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历史 > 阅读信息
彭石头:今天,我们为什么还纪念长征
点击:  作者:彭石头    来源:彭石头说  发布时间:2016-10-21 10:24:16

     

2015929174830.jpg

 

      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随着胜利纪念日的到来,官方各种纪念活动接踵登场,民间舆论场也不断升温。对于这样的历史大事件,官方口径和民间评价并不完全一致。石头君认为,这是正常的,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若完全重合,这个国家要么集体失常陷入狂热,要么噤若寒蝉不敢发声。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完全对立,则政府公信力近乎为零,陷入“塔夫脱”效应,老百姓就变成了老不信。但可喜的是,这段时间,尽管“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但就整体而言,长征已经形成共识,这是民族的共同记忆,悲壮的英雄史诗。

 

       不为别的,只为看清长征的真面目

 

       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的必修课。这启迪我们,研究长征,要从党史、国史、军史乃至战史的角度去考虑。只有这样,才能从多维度把握长征的历史方位,认识其本来面目。

 

       从党史看,长征是中国共产党走向独立的大转圜。中国的革命,既得益于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也吃过共产国际教条主义的大亏。长征的过程,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共产国际集中制领导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抗争的过程。井冈山根据地,以及后来的中央苏区,实际上是毛泽东、朱德等人一手建立起来的,但是领导权却被博古等人捧着共产国际尚方宝剑的人轻易夺去。湘江战役的惨败,使红军认识到,外国的和尚念不好中国的经。正是失败,将共产国际拉下神坛,为山沟沟的马克思主义重新占据领导地位提供了契机。通道转兵、黎平会议,直至在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也从此时起,共产国际与中国脱离了联系,中国共产党走上了独立自主的道路,中国革命才转危为安。

 

       从国史看,长征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一次大迁徙。长征既是红军主力的战略转移,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早雏形,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一次大迁徙。这就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观,一个没有固定疆域的的国家政权,随着军队而到处转移。中央苏维埃政府的建立是我们党建立人民政权的探索和尝试,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各根据地、各部分红军的中枢指挥作用。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转移至陕北,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首都也由瑞金迁至陕西延安。尽管1937年9月22日正式宣布取消,但这个历史却不容忘记。否则,人们会问,瑞金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哪去了,是被国民党打败了吗?

 

       从军史看,长征是四路主力红军的大汇流。在长征之前,中国革命根据地是相互分散割裂的,虽然遥相呼应,但几个主要根据地实际上是各自为战,相互不隶属,也没有形成战略配合。先后参加长征的红军有四路:中央红军(后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红二十五军,红四方面军,红二、红六军团(后编为红二方面军)。经过长征,党和红军战胜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实现了党中央对整个红军的集中统一指挥,长征由红军的西进突围开始,逐步发展为南方各地苏区红军部队向西北地区的战略转移,实现了三大主力的会合

 

       从战史看,长征是我军战略战术的大转变。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初期,错误的战略指导思想在战略上主张速决战,在战役战斗上坚持打“堂堂之阵”的阵地战、堡垒战和消耗战,毛泽东曾形象地将其比喻为“乞丐与龙王比宝”。遵义会议后,红军采取灵活多样的战略战术,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声东击西,穿插迂回,在战法上做到于劣势中造优势,在平势中创奇势,从而掌握了作战指挥的主动权,确保了长征最后取得胜利。

 

       不为别的,只为还长征一份清白

 

       尽管官方对长征的定性早就明确,但民间对长征的污名化却从没有停止,有些人打着“还原真相”的旗号,恶意剪裁历史或编造谎言,采用“戏说”“爆料”“揭秘”之类的手段,肆意歪曲长征历史,抹黑红军的英勇事迹,丑化和矮化领袖。概括起来,这些质疑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质疑之一:到底是溃败逃跑,还是战略转移?红军长征是主动撤离。但这种撤离是一种不情愿的选择。也就是说,如果成功粉碎敌人第五次大规模‘围剿’红军不会有长征的举措。研究进一步表明,导致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是军事上的失利。长征中,有三个关乎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全局性问题:选择正确的战略方向,解决向哪里去的问题;实施正确的军事指挥,解决掌控行动主动权的问题;贯彻党中央的战略决策,解决全党意志和全军行动高度集中统一的问题。由于一开始并没有明确的目的地,导致一些人借机攻击,红军是盲盲目流动,是一种且行且走。

