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昆仑专题 > 高端精神 > 阅读信息
22个故事讲述习近平的调研之道
点击:  作者:记者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时间:2023-07-06 18:43:53

 

1.jpg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滹沱河畔,太行深处,南海之滨,雪域高原……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一路走来,始终不忘百年大党的优良传统,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身影常在人民之中,为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出光辉榜样。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实情、抓住症结、解决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一贯的工作方式
1、三赴雄安,亲自推动“未来之城”拔节生长
2023年5月,草木蔓发,万物蓬勃,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踏上雄安这片热土。
第一次来雄安,是2017年2月初春时节,总书记深入核心地块,展开图纸,实地调研新城的规划。
第二次,2019年1月,辞旧迎新之际,雄安正值以规划为中心向以建设为中心转变的阶段,总书记来到一个个热火朝天的建设现场,鼓励建设者们“高质量高标准推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
这一次,总书记先后深入雄安站、容东片区南文营社区、雄安城际站及国贸中心项目建设现场等地调研,明确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
从战略谋划,到编制规划,再到推进建设,6年多里,每逢雄安建设重要节点,习近平总书记总会深入新区实地调研,同大家共商千年大计,亲自推动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拔节生长。
2、“新官”为什么不着急“点火”?
20多年前,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不久,有人请他谈谈“施政纲领”。他笑着说,我刚刚来,还没有发言权。到时候,我是要说的。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位“新官”为什么不着急“点火”?《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一书记录着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期间的思考和实践,他在书中道明原委:
“‘只有那些主观地、片面地和表面地看问题的人,跑到一个地方,不问环境的情况,不看事情的全体(事情的历史和全部现状),也不触到事情的本质(事情的性质及此一事情和其他事情的内部联系),就自以为是地发号施令起来,这样的人是没有不跌交子的。’我牢记毛泽东同志的至理名言”。
3、一次卷裤腿蹚积水的调研
2013年7月2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考察调研。
冒着瓢泼大雨,总书记卷起裤腿,打着雨伞,蹚着积水边走边看边问:“内地港口是不是发展潜力很大,到东南沿海的集装箱多吗?”“如何解决投资资金问题的?”……
两天后,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召开的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上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
4、在南开感悟“知中国,服务中国”
言传身教,继往开来。
“吾人为新南开所抱之志愿,不外‘知中国’‘服务中国’二语。”
2019年1月,在天津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开大学。在校史馆,习近平总书记轻声念诵这段话,细细揣摩:“说得好!”
每一次深入调研就是一次躬行求知。唯有将调查研究这一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接续传承、发扬光大,才能“知中国”更深,“服务中国”更好。
习近平总书记调研的方法——“一定要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工夫”
5、在忙碌的行程中“挤”出时间开展调查研究
2023年5月16日下午,在赴陕西西安主持中国—中亚峰会途中,习近平总书记乘坐的专列停在了山西运城。
考察运城博物馆和运城盐湖,了解文物保护工作和黄河流域生态……中途停车,多走一走,多看一看,总书记在忙碌的行程中“挤”出时间开展调查研究。
一位长期在浙江工作的记者保存着一份珍贵的日程表,这是2002年10月12日至2003年2月27日,习近平同志每天的工作行程。履新浙江省委书记后的两个多月里,习近平同志到市、县(市、区)和省直部门调研的时间超过工作时间的一半,还经常利用周末到各地各部门调研。
6、在县城街头向百姓发放调查表
1984年10月,伴随着县委书记习近平的提议,河北正定县历史上第一次问卷调查正式启动。县委书记习近平,亲自站在县城街头向百姓发放调查表。
“民意调查表”,有人念出了声,知道是咋回事后,主动凑到书记面前来拉话。不一会儿,围上来的人越来越多。习近平同志请大家坐下聊,当场征询意见,解答问题。
从设计问题到把桌子摆上街头、发放调查表,习近平同志亲力亲为、带着县委工作人员一起做。
问需于民、问计于民。30多年后,“民意调查表”从街头发到了网上。
