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文化教育 > 阅读信息
刘云:对清华第十个谣言的“辟谣”提点不同看法和建议
点击:  作者:刘云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3-07-16 10:45:41

 

1.jpg

 

7月11日,昆仑策发表了清华大学学生记者团题为《关于清华的十个谣言,不要信》一文,这是清华大学为“挽回”自己形象,首次以清华大学学生记者团名义进行的网上“舆论反击”。让人感到不解的是,这十个“谣言”已在网上流传较长时间,却迟迟不见清华校方(官方)出来辟谣,却让“准官方”组织即清华大学学生记者团来出面辟谣,这让人感到有些不解。一个合乎逻辑的解释是,这十个“谣言”恐怕并非全部都是“谣言”,其中个别“谣言”虽有数字上夸大之处,但也有一定的“事实”为基础,即清华的确在某方面做得不够好,并非全是捏造,如果清华校方(官方)出来辟谣,如被了解内情的网民“揪住”漏洞并在网上“穷追猛打”,岂不令清华校方(官方)尴尬与自我打脸!那还不如由“准官方”组织即清华大学学生记者团出面辟谣,即使在辟谣中出现差错与问题,也无须清华校方(官方)为此担责,借用老电影《地道战》一句台词,这招“高!实在是高!”

仔细一看清华学生记者团对清华第十个“谣言”的辟谣,的确存在问题。笔者提点不同看法,谨供清华参考。

 

一、清华全英语授课的比例虽小,负面影响却很大


清华第十个“谣言”的辟(见下):
【谣言】十、清华约43%的课程采取全英文授课?
清华英文课占比43%?首先我们要看清华有多少门课?小编找清华的小伙伴帮忙查数据。原来清华本科生每年课程早已超过6000门次,研究生超过3000门次。退一万步说,即使用700门这个天上飞来的数据来估算,英文课的占比也不过是个位数,还有人直接贴上了“过度国际化”的标签,估计清华也是一脸懵。

2.jpg


笔者对第十谣言以上“辟谣”的看法是,就算这700门数据“占比也不过是个位数”,但也违反最基本的教育规律与常识,难免有反智之嫌。要知道这700门并不是学外语的外语课,更不是外语系学外语的学生,而是非外语专业的普通学生上专业课。从教育常识来讲,在所有高校与所有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总是参差不齐的,就算清华学生英语水平总体上好,也不可能好到所有学生的英语听力都能适应全英语授课。说得难听点,全英语授课就是否认学生英语水平差异,不管学生能否接受,能否听得懂,一律强制性用英语“满堂灌”!连教师提问、学生答问也必须用英语,学生即使听不太懂也必须勉为其难地接受英语“满堂灌”,这不成了名声不佳的“填鸭式”教育(又称“灌输式”教育)?部分英语不好特别是英语听力不好学生对此“吐槽”与抗拒,也就势在必然。

清华不顾学生英语水平明显差异,违反教育常识,以所谓全英语授课的名义,一律强制性用英语进行“满堂灌“填鸭式”教育才是问题的关键,这个事实也无法“辟谣”。就算这700门数据“占比也不过是个位数”,但清华“填鸭式”教育负面影响却很大,这也无法“辟谣”。

3.jpg


如果是其他某个知名度不高的高校,也对700门专业课进行全英语授课,其负面影响是有限的,估计也不会有哪个自媒体去对此“造谣”。偏偏清华是全国理工类的龙头高校,自然会被某些自媒体“盯上”而夸大其词。虽说700门课数据“占比也不过是个位数”,但清华作为龙头高校,在全国高校系统与教育界起着表率与示范作用,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全英语授课这一提法与做法伴随着清华的巨大影响力而在全国教育界产生了不好的负面影响,难道是想让全国高校系统效法清华“填鸭式”教育?正所谓“事小滋大”,清华应对第十个所谓“谣言”认真反省、勇于纠错,并向社会宣布中止对专业课的全英语授课。

