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资料库 > 历史资料 > 阅读信息
罗东进口述:党内圣人——罗荣桓
点击:  作者:罗东进口述    来源:中国将军政要网  发布时间:2016-10-18 14:40:32

 

321.png

     

       罗东进口述

 

在共和国十位元帅中,罗荣桓在年龄上排倒数第二,但去世却最早,他的人生历程只有61年。罗荣桓元帅做事极为低调,作为一位戎马生涯几十年的开国元勋,关于他的逸闻趣事民间流传甚少。

 

罗荣桓的儿子罗东进,早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副政委,1999年晋升中将军衔,2002年退休。父亲一向低调,从不炫耀什么。当我从儿子的角度缅怀父亲时,光环中的他不仅仅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元帅,更是一位儒雅宽厚的长者。谈起父亲,罗东进肃然起敬。

 

从大学生到党内圣人

 

1902年,父亲出生在湖南省衡山县寒水乡南湾村。他的名字取自《诗经》桓桓于征

 

从曾国藩、左宗棠组建湘军开始,湖南近代就有从军习武的风气,故有人云:无湘不成军。在三位湘籍元帅中,彭德怀和贺龙均为行伍出身,只有父亲例外,他出身于富裕的乡绅家庭。

 

25岁之前,父亲一直在青岛、武汉、上海、广州等地奔波求学,读的是土木工程。他抱着实业救国的理想,希望当一名建筑师。然而1927年,蒋介石发动·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父亲看到大好革命形势就这样被他们给毁了,气愤至极。父亲加入共产党,走出心爱的课堂,在党的派遣下,从武汉奔赴地处湖北南部深山的通城,参加农民起义。

 

1927年,毛泽东领导的三湾改编是我党建军的重要起点,从那时起,连队有了党代表(后来改称指导员),父亲就是当时最早的七个连党代表之一。父亲为了革命中断学业,选择去过终日红米饭、南瓜汤、单衣草鞋的艰苦生活,同时还要置身于枪林弹雨之中,九死一生。我相信,他一定怀有很强烈的救国理想和献身精神。

 

父亲告诉我,他当时在革命队伍中显得格外突出,鼻梁上架着厚厚的镜片。为此,父亲还吃过一次亏。他刚到鄂南组织农民自卫军时,大家看他戴个眼镜、文质彬彬,便推举他管账。在部队转移时,父亲除了带着行李,还负责保管装有二三百块大洋的箱子。路上,突然有两个农军战士走过来说:我们帮你扛吧。父亲毫无戒心,心怀感激地让他们帮了忙。之后,却发现这两人踪影全无。丢了全连的家底,父亲懊悔不已,常常埋怨自己:我们都是秀才造反,脱不了书呆子气。一个知识分子,要成为坚定、老练的革命者,不经过一番磨练不行。这件事后来连毛泽东都听说了,他说父亲不但厚道、老实,还善于总结经验。

 

在血与火、生与死的战斗岁月中,父亲与毛主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情,父亲算是十位元帅中,最早和毛主席在一起共事的。在著名的古田会议上,经主席提名,父亲当选红四军前委委员;不久,在担任总政治部动员部部长的时候,他扩红8000人,深得主席赞扬;抗战时期,山东地区一度吃紧,虽然父亲此前曾以身体不好为由请求少负些责,主席还是亲自找他谈话,坚决主张让他出马解决难题;解放战争时,东北局曾给中央打报告说兵源不足,主席自信满满地告诉他们,罗荣桓肯定有办法。结果,父亲当年就组织了100多个二线主力团,兵力大增,在仅有27万劳动力的松江省,动员了8万青年参军。以至于日后在表彰东野的时候,主席一再强调:罗荣桓是既当婆婆,又当媳妇,又管穿衣,也管做饭。

 

 323.png

 

父亲既能干事,又待人宽厚,脚踏实地,不善言辞,党内的同志们曾经送给他党内圣人的称呼。

 

部队正在东进,就叫他东进吧

 