2022年4月15日至5月16日,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活动开展。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相关工作面向全党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7、“走,我们去跟谁聊聊。”
“走,我们去跟谁聊聊。”
时隔30多年,曾在正定县委工作的李亚平依然清楚地记得习书记常说的这句话。“他能接触三教九流的能人,这也是他深入社会进行调查的一种方式。”李亚平说。
在基层教育一线工作了30年,湖南省常宁市塔山瑶族乡中心小学副校长盘玖仁没有想到,有一天能当面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工作,提出“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长沙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
“首先是教师数量不足,存在结构性缺编;其次是条件艰苦,好的老师留不住……”盘玖仁坦言偏远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中存在的短板。
“你反映的问题很实际。”总书记回应道。
村支书、乡村教师、扶贫干部、农民工、种粮大户、货车司机、快递小哥、餐馆店主、法律工作者……30名基层代表齐聚一堂,10名代表先后发言。两个多小时的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同每一位发言代表都进行了交流。
为了起草好“十四五”规划建议,从2020年7月到9月,像这样的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7场。
8、换乘3种交通工具深入村庄解剖“麻雀”
重庆市石柱县中益乡华溪村地处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这里山路蜿蜒、坡急沟深,是总书记常常念及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脱贫攻坚决战阶段“难啃的硬骨头”。
坐飞机、乘火车、转汽车……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换乘3种交通工具,长途跋涉,来到这个大山深处的小村庄。
用一天时间,从北京到山村,一路奔波,一竿子插到底,为的就是“解剖”华溪村这只“麻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解剖麻雀,把问题想深、想细、想透,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是谁的问题就由谁来解决。”总书记多次强调。
9、两次临时下车察看庄稼长势
2021年5月,中原大地正值初夏。
正在河南南阳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途中临时下车,走进麦田,仔细察看庄稼长势。看到丰收在望,总书记十分高兴:“夏粮丰收了,全年经济就托底了。”
4个月后,黄土高原秋风习习。
陕西米脂县银州街道高西沟村,山下农田丰收在望。来这里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临时叫停了车。
“庄稼能不能浇上水”“地里有没有套种豆子”“家里几口人出去打工”……总书记同乡亲们拉起话来。
临时停车,开展机动式调研,为的是多了解一些“时时放心不下”的情况。
调查研究是解决问题的钥匙——“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
10、考察阜平时,村民家里保持原样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大会闭幕不久,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习近平总书记的身影出现在太行山深处河北阜平。
这次调研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这次来,“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
目的地选在距京300多公里、年人均纯收入不到1000元的特困村;村民家里保持原样,没有添置哪怕一个新板凳;总书记顶风踏雪访贫问苦,盘腿上炕同村民共话家常……正如总书记所强调的,“不管路多远、条件多艰苦,都要服从于此行的目的”。
摸清贫困底数,扶贫才能心里有数。
通过这次调研,习近平总书记为阜平找到了产业发展的“金钥匙”,也向全党全国发出脱贫攻坚动员令,拉开了实现近1亿人脱贫奇迹的大幕。
11、半年多时间,9次实地考察指导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2020年3月,正是新冠疫情防控最吃劲的阶段,习近平总书记飞赴武汉,访医院、入社区,深入抗击疫情的“两个关键阵地”考察调研,指挥抗疫。
在东湖新城社区,习近平总书记详细询问社区群众生活物资采购和供应方面有哪些困难,对随行的干部说,武汉人喜欢吃活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组织供应。
民生小事,关乎抗疫大局。
从生活物资供应到药品研发生产,从基层防控工作到企业复工复产,疫情发生后仅半年多时间里,习近平总书记9次实地考察指导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12、亲自督查,亲自“验收”
“要做到全村最好的房子是学校”,在正定工作时,为督促各乡镇、各村整修校舍,习近平同志一有时间就去学校转,哪间教室是危房、危险到什么程度,都一一记录。
这样的行事风格,数十年一以贯之。
祁连山,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局部生态却一度遭到严重破坏。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推动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狠抓整改。
