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历史 > 阅读信息
吴铭|读史叹:毛主席向徐海东借钱
点击:  作者:吴铭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24-02-19 15:12:43

 

徐海东大将,功劳大,威望高,深受毛主席敬重。

 

论者多以为是193510月红一方面军初到陕北时,主席向徐海东借钱5000大洋,帮助红一方面军渡过了难关。

 

这个说法,非常正确,历史定论,无可置疑。

 

不过,读史到此,我觉得,还可以多说几句。

 

第一,毛主席率领红一方面军,初到陕北,比一年前初到川北与张国焘率领的红四方面军会师时,更加疲惫、更加穷困,所面临的形势,也更加危险、复杂。

 

第二,不要忘记,陕北红军,虽然刘志丹是地主,但是,徐海东红25军的实力远强于刘志丹。陕北,实际上是徐海东当家。

 

第三,不要忘记,徐海东所部红25军,是红四方面军的烈士后代组成的军队。这支军队,会不会听张国焘的?会怎样对待初来乍到、疲惫不堪的中央红军?

 

这个问题极其重大,但似乎容易被后来读史者忽略。

 

第四,不要忘记,刚刚去过的一年,因为张国焘搞“枪指挥党”,篡党夺权,另立中央,残酷斗争,甚至通缉毛主席等中央委员,给党、红军、中国革命造成了多么大的伤害。中央红军,突破了蒋介石的围追堵截,却险些毁在张国焘篡党夺权的阴谋之中。

 

第五,要是徐海东受张国焘路线的影响,也如张国焘那样对待中央红军,那么,陕北的形势,就非常危险了。

 

第六,别忘记了,刚刚过去的一年,由张国焘挑起的党内残酷斗争,让毛主席余悸未消。

 

第七,要不要对徐海东的态度进行一次“考查”?当然要,非常需要。万一,徐海东受到张国焘路线的影响,那么,中央红军下一步该怎么办?

 

第八,还需要提醒一下,徐海东所部的兵力,在实力上,并不弱于当时的中央红军。

 

第九,那个时期,那个历史的重大关头,徐海东的党性原则如何,其实对党、对红军、对中国革命,似乎,应该有决定性的影响。

 

 

第十,徐海东的党性原则究竟如何,怎样考查?其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第十一,不能直接问:你是听我的,还是听张国焘的?这样问,其实是把红一、红四方面军的尖锐矛盾暴露给了徐海东。而且,徐海东面临两难选择,这个问题很不好回答。

 

第十二,徐海东如果回答,我听张国焘的,那么,中央红军就只能继续“长征”!目的地在哪里,不好说。

 

第十三,徐海东如果回答,我听你的!即使回答得极其果断,但是,这样的表态可以有多大可信度?这其实不是一个可以用语言回答的问题,必须用切实的行动回答。

 

第十四,就是说,如何考查徐海东的党性原则,必须采取一个极富政治智慧、艺术性的方法。不能让人感觉到是一种考查,不能让人感觉不信任,又要让徐海东做出足够切实的实际行动,让中央准确断定徐海东的党性原则。

 

第十五,借钱,向徐海东所部借钱,就是这样一种极富政治智慧,又满足所有条件的考查方法:一是中央红军的确非常困难,时值严冬将至,确实需要钱来治办冬衣。二是是借钱的方法,就合情合理。三徐海东所部比中央红军的情况好一些,但也好不到哪去。四是几千块大洋,也是徐海东部的家底了,能够干脆果断是拿出来,足以证明他的党性原则。五是这个办法,又不会让徐海东感觉是一种“考查”。六是这个办法,把中央红军的位置压得很低,显得很谦虚。

 

第十六,只要徐海东犹豫、拒绝,或者拿出几百块应付一下毛主席,则徐海东的党性原则怎样,就看出来了:红军可能面临一次新的分裂、新的党内斗争!

 

第十七,这个办法,其实也很危险:因为借钱之举,会暴露出中央红军的窘境,也有可能招致徐海东所部的蔑视。如果徐海东所部听张国焘的,那么,“借钱”的办法,可能会导致徐体系东部的下一步行动。

 

第十八,小小的、看似不起眼的一个“借钱”的举动,其实是主席深思熟虑的结果。

 

第十九,中央红军虽然困难,恐怕也不至于连几千大洋都筹集不到。

 

第二十,小小的、看似不起眼一个“借钱”的举动,其实是对徐海东的一次考验!不仅是考查。

 

第二十一,徐海东,忠诚于党、忠诚于革命,有坚定的党性原则,毫不犹豫,从其仅剩的七千大洋中,拿出五千,连夜送给中央红军。

 

第二十二,徐海东,作为红四方面军的重要人物,在党最需要团结的时候,对党中央、对红军、对中国革命掏出了自己的忠诚,他无意间通过了这场大考。

 

第二十三,徐海东的这个举动,应该让毛主席、党中央极其温暖、极其感动:不是因为五千块钱解决了中央军红的冬衣问题,而是让毛主席感觉到了极其宝贵、极其难得的红军不同山头间的团结。这应该是草地分兵以来的一个最大安慰和鼓励。

 

第二十四,徐海东的这个举动,意味着,长征,真的可以结束了!中国革命即将转入全民族抗战阶段。

 

第二十五,徐海东的这个举动,对于毛主席、党中央定下扎根陕北、推进民族抗日的决心,发挥了重大促进作用。

 

第二十六,徐海东在历史最关键的时刻,在最关键的问题上,做出了正确的行动——不是借钱,而是团结。而且,这一切都是党性原则的自觉的呈现,没有一丝矫饰。

 

第二十七,徐海东,当时或许很清楚地知道“借钱”背后的含义。

 

第二十八,徐海东,不仅是红25军的一面旗帜,也是坚定地维护我党团结的一面旗帜。

 

第二十九,共产党员,应法徐海东。

 

 

徐海东同志,大哉!伟哉!壮哉!善哉!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穿云破雨”微信公众号;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