 

       质疑之二:到底是乌合之众,还是精英荟萃?关于红军的基本构成,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说:“红军的成分,一部是工人、农民,一部是游民无业者。游民成分太多,当然不好。但因天天在战斗,伤亡又大,游民分子却有战斗力,能找到游民补充已属不易”,然而他又说:“红军士兵大部分是由雇用军队来的”有人抓住此点不放,认为红军是乌合之众。但他没有认识到,这些农民在红军队伍里就像变了个人一样,在严格的纪律约束和教育引导下,成为新质的人。

 

       质疑之三:到底是杜撰夸大,还是真有其事?红军在长征中打了无胜仗,有些人质疑胜利的真实性,比如“飞夺泸定桥”已成为红军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典型例证,但近年来却有人试图否定这一史实。从外界客观条件来看,不仅自然环境恶劣,还要面对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为什么我们说长征是英雄史诗,是人间奇迹,就是因为红军长征的胜利是十分不易的,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取得的一场了不起的胜利。

 

       质疑之四:到底是权力争夺,还是路线之争?在长征路途中,党内军内并不是风平浪静的,而是发生了多次激烈斗争。且不说遵义会议上发生的激烈的思想交锋,就是在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后,在军事行动失利之后,依然有一部分红军将领认为,是毛泽东将红军带入绝境,多次提出撤换毛泽东。特别是土城战役失利,引发一些官兵对毛泽东的议论和不满,怀疑“红旗究竟能打多久”。而张国焘的分裂阴谋则让中央红军一度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有人据此说,共产党内的权力斗争简直到了白热化阶段。殊不知,正是在激烈的斗争中,树立了正确的领导核心和革命路线,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不回避质疑,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有力应对质疑,因为真相不容混肴。

 

      不为别的,只为走好今天的新长征

 

       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当前的新长征。我们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形势非常严峻,一点也不亚于第五次反围剿时的中央苏区,如何化解矛盾、应对挑战、克服困难、规避风险,长征就像一座精神富矿,给我们以取之不竭的启迪。

 

       以矢志不渝的信仰追求拨开迷雾。狄德罗说,除去真理和美德,我们还能为什么事物感动呢?对真理的矢志不渝就是信仰,而信仰是给这样两种人准备的,一种是理论自觉的人,比如瞿秋白、夏明翰、李达之伦,就算敌人的屠刀已经架在脖子上,他们依然慷慨赴死、毫无惧色,只不过把赴难当做回家。一种是理论不自觉的人,不懂什么大道理,但是被前者所坚持并宣传的真理所引领,认准了跟共产党走这个死理,这就是广大的工农群众。是信仰,把这些自在的阶级洗礼为自为的阶级,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滚滚洪流。

 

       以坚韧不拔的革命斗志克难攻坚。长征历时之长,行程之远,敌我力量之悬殊,自然环境之恶劣,在人类战争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红军战士在“爬过雪山就是胜利”、“走出草地就有希望”口号的鼓舞下,以惊人毅力战胜艰难险阻,用顽强作风征服人类生存极限,表现出了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凭着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红军将士面对失利不悲观,愈挫愈奋;面对强敌不气馁,愈战愈勇;面对艰险不畏惧,愈斗愈坚,把濒临绝境的中国革命引向了胜利的坦途。

    

       以前仆后继的牺牲精神调整利益。红军长征不是简单地转战、打仗,而是面临严峻的三大考验,即革命与反革命的生死较量,党内团结与分裂的尖锐斗争,官兵与极端恶劣自然环境的激烈对抗。踏上长征路,就意味着死亡时时相伴。他们激情万丈、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决心为救国救民牺牲一切。长征先烈用生命告诉人们,没有勇担历史重任、敢于作出巨大牺牲的气概,红军就难以走出绝境。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同样需要红军长征那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岁月轮回,长征已远。今天还纪念长征,为的是不忘初心,为的是继续前进。以我们每个人的长征,汇就成滚滚铁流,成为势不可挡的中国力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责任编辑:天山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