主的历史事件,在齐国的发展与国号保留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然而,为何田氏并没有改变齐国的国号呢?这其中存在多重历史考量与政治背景。首先,齐国作为西周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其国号是需要获得周天子册封的。田氏代齐本身就是礼崩乐坏的典型,统治的法理性并不牢固,改变国号可能会增加周天子承认的阻力。此时,继续沿用旧国号可以减少政治不稳定因素,维持统治的稳定性。其次,从西周到战国,已经有数百年的时间里,作为国号已经深入齐国百姓心中。如若贸然更改,不仅会引发国人不满,也会对国家稳定造成影响。特别是田氏本身是以齐国百姓救世主的形象攫取政治声誉的,沿用旧号可以起到安抚百姓的效果,维持国内的稳定与团结。此外,春秋战国时期,权力更迭与国主改变是常见的情况。国号的更换可能引发社会动荡,招致其他诸侯国的不满与干预,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与风险。因此,延续齐国这个称呼可以减少外部干扰,并维护齐国在周边的地位与影响力。综上所述,田氏代齐并未改变国号的决策,是基于多重历史考量与政治背景的结果。保留作为国号既能维持统治的稳定性与国内的团结,又能减少外部干扰,维护国家的地位与影响力。田氏代齐后,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与措施,齐国逐渐走上了复苏与强盛的道路。特别是在齐威王的改革时期,齐国实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成为战国七雄之一。齐国在田氏治理下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与改革措施。首先是在政治上实现了重用人才的策略。田氏注意发掘与任用各方面的人才,尤其是军事与政治方面的能人。这一举措提升了国家的军事实力与战略地位,为齐国在战国时期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是在经济上实现了国家财政的重建与调整。田氏实施了一系列财政改革,加强了税收管理与财政的调度,改善了齐国的财政状况。这为国家的军事与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持,推动了国家的快速崛起。此外,在军事方面,田氏着力加强齐国的军队建设与军事力量的壮大。他们招募精兵强将,改善军事装备与训练,提升了国家的战斗力与战略实力。特别是在面对北方的山戎与南方的荆蛮时,齐国能够抵御外敌并取得重大胜利,获得了更多的领土与资源。种种改革与措施使得齐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为战国七雄之一。齐国强大的实力与国家的稳定发展,不仅对内稳定了社会秩序与人民生活,也在对外政策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与影响力。田氏治理齐国的发展轨迹表明,在正确的政策与措施的推动下,一个小国家也能够在战国时代的动荡局势中崛起,并与其他大国一较高下。田氏代齐的历史事件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重要的历史启示:首先,历史上的权力更迭与国主改变是常见的情况。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连续统治的稳定性与流动统治的灵活性都很重要。在权力更替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政治与社会因素,作出合适的决策。田氏代齐的决策不仅维护了国家的稳定,还为齐国的发展创建了良好的条件。其次,重视人才与财政是国家发展的关键。田氏治理齐国的成功,离不开他们的人才选拔与财政改革。一个国家只有拥有优秀的人才与健康的财政,才能够实现稳定的发展与长久的繁荣。最后,政策与改革的正确性与有效性十分重要。田氏代齐时的一系列措施与改革,为齐国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确的政策与改革,能够推动国家的进步与发展,带来繁荣与兴盛。历史是人类经验的积累与智慧的结晶。回顾田氏代齐的历史事件,我们应当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珍视国家的稳定与发展,注重人才培养与财政管理,以及持续推动政策与改革的正确性与有效性,为国家的长远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田氏代齐后齐威王治理的齐国咸鱼翻身人才济济

 

齐国是辅佐周武王建立周朝第一功臣姜子牙的封国,地处沿海地区(山东省东北部)拥有丰富的水产资源,在齐桓公姜小白的时候更是做过春秋霸主,是个的老牌强国。但是到了春秋后期,礼乐崩坏,在公元前403年,九鼎一响,三家分晋,周威烈王公然承认魏、赵、韩篡权夺位的合法性,这给了田氏很大的鼓励。田氏祖上是陈国公子陈完,逃亡到齐国的,后改姓田。于是,田氏在公元前391年公然废除齐康公,五年以后,田和自立为齐君,号称齐太公。不过这不仅还差一道手续——周天子的盖章认证。而且,齐国内外对篡位的田氏很是不服,他们组成了诸侯国联合大军一起讨伐篡权夺位的田氏。其中揍田氏最狠的就是刚刚瓜分晋国的魏、赵、韩三国,尤其是魏国,变法过后国力强盛,齐国经常被按在地上捶。也许是因为同样都是篡位出身,魏国对齐国田氏是下死手啊。这大概也能说明同行是冤家吧!从田氏代齐以后,除了三晋,北边的燕国也常常来插上一脚,以齐国的国力,只能勉强应付而已。齐国的田氏被打得受不了,但是能谋权篡位的不蠢,田氏直接去找魏国讲和,想让魏国出面让周天子给盖个章。这个时候魏国的君主是魏武侯,这种彰显实力的机会魏武侯岂能放弃,当即决定帮助齐国向周王室施压,公元386年,周安王册封田和为齐侯,田氏齐国正式建立。在有了正统之后,齐国就开始了一系列的强国举措,这个时候但凡有点作为的君主都知道人才的重要性,于是兴建稷[jì]下学宫,让诸多流派思想汇聚齐国。稷下学宫,是世界上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也是中国最早的社会科学院、政府智库。始建于齐桓公田午时期。位于齐国国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稷门附近。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中国学术思想史上这场不可多见、蔚为壮观的百家争鸣,是以齐国稷下学宫为中心的。它作为当时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园地,有力地促成了天下学术争鸣局面的形成。现如今万事俱备,只差一位雄主来领导齐国走向高位,这个人就是齐威王。公元前357年齐桓公田午(跟春秋霸主姜小白的谥号一样,不知道田氏是啥意思)去世,田因齐继位,史称齐威王。齐威王是田氏齐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君王,他跟当年的魏文侯所以齐国朝堂上迅速聚集起一群才学盖世的强人,如众星拱月般簇拥着齐威王,共同把齐国打造成战国时期的强国。其中最重要的人才就是邹忌,相传他善于奏琴,因此得到威王的喜爱,让他住在宫里。有一次威王一个人在弹琴,邹忌不经过禀报,直接推门进去,大声赞扬:大王弹得真好!”“你说说我哪弹得好?说不出个所以然后果自负。邹忌子曰:夫大弦浊以春温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攫之深而舍之愉者,政令也;钧谐以鸣,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者,四时也。夫复而不乱者,所以治昌也;连而径者,所以存亡也:故曰琴音调而天下治。夫治国家而弭人民者,无若乎五音者。这是拐着弯进献忠言,而且切中要害,说明了治国的基本要点:严整、有序、君臣和谐。齐威王通过邹忌说琴进谏这件事,发现他是个人才,就这样,邹忌成了齐国的相国。战国式的君臣关系就是这样,下臣们只有绞尽脑汁,靠三寸不烂之舌,说得君王心悦诚服,才能得到机会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各国君主们,也在各种谋士、说客、纵横家令人眼花缭乱的说辞中间,小心翼翼地挑选着自己需要的人才与政策。关于邹忌还有一个著名的故事:邹忌讽齐王纳谏。话说邹忌在某天起床洗漱过后,他照照镜子发现自己很帅,于是就问了身边的妻子、小妾与朋友自己跟城北徐公谁帅。这些人都统一回复说:你帅,徐公哪能跟你比啊!于是邹忌就相信了,哪知有天徐公来拜访,邹忌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一番,发现徐公是真的帅,自己比不过。后来,善于思考的邹忌便把这件事告诉了齐威王。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是个善于思考的人,而且做什么事都能联想到治国方面,齐国有了他的辅佐当然会更上一层楼。事实上善于讽谏的大臣远远不止邹忌一个,另一个以直言敢谏闻名的人是淳于髡(kūn)。淳于髡出身低贱,甚至可能是奴隶出身,指的就是一种剃光头发的刑罚,可见他的身份之低微。他的长相很丑,身高不满七尺,看起来滑稽可笑,但人很机灵,多次出使他国都成功维护了齐国形象。这样的人也凭借自己的才能得到了齐威王的重用,可见当时齐威王对人才的选拔确实是不拘一格的。关于他与齐威王还有一则典故:一鸣惊人。据说齐威王刚刚登基那几年,沉醉于酒色,夜以继日地宴饮,荒废朝政,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劝说他。淳于髡就去对威王说:国内有一只奇怪的鸟,停在王庭之中,三年时间不飞也不鸣,请问是什么鸟?威王哈哈大笑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当即宣布停止各种酒色娱乐活动,开始处理国政。齐威王一鸣惊人的典故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楚庄王一鸣惊人的典故出自《韩非子·喻老》。我们不难发现齐威王的朝堂里人才济济,什么人都有;另外,齐威王确实是个特别能虚心纳谏的君王,他任用忠直耿介的下属,广开言路,使得国家上下的风气焕然一新。还有,他也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君王,求新、求变是他执政的特色。有这样的君主,齐国很难不崛起。