培养外语人才的外语院校釆用全英(外)语授课是种正常教学方式,但在非外语院校,全英语授课的提法首先出现在清华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因为清华历来十分重视全体学生英语教学,其教学与考核十分严格。清华学生的英语口语与阅读水平在全国理工类高校名列前茅,一部分清华学子英语水平好到什么程度?一到美国高校,马上就能接受美国高校“全英语”授课;一到美国用人单位,马上就能用“全英语”与美国同事无障碍交流,并马上用“全英语”为美国效力。所以擅长“全英语”的清华学子深受美国高校与美国高科技企业青睐,成为当之无愧的““留美附中”!无论清华大学对小比例的700门课的全英语授课再怎么辟谣,也无法否认清华学生“全英语”高手较多的事实。这种情况下,即使700门小比例的全英语授课也有变本加厉强化英语教育与误导全国教育界之嫌,难道清华还想培养更多将来效力于美国的“全英语”高手?所以清华必须尽快纠正全英语授课的错误提法与做法。

二、以全芵语授课强化学生与美西方“接轨”,实在令人费解


联系到7月11日昆仑策《关于清华这十个谣言,不要信》一文,开头所提第一个“谣言”与“辟谣”是:
清华大学80%的学生毕业后选择出国?当然不是!公开数据一查便知。表中的数据来自于清华每年官方发布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这5年来清华毕业生出国(境)深造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比例最高也不过16.5%,而且连年下降!2022年只有7.1%,这个出国率在国内高校中并不突出。

4.jpg

以上这个“辟谣”,从数据上来说没有错,但多少有点苍白无力。正如笔者在7月3日昆仑策《提倡高分考生学学“严一粟的另类选择”》一文所分析的,在科技创新中起决定作用是尖子科技人才,而清华招来的是以理科状元为代表的全国最优秀理科生,他们将来被清华培养成突破卡脖子尖子科技人才是大概率事件,这类突破卡脖子尖子科技人才哪怕仅有一个流失到美国都是中方一大损失,这意味着中方少了一个能担当突破卡脖子重任的尖子科技人才,美国却多了一个能助力美国,反过来卡中国脖子的尖子科技人才。而这样的一个顶千顶万的尖子科技人才,清华却每年流失一批为美国效力。即便按清华“辟谣”的貌似不高的2022年只有7.1%的比例,这也是一大批人!何况这还是在新冠疫情严重、美国乃世界重灾区,且不择手段对华实行科技制裁的背景下,否则这个比例恐怕高得多!这是在祖国身上割刀的尖子人才损失,美国完全可以利用这些引进的大批擅长“全英语”的清华尖子人才反过来卡中国脖子!

《环球时报》去年10月22日发布了一个调研数据,超9成中国年轻人鄙视或平视西方。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清华大学却一直仰视西方,且以爱屋及乌的方式连带仰视英语,把700多门主课改为全英语授课。但据媒体报道,一直饱受社会各界特别是众多网民质疑的清华大学全英语授课再掀波澜,有不少清华大一新生抱怨对全英语授课感到难以适应,学生吐槽像考听力,校方却坚称与“国际接轨”。清华大学所坚称的与“国际接轨”,实际就是与美西方“接轨”,只能成为全国高教界最荒谬绝伦的反智误国蠢行与笑柄。在美国丧心病狂打压中国美因“武统台湾”必有一战的大背景下,清华不去加大与美国“脱钩”和“自立自强”的力度,却以全英语授课来强化与美国的“接轨”的力度,实在令人费解

三、 国航能做清华大学为何做不到?


在摆脱对美国西方的依赖上,全国有正反两个行业典型:正面典型是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中国航天,负面典型则是以清华为代表的部分高校。本文通过中国航天与清华大学的正反对比,提出一个发人深醒的问题,即中国航天能做到,清华大学为何做不到?

习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就行业来说,中国航天人最具有总书记所说“三气”精神即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与大会主题中“自信自强”精神,“三气”精神与“自信自强” 精神正是推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最强大的精神动力,使中国航天事业从零起步,突破国外层层技术封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特别值得称赞的是,在中国空间站国际合作规则制定上也充分体现了中国航天人“三气”精神与“自信自强”精神,即国际合作必须以我为主,参与国必须遵守中方制定的规则,否则就拒绝合作。