2019年8月,正在甘肃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祁连山下,现场听取祁连山生态问题整改情况汇报,语重心长叮嘱:“我们发展到这个阶段,不能踩着西瓜皮往下溜,而是要继续爬坡过坎,实现高质量发展,绿水青山就可以成为金山银山。”
先后6次针对秦岭违建别墅问题作出指示批示,推动彻底查处整而未治、阳奉阴违、禁而不绝问题。
亲自督查,亲自“验收”。调研“考卷”里,“考”的是整改落实,是责任担当。
13、每到一地考察,总让工作人员拿来地图
2014年4月27日上午,北京飞往新疆的专机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桌上铺开新疆地图仔细察看。
这样的场景,似曾相识。
1990年的一个夏日,刚刚担任福州市委书记不久的习近平乘船考察。客轮桌子上,摊开一份福州市地图。
每到一地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总让工作人员拿来地图。经年习惯凸显出总书记善谋全局的智慧与韬略。
14、浙江考察后提出“新发展格局”
2020年3月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浙江考察,冒雨来到宁波舟山港,一路调研、一路思考。
疫情冲击下,国外原材料进不来、国内货物出不去,使得这个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占重要地位的经济大省受到影响。
“我感觉到,现在的形势已经很不一样了,大进大出的环境条件已经变化,必须根据新的形势提出引领发展的新思路。”回京后不过十几天,习近平总书记便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提出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着眼全局的战略谋划,成为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
调查研究是联系群众的途径——“能不能坚持群众观点?能不能接地气?要做到这一点,坚持调查研究是一种很重要的方式”
15、广东之行,一天考察四个地方
岭南四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考察调研,“了解一下党的二十大以来都有哪些新进展新气象”。
第一站湛江。沿雷州半岛南下,一直到我国大陆的最南端,他一天之内先后察看了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麻章区湖光镇金牛岛红树林片区、徐闻港、徐闻县大水桥水库4个地方。
迎着朝阳出发,沐浴夜色而归,为的是多看一看当地的发展变化,了解掌握更多实际情况。
“很亲切、很和蔼”“没想到总书记对海洋渔业这么了解”“问得很细致、很具体”……这是基层群众见到这位“人民的勤务员”的真切感受。
“深受鼓舞,再一次受到走党的群众路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生动而深刻的教育。”这是随同考察的党员干部的心声。
16、把“县委书记经”分享给后辈
在河北正定担任县委书记时,一辆旧凤凰“二八”自行车,陪伴习近平同志穿梭于乡间田野,奔波在滹沱河两岸。
正定县委当时有吉普车,但他觉得,还是骑自行车下乡好,这样可以离百姓更近,听得更真,看得更实。“县领导必须充分掌握基层情况,这样才能分类指导。”
几十年后,他把自己的“县委书记经”分享给后辈。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座谈会,同200余名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畅谈交流,对大家提出要求:“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了解情况、问计于民。”
17、从“六项规定”到“八项规定”
1983年夏天,在正定县农村的一条土路上,县委书记习近平一行人的车陷入泥泞。
有干部见村民走了过来,便请帮着推车。不料,见是当官的,村民不仅不推,嘴上还骂骂咧咧。
那名干部正要发火,一旁的习近平同志一把拉住他,说:“群众为什么骂人?应该反思我们自己。”
这件事令习近平同志深受触动。
不久后,正定县委印发改进领导作风的“六项规定”,其中一条就是“反对官衙作风,注重工作实效。要在调查研究上狠下功夫,实现新的突破”“每年要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深入基层,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党的十八大后,中央八项规定出台,“改进调查研究”同样位列第一条。
从“六项规定”到“八项规定”,调查研究这个“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切入点和重要环节”始终是头等大事。
18、坚持要下井看望矿工
头戴矿工帽、身穿矿工服,在近千米深的地下矿井里,同一线工人亲切合影——一张老照片,记录着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到长兴县长广煤矿调研的往事。
那是2005年1月26日,慰问困难职工后,习近平同志提出,下井看望矿工。随行的工作人员担心下矿井有风险,劝他不要下去。但习近平同志坚持要下井看望。井洞里,巷道高低不平,身材高大的习近平同志弓背弯腰走了1500多米。
见到正在作业的矿工,习近平同志走上前去一一握手,一一问好。他说,安全生产是第一位的,一定要珍爱每一位矿工的生命,让大家高高兴兴下井、平平安安回家。
19、三赴下党同村民共谋脱贫计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曾是福建唯一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照明电、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的“五无乡镇”,乡亲们“就连养猪都怕太肥,不好抬出大山去卖”。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曾三赴下党,路走不通就砍掉荆棘过去,同村民共谋脱贫计。