 

六、齐国何以在田氏代齐后衰败的那么快?

 

自齐国封国建邦之后,一直到田氏成功代齐,期间姜姓吕氏齐国共出现了30多位国君,其中最为兴盛的时期,当属姜太公与齐桓公统治时期。齐日以大,至於霸,二十四世而田成子有齐国,鲁公以削,至於觐存,三十四世而亡。——《吕氏春秋·仲冬纪》上文我已提到了太公望与周公旦两人在用人策略上一个主张尊贤上功,一个主张亲亲上恩,那么这两种用人策略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呢,周公旦说姜子牙的用人政策会导致齐者亦必非吕氏也,而姜子牙说周公旦的用人策略会导致鲁自此削矣。他们二人说的对吗,当然对,因为历史完全证明了这两人的观点,正如上述引用《吕氏春秋》中的记载,我们暂且抛开鲁国衰弱不论,单说田氏代齐。被齐桓公发扬广大的尊贤用能的国策,不仅成就了齐国的霸业,而且为田氏在齐国的兴起起到了关键作用,说到这,不少人会有个疑问,这种国策对于强大国家是有促进作用的,怎么最终却酿造了田氏代齐的后果呢,难道是这种国策不合时宜?其实并不是,因为用尊贤用能的政策强大国家,有两个前提,第一君强,第二臣贤,只有这两者的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强大国家,而田氏在齐国尊贤用能的国策下,得到了齐君主重用,但是在随后的历史发展中,齐国的君渐渐弱了甚至昏了,而能臣也暴露了野心,所以齐国政权的更替已无可避免了。宣公卒,子康公贷立,贷立十四年,淫於酒妇人,不听政,太公乃迁康公於海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史记·田仲敬完世家》姜姓吕氏齐国的政权传到齐康公时期,彻底走向了灭亡,田和(田齐太公)就把齐康公放逐到了海岛上,姜姓吕氏的齐国名存实亡,公元前386年,齐康公去世,同年,田和抱住了魏文侯的大腿,让其请于周天子,把自己册封为诸侯,自此,齐国正式进入了田齐时代。田氏家族掌握了齐国的政权之后,接受了庆封等人专权误国的教训,十分注重笼络贤能之士,并且广泛施惠于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齐国的继续发展,在齐威王时期,齐国尊贤用能的用人政策再次发展到了顶峰。既然说到齐威王任用人才,就不得不说说魏惠王与齐威王比宝的故事。魏惠王与齐威王举行会盟,魏惠王很是得意,就问齐威王,你们齐国有国宝没,齐威王回答,没有,接下来魏惠王就把魏国的径寸之珠拿出来说事,嘲笑齐威王,但是齐威王却淡淡说了句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因为齐威王认为齐国的国宝是人才。从这则小故事我们也能看出,齐威王在用人政策上,依然坚持的是尊贤用能,所以可以说田氏代齐其实也是对姜氏政权中尊贤用能这一国策的理论升华。此外,齐威王时期还进一步扩办了稷下学宫,并且从稷下学宫中挑选出有才能之人加以重用,稷下学宫在齐威王与齐宣王时期还充分发挥了参政、议政的作用,为田氏齐国的强大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正如《风俗通义·穷通》中记载:齐威、宣之时聚天下贤士于稷下,尊宠之,而《史记·田仲敬完世家》亦记载,齐威王时期齐最强于诸侯,自称为王,以令天下。齐国的衰亡。秦兵击齐,齐王听相后胜计,不战,以兵降秦,秦虏王建,迁之共,遂灭齐为郡。——《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齐国最后一任国君是齐王建,齐国的灭亡可以说是山东诸侯中最没有骨气的一个国家,因为齐王建面对秦军进攻,没有抵抗,直接选择了投降,齐国把齐王建迁到了共地,而齐国也成为了秦国的一个郡。看到齐王建的表现,不少人那是相当失望,所以就把齐国灭亡的原因都扣在了齐王建的头上,其实齐王建昏庸无能固然是一方面,但却不是全部的因素,而用人政策出现了问题却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而齐国用人政策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呢?归根结底是尊贤与用能出现了分离,导致了任人唯贤政策的夭折。齐国尊贤用能的用人政策本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田氏代齐之后,成立了闻名天下的稷下学宫,其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的笼络天下贤能之士,为统治阶级服务,但是这个组织再后来的发展中,却变了味道,变成了类似于智囊形式的学术机构。齐威王时期齐国处于内忧外患,而齐威王本人也能称得上贤君,所以他任用了一大批有才之士,而且也很注重从稷下学宫中选用人才,但是到了后来危机解除之后,齐国日渐强大,齐国君主开始骄傲自大,而渐渐地也听不进稷下学宫中人才的治国良策,更不会任用他们为官。这样一来,就导致了齐国依然高举着尊贤的旗帜,但实际上朝堂之上却呈现出人才凋零的另一番景象,尊贤与用能在齐国后来君主的治国策略上走向分离。而在这种人才政策的影响下,渐渐地齐国统治者在治国上也渐渐地只注重,而忽略了,一个人有能力对于治国固然是好事,但是倘若失去了贤作为基础,那么这种对国家的发展,只会有害无益,而后来田齐朝堂中田婴、田文当权,则是对此的明证。正如《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君用事相齐,至今三王矣,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者。到了齐王建时期,齐国的朝堂之上已经无人才可用,宗室贵族牢牢把持着朝政,此外,他又听任君王后专权,后来又把政权交给了后胜,彻彻底底疏远了贤臣,齐国最终不战而亡,被强秦所灭。用人政策在齐国数次兴衰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而在齐国最终的灭亡之路上,齐国数位君主在用人政策上的频频失误,也是其灭亡的重要原因。把导致齐国灭亡的全抛给齐王建时难免让他发飙:这个锅不能全由他背,不过齐国的灭亡却对我们现今社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警示作用,那就是人才才是一个国家真正的国宝