中国空间站现已具备开展各类空间科学实验国际合作的能力,成为国际太空合作的重要平台。目前,中国空间站已收到了近30个国家的合作申请,其中包括美国,中方批准了其中17个国家(主要是西方国家)航天员进驻中国空间站的合作申请。中方在空间站中外合作中,不仅有对外方在技术上的规则要求,还有对外方在经济与语言上的合作条件。即与中方的合作没有免费午餐可言,是付费合作,外方必须按其航天员驻留空间站时间长短来分摊相关经济成本。进驻空间站的中外航天员在交流上,中文是唯一的交流语言。空间站所有仪器操作界面均为中文标识,国外航天员必须学习中文并通过中方中文考试后才有资格进驻中国空间站,所以目前相关国家的航天员均在刻苦学习中文。

2022年10月12日,正在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的意大利女航天员萨曼莎·克里斯托福雷蒂在国际空间站发了一条推特,分别用中文、英文、意大利文写了一段话。其实三种文字表达的是同一内容:“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克里斯托福雷蒂引用的是一段中国古代的文言文,来自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用如今的大白话来解释就是:抬头可观看宇宙的浩大,低头可察看大地上万物品种门类的繁盛,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用来满足视觉和听觉所带来的享受,真是乐事啊。她还引用了伟人《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的句子说,“上九天揽月”已经成为现实,探索和和平利用外空也会促进全人类的共同福祉。

“我们注意到了有关报道,为意大利航天员点赞。”这是2022年10月13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对萨曼莎推特引用《兰亭集序》的回应。2021年,1977出生的萨曼莎·克里斯托福雷蒂成为第一位被任命为国际空间站指令长的欧洲女性,媒体报道称,为了成为首位入驻中国空间站的欧洲航天员,她一直刻苦学中文,她能在推特发出《兰亭集序》文字,表明她起码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水平,她的中文水平的确比较高。而且怀着同样目的,与她一样学中文的欧洲航天员不上她一个人,而是一批人。

美国也向中方提出美国航天员入驻中国空间站的合作申请,美国合作申请之所以被中方拒绝,除政治、经济、法律、外交等因素外,还有语言因素。美方蛮横提出:英文是所有国际标准通用语言,中国空间站应实行国际标准,进行中、英双语交流,空间站所有仪器操作界面均应为中、英双文标识,以便使美方航天员尽快掌握。大家都很清楚,所谓国际标准实际上就是美国标准的代名词,打着国际标准的旗号,实质上是变相强推美国标准,想强加在中国航天人头上,这当然被充满“三气”精神与“自信自强”精神的中国航天人断然拒绝。中国航天人明确表示,中国空间站不接受任何外来标准,也包括来自美国的所谓国际标准。中国空间站不是即将寿命到期的国际空间站,中国空间站只采用包括语言标准在内的中国标准,你不学中文那就别来中国空间站。

众所周知,自以为是的美国人大概是全世界最不屑学外语的国度,在美国人眼中,世界即美国,全世界是以美国为中心的,美式英语是理所当然的“世界语”与国际标准。具有“三气”精神与“自信自强”精神的中国航天人自然不吃这一套,借用一句网上流行语:我的地盘我做主。是你美国求我合作,而不是相反,不学中文就别来合作。这给了蛮横无理的美国人当头一棒,大涨了中国人的威风与志气,让不可一世的美国人明白谁才是如今空间站领域的老大与主人。具有“三气”精神与“自信自强”精神的中国航天人,在中国空间站的国际合作中坚持以我为主,从技术到经济、语言上均实行中方制定的高标准、严要求,决不无底线地迁就外方,此举赢得全体国民特别是全国网民一致称赞。

二十大报告中有一句话“建设航天强国”,在多个产业中,为什么航天产业能享有此“殊荣”?这不仅是强调航天产业的重要性,也表明中国在航天领域已形成对美国全面赶超的态势,引发中央高度关注与支持。如中国北斗测距精度高达1厘米,比美国GPS高得多。在美国丧心病狂对中国芯片等高科技产业的打压与制裁中,却少了中国北斗,不是美国不想打压与制裁,而是因为中国北斗从高端材料到原器件已实现了全产业链100%的全国产化,这正是中国北斗不惧美国打压的底气所在,美国对此是无可奈何。造成中美航天领域竞争态势大逆转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航天人的“三气”精神与“自信自强” 精神起了很重要作用,这值得包括教育部门在内的各行业学习借鉴。

