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一文了解什么是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和宗派主义?
点击:  作者:可知者    来源:可知者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5-04-27 14:00:50

 

 

我们知道在党的历史上革命事业上曾遇到过几次挫折,其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的领导人没有充分考虑中国当时的现实情况,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没有真正地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为了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使党内思想统一到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上来,全党开启了整风运动。这个运动中产生了著名的三篇文章:《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

 

三篇都剖析了与实事求是相对立的常见问题,有些甚至现在还大肆存在影响我们的生活,只是换了件不同的马甲而已。今天就来剖析一下《整顿党的作风》中的主要观点。

 

01

整风整的是什么?

 

谈整风运动内容前,先重温一下实事求是的思想。

 

实事求是是贯穿《毛选》著作的一个核心概念,也是我党一直倡导的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工作作风。之所以一直强调,是因为这是一种正派的作风,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作风,更是能真正解放我们民族的作风。那实事求是是什么呢?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具体来说,就是我们要从研究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实事求是就好比一件超有威力且名气很大的武器,很多人听过它,但不是都能够拥有它,即使拥有它也可能会因为自身不够强大而不能炼化它。原因就在于与实事求是相反的“敌人”太普遍太强大了。具体有哪些敌人呢,就是伟人在文中总结的三点:

 

学风有些不正,有主观主义的毛病。

党风有些不正,有宗派主义的毛病。

文风有些不正,有党八股的毛病。

 

也就是学风上有主观主义的毛病,党风上有宗派主义的毛病,文风上有党八股的毛病。

 

所以就引出了那句著名的话: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这就是我们的任务。

 

 

02

什么是主观主义?

 

主观主义包括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其本质是一种思想方法和工作态度问题,是看不见摸不着却根深蒂固的,所以很多人即使犯了主观主义也很难自知,更谈不上改变。

 

如何理解和区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在这之前先重温一下《实践论》的主要观点:人的认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刚开始接触事物的感性阶段,第二阶段为上升到理论的理性阶段,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观。

 

但在现实中是什么情况呢?很多人只做到了一个,要么是通过书本或他人传授学到了理性知识,要么是自己实践中摸索学到了感性知识,都是不全面的,于是就产生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所以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者的共同点都是主观主义,都是只追求了理论和实践的一个极而产生的东西。两者的区别是源于理论和实践不同的极罢了,教条主义只强调书本上的理论,将其作为行为的全部准则,这种人偏于理性,但缺乏实践;而经验主义是只注重实践,以自己的经验为满足,偏于感性,但缺乏理论。所以不管是教条主义还是经验主义,他们的知识都是不完全的。

 

进一步来说,教条主义就是只拿书本上的知识或别人的话语当作行为准则,就像吃东西没有嚼烂就直接吞咽,自然是要消化不良的。但这种“消化不良”有的当事人自己没发现,其他人因为对知识和对知识分子的尊重,更是发现不了,所以一旦经过实践检验时就容易出问题,党的历史上因为教条主义犯过严重错误正是如此。经验主义是将自己的经验作为办事准则。我们身边也会经常有这种人,比如常听到的一句话“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其背后潜台词就是我的经验丰富,听我的没错。而正是这种经验主义导致很多沟通失效,进而发展成家庭矛盾,因为经验主义天生自带优越感,觉得自己一定是对的,丝毫没有考虑到理性的知识和普遍的适用性,所以也是不完全的。

 

当我们真正理解了什么是教条主义什么是经验主义,才能区分谁是拥有真正知识的人,而谁在披着“知识的外衣”迷惑人类,谁又在拿着自己充满个性而非共性的经验夸夸其谈。

 

 

那么现实中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明确一点,真正的知识只有两门,一门叫作生产斗争知识,一门叫作阶级斗争知识,其对应的学科分别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而哲学则是这两门学科的概括和总结。除此之外,没有别的知识。

 

其次,我们学习知识的全部目的在于运用。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是因为很多人口口声声说要理论和现实相联系,但说这句话其实还是重复书本上的教条而已,并没有真正理解,更别说做到。所以历史上真正伟大的人和著作都在不停地强调这一点: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论语》开篇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讲的就是既要学,也要习,学是汲取知识,习是运用知识。《尚书》中有“非知之艰,行之惟艰”。阳明心学虽然讲“心即理”,但也强调“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即所有的理必须要在事上练。伟大的教员同志更是苦口婆心地不停强调,写出不朽文章《实践论》来进行分析论述。

 

因此,为了真正干好事情,我们必须先区分出什么是真正的知识,然后将书本上的知识教条和自己实践中的感性经验相结合,在客观实践过程中去检验去校正,慢慢的将理论和实践真正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做到伟人说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03

什么是宗派主义?

 

宗派主义是主观主义在组织关系上的一种表现,一切宗派主义思想都是主观主义的。

 

宗派主义最大的表现就是在团队或集体组织中为了一己私利或少数人的利益闹独立性,通俗来讲,就是“我的就是我的,你的还是我的”。比如,在职场中老同志认为新同志没有经验不愿与其往来,或者各式各样的排外思想等都属于这种。

 

这种思想再进一步就会导致对别人的困难不管,或将自己坏的东西送人,“以邻为壑”,全不为别部、别人想一想,那么这样的人就叫作本位主义者,这就是完全失掉了共产主义的精神。这种本位主义者的特点就是不顾大局,只考虑自身局部,对别人漠不关心。

 

现在的社会,由于西方各种思潮的涌入和金钱至上的生存理念,多数人为了赚钱变得无所不用其极,同时也由于早期某些机制的不完善,导致很多人遇到事情变成了“本位主义者”,我们现在也称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凡事只考虑对自己有利与否,完全不管他人死活。

 

不过可以看到,随着物质世界的不断满足,越来越多人的内心渴望更多的爱、理解和包容,所以在网上会为弱势者的痛苦而共情,会被他人的善良而感动,也会为那些真爱而流泪。但同时也要看到,目前仍有很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本位主义、宗派主义现象存在,要真正地呼唤共产主义精神,除了依靠大众的自我觉醒,更多的还需要国家不断地教育和鼓励,也需要社会整体营造更加包容、和谐的氛围。

 

04

 

不管是教条主义、经验主义还是宗派主义、本位主义,今天的生活中仍是屡见不鲜,很多时候我们也是这些作风的受害者。所以,要想让身边的世界变得更加和谐,我们必须首先认识这些各种的主义,发现问题的所在,然后才有可能慢慢的改变这些东西。

 

最后,引用文中的一句话:

 

我想,我们应该是老老实实地办事;在世界上要办成几件事,没有老实态度是根本不行的。

 

来源:可知者微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