 

七、齐国设立稷下学宫的历史教训

 

稷下学宫是田氏代齐以后的第三位齐国国君田午,史载他“弑其君及孺子喜而为公”,意思是说他杀了兄长田剡而自立。《韩非子·喻老》有“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则称“齐桓侯”,扁鹊所至应为齐国或者蔡国(蔡国原为姬姓封国,当时已经灭亡),所以齐桓公又称蔡桓公。魏惠王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而又称梁惠王,韩哀侯灭郑国后迁都于郑(今河南新郑)而韩国又称郑国,这些都是同样的例子。蔡桓公(即齐桓公田午)十八年(甲子,公元前357),在位18年的蔡桓公明明有病却不肯承认,神医扁鹊曾对他三次劝诊而不愿意医治,结果一命呜呼,因而也同“讳疾忌医”、“病入膏肓”两个成语一起被贻笑至今。七嘴八舌之后,齐国被六国攻击,然后被秦国灭亡。七嘴八舌之后,两千年停滞不前。没有真知真智,更没有真理。反而成为各种歪理邪说的一哄而起之地。秦始皇时,竟然还有鼓吹历史倒车分封制路子的,引起秦始皇极大反感。战国到秦汉,齐鲁之地出现大量装神弄鬼的骗子。稷下学宫,没一个商鞅式的人才,搞不出真正的奋发图强的国策,更没有真正的真知实学。恰恰相反,其实很谬误,鼓捣高谈阔论,有害无益。坐而论道,美名其曰学术自由,事实结果又如何!稷下学宫其实是养士的观念发展演变而来的养士用士咧,门客咧,都是很虚名的人才观念。统治者给自己形象加分,这些进谏咧贤能咧也是装模作样给自己加分。鼓捣虚名,装模作样。来稷下的人,大搞名利,分上卿、客卿、上大夫、大夫、博士、祭酒等官职称号,通称稷下先生。学宫除作为学校育士之外,稷下先生还兼一些行政事务,如淳于髡曾受齐王之命,几次出使诸侯。盂子也曾受齐王派遣出吊滕国,这是用士的遗风。稷下先生还发挥着齐王“智囊团”的作用,为齐王议论政事,这也是由养士升华为学校而保存下来的痕迹。注意,内地南方所谓的人才咧贤治咧的肤浅观念,就是———所谓的人才咧善治咧,只是有些长处与品格好一些的循吏而已。并不是真正的经天纬地的事业,也不是经天纬地的人才,更没什么根本性的作用。历史上的所谓的好官呀明君呀,大多数都是这么回事,如果仔细研究,可以成为一部专著。稷下学宫其实连起码的安邦治国都做不到。比如荀子曾经三次担任过稷下学宫的“祭酒”(学宫之长)。鲁迅先生指出,王道与霸道是亲兄弟,总是一前一后的跑出来。荀子就是儒家出法家的典型。而且荀子的学生李斯与韩非,害了自己,害了社稷,也身败名裂于历史。李斯,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等诸子学说,禁止私学,以加强思想禁锢。李斯向秦王讲韩非的坏话,把韩非打入大牢,李斯与姚贾串通,韩非吃了李斯送来的毒药,自杀而死。李斯竟然不知道起码的近君子远小人的常识,被赵高愚弄,最后与儿子死于非命。《史记》评价李斯:“……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适立庶……”韩非也很离谱,韩非投奔荀子门下,“学帝王之术”,同学者有李斯等人。韩非鼓吹“法”、“术”、“势”,鼓吹权谋权术。韩非还继承了荀子关于封建专制的一些思想,并进一步理论化与系统化,从而成为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倡导者。韩非还明确的鼓吹三纲五常。荀子还有一个学生张苍,也算是历史名人。曾保举某人作中侯官,但这个人利用不正当手段大搞谋求自己私利的事,皇帝以此责备张苍,张苍就告病退职了。张苍年岁已经很大了,嘴里没有牙齿,只能靠吃人奶度日,让一些女人当他的乳母。他的妻妾众多,达百人左右,凡是曾经怀孕生育过的就不再亲近。

 

八、“田氏代齐”之后何以兴勃亡忽?

 