清华大学作为全国理工类的龙头高校,其所作所为不仅在高校系统,也在中国科技界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笔者以为清华大学所谓“全英语授课”,有可能使清华大学成为高校系统缺乏“三气”(志气、骨气、底气)精神与“自信自强”精神的负面典型,也在中国科技界产生不良影响与误导。清华大学应该对所谓全英语授课进行深刻反思,有了深刻反思才会有改进的勇气与决心。

美国对“头号敌国”中国的做法是尽力在各方面与中国“脱钩”,以尽力摆脱对中国的各方面的依赖与影响,连“离岸外包”(offshoring)也改成“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从美国角度讲,美国为确保自身“安全”,摆脱对“头号敌国”中国依赖也符合美国利益。反过来,从中国角度讲,为确保中国自身安全与国家利益,尽力摆脱对“头号敌国”美国依赖也是顺理成章与符合中国利益。但时至今日,清华等部分高校不仅在教育思想、人才培养、学术标准、科研评价、教师招聘等全面照搬西方高等教育那一套,毫无与美国及西方的“脱钩”迹象与打算,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所强化(如所谓全英语授课)。高校系统肩负着教书育人重任,如果高校系统不能坚决摆脱对美国及西方高等教育体系的严重依赖,依旧以“国际接轨”名义,按西方标准培养西式学生,那就难以培养出更多“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栋梁之材,反而有可能培养更多只想着“相聚在美国”(清华毕业生留言),甚至成为为美国打压制裁中国而变相效力的敌国人才,清华等部分高校必须对此深刻反思。

如把中国航天与中国教育部门及清华大学对英语是否是所谓国际标准的对比,完全是天地两个极端。中国航天人一直坚持中文是中国空间站唯一语言标准,外方航天员要想申请进驻中国空间站,必须学习掌握中文。中国航天人在对外合作上始终坚持“我的地盘我做主”的立场与底线。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缺少“三气”精神与“自信自强”精神的中国教育部门及清华大学,则是一味迁就与迎合他们所仰视的美国人说法,即英语是全世界科技合作交流的通用语言与国际标准。美国人还没有强迫清华大学搞所谓全英语授课,清华大学出于有意或无意迎合美国人所称的所谓“国标标准”,居然条件反射式先行一步来主动迎合美国人的傲慢无理,这下美国人高兴了,清华大学也满意了,真是典型的“双赢”结局!这很值得教育部门、清华大学反思!

习总书记在十大报告中一针见血地指出: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建议在高教系统与清华大学开一场题为“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四个自信’、学习中国航天、学志愿军、弘扬‘三气’精神与‘自信自强’精神、‘补足精神之钙’”的主题教育活动,深刻理解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所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论述,坚决清除“软骨病”与唯“洋”是举的洋奴心理及逆向种族主义,以从思想根源上解决问题。

四、清华大学对高额资助的留学生提供全英语教学是否反智?


以下为网上曝光的清华留学生20万“资助清单”:

5.jpg


以上“资助清单”中有非常关键一句话被很多读者忽视了,即“授课语言:英语”。这句话表明清华的全英语授课堪称“全方位”,既面对中国学生,也面对外国留学生。清华对留学生的全英文授课,并不是留学生主动提出,而是清华主动作为招生条件率先提出的。言外之意是,哪怕你外国留学生中文零基础、对中文一窍不通,也可到清华以所谓“全英语授课”来留学!不知清华如何对此“辟谣”?

外国留学生对不用苦学中文的全英语授课自然是求之不得,问题是这些留学生又不是到西方国家学习,而是到中国留学,如果用全英文授课既不利于这些留学生掌握“原汁原味”的中国技术与知识,也不利于其今后在中外合作与“一带一路”建设中,能流畅用中文与中方人员进行学术与技术交流,难道中方今后还要为这些曾经的留学生专门配备汉语翻译才能与中方交流?来华留学生居然不会说汉语,这不成了笑话!