收录了在宁德工作期间重要讲话和文章的《摆脱贫困》一书中,习近平同志这样指出: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积极疏通和拓宽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
20、“解决干部身上的作风问题,群众也有责任”
2013年7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始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所联系的河北省调研指导。
在九月会议旧址,总书记同当地干部群众围坐谈心,梁家沟村民陈素梅就在其中。
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解决干部身上的作风问题,群众也有责任,这种责任就是多提建议、认真监督”。
这些话,让陈素梅打心眼儿里觉得“党心和民心是紧紧相连的”。
21、回应信访群众建议,习近平当场拍板
2003年9月18日的一幕,浙江浦江县村民蒋星剑至今记忆犹新。
那天,省委书记习近平将他在浙江下基层接待信访群众的第一站选在了浦江。浦江中学会议室里,蒋星剑第一个发言,反映省道浦江段拓宽改造问题。
“修路需要协调几个区县,当时浦江县财政又紧张,群众的要求一年年被搁置。习书记一边听我反映情况,一边摊开地图仔细察看,还请坐在一旁的省交通厅厅长提出解决方案,听完就当场拍了板:不仅要建,而且要建好。”蒋星剑说,“习书记的担当和亲和,都让我们深深感动。”
从浦江开始,领导下访接待群众制度在浙江逐步推开。
23、把座谈会开在乡野间
2022年4月,海南五指山下,毛纳村的凉亭内,乡亲们正议农事。
“来吧,咱们一块儿坐坐,都介绍介绍自己。”习近平总书记加入其中,同驻村第一书记、老党员、致富带头人代表等围坐在一起,听他们讲述乡村振兴的故事。
贵州遵义花茂村的小楼下,四川大凉山贫困户的火塘边,重庆石柱县华溪村的院子里……一个个调研座谈会开在乡野间,开在老百姓的心坎上。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滹沱河畔,太行深处,南海之滨,雪域高原……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一路走来,始终不忘百年大党的优良传统,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身影常在人民之中,为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出光辉榜样。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实情、抓住症结、解决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一贯的工作方式
【三赴雄安,亲自推动“未来之城”拔节生长】
2023年5月,草木蔓发,万物蓬勃,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踏上雄安这片热土。
第一次来雄安,是2017年2月初春时节,总书记深入核心地块,展开图纸,实地调研新城的规划。
第二次,2019年1月,辞旧迎新之际,雄安正值以规划为中心向以建设为中心转变的阶段,总书记来到一个个热火朝天的建设现场,鼓励建设者们“高质量高标准推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
这一次,总书记先后深入雄安站、容东片区南文营社区、雄安城际站及国贸中心项目建设现场等地调研,明确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
从战略谋划,到编制规划,再到推进建设,6年多里,每逢雄安建设重要节点,习近平总书记总会深入新区实地调研,同大家共商千年大计,亲自推动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拔节生长。
【“新官”为什么不着急“点火”?】
20多年前,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不久,有人请他谈谈“施政纲领”。他笑着说,我刚刚来,还没有发言权。到时候,我是要说的。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位“新官”为什么不着急“点火”?《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一书记录着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期间的思考和实践,他在书中道明原委:
“‘只有那些主观地、片面地和表面地看问题的人,跑到一个地方,不问环境的情况,不看事情的全体(事情的历史和全部现状),也不触到事情的本质(事情的性质及此一事情和其他事情的内部联系),就自以为是地发号施令起来,这样的人是没有不跌交子的。’我牢记毛泽东同志的至理名言”。
【一次卷裤腿蹚积水的调研】
2013年7月2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考察调研。
冒着瓢泼大雨,总书记卷起裤腿,打着雨伞,蹚着积水边走边看边问:“内地港口是不是发展潜力很大,到东南沿海的集装箱多吗?”“如何解决投资资金问题的?”……
两天后,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召开的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上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
【在南开感悟“知中国,服务中国”】
言传身教,继往开来。
“吾人为新南开所抱之志愿,不外‘知中国’‘服务中国’二语。”
2019年1月,在天津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开大学。在校史馆,习近平总书记轻声念诵这段话,细细揣摩:“说得好!”