公元前354年,赵国都城邯郸。因此前赵成侯挑衅魏国霸权,进攻魏国盟友,引起了魏惠王的不满,遂派魏国上将军庞涓率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魏军主力进攻赵国,不久便兵临城下。在那个时代,经历了魏文侯时期李悝变法的魏国,迅速走向了富强,如日中天,连齐国、楚国、秦国这些老牌的诸侯国纷纷在魏国面前折戟。赵国多次向各国求援,却没有得到任何的回应,邯郸城在内外交困之中陷落,天下人皆以为赵国将会是继中山国之后,又一个被灭掉的大国。可就在这时,齐威王趁魏军主力深入赵国境内之际,命大将田忌、谋臣孙膑率军直取魏国国都大梁,随后又派偏师与宋、卫两国大军汇合,进攻魏国重镇襄陵。在进入魏国境内后,孙膑利用老同学庞涓轻敌骄横的性格弱点,一举在桂陵全歼魏军回援的先头部队,俘虏了庞涓,史称桂陵之战。但是,这一战并未使得魏国伤筋动骨,赵国都城邯郸、魏国都城大梁皆在魏国控制之下,魏军主力正在向卫齐边境集结。为了阻止魏军主力突入齐国境内,齐威王君臣集结主力,大举进攻魏国重镇襄陵,迫使魏惠王放弃了进攻齐国本土的打算,转而派主力驰援襄陵,双方在襄陵激战数月不分胜负。公元前352年,魏惠王向韩昭侯借兵,一举击败了齐、宋、卫三国联军,齐威王无奈之下,只能请楚国出面调停,以齐国释放庞涓、赵国签订城下之盟为代价,换回了邯郸城以及各国退兵休战。襄陵之战就这样结束了,但是齐国对天下霸主这一地位的冲刺,才刚刚开始……时间来到了十年后,公元前343年,因申不害变法后,韩国国力大增,韩昭侯意欲挑战魏国霸权,两国关系迅速恶化。一来是为了弥补在桂陵、襄陵两战中的损失,二来则是为了稳固魏国的霸主地位,魏惠王先下手为强,调集举国精锐,大举进攻韩国,很快便包围了韩国国都新郑。无奈之下,韩昭侯只得遣使向当初敢在桂陵之战中挑衅魏国的齐威王求援。面对与当年桂陵之战同样的境况,齐威王依旧选择了对齐国利益最大化的方案——等韩国与魏国拼得你死我活之时,再度出兵直扑魏国大梁。这一次,魏惠王与庞涓充分吸取了十年前桂陵之战的教训,不再轻装简行,只调集部分兵力回援大梁,而是集结全部主力,从容回师。可是,面对齐军的刻意示弱,刚愎自负的庞涓再度犯了兵家大忌——轻敌,导致自己与魏军主力在马陵遇伏,魏军主力全军覆没,庞涓被迫自刎。随着马陵之战的落幕,曾经那个独霸战国数十年的魏国陷入了风雨飘摇的境地之中。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被魏国压制了几十年的秦楚两国趁机于河西、襄陵两地大败魏军,给了魏国最后一击,至此,魏国霸业土崩瓦解,天下进入了秦、楚、齐三强并立的时期。在秦、楚、齐三强并立初期,秦国尚未彻底收复河西失地,无暇东出争霸,而楚国却正值宣威盛世,国力达到了历史顶点,在较长的一段时期里,一度成功压制住隐隐有了称霸天下之势的齐国。可惜的是,谥号同为威王,齐威王的继任者是一代英主齐宣王,而楚威王的继任者却是那位客死异乡的楚怀王。诚然,在楚国数百年的历史上,楚怀王的表现也算得上是中上水平,但是在那个大争之世中,作为守成之君的楚怀王对于全盛时期的楚国来说就是一个灾难……在马陵之战的二十多年后,曾经联手摧毁魏国霸业的三大强国发展最终走向了两个极端——秦、齐两国在秦惠文王、齐宣王的带领下迅速走向了强盛,积极参与中原争霸,而楚国却在宣威盛世后,国力如江河日下,再也不复当年的强盛。等到楚怀王意识到楚国国力衰退之时,楚国已经无力压制秦、齐之中的任何一国,而此时秦国意图染指早就被楚国视为囊中之物的巴蜀之地,楚国又无力阻止,只能联合齐国,攻占曲沃等地,切断秦国东出触角。为了瓦解齐楚联盟,秦惠文王君臣便使出了一记不讲武德的外交欺诈——以六里地诓骗楚怀王与齐国断交,最终引发了蓝田之战,楚国元气大伤。在这一战的十年后,也就是公元前301年,楚怀王激怒了秦齐两国,导致楚国主力在垂沙被全歼,楚国全面衰败,天下进入了秦、齐两国争霸的时期。可就在这时,齐国迎来了一位行事不顾战略大局,只顾蝇头小利的邪王”——齐闵王。凭借着此前数代君王的积累,齐国先后击败了秦、燕、赵等国,一度打得同样不可一世的秦昭襄王割地称臣,而后于公元284年独吞了宋国这块肥肉,独占了富庶天下的淮泗之地。可是,如此一来,齐国便得罪了天下各国。齐国纵然此时仍是天下霸主,实力稳压其余任一诸侯国,但是只要各国联手,齐国势必招架不住,再加上齐闵王多年以来穷兵黩武,齐国百姓早已厌倦征战。在济西之战中惨败后,齐国几近亡国。

 

九、田氏齐国的荣辱与兴亡

 

田氏齐国在齐威王到齐湣王前三十八年,齐国一直很强盛,齐湣王在位的最后几年,齐国被攻破,只剩两座城池苦撑,在田单的努力下,齐国以区区即墨之力复国,但最终却不战而降秦国,其史可谓曲折。本文接上一篇文章说一说齐湣王后期到齐国灭亡的主要历史事件与人物(本文是田氏齐国的第三篇文章)。(资料来源:《史记》的《田敬仲完世家》、《司马穰苴列传》、《宋微子世家》、《苏秦列传》、《燕召公世家》、《孟尝君列传》、《乐毅列传》与《田单列传》)。

 

司马穰苴(其实叫田穰苴,因官封大司马,故称司马穰苴,下文统称司马穰苴),田氏始祖、陈国公子陈完(田完)的后世庶系子孙。在姜氏齐国的齐景公在位时期,晋国攻击齐国的阿与甄两地,燕国侵犯齐国的黄河一带,姜氏齐国的军队均被打败。齐景公很着急,当时的齐相晏婴向齐景公举荐了司马穰苴,晏婴说:穰苴虽然是田氏庶出后裔,但他文能服众、武可威敌,请国君试用。齐景公召见司马穰苴与他交谈兵事后,非常赞赏,就封司马穰苴为将军,带兵抗击晋国与燕国的军队。为啥晏婴要强调司马穰苴是田氏庶出后裔,因为当时,田氏已成为齐国卿大夫,根据周之嫡长子继承制,庶出苗裔的地位并不高。所以,当齐景公封司马穰苴为将军时,司马穰苴说:臣向来卑贱,如今受重任,士兵不服,百姓不信,人微权轻,希望国君派一个宠臣作为监军,才能出兵。齐景公就派宠臣庄贾为监军。司马穰苴在出兵前,与庄贾约定第二天中午在军门相会。第二天,司马穰苴先进入军营,开始用沙漏计时等待庄贾。庄贾作为齐景公的宠臣,向来骄贵,认为自己身为监军不必着急在中午前赶到军门。庄贾就与为他送行的官员与亲友饮酒话别。到了中午,庄贾没有到军门,司马穰苴命令关掉沙漏,进入军中,独自一人向军队申明军纪。大军出征前的准备活动全部搞定之后,快傍晚时,庄贾才来到军门。司马穰苴问:为何迟到?庄贾说:亲朋好友留饮,不好拒绝。司马穰苴说:将军受命之日则忘掉家事,行军前约束军纪则忘掉亲情,进军之机就该忘掉生命,目前敌国来侵,齐国骚动,士兵在边境苦战,国君忧虑,齐国之命运悬于你手,你怎么能这样。军正何在?军法对不按时行军的怎么规定的?军正说:当斩。庄贾害怕了,派人赶紧去向齐景公送信求救,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司马穰苴命令斩庄贾警示三军。三军将士全部战栗待命。当齐景公派人来赦免庄贾,但是齐景公的使者因为着急,在前往司马穰苴军帐前,一直坐着马车在军营中疾驰,使者到时庄贾已被斩,司马穰苴说: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军正何在?在军营中疾驰按军法如何处置?军正回答说:当斩。齐景公的使者吓得快尿裤子了,司马穰苴说:国君使者不可杀,斩使者的随从。斩杀使者随从后,又命令士兵砍断使者马车左侧木头,杀死左侧的驾车之马,然后在三军中巡行示众。司马穰苴的威信已经树立。大军出征后,司马穰苴安抚士卒,把自己的全部食物拿出来款待士卒,与士卒平分食物,还命令统计军中体弱患病者的数量,再次进军时,患病的士兵都请求随军继续前进,士气很盛。晋国军队听说后,退兵,燕国军队听说后,退回黄河北岸,撤军。司马穰苴命令齐军追击,收复了齐国所有失地。司马穰苴得胜回军时,在到达齐国都城临淄前,就命令解除战斗状态,取消战时法令,盟誓后再进入临淄。齐景公带领大臣们到城外迎接,慰劳将士们,封司马穰苴为大司马,田氏在齐国的地位不断提高。田氏遭到鲍氏、高氏与国氏的嫉妒,他们联合起来在齐景公面前诋毁司马穰苴,齐景公撤掉司马穰苴的职务,司马穰苴发病而死。因为这件事,田氏的田釐子田乞与后来的田豹都非常怨恨鲍氏、高氏与国氏。后来,田氏借姜氏齐国的两次内乱除掉了鲍氏、高氏与国氏,最终拥有齐国。再后来,齐威王在位时,仿效司马穰苴的用兵之法,使齐国保持强盛。齐威王令稷下学宫整理古今兵法,司马穰苴兵法赫然在列。