清华招收的留学生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而现在所有发展中国均开设孔子学院,有的国家还有数所孔子学院,清华为什么不能从中筛选一批精通汉语的留学生到中国留学?对欲享受中国政府高额奖学金资助(如清华20万资助)的外国留学生来说,熟练掌握汉语应是其留学最起码的准入标准。正如西方经济学有句名言:天底下不会有免费的午餐,这与中国谚语“天上不会掉馅饼”类似,如果外国学生不先到当地孔子学院学习并熟练掌握汉语,那就没有资格到中国留学。

美国高校从不对外国留学生搞类似国内汉语预科教育那样的英语预科教育,外国赴美留学生不在出国前学好英语并通过雅思等相关考试,就无法去美国留学。中国留学生从在美上课第一天起,就必须接受其母语即全英文授课。美国能做到,中国为何做不到?该学美国的为何不学?为何不能对到中国的外国留学生第一天上课就一律实行“全中文授课”?特别是享受中国奖学金资助的外国留学生更应如此!果清华招收的是自掏腰包的自费留学生,招生条件放宽点可以接受。但清华招收的是一年享受中方20万巨额资助的公费留学生,那就必须设置高标准、严要求的报考条件,既然来中国留学,那就必须有较强中文基础但清华留学20万“资助清单”却对报考者中文水平无任何要求,这就有肆意挥霍纳税人资助20万免费教育午餐的反智之嫌。而且清华主动搞的全英语授课实际上是主动变相纵容懒惰成性留学生不用学汉语,是否意味着清华打算成为反智的负面典型?

 

从未听说过到国外留学的中国学生,其留学国高校会用中文给中国留学生搞全中文授课。到哪国留学就得学哪国语言,用哪国语言全程授课,这是世界范围内留学教育铁的惯例。即使像芬兰、瑞典、丹麦、挪威这几个北欧小国,其语言均是只有数百万人使用的小众语言,但中国留学生发现,这几个北欧小国不会用所谓英语、法语、德语等欧洲大众语言来给留学生授课,一直坚持用本国小众语言给留学生授课,连教科书也采用本国小众语言。到这几个北欧小国留学最大好处是学费低,换句话说,学费可以“商量”,低一些可以,但用本国小众语言授课无任何商量余地,这几个北欧小国坚持使用本国小众语言的志气令人感慨!到哪国留学就得用哪国语言授课,这是全世界留学教育铁的惯例与底线,清华连这个底线都敢打破,是不是很荒唐?北欧小国能做到,大国名校为何做不到?

据三湘都市报5月26日报道:非洲铁路学院学生有了中文学习“硬指标”开展结对子、中文角、中文知识应用竞赛,每个专业70%的学生必须取得HSK3级证书……近日,由几内亚科纳克里大学、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新加坡韦立国际集团合作举办的科纳克里大学铁路学院在充分开展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科纳克里大学铁路学院关于提升本土学生中文水平的实施办法》,帮助非洲铁路学生提高中文水平,增强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是合作办学的生命线,而中文教学则是海外办学中制约教学质量的痛点。由中方院长李华来主持召开了中文教学改革主题研讨会,针对目前存在的中文教学短板提出了加强补齐的有力举措,《实施办法》指出:要明确中文教学质量目标,每个专业至少20%的学生必须取得HSK4级证书,70%的学生必须取得HSK3级证书,10%的学生必须取得HSK2级证书;要着力改革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中文的信心和热情,通过开展结对子、中文角、中文知识应用竞赛、定期测试等形式,阶段性考核学生的中文水平,对低于平均水平的学生进行预警,强力帮扶中文差的学生;要强化专业中文教学环节,专业教师在专业课程授课过程中多穿插讲授专业中文,如专业词汇、术语、现场作业用语等,组织学生课堂演练专业词汇、术语、现场作业用语、规章制度等内容的听、说、写能力;启动分专业的《专业中文》教材编写工作,将情境教学与《专业中文》教材编写结合起来,协调整合组织国内师资力量、韦立集团管理运营团队、科纳克里大学和孔子学院的师资力量,争取编印出版第一套采用中国标准的铁路《专业中文》通用教材。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铁路学院将以几内亚和合作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提高非洲本土毕业生的中文水平,着力加强学生在专业理论学习、岗位实习和工作过程中与中资、新资企业工作人员的沟通能力,进而获得更好的专业学习能力,快速提高岗位技能,打通学习、工作中的“语言痛点”,培养出高度适应合作企业需求的优秀本土铁路专业人才。

这家由中方主导,开设在非洲的铁路学院通过强化中文教学,收获甚丰,使当地非洲学生能通过中文来掌握“原汁原味”的中国铁路技术,相信其有较高中文水平的毕业生一定能成为中非铁路技术合作与建设的栋梁之材。对比之下,国内清华大学用20万超高资助金额招收的中文“零基础”“游学生”,只对其全英语授课,无学汉语任何要求,这就有变相纵容“游学生”拒学汉语之嫌。笔者不禁要问,境外的非洲铁路学院能做到中文教学有声有色,为何境内清华大学却做不到?