每一次深入调研就是一次躬行求知。唯有将调查研究这一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接续传承、发扬光大,才能“知中国”更深,“服务中国”更好。
习近平总书记调研的方法——“一定要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工夫”
【在忙碌的行程中“挤”出时间开展调查研究】
2023年5月16日下午,在赴陕西西安主持中国—中亚峰会途中,习近平总书记乘坐的专列停在了山西运城。
考察运城博物馆和运城盐湖,了解文物保护工作和黄河流域生态……中途停车,多走一走,多看一看,总书记在忙碌的行程中“挤”出时间开展调查研究。
一位长期在浙江工作的记者保存着一份珍贵的日程表,这是2002年10月12日至2003年2月27日,习近平同志每天的工作行程。履新浙江省委书记后的两个多月里,习近平同志到市、县(市、区)和省直部门调研的时间超过工作时间的一半,还经常利用周末到各地各部门调研。
【在县城街头向百姓发放调查表】
1984年10月,伴随着县委书记习近平的提议,河北正定县历史上第一次问卷调查正式启动。县委书记习近平,亲自站在县城街头向百姓发放调查表。
“民意调查表”,有人念出了声,知道是咋回事后,主动凑到书记面前来拉话。不一会儿,围上来的人越来越多。习近平同志请大家坐下聊,当场征询意见,解答问题。
从设计问题到把桌子摆上街头、发放调查表,习近平同志亲力亲为、带着县委工作人员一起做。
问需于民、问计于民。30多年后,“民意调查表”从街头发到了网上。
2022年4月15日至5月16日,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活动开展。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相关工作面向全党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走,我们去跟谁聊聊。”】
“走,我们去跟谁聊聊。”
时隔30多年,曾在正定县委工作的李亚平依然清楚地记得习书记常说的这句话。“他能接触三教九流的能人,这也是他深入社会进行调查的一种方式。”李亚平说。
在基层教育一线工作了30年,湖南省常宁市塔山瑶族乡中心小学副校长盘玖仁没有想到,有一天能当面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工作,提出“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长沙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
“首先是教师数量不足,存在结构性缺编;其次是条件艰苦,好的老师留不住……”盘玖仁坦言偏远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中存在的短板。
“你反映的问题很实际。”总书记回应道。
村支书、乡村教师、扶贫干部、农民工、种粮大户、货车司机、快递小哥、餐馆店主、法律工作者……30名基层代表齐聚一堂,10名代表先后发言。两个多小时的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同每一位发言代表都进行了交流。
为了起草好“十四五”规划建议,从2020年7月到9月,像这样的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7场。
【换乘3种交通工具深入村庄解剖“麻雀”】
重庆市石柱县中益乡华溪村地处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这里山路蜿蜒、坡急沟深,是总书记常常念及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脱贫攻坚决战阶段“难啃的硬骨头”。
坐飞机、乘火车、转汽车……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换乘3种交通工具,长途跋涉,来到这个大山深处的小村庄。
用一天时间,从北京到山村,一路奔波,一竿子插到底,为的就是“解剖”华溪村这只“麻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解剖麻雀,把问题想深、想细、想透,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是谁的问题就由谁来解决。”总书记多次强调。
【两次临时下车察看庄稼长势】
2021年5月,中原大地正值初夏。
正在河南南阳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途中临时下车,走进麦田,仔细察看庄稼长势。看到丰收在望,总书记十分高兴:“夏粮丰收了,全年经济就托底了。”
4个月后,黄土高原秋风习习。
陕西米脂县银州街道高西沟村,山下农田丰收在望。来这里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临时叫停了车。
“庄稼能不能浇上水”“地里有没有套种豆子”“家里几口人出去打工”……总书记同乡亲们拉起话来。
临时停车,开展机动式调研,为的是多了解一些“时时放心不下”的情况。
调查研究是解决问题的钥匙——“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