 

孟尝君在齐湣王时期就已经出现在历史舞台,但他的事情要一直延续到齐襄王时期。孟尝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叫田文,他的父亲是田婴。田婴是齐威王的少子、齐宣王的小弟。田婴曾经与田忌、孙膑一起出兵在马陵杀庞涓俘虏魏太子申,之后,田婴斡旋让赵魏韩在博望会盟齐宣王、陪同齐宣王在东阿会盟韩昭侯与魏惠王。齐宣王九年时,田婴成为齐国相国,作了十一年相国后,齐湣王封田婴于薛。田婴有四十多个儿子,孟尝君田文是田婴的贱妾之子,孟尝君五月五日出生,田婴说不要养活他。孟尝君的母亲偷偷养大了孟尝君,后来田婴知道了,就怪孟尝君的母亲。孟尝君田文这时已长大,就反问田婴:为何您不要五月生的孩子?田婴说:五月子长大后与门一样高,不利于父母。孟尝君田文又反问:人受命于天还是受命于门一样高的身高?田婴不知如何回答。孟尝君田文说:人受命于天,老爹你怕什么,如果受命于门的高度,可以加高门。田婴说:你别说了。算是默许这个孩子了。不久之后,孟尝君田文获得了父亲田婴的信任与赏识。田婴让孟尝君田文主持家事,招待宾客,田婴家的宾客不断增加,逐渐在诸侯间出名了。有的诸侯派人请求田婴立孟尝君田文为继承人,田婴同意了。田婴死后,谥号为靖郭君。孟尝君田文继承了田婴的薛地,因此,有时孟尝君田文也被称为薛文。孟尝君田文在薛地招揽来自各诸侯国的宾客,不管有无才能、是否逃亡之人等,全部接受。孟尝君全部厚待这些宾客,宾客有数千人之多,而且,所以宾客不论贵贱与孟尝君待遇相同。孟尝君与宾客谈话时,在屏风后面会安排记录的人员,记录宾客的言论,还有宾客亲属地址,等孟尝君与宾客谈话结束后,就会让人给宾客的亲属送去礼物。有一天晚上,孟尝君招待宾客们,有个宾客坐在了灯光照不到的地方,就生气了,他认为招待他的饭菜与别人不一样,就大怒要离开。孟尝君拿着自己的饭菜去跟这个宾客对比,宾客发现饭菜都是一样的,惭愧的自尽了。越来越多的人来投奔孟尝君,而所有的宾客都认为孟尝君亲近自己。秦昭襄王听说孟尝君田文贤,就让在齐国作人质的秦泾阳君拜访孟尝君,说秦王想见他。孟尝君准备起身去秦国时,宾客们劝他不要去,但孟尝君不听,苏代劝孟尝君后,孟尝君没有去秦国。过了几年后,齐湣王让孟尝君去秦国出差,秦昭襄王想让孟尝君做秦的相国。秦人说孟尝君是齐公族,肯定心向着齐国,秦昭襄王就放弃了让孟尝君做相国的想法,还把孟尝君关押了起来,想杀死孟尝君。孟尝君想通过秦王宠妃幸姬求免罪,幸姬说:你把你的狐白裘给我,我就帮你。孟尝君的狐白裘价值千金,天下无双,但已经进献给了秦昭襄王。孟尝君问自己的门客们咋办,没有人能回答,这时有个擅长狗盗的下等门客说:我能拿到狐白裘。夜里,这个门客为狗,进入秦宫盗取狐白裘。孟尝君献给幸姬之后,秦昭襄王释放了孟尝君。孟尝君马上动身离开秦国,一路狂奔,到了函谷关时,已经半夜。秦昭襄王后悔,派人追赶孟尝君。孟尝君预感不妙,急于出关,但是天不亮城门不开,有个能学鸡叫的下等门客开始学鸡叫,引起了真正公鸡一起打鸣,守城人以为天亮,打开城门,孟尝君他们逃出了函谷关。之前,门客们都看不起鸡鸣狗盗的这两位门客,经常羞辱他俩,现在终于派上用场,门客们从此之后都服孟尝君之善纳客。孟尝君回齐国时路过赵国,赵国的平原君招待了他,但是,在赵国时,有人听说孟尝君来了,都想一睹孟尝君的风采,当赵人看到孟尝君身材矮小后,就嘲笑了他。孟尝君与门客们大怒,杀死数百人,还灭掉了一个县,然后离开了赵国。孟尝君回到齐国后,齐湣王任用他为相国。孟尝君成为齐相后,怨恨秦国,准备联合魏韩攻秦,就向西周(注:战国末期小诸侯国,周天子封地裂变为东西周)借粮,苏代替西周求情,孟尝君放弃攻秦的想法。此时,楚怀王被骗到秦国,而且被扣留了,孟尝君要秦国释放楚怀王,被秦国拒绝。不久,孟尝君的手下魏子去收封邑的租税,往返了三次,一点租税也没收上来。孟尝君问为什么收不上租税来,魏子回答:有个很贤德的人,我借您的名义把租税赠送给了他,所以没有把租税带回来。孟尝君很生气,就赶走了魏子。后来,有人造谣说孟尝君要叛乱。齐湣王被田甲劫持(《田敬仲完世家》没有记载此事),就疑心是孟尝君主谋的,孟尝君很害怕,就逃跑了。之前解释魏子赠送租税的贤者听说了,就上书说孟尝君没有叛乱,而且自杀为孟尝君表清白。齐湣王调查后,发现孟尝君真的没有叛乱,就召回孟尝君,继续任相国,但是孟尝君说自己病老,辞官回薛地养老去了。后来,齐湣王灭宋后,变得骄横,想要杀掉孟尝君,孟尝君就逃到了魏国,魏国任命孟尝君为相国,孟尝君在魏国联合秦、赵,与燕国一起参与乐毅破齐的战斗。齐襄王即位后,害怕孟尝君,就与他和好,重新亲近孟尝君。不久,孟尝君死,儿子们争立为薛地的继承人,这时,齐国与魏国联合起来灭掉了薛地,孟尝君绝嗣无后。时间线再次回到齐襄王时期,齐襄王在位十九年。田单只在齐襄王十四年时被记载了一句:“秦国攻击齐国刚寿”。

 