五、全英语授课对中国教育和科技创新的误导不容忽视


成语“学以致用”明明白白告诉我们,“学”是为了“致用”,如不能“致用”,为何要学?而中国的外语教育则是学不能致用的典型。对不少成年人来说,即使你的工作根本用不上或很少用外语,为了评职称,也必须把丢光的外语捡起来,从头开始学。天天背单词、背语法,不得不把宝贵时间耗费在攻读外语上,为此不仅要挤占几乎全部的业余时间,还要挤占宝贵的工作时间。而考试完后,又会一丢了之。中国有近4亿外语(主要是英语)学习者(1亿成人、3亿学生),依笔者之见,这其中至应该有90%的人不用学外语。

更重要的是,外语对大学专业课的冲击也很严重,已成普遍现象、“群体”行为。特别是在每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之前一个月,学生为突击英语,逃课率达到高峰,在大学校园里出现了“浩浩荡荡”的逃课大军,临考前几天,专业课的逃课率最高竟达到50%以上。对全国大学生就业说,以外语为职业或在工作中需经常用到外语的人最多占当业生的1%,剩下99%的学生在今后几十年的工作、生活中很难用上外语,但为这1%的学生,却强迫99%的学生也把大量宝贵时间耗费在攻语上,这既是对学生智力的无用消耗,也是对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社会分工来说是不必要的,从经济上来讲绝对是赔本的买卖。

国内教育应该鼓励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重要科目(如母语)与专业知识学习中去,而不是全民学外语。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妨看看近邻日本是如何过了英语这一关的。与中国学生英语学习负担沉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学生学英语的负担不重,压力不大,考不是太严有的日本大学采用学分制,只要学生在校期间修够定的学分就算合格。也有的学校采用TOEIC考试的方法来考核。TOEIC即国际交流英语测评考试,是针对在国际工作环境中使用英语交流的人的英语能力的测评。考试的分数只代表应试者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没有及格与不及格之分,一般的学校规定学生需要达到400分,这个分数只相当于一个英语初学者的水平。

从日本一些公司或者政府部门历年来招聘录用人员的情况来看,除了个别特殊部门的实际业务或者工作需要之外,应聘者的英语水平或者能力一般不被列为招聘条件。据调查,日本近七成的企业在录用新人时,都不重视受聘者在校期间的外语学习成绩及电脑操作水平。超过九成的企业或部门非常重视的是受聘者的实际工作能力、交际能力等方面的素质,还有到本公司工作的意愿是否强烈等。虽然日本也非常流行各种资格证书考试,很多行业只允许获得资格证书的人进入,但这些资格证书的考试并不要求考英语,只有翻译、旅游等少数面向外国人的行业资格证书才需要考英语。

尽管日本人总体英语水平不如我国,但这并没成为日本现代化的绊脚石,日本人对国外科技与经验的借鉴却比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做得好。其中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因是,日本高度重视并大规模地翻译外语科技著作。日本发达的翻译事业使他们“淡化”了学习外语的热情。日本的出版界多年来已演化出一套分工制度:数百家出版社各自负责一个专门学科,培养自己的翻译班子,不但外语素养高,有专业知识水准,并且判断力强,能熟悉世界科技动态,只要有重要的外文书籍、文章发表,他们立刻翻译成日文,提供给本国广大科技人员研读,使日本科技人员随时知晓世界最新科技信息。整个美国,精通日语的美国人不过几百人,然而其中大多数美国人又被日本“高价收买”,专门为日本翻译美国的科技资料和其他重要信息。