1937516日,已是工农红军后方政治部主任的父亲,在延安与我的母亲、23岁的红军女干部林月琴结了婚。结婚那天,他们煮了一大锅面条,里边放了萝卜、白菜和些许鸡块,很多同志就是闻着香气来到他们的新房,这才知道是他们新婚大喜。谭政、张爱萍、甘渭汉他们当时都去了。

 

战争岁月,危机四伏,父母亲的生活更是异常艰苦。他们生下哥哥罗北屯,寄养在延安一个老乡家,但不幸夭折。19384月,母亲发现自己再次怀孕时,就不想要这个孩子。母亲故意从高的地方往下跳、从马背上往下摔。身边的人都劝她罗主任还没孩子呢,你就生下来吧,在众人的劝说下,她才妥协——生下的这个孩子就是我。

 

我出生那天,父亲正好奉命率八路军115师从山西挺进山东,开辟抗日根据地。他匆匆赶到母亲身边,看了我一眼,留下一句部队正在东进,就叫他东进吧,便扭头返回了部队。

 

由于局势复杂,母亲始终记不起我究竟生在山西的哪里,也不记得我的具体生日。我一直是和小妹共用一个生日。直到我40多岁,原38军政委、总政副主任梁必业叔叔偶然翻开他的老日记本,才发现我出生于1939214日,竟然还是现在的情人节

 

从小,父亲对我的教育就非常严格。1959年,我考取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临行前,他一再嘱咐我好好学习,做到又红又专。还专门给我题词:学习专业与学习政治相结合,政治是确定方向,没有方向的航行是会误入迷途的。紧密地联系同学,互相协作,达到一起提高。警戒孤僻自大,也不要自卑无信心。遵守军事纪律,养成大无畏精神。

 

我到学校后给父亲去了两封信,至今我还记得父亲回信的内容:两次来信均已收到。头一封信不成文体,内容贫乏。第二次信稍微好些,希望你坚持写信,这是一种补充学习的方法,最后祝你正式入伍,成为一个人民解放军新战士!你要记住:这是党和国家给你的荣誉!要努力去完成学习任务。

 

林罗的合作与分歧

 

父亲不喜欢出头露面,更反感对他个人的宣传和颂扬。照相、题词、上主席台之类的活动,他都尽可能回避。1956年,湖南衡山中学给他写了一封信,为了表达对他的崇敬心情,建议将校名改为荣桓中学。他立即写信婉言谢绝,并希望学校领导好好教学,多宣传人民群众的英雄事迹。有一次,《解放军报》发表了一篇关于民兵的报道,有几处提到罗荣桓元帅的活动和指示。他看了立即打电话给总编辑:罗荣桓给了你们什么贿赂啊?为什么左一个罗荣桓元帅,右一个罗荣桓元帅地宣传?这样做没有必要嘛!工作又不是我一个人做的。

 

正因为父亲这种低调的性格,毛主席在给林彪挑选合作者时,才选择了父亲。

 

19302月,24岁的林彪因指挥有方,被提拔为红四军军长。但他个性很强,与历任党代表都搞不好关系,与他做搭档必须既有原则性还要有一定的灵活性。毛主席想来想去,觉得这个角色非父亲莫属,便将他派到了红四军。这是父亲与林彪合作的开始,从那时起到解放后,他们两人多次搭档。

 

父亲和林彪合作有一个原则,就是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你林彪不是管作战吗?那我就把作战之外的事情全部抓好。到东北以后,林彪个人主义越来越厉害,为了迁就林彪专心指挥战争的重点主义父亲毫无怨言地在哈尔滨、双城之间两头跑,将部队的政治、训练、装备、后勤等工作全都担负起来。父亲从不抢功,在非原则问题上极能谅解和忍让,他们的相处还算相安无事。那时,他每天总是忙到很晚才回家,母亲又执意要等父亲回来一起吃饭,所以我和妹妹经常等着等着就趴在桌上睡着了。

 

但父亲的迁就、忍让不是无原则的,在工作中,他也经常提出不同意见。林彪对此开始不满起来。进入关内见到聂荣臻便发牢骚,还劝他来替换罗荣桓任四野政委,遭到坚决拒绝。

 