齐湣王在三十六年时,与秦昭襄王分别称东帝与西帝,后来听了苏代的建议,去掉了东帝的名号。苏代劝齐湣王去掉帝号时建议齐湣王灭宋的事情,因为当时的宋国国君宋王偃与夏桀、商纣一样暴虐,伐宋可以收买人心。所以,到了齐湣王三十八年,齐国伐宋。秦昭襄王想阻止齐国伐宋,但是苏代从齐国的利益出发,说服了秦昭襄王,秦国没有插手。写到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宋国到底是谁灭掉的?是齐自己灭宋还是联合魏楚灭宋?《田敬仲完世家》写:齐伐宋,宋王出亡,死于温。《苏秦列传》写:苏代对燕昭王说……齐得宋而国亡……《宋微子世家》写:宋王偃四十七年,齐湣王与魏、楚伐宋,杀宋王偃,遂灭宋而三分其地。通过上面的记载,可以明确的是,齐国是灭宋的最主要参与者。齐伐宋后,齐国向南攻取了楚国的淮北,向西攻取赵魏韩的地盘,与三晋一起攻击秦国,齐国敢称东帝的势力还是有的,这一系列动作下来,齐国广地千余里。但是,这个时候的齐湣王膨胀了,居然想吞并周室,自己做天子(原文:欲以并周室,为天子)。泗水附近的诸侯邹国与鲁国都来向齐湣王称臣,诸侯恐惧。齐湣王的天子梦很快就醒了,第二年,秦国千里迢迢赶来攻击齐国,攻破了齐国九座城池。燕昭王的老爹——奇葩国君燕王哙(连个谥号都没有)时期,燕相子之专权,齐国趁燕国内乱攻破燕国都城,控制了燕国两年多,这是燕齐最重要的一次恩怨纠葛。燕昭王即位后,面对一个残破的燕国,发誓复兴燕国,并且找齐国报仇。燕国开始面向各诸侯国招贤纳士。在大臣郭隗的建议下,燕国成功招到了乐毅、邹衍(齐国三邹子之一)、剧辛等能人。同时,燕昭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共苦,在众位能人才的辅佐下,燕国逐渐变强。接前文,当齐湣王想着当天子的时候,燕昭王觉得攻击齐国的时机成熟了。就找乐毅来商议如何攻击齐国。乐毅说:齐国是霸王之国,地广人多,燕国没有能力独自击败齐国,需要联合其他诸侯国。于是,燕国向秦、赵、魏、韩等国派出使者联络攻齐,众诸侯都觉得齐湣王骄暴,都愿意与燕国一起攻击齐国。齐湣王四十年,燕国、秦国、赵国、韩国、魏国等诸侯各自派出精锐部队,尤其是燕国,燕昭王把全国兵力都交给了乐毅,诸侯联军在济水西侧大败齐军。击败了齐军后,其他诸侯国都获得利益撤兵回国,只有燕国为了报仇,继续深入齐国,攻击齐国各城池。燕将乐毅率军攻至齐国都城临淄,齐湣王逃走,燕军攻入齐国都城临淄后,夺走了齐国王室的所有珠宝玉器,烧毁齐国宗庙,燕昭王也算是复仇了。最终,燕国几乎占领了除聊、莒与即墨三座城池之外的齐国全境。齐湣王逃走后,先是跑到了卫国,卫国国君让出宫殿给齐湣王住,向齐湣王称臣共用卫国国君的器具。不久之后,齐湣王不谦逊,卫国人赶走了齐湣王。齐湣王又逃到了邹国与鲁国,安定下来后,齐湣王显示出骄色,邹国与鲁国不再接纳齐湣王,齐湣王最后跑到了莒。楚将淖齿率兵救援齐国,顺便作为相国辅佐齐湣王,但是很快,淖齿杀掉了齐湣王,与燕国一起瓜分了齐国失地。燕军占领临淄六年,齐国丢了七十多座城池,只剩下莒与即墨。

 

齐国仅剩的两座城池中,莒城有了新的齐王。当时在即墨避难的齐国贵族中,田单是最有能力的。田单是与齐湣王这支田氏嫡系血缘关系比较疏远的田氏子孙,齐湣王未破国时田单的官职是临淄市掾,也就是齐国都城管理市场的官员,并不知名。燕军攻破临淄时,逃往安平,命令自己的宗人把马车的车轴外侧包裹上铁笼一样的金属保护套。不久,燕军攻破安平城,齐人大乱逃走,在混乱中,因为拥挤,很多齐人马车互相碰撞,车轴撞坏无法移动,被燕军俘虏。只有田单的宗人们因为车轴有金属保护套而没有损坏,成功逃走。田单带着宗人逃到了齐国东部的即墨城。后来,燕军得知齐湣王被楚将淖齿杀死,开始转到东线全力围攻即墨城。即墨大夫出城与燕军作战,结果被杀死。即墨城中的人推荐田单来领导即墨的军民,大家都觉得田单在安平逃亡时能够提前预见灾祸,能够知兵事。田单因此成为即墨的最高指挥官,并且带领齐残民守住了即墨城,这一守就是六年。我们有必要提一提即墨。即墨在山东东部沿海地区,自姜氏齐国齐太公姜尚开始,就是东部的富庶之地,《史记》这样描述即墨:齐有琅琊即墨之饶。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变迁,即墨这个地方现在还叫即墨,虽然现在的即墨市区不是战国时期的旧址了,但战国时期即墨古城区的旧址还在现在的即墨辖区内,前几年(好像是2019年)被从县级市划为山东省青岛市的一个区,现在的名字叫青岛市即墨区(顺便说一句,清朝时,在青岛被德国殖民之前,青岛属于即墨的下级辖区)。即墨被划为区之前,连续多年出现在全国百强县级市的前十名中,也是多年来我国北方唯一进入前十名的县级市。即墨的富饶为田单恢复齐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在被燕军围困六年之久的情况下,田单还能组织庞大的火牛阵与军队攻破燕军(下面会写),恢复齐国全境,可见即墨之殷实富饶。所以,齐国的保全依赖于即墨的富饶。田单守住了即墨,齐国残民在富庶的即墨城万众一心地抗击燕军,可以说,齐国复国的地利、人与都具备了。下面就差天时了。很快,天时就来了。燕国发生了变故,燕昭王死了,其子燕惠王即位,燕惠王当年做太子时,经常看乐毅不顺眼,燕惠王即位后,身在即墨的田单听说了,就派人去燕国行反间计:齐国都被攻下七十多城了,只剩下莒与即墨两座城不被攻破,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乐毅与新任燕王有矛盾,想一直留在齐国,在齐国称王,齐国的即墨现在最害怕的就是燕国派其他人来代替乐毅为将军。燕惠王本来就不喜欢乐毅,听到了这些传闻之后,马上下令让燕将骑劫代替乐毅,召乐毅回燕国,乐毅深知燕惠王为人,怕自己被杀,乐毅就逃到了赵国。乐毅逃走后,燕军士兵都很愤怒,觉得乐毅委屈,燕军士气受到影响。田单很高兴,但在正式反攻燕军之前,田单做了很多准备。第一,田单命令即墨城中吃饭前必须在庭院中先祭祀祖先,以此来吸引飞鸟。这样,每天到了饭点,都有很多飞鸟在即墨上空盘旋,燕国士兵都很奇怪。田单让人扬言说:天神要来教我了。田单还对即墨城里的自己人说:不久就有神人作为我的老师。有一个齐军小卒似乎注定要出现在史书中,他儿戏般的开了个玩笑说:你们看我可以当田单的神人老师不?田单听说后,马上把这个小卒找来,拜他为师。小卒不好意思地说:我是欺骗您啊,实际上我不是神人。田单说:我知道,你不要说破。然后,田单不管去哪里,都带着这个小卒,而且对人说这个小卒就是神师。第二,田单让人向燕军散布言论说:田单就害怕燕军让被割掉鼻子的齐国士卒在军队最前方行军,如果这样的军队来攻击即墨,即墨肯定会被攻破。燕军听说后,就割掉投降的齐国士卒的鼻子,让他们在军队前面行军。即墨城上守城的士兵看到齐国投降之人都被割掉鼻子,都很害怕,坚定了守城的决心。第三,田单又让人在燕军中散布言论说:田单与即墨城中人就怕燕军把城外的坟墓掘坏,侮辱即墨城中人的祖先,那样的话,即墨之人都会寒心害怕。燕军就把城外的齐人坟墓全部破坏,而且,防火烧墓中死人。即墨守城士兵看到后,互相哭泣,都想出去找燕军拼命,变得愤怒异常。田单觉得时机成熟,就亲自带着工具与士兵一起修筑城墙加固工事,把自己的妻妾都编在军队中服役,饮食拿出来犒赏士兵。下来有盔甲的士兵做好埋伏,让老弱妇孺登上城墙假装守卫。然后,派出使者向燕军约降。燕军很高兴,田单从即墨百姓手里收集来千镒黄金,命令即墨城中的富人赠送给燕将财物,然后对燕军说:即墨马上投降,请不要抢掠我的家族。燕军非常高兴,放松了对即墨的戒备。到了晚上,田单命令给从即墨城中搜集的一千多头牛披上衣服,画上龙纹,把尖刀绑在牛角上,在牛尾巴上绑上浸有油脂的芦苇,把即墨城墙凿开几十个大洞,命令士兵把牛尾巴后的芦苇点燃,牛受惊,顺着墙洞奔向城外的燕军军营。同时,田单挑选了精壮士卒五千人,衔枚跟随在燃烧的牛群之后,命令城中的老幼病弱敲响所有能发出很大声音的器具,声动天地。火牛冲到燕军营后,角上的尖刀碰到人就伤,燕军仔细观看,发现牛身全是龙纹,害怕的不得了,燕军一溃千里。齐军趁机斩杀燕军主将骑劫,一路追击燕军,田单军追击燕军路上经过的城池纷纷归附田单,田单的军队每天都在增加,田单乘胜将燕军赶到黄河之上,齐国失去的七十多座城全部收复。田单去莒城迎接齐襄王回到临淄重建齐国,齐襄王封田单为安平君。