日本的经验告诉我们,现代化固然要学习借鉴国外科技知识,但不能期望每位学生、每位科技人员都要先学会英语,都要熟练掌外语,至少目前尚不现实。我国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科技,最有效的办法是,与其让近3亿学生得不偿失地去学外语,倒不如全力培养少数有语言天赋的外语尖子,减轻多数缺乏语言天赋学生的学习负担,这也许可称之为“抓小放大”。人类社会最基本特征是实行专业化分工协作,如我们不懂法律可以找律师当顾问打官司没有必要人人都去学法律,专业化分工才能把一门行当学精钻透,外语教育也是如此。通过专业化分工方式,让少数外语尖子为所有不擅长外语、不懂外语的国民提供翻译服务。例如,组织外语尖子把国外重要的科技和信息资料翻译出来提供给不擅长外语的多数国民,特别是把国外最新科技信息及时提供给生产一线的每一位科技人员,这比全民学外语的效果要好得多。

人的任何思维与书面或口头表达均是通过语言来实现实的,科技思维与科技创新也不例外。从语言选择角度看,中国科技创新离不开语言载体的选择,即究竟是靠汉语来实现科技创新,还是靠英语来实现科技创新?引发教育界、科技界广泛争论的清华大学对700多门主课搞所谓全英语授课,一个重要负面影响是有意或无意利用其巨大影响力,以隐形方式告之中国高校与中国科技界,英语是一种比汉语更高效的创新语言,中国科技创新最佳语言载体是英语而不是汉语。难道清华大学是想让众多高校也效仿自己搞所谓全英文授课,这就有误导中国高校与中国科技创新之嫌。而笔者在昆仑策网今年3月24日发表的《台积电在美国的命运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美两国高科技竞争力的逆转》一文所论述的汉语先天优势,通过对中、英文优劣对比得出结论是:汉语才是科技创新的最佳语言载体,依靠汉语先天优势来进行科技创新才能做到事半功倍,而英语则是事倍功半。

清华大学全英语授课一个很牵强的理由是现代科技最新进展所涉及的大量英语科技类新单词没有与之对应的汉语科技词汇。但创造新的科技词汇恰是汉语的优势与强项,可以很容易创造出来,为“全汉语授课”扫除词汇障碍。这方面清华大学还真应该学习钱学森。当年钱教授刚回国时,他所掌握的最新科技知识有不少属国内空白,连对应汉语科技词汇都没有,而钱教授一个被忽略的隐形贡献是,为了使他掌握的最新科技知识能在国内迅速传播运用,钱教授创造了国内尚属空白,与英语科技单词相对应的大量新的汉语科技词汇,至今仍在广泛运用。不难想象,如果刚回国的钱教授如同今天的清华大学那样搞所谓全英语授课,钱教授所掌握的最新科技知识能在当时的中国迅速传播与应用吗?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离不开语言载体的选择问题,即:究竟是靠汉语先天优势来事半功倍,还是靠英语的先天劣势来事倍功半?正当美国等英语国家因英语天然劣势而自我压制其科技创新能力时,作为全国高校创新龙头的清华大学却以全英语授课来错选英语作为创新语言载体,这是典型的扬英语之短、避汉语之长的扬短避长的错误选择。考虑到清华在全国高校乃至全国科技界巨大影响力,这就产生了很不好的负面影响,说严重点有误导中国科技创新之嫌。

从清华大学全英语授课对英语教育减负的误导作用来看,本来从大学到中小学,英语教育减负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虽有一些减负措施,但还谈不上是根本性减负,无论是大学生,还是中小学生,英语学习负担过重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英语教育减负还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但清华大学全英语授课无非是以隐形方式告之全社会,英语仍非常重要,中国学生仍必须拼命学英语。特别是搞全英语授课的清华大学,对学生英语水平要求很高,要考清华大学就必须拼命学好英语。其误导性后果是,中国全体学生重蹈英语国家科技人员因英语先天劣势而危及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覆辙,严碍实现二十大提出的“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目标要求

总之,本文本着摆事实、讲道理的态度,认真分析清华存在的某些严重问题,所谓“爱之深、责之切”。清华作为全国龙头高校,在全国教育界与科技界影响巨大,在重要事项的纠错上应坚决果断,否则会在教育界与科技界产生更严重的负面影响。建议清华为挽回全英语授课这个做法在全国教育界的不良影响,应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宣布率先进行“全汉语授课”,真正当好全国高校系统的“排头兵”。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作者授权首发)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