【考察阜平时,村民家里保持原样】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大会闭幕不久,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习近平总书记的身影出现在太行山深处河北阜平。
这次调研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这次来,“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
目的地选在距京300多公里、年人均纯收入不到1000元的特困村;村民家里保持原样,没有添置哪怕一个新板凳;总书记顶风踏雪访贫问苦,盘腿上炕同村民共话家常……正如总书记所强调的,“不管路多远、条件多艰苦,都要服从于此行的目的”。
摸清贫困底数,扶贫才能心里有数。
通过这次调研,习近平总书记为阜平找到了产业发展的“金钥匙”,也向全党全国发出脱贫攻坚动员令,拉开了实现近1亿人脱贫奇迹的大幕。
【半年多时间,9次实地考察指导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2020年3月,正是新冠疫情防控最吃劲的阶段,习近平总书记飞赴武汉,访医院、入社区,深入抗击疫情的“两个关键阵地”考察调研,指挥抗疫。
在东湖新城社区,习近平总书记详细询问社区群众生活物资采购和供应方面有哪些困难,对随行的干部说,武汉人喜欢吃活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组织供应。
民生小事,关乎抗疫大局。
从生活物资供应到药品研发生产,从基层防控工作到企业复工复产,疫情发生后仅半年多时间里,习近平总书记9次实地考察指导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亲自督查,亲自“验收”】
“要做到全村最好的房子是学校”,在正定工作时,为督促各乡镇、各村整修校舍,习近平同志一有时间就去学校转,哪间教室是危房、危险到什么程度,都一一记录。
这样的行事风格,数十年一以贯之。
祁连山,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局部生态却一度遭到严重破坏。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推动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狠抓整改。
2019年8月,正在甘肃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祁连山下,现场听取祁连山生态问题整改情况汇报,语重心长叮嘱:“我们发展到这个阶段,不能踩着西瓜皮往下溜,而是要继续爬坡过坎,实现高质量发展,绿水青山就可以成为金山银山。”
先后6次针对秦岭违建别墅问题作出指示批示,推动彻底查处整而未治、阳奉阴违、禁而不绝问题。
亲自督查,亲自“验收”。调研“考卷”里,“考”的是整改落实,是责任担当。
【每到一地考察,总让工作人员拿来地图】
2014年4月27日上午,北京飞往新疆的专机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桌上铺开新疆地图仔细察看。
这样的场景,似曾相识。
1990年的一个夏日,刚刚担任福州市委书记不久的习近平乘船考察。客轮桌子上,摊开一份福州市地图。
每到一地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总让工作人员拿来地图。经年习惯凸显出总书记善谋全局的智慧与韬略。
【浙江考察后提出“新发展格局”】
2020年3月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浙江考察,冒雨来到宁波舟山港,一路调研、一路思考。
疫情冲击下,国外原材料进不来、国内货物出不去,使得这个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占重要地位的经济大省受到影响。
“我感觉到,现在的形势已经很不一样了,大进大出的环境条件已经变化,必须根据新的形势提出引领发展的新思路。”回京后不过十几天,习近平总书记便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提出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着眼全局的战略谋划,成为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
调查研究是联系群众的途径——“能不能坚持群众观点?能不能接地气?要做到这一点,坚持调查研究是一种很重要的方式”
【广东之行,一天考察四个地方】
岭南四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考察调研,“了解一下党的二十大以来都有哪些新进展新气象”。
第一站湛江。沿雷州半岛南下,一直到我国大陆的最南端,他一天之内先后察看了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麻章区湖光镇金牛岛红树林片区、徐闻港、徐闻县大水桥水库4个地方。
迎着朝阳出发,沐浴夜色而归,为的是多看一看当地的发展变化,了解掌握更多实际情况。
“很亲切、很和蔼”“没想到总书记对海洋渔业这么了解”“问得很细致、很具体”……这是基层群众见到这位“人民的勤务员”的真切感受。
“深受鼓舞,再一次受到走党的群众路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生动而深刻的教育。”这是随同考察的党员干部的心声。