 

齐湣王被杀后,齐国只剩下莒与即墨两座城,齐国没有了国君。齐湣王的儿子田法章为了避祸,改了姓名,在莒城的太史家当下人。太史的女儿看到田法章的相貌后,非常惊奇,认为田法章不是寻常之人,经常偷偷给他送衣服与食物,不久,就与田法章亲密接触了。楚将淖齿离开莒城之后,燕军占领的其他齐国地盘上发生了一件事。燕军听说有个叫王蠋的人很贤能,就下令王蠋家方圆三十里不得侵犯。不久,燕人想让王蠋出任官职,王蠋不愿意,燕人威胁说:不听话就屠你家所在的城池。王蠋说: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我之前劝谏齐湣王不成功,所以退隐耕种于田野,现在国破,我不能独存,现在我如果出任燕国官员,无义,不如死。说完上吊而死,莒城中齐国人与齐国逃亡来的大臣们听说了这件事情后互称:王蠋只是个普通百姓,誓死不臣服燕国,我们食君禄的怎么能沉默下去?于是,大臣们寻找齐湣王的儿子们以再次拥立齐王。田法章知道后并没有马上站出来说自己是齐湣王之子,因为他怕被别有用心之人诛杀,过了很久,齐国大臣们还在寻找齐湣王儿子,田法章放下心来,说自己就是齐湣王之子。于是,大家拥立田法章为齐王,也就是齐襄王,然后对外宣布,齐王已在莒城即位。田法章即位为齐王后,立和太史之女为王后,史称君王后,后来,君王后生下了齐襄王的太子田建,也就是齐国的亡国之君齐王建。莒城太史觉得女儿私定终身与礼不合,说不认君王后为自己的女儿,君王后贤而始终不失礼数。齐王建继位后,由其母君王后摄政。君王后贤德,与秦国交往十分谨慎,与诸侯交往讲求诚信。齐国处在远离秦国的东海边上,秦国日夜攻打韩、赵、魏、燕、楚五国,五国在秦国的进攻中忙于自救,因此齐王建继位四十多年未经受战争。君王后病危快死时,告诫儿子齐王建说,群臣中某人可以任用。齐王建没有听清,请求把他们的名字写下来。君王后同意,于是齐王建取笔与木简要她写下遗言。君王后却说她已忘记。齐王建前往秦国朝见秦王政,齐都临淄西门的司马官横戟挡在齐王建的马前,说:请问,我们是为国家立王呢?还是为大王您而立王呢?齐王建说:是为国家。司马说:既然是为国家立王,那您为何要抛弃国家而去秦国呢?齐王建便调头回宫。即墨大夫因临淄西门的司马官劝谏齐王建,齐王建听从他的劝谏,以为可以与齐王建共谋,于是进宫拜见齐王建,说:齐国土地方圆有数千里,大军数十万。赵、魏、韩三国的大夫们都不愿替秦国谋利,而在东阿、鄄城两地之间聚集数百人。大王如果与赵、魏、韩三国联合,就有十万之众,能收复三国被秦国占领的失地,还可以攻进秦国东边的临晋关;楚国大夫也不愿意替秦国谋利,在我国南部的城南之下聚集数百人,大王如果与楚国联合,又有十万大军去收复楚国被秦国占领的失地,还可以攻进秦国南边的武关。这样,齐国强大的威势就可以建立,还可以灭掉秦国。您舍弃称王于南方的机会,却甘愿向西方听命于秦,我认为大王这样做实在不足称道。齐王建没有听从。齐国灭亡后,齐国百姓怨恨齐王建不早点与诸侯合纵攻秦,听信奸臣宾客之言,致使国家灭亡,因而编出歌谣说:是松树?还是柏树?使齐王建迁往共地,还不是宾客招来的祸?毋庸讳言,这是痛恨齐王建不详察宾客的真正面目。

 

十、齐王建何以不战而降?

 

