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刘金华:经济危机的产生和发展(上)
点击:  作者:刘金华    来源:昆仑策研究院  发布时间:2016-03-21 09:25:00

 

 1.webp (2).jpg

 

   两会闭幕了。我感到这次会上一个重要动向,金融改革谨慎了,提出不“脱实向虚”,这是正确的经济方针。但也感到,经济改革仍倚重市场,弱政府统筹、协调、管理职能,看现在公司蜂拥互联网、新能源产业,实体经济有可能出现新的产能过剩。对于会议通过的文件,首先需要认真仔细的研读和考察,我不做评论,现在还是务虚,继续前面的话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对实际问题进行理论思考。要根本解决问题,首先要认清楚问题。

 

   新华社记者问李克强总理:“有人担忧中国经济会一路下滑,甚至会击穿6.5%这条线,不仅会影响自身的全面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也会拖累世界经济,请问您怎么看?”李克强回答说“那是不可能的。”“我们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充满信心,这种信心并不是凭空的,因为我们坚信只要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就不会‘硬着陆’。因为中国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人民群众可以说有无穷的创造力,而我们政府确实还管了一些不该管的、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事情。”但他也讲了“当然,世界经济走势还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也在增加,……如果经济运行滑出合理区间,我们有创新宏观调控的手段,可以稳定中国经济的运行。”

 

   现在全世界都在提心吊胆地谈经济危机,中国讲有信心软着陆。领导者应该有信心。但信心要建立在对解决问题的科学认识上,而不是唯心主义的盲目自信。我们看到,前任总理温家宝一再向世界提出要“有信心”,结果是现任总理李克强讲的“世界经济走势还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也在增加”。为什么事与愿违?问题在于对经济危机缺乏实事求是的理论思考,迷信资本主义经济学讲的,认为市场经济可以自行调节好经济运行,因而没有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针政策,南辕北辙,“信心”成了固执错误。所以,我认为需要对经济危机与市场经济进行探讨,本文先探讨经济危机的产生,下篇探讨经济危机的发展。

 

   “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下行压力大”,“深层次矛盾”,“经济危机”,被经常提起,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严重问题,但认真研究的人不多,缺乏理论分析。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有革命的实践。”毛泽东说“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庸俗的事务主义家不是这样,他们尊重经验而看轻理论,因而不能通观客观过程的全体,缺乏明确的方针,没有远大的前途”。只有对实际问题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才能主动地从根本解决实质问题,而不是被动地应对。

 

   两会前,我引了列宁《评经济浪漫主义》对西斯蒙第“把危机的产生归于消费不足这种理论”的批判,指出他只看到现象,没有深入到本质,没有看到这种矛盾是从资本主义的本质中产生的。现在西方经济学大多也是就事论事的解释,没有实事求是即从客观实际的联系中寻求其发展规律,不触及资本主义的本质。在这样基础上的世界各国的经济政策,无论是消费侧的凯恩斯主义,还是供给侧的“里根经济学”,基本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实用主义,可以一时维持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但无法改变日益衰老的资本主义趋势。

 

   资本主义经济学认为市场中“有只看不见的手”在调节经济有秩序地运行,“生产本身为自己造成市场”。《资本论》指出:“一种最愚蠢不过的教条:商品流通必然造成买和卖的平衡,因为每一次卖同时就是买,反过来也是一样。……这种教条是要证明,卖者会把买者带到市场上来。”马克思分析说:“流通所以能够打破产品交换的时间、空间和个人的限制,正是因为它把这里存在的换出自己的劳动产品和换进别人的劳动产品这二者之间的直接的同一性,分裂成卖和买之间的对立。说相互对立的独立过程形成内部的统一,那也就是说,它们的内部统一是运动于外部的对立中。当内部不独立(因为相互补充)的过程的外部独立化达到一定程度时,统一就要强制地通过危机显示出来。”马克思这里有个注:“经济学辩护士的方法有两个特征。第一,简单地抽去商品流通和直接的产品交换的区别,把二者等同起来。第二,企图把资本主义生产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归结为商品流通所产生的简单关系,从而否认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矛盾。但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是极不相同的生产方式都具有的现象,尽管它们在范围和作用方面各不相同。因此,只知道这些生产方式所共有的抽象的商品流通的范畴,还是根本不能了解这些生产方式的不同特征,也不能对这些生产方式作出判断。”

 