【把“县委书记经”分享给后辈】
在河北正定担任县委书记时,一辆旧凤凰“二八”自行车,陪伴习近平同志穿梭于乡间田野,奔波在滹沱河两岸。
正定县委当时有吉普车,但他觉得,还是骑自行车下乡好,这样可以离百姓更近,听得更真,看得更实。“县领导必须充分掌握基层情况,这样才能分类指导。”
几十年后,他把自己的“县委书记经”分享给后辈。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座谈会,同200余名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畅谈交流,对大家提出要求:“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了解情况、问计于民。”
【从“六项规定”到“八项规定”】
1983年夏天,在正定县农村的一条土路上,县委书记习近平一行人的车陷入泥泞。
有干部见村民走了过来,便请帮着推车。不料,见是当官的,村民不仅不推,嘴上还骂骂咧咧。
那名干部正要发火,一旁的习近平同志一把拉住他,说:“群众为什么骂人?应该反思我们自己。”
这件事令习近平同志深受触动。
不久后,正定县委印发改进领导作风的“六项规定”,其中一条就是“反对官衙作风,注重工作实效。要在调查研究上狠下功夫,实现新的突破”“每年要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深入基层,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党的十八大后,中央八项规定出台,“改进调查研究”同样位列第一条。
从“六项规定”到“八项规定”,调查研究这个“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切入点和重要环节”始终是头等大事。
【坚持要下井看望矿工】
头戴矿工帽、身穿矿工服,在近千米深的地下矿井里,同一线工人亲切合影——一张老照片,记录着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到长兴县长广煤矿调研的往事。
那是2005年1月26日,慰问困难职工后,习近平同志提出,下井看望矿工。随行的工作人员担心下矿井有风险,劝他不要下去。但习近平同志坚持要下井看望。井洞里,巷道高低不平,身材高大的习近平同志弓背弯腰走了1500多米。
见到正在作业的矿工,习近平同志走上前去一一握手,一一问好。他说,安全生产是第一位的,一定要珍爱每一位矿工的生命,让大家高高兴兴下井、平平安安回家。
【三赴下党同村民共谋脱贫计】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曾是福建唯一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照明电、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的“五无乡镇”,乡亲们“就连养猪都怕太肥,不好抬出大山去卖”。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曾三赴下党,路走不通就砍掉荆棘过去,同村民共谋脱贫计。
收录了在宁德工作期间重要讲话和文章的《摆脱贫困》一书中,习近平同志这样指出: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积极疏通和拓宽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
【“解决干部身上的作风问题,群众也有责任”】
2013年7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始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所联系的河北省调研指导。
在九月会议旧址,总书记同当地干部群众围坐谈心,梁家沟村民陈素梅就在其中。
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解决干部身上的作风问题,群众也有责任,这种责任就是多提建议、认真监督”。
这些话,让陈素梅打心眼儿里觉得“党心和民心是紧紧相连的”。
【回应信访群众建议,习近平当场拍板】
2003年9月18日的一幕,浙江浦江县村民蒋星剑至今记忆犹新。
那天,省委书记习近平将他在浙江下基层接待信访群众的第一站选在了浦江。浦江中学会议室里,蒋星剑第一个发言,反映省道浦江段拓宽改造问题。
“修路需要协调几个区县,当时浦江县财政又紧张,群众的要求一年年被搁置。习书记一边听我反映情况,一边摊开地图仔细察看,还请坐在一旁的省交通厅厅长提出解决方案,听完就当场拍了板:不仅要建,而且要建好。”蒋星剑说,“习书记的担当和亲和,都让我们深深感动。”
从浦江开始,领导下访接待群众制度在浙江逐步推开。
【把座谈会开在乡野间】
2022年4月,海南五指山下,毛纳村的凉亭内,乡亲们正议农事。
“来吧,咱们一块儿坐坐,都介绍介绍自己。”习近平总书记加入其中,同驻村第一书记、老党员、致富带头人代表等围坐在一起,听他们讲述乡村振兴的故事。
贵州遵义花茂村的小楼下,四川大凉山贫困户的火塘边,重庆石柱县华溪村的院子里……一个个调研座谈会开在乡野间,开在老百姓的心坎上。
(来源:新华社记者:霍小光、邬焕庆、张晓松、朱基钗、施雨岑、黄玥、高蕾、张研选自新华社通讯《习近平的调研故事》,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