齐襄王死后儿子齐王建即位,他的母亲是前面提到的君王后,君王后贤,齐国与秦国的关系相对较好,与其他诸侯的关系也可以,另外,齐国地处东方,而秦国不断蚕食其周边的赵魏韩与楚国,以致于这些国家没有能力向东方的齐国用兵,所以齐王建在位四十多年却没有战事(以故王建立四十余年不受兵)。但在这期间,有一些著名的历史事件也与齐国有点关系。齐王建六年,秦国攻击赵国,齐楚两国想要救援赵国,秦国放出话来:齐楚来救考虑好再来哈,如果与我秦国亲近的话,马上退兵,不亲近的话,我过后去收拾你们。齐楚作罢。赵国被秦国攻击的很紧,赵国缺粮,来向齐国借粮,齐国不想借。有个叫周子的人说:不如借给赵国粮食,以便击退秦兵,齐国与赵国就想牙齿与嘴唇一样,赵国灭亡,今后齐国就危险了,所谓唇亡齿寒啊(唇亡齿寒成语的出处)。但齐王建不听,一意孤行,就是不借给赵国粮食。最终,秦国名将白起在长平大败赵军,坑杀赵军四十多万。齐王建十六时,君王后死了,后胜被立为相后接受了秦国很多贿赂,其宾客很多人经常去秦国收受财物,后胜甚至劝齐王建去朝见秦王。齐王建二十八年,秦王政在咸阳设酒款待齐王建,显得很亲近齐国。后胜及其宾客辅佐齐王建不救赵魏韩楚燕五国而不修战备,直至秦国灭掉五国。齐王建三十五年,秦灭韩。三十七年,秦灭赵。三十八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秦王失败,秦随后破燕,燕王喜逃到辽东。四十年,秦灭魏。四十二年,秦灭楚。四十三年,秦灭掉逃到代地自立为王的赵公子嘉,同时灭掉逃到辽东的燕王喜。齐王建四十四年,秦攻击齐国,齐王建听从相国后胜的建议,不战而降。秦国把齐王建迁到了共这个地方,然后灭齐为郡,天下归于秦。秦王政号皇帝,中国历史开启了一个新纪元。由于后胜算秦国的间谍,所以齐国灭亡时,齐民埋怨齐王建不早救赵魏韩燕赵,不与他们合纵抗秦,而是听后胜与宾客们这些奸臣的计策,不修战备,不救诸侯,导致秦兵来时,齐兵不敢阻挡秦兵,齐王建还主动投降。齐人不服,编了首歌谣来表达对后胜与宾客们的憎恨:“松耶柏耶?住建共者客耶?”松树还是柏树?让齐王建去共地居住的难道不是宾客们吗?司马贞史记索隐》曰:王建失国,松柏苍苍。较之于后来的西蜀后主、“安乐公”刘禅“乐不思蜀”,齐国末代君王田建的晚年何等凄凉?司马贞上述八个字堪称春秋笔法。前249年齐王建的母亲一病不起,临终前打算推荐几个可用的托孤大臣给儿子。齐王建估计没有听清:老妈,要不您把名字写下来吧?”“好!齐王建命人速速取来笔墨竹简,君王后却说:我已记不得了。一般人印象中,末代国君在位时间都不长,通常是一至数年。可我们这位齐末君田建,在位却长达44年(前265-221年)。这一点,被秦所灭六国的末代国君,只有在位33年的燕国末君燕王喜勉强可与他并肩。田建在位44年,但史书上却没什么与他有关的精彩故事,至少说明两点:他是一个太平君王,外无战事,日子过得优哉游哉;他在内政外交上没什么大的建树,史官们绞尽脑汁,也没法给他粉饰功绩。齐国是怎么亡于齐王建之手的?两大原因:温水煮青蛙;奸臣频误国。齐国像燕国一样,最大的幸运是地理上远离秦国,一直是秦国远交近攻战略的受益者。战国二百多年,秦、齐之间的交战非常少,齐国的主要对手是魏、赵、楚、燕、中山等近邻。战国前半程,齐国很牛很强大,它被打残,是战国中后期前284年的五国伐齐。其中真正的主力,是名将乐毅率领的燕军。秦国只打了一个花胡哨,做了一个姿态,就撤军了。前266年范雎被秦昭襄王重用为秦相后,秦国力推远交近攻战略,齐国因离秦,成为秦国拉拢结盟的对象。此后四十多年,齐王建就像一只青蛙一样,在秦国打造的热水盆里舒舒服服地躺平,眼睁睁看着秦国横扫相邻的韩、赵、魏、楚、燕五国,谁也不救。真可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比如前260年,秦国派兵攻打赵国长平,赵国打着打着,突然没粮食了,赵孝成王无奈之下,只好向齐国借粮。齐王建可能想起当年赵国参与五国伐齐的往事,旧恨涌上心头,坚决反对借粮给赵国。齐臣周子见齐王意气用事,耐心劝道:不如答应借粮给赵国,让他打退秦兵……赵国对于齐、楚两国来说,是抗秦的屏障,犹如嘴唇对于牙齿一样。唇亡则齿寒,倘若赵国今天灭亡,明天必然祸临齐楚。周子不仅认为齐必须救赵,而且建议马上就救:救赵之事,就像捧着缺漏的水缸,去救已被烧焦的铁锅一样急迫。救赵,是一件弘扬道义的事,而击败秦军,又能极大提高齐国的国际威望。倘若忽略上述两大好处,而斤斤计较于一点粮食,于齐国来说,绝对属于战略性错误。周子苦口婆心,齐王建却充耳不闻,拒不借粮。接下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秦军在长平之战中,大败赵军,活埋四十万降军。赵国长平之败,原因多多,但齐国不借粮,也是一个重要外因。想到齐国这个盟友这么够意思,秦昭襄王在梦中应该都笑出声了。一面佩服范雎的远见,一面大骂齐王建真是个猪头。后来邯郸被围(信陵君窃符救赵那次),伤透了心的赵国再不找齐国,而是向魏国与楚国求救。齐王建对此也不在意,而是沉醉于秦齐两国的传大友谊中。前237年,齐王建不远千里到咸阳朝见,几乎不怎么接见六国国君的秦王嬴政,在王宫设酒宴招待他,两人把酒言欢,其乐融融。齐王建这只温水里的青蛙大喊:舒服,太舒服了!秦王嬴政一面稳住齐国,一面采纳李斯与尉缭的建议,派人到六国大肆收买重臣,充当高级间谍。齐国当然也不例外,首当其冲的,是齐王建的舅舅、国相后胜。后胜接受秦国的重贿后,多次派心腹出使秦国。这些人也被重金收买,变成秦国间谍,回国后使劲游说齐王建,继续奉行友秦战略”——既不整军备战,也不与韩、魏、赵、楚、燕五国合纵抗秦。前230年至前221年十年间,齐王建,就这样眼睁睁地秦国消灭韩、赵、魏、楚、燕五国,而幻想齐国能够幸存。五国尽灭后,齐王建这才梦醒,这才发现原来舒服的温水,突然变成烫人的开水,这才决定全力抗秦。齐王建以为秦国一定从西边进攻,重兵防守齐国西部边界。哪知嬴政根本不按常理出牌,命大将王贲率军从燕国南下,从北部边境攻齐。齐国不是对手,秦军很快突破防线,攻进齐都临淄。齐王建无处可逃,只得投降,齐国正式灭亡。秦王嬴政却不打算杀田建,而是把他安置在一个名叫的偏僻蛮荒之地。此地满山遍野都是松树与柏树,只是既没有食物,也没有仆人。一辈子安享太平、锦衣玉食的齐王建过不了这种苦日子,没多久就饿死了。君王后临终前那个故事是什么意思?这个故事太短了,短得让我们很难看懂它想表达什么。但如果细琢磨,我们还是可以从字里行间发现两个重要信息。一是君王后的识人用人水平,可能高于儿子齐王建,所以田建对她的临终遗言高度重视。二是君王后早就发现儿子是个碌碌无为的君王,临终前想推荐几个能干的臣子或抗秦派来辅佐他重振齐国,但他取来笔墨后又改主意了。她为什么要改主意呢?如果她推荐的人能力太强,弟弟后胜(齐相)会被打压,儿子也可能面临被架空甚至被取代的风险;如果她推荐的人是抗秦派,会惹怒秦国。齐国若被秦国暴揍,可能灭亡得更快。与其这样,不如让儿子维持现状,苟且一天是一天。这或许就是她改口说“忘了”的原因,这就是君王后作为母亲的一片苦心吧!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