   西斯蒙第经济学的错误和所以是反动的,就在于他只知道这些生产方式所共有的抽象的商品流通的范畴,并要求把资本主义生产倒退回小生产去。现在经济学也把古典经济学的“生产本身为自己造成市场”教条化,把成长期的资本主义等同于现在的垂死的资本主义。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产品要发展成为商品,需要社会内部的分工发展到这样的彻底:在直接的物物交换中开始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分离已经完成。但是,这样的发展阶段是历史上完全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所共有的。”我在《劳动论》中探讨社会主义商品问题和论证了: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商品和商品交换。但是,“人有人不同,花有几样红”,不同社会经济形态的商品和商品交换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同的。经济学家对此缺乏分析。马克思《资本论》分析了商品交换形式有:简单的直接的商品交换形式W—W,和以货币为中介的商品流通的商品交换形式W—G—W,以商品为中介的商品流通的商品交换形式G—W—G的商品形态变化的运动形式。马克思指出商品流通“内在的矛盾在商品形态变化的对立中取得了发展的运动形式。因此,这些形式包含着危机的可能性,但仅仅是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要发展为现实,必须有整整一系列的关系,从简单商品流通的观点来看,这些关系还根本不存在。” 

 

   我们知道,W—W、W—G—W和G—W—G这几种商品交换形式,早已存在于自然经济中,但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小生产,商品交换不是生产的目的和前提条件,因而不存在因产品不能成为商品卖不出去而产生经济危机,只会有天灾人祸对生产的破坏。

 

   资本主义经济与自然经济不同,它是建立在市场上的普遍的商品流通基础上的社会化大生产中的私人生产,一旦商品的买与卖的对立不能统一于商品运动中,也就是商品流通遇阻,产品不能成为商品卖出去,资本主义再生产便进行不下去,产生经济危机。马克思揭示出,资本主义的本质是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竞相逐利的生产;它除了生产的社会性与私有制的矛盾外,还存在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分离的矛盾:产品只有实现了交换价值才能实现使用价值和产品只有对他人成为使用价值才有交换价值。这样,当当市场上某种商品利润高时,各自独立的资本主义企业就竞相生产这种产品,力图垄断这种商品生产,不可避免地产生供大于求,商品丧失了使用价值,从而没有交换价值,企业不仅不能生产剩余价值,而且生产资本本身也化为乌有。

 

   马克思的考察说明,经济危机产生于社会产品生产完全或大部分通过商品流通进行的资本主义中,产生于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中,资本主义的社会化生产与所有制的矛盾、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矛盾不能在商品变换运动中统一时,只能以经济危机方式强制实现统一。

 

   社会主义经济也是社会化生产,那末,会不会产生经济危机呢?从理论上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按劳分配和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合比例有计划生产,社会化生产与所有制的矛盾消除了,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矛盾消除了,不会产生经济危机。但是,大跃进的历史经验似乎否定了这个认识。那末,它是什么原因产生的呢?这是探讨经济危机不可回避的问题。

 

   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也须要进一步考察分析。生产危机和商业危机这种经济危机,虽然是价值规律以强制的市场调节生产的方式会对生产产生一定的破坏,但是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仅适合生产力发展,而且起着解放生产力作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处于成长阶段上,生产力发展会为商品开辟新市场,并未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因素,反而是资本积累和社会化生产力发展的一种强有力手段。所以,马列支持古典经济学的“生产本身为自己造成市场”,而认为西斯蒙第提出的“生产应该适合消费”主张是反动的。

 

   现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危机已为人们所熟知,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理论已经普遍为经济学所接受。但是,这里又产生一种新的教条,即认为经济危机总是是周期性地发生,并认为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会引导“市场机制的后果看起来是如此的秩序。”尽管现在经济学已经感到市场失灵,需要有“看得见的手”来纠正“看不见的手”的“失误”,产生了凯恩斯主义,产生了与凯恩斯主义对立的供给学派。但是,我们看到,这些理论都无济于事,现在资本主义陷入了长时期的衰退,下行压力不断加大,深层次矛盾层出不穷,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

 

   应当知道,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否定的否定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共同规律。当资本主义发展到它的最高阶段,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时候,再固守资本主义“生产本身为自己造成市场”的观点,便成为不符合实际的教条,变成庸俗经济学。因为这时候经济危机已经发展一个特殊阶段。我们应当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常态以及社会主义发生经济危机的历史经验中,探讨经济危机的演变,更深刻地认识经济危机。这个问题在下一篇探讨。

 

    (作者原创来稿,转载请注明 来源:昆仑策研究院)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昆仑策网: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昆仑侠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