1960年秋,林彪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提出,要带着问题学习毛泽东思想,这让父亲很不理解。那时候,我正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读书,学校也正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的高潮。由于当时受林彪学习毛著庸俗化、教条化主张的影响,同学们只注重读书的数量,四处乱用毛主席语录。我在写信中也向父亲列数了自己读了哪些著作,并不适当地引用了一些语录。当时,父亲对林彪的一些错误提法非常忧虑,看了我的信后,他给我写了一封内容十分重要的回信,信中说:理论学习必须联系实际,因为理论是来自实践,学毛主席的著作,不要只满足一些现成的词句和条文,最要紧的是了解其实质与精神,所谓带着问题去学毛主席著作,绝不能只是从书本上找现成的答案,也就不可能要求前人给我们写下万应药方……”

 

我在信中还向父亲反映了我和有的同学之间,有时会出现对某些问题看法不一致的现象。如果坚持自己的意见,怕别人说我固执、骄傲;如果放弃自己的意见,又有放弃原则的嫌疑。针对这一问题,父亲写道:同志们对问题的看法有些不一致,是很自然的。同志们要互相交换意见,交换不同的看法,甚至必须经过争论,才会有可能求得一致。但不要在同志间,无论对谁,存在成见用事。我想,父亲给我写信时,应当已经考虑到他和林彪看法不一致的问题,甚至已经准备进行争论。

 

半个多月后,父亲在一次由林彪主持的军委常委会上,终于忍不住开口:“‘带着问题学毛选,这句话要考虑,这句话有毛病。

 

那你说该怎么学?父亲的话让林彪有些尴尬。

 

应当是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精神实质。带着问题学这句话改掉为好。父亲的心直口快让会场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几分钟后,林彪才缓缓一句:不好就去掉嘛。

 

还是去掉好,学习毛主席著作一定要从根本上学,融会贯通……”还没等父亲把补充意见说完,林彪突然起身,说了句散会便拂袖而去。这个突然的举动让在场所有的人都愣住了,父亲更是气得双手发抖,回到家中后喃喃自语:大家都是老同志了,长期在一块工作,哪能这样呢,有问题大家讨论嘛!而林彪在这以后逢人就说:什么林罗,林、罗要分开,林、罗从来就不在一起!

 

外界传言林罗是和刘邓齐名的黄金搭档,然而两人合作的实情,并非如此。

 

和毛主席的唯一合影

 

从我3岁起,父亲的身体就开始出现了问题。尤其是1942年部队进入沂蒙山区以后,父亲患上了严重的肾病,开始尿血。根据地医疗条件差,父亲强撑病体,常常坐在担架上工作,可他异常坚强,甚至告诉母亲:我要订一个五年计划,争取再活五年,打败日寇,死也瞑目了。

 

1946年夏,父亲病情加重,被党组织送到莫斯科治疗。苏联医生切除了他的左肾,并建议他修养3年。但父亲心系东北解放战争,谢绝了医生的建议,刀口刚愈合便回到东北战场。直到1963年上半年,父亲仍然抱病坚持工作。正如他经常所言:有一份精力,就要为党多做一点工作。

 

1963121日,我接到学校通知,让我尽快返京。我顿时紧张起来:以往父亲住院,从来没让我请过一次假。

 

我赶到医院时,父亲已陷入昏迷。1216日,父亲病情加重,不幸逝世。

 

322.png

 

父亲去世后,我们打算为他做一本纪念画册,却连一张他与毛主席单独的合影都找不到。每每有什么好事,众人上前庆祝时,父亲却默默闪到一旁。最后,我仅找到一张当年在机场迎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时,毛主席、聂荣臻、贺龙与父亲的工作合影。我们只得将父亲与毛主席截取出来,这成了父亲和毛主席唯一的合照。

责任编辑:天山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罗东进口述:党内圣人——罗荣桓

    2016-10-18
  • 内容 相关信息

  • 罗东进口述:党内圣人——罗荣桓

    2016-10-18
  • 漫谈罗荣桓元帅

    2015-09-30
  •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