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董小华|揭开孙正清源算糊涂账的秘密
点击:  作者:董小华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25-04-09 19:27:53

 1.jpg

这是我连续第五篇讨伐极右分子孙正清源的文章,为什么发这么多文章驳斥他?因为我从他点点滴滴的话里话外,感受到了他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威胁。有道是正邪不两立,正义和邪恶的关系是此消彼长的,如果正义的声音被淹没,那就说明邪恶势力已经在空前发展了。

为了扬清击浊,我今天就通过揭穿孙正清源以其《总想用计算把六七十年代的农民肚子算饱的人是缺乏常识还是缺别的》的谬文,来实行诽谤前三十年的图谋,使中国的叶利钦式人物曝光在世人面前。

一、孙正清源说:

七十年代中国农民能不能吃饱饭问题原 本不是个问题,因为经历过的人最少还有 三四亿人活着,自己肚子的记忆不需要任 何人证明。但令人奇怪的是,网络上始终 有一帮不知道是什么人,却把说六七十年 代农民吃不饱饭的人说成是否定抹黑。他 们的根据就是各种算法。千方百计利用各 种计算方法,试图证明说那时候吃不饱饭 的人没有常识,不知道这些人到底是吃什 么长大的。实际上不管怎么算,到1977为止全国农业人口人均产值0.328元的现实,是改变不了 的。当然也不能否认,那时候个别地方的 生产队工分分值确实不低,比如大寨就达 到了日工值1.5元,还有其他网友说他们那 里的工分分值一天也是一块多钱。但是,工分分值超过一元的地方越多,是不是同时意味着全国低于平均线的地方越多,实 际分值也就越低?不管怎么算,全国低于平均线的地方,肯定是比高于平均线的地方。

我的驳斥:

孙正清源故意混淆工分和粮食分配的概念,把二者等同起来,这种诡辩术只能骗一骗鬼。况且孙正清源为了抹黑前三十年,竟然不惜用谎言代替事实!而事实却是,根据大数据提供的资料,1977年全国农业人口人均年收入为136.9元。

退一万步讲,即使孙正清源出现了口误,假如他说的是,全国农业人口人均日收入是0.328元,那也不是他抹黑前三十年的凭证。

因为1977年的一元钱,相当于现今的1447元。(1元×1447倍=1447元)就是说1977年的日收入0.328元,相当于现今农民日收入0.328元×1447倍=474.6元。按一年365天计,当时农民的年收入,相当于现今的17万3千2百34元。

而当今农民的平均年收入是23119元。

就是说,1977年农民的平均年纯收入是2024年农民平均年纯收入的:173234÷23119=7.49倍

吃惊不?还诋毁不?

这个数据有力的揭穿了孙正清源的鬼话,打脸了试图抹黑前三十年的极右势力!

二、孙正清源接着忽悠道:

当然,网络上还有用另外一种算法,把全国农民的肚子算饱的,即有人用“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306公斤,证明没有人吃不饱饭。不得不说,这样的人说的根本就不是人话——人均306公斤,是1977年那时候的全国人均粮食产量,而不是占有量。把产量模糊成占有量的人,真的能算是人吗?对此表示怀疑。

如果有人因为没有经历过六七十年代,或者因为不了解农业而说出这样的话,同样是不可原谅的。六七十年代的农村,生产出来的粮食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交农业税,一般在总产量的百分之十五左右,306*15%=45.9公斤。

第二部分是国家征购的余粮,一般正常年份必须交,因为国家花钱买。大多数没有副业收入的生产队对这个“余粮”很纠结,交的多了剩下的社员不够分,交的少了生产队没钱给社员分红。因此多交也不是,少交也不是。一般征购粮的比例,占产量的百分之二十五左右,306*25%=76.5公斤。

第三部分是留种子。按照六七十年代农业单产量,一般种两季的地方,306公斤差不多是一亩的产量。麦子留种一亩地16公斤左右,玉米留种一亩地10公斤左右,两季相加约为25公斤。种一季的地方略少于25公斤,种三季的地方略多于25公斤。

第四部分是村集体提留。这部分根据村里脱产人员的数量而定,主要是民办教师、公社临时调用人员、民兵训练等人员、水利工程人员的伙食费用。一般情况下,需要提留生产队全部劳力的三分之一左右,一个月的消耗量。平均到人头,大约每人需要提留20公斤左右。

第五部分是分给社员的。

这一部分,需要用306公斤减去以上四项:

306_45.9-76.5-25-20=138公斤。

联系六七十年代农村人很少吃鸡蛋,更很少吃肉食的实际,138公斤粮食平均到一年365天,每天约合0.75斤毛粮。这些粮食别说吃饱饭了,可能连基本的热量供应都难以保证,所以只能做到“忙时吃干,闲时半干半稀,杂以番薯等”的水平了。

我的驳斥:

先看图片:

2.jpg

看过图片后,大家是不是觉得被孙正清源这个骗子耍得不轻?他为了把谎言弄圆,不惜偷换概念,把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306公斤,变换成全国人均粮食产量306公斤,这样就方便了愚弄他的拥趸们。尽管他废话一大堆,然而事实总是胜于狡辩!

咱们首先要尊重事实,把1977年人均粮食占有量按国家统计部门所统计的299公斤算,299×2=598斤,结果事实证明,1977年的人均粮食占有量,已然超过了温饱线(560斤)。

注意:这里有两个事实。

一个是:598斤是人均粮食占有量,而不是孙正清源所谓的人均粮食产量。

另一个事实是:人均粮食占有量已经越过了温饱线。

这两个事实意味着,广义上看,1977年,我的粮食产量已经能够满足温饱。

然而有人说当时能吃饱,也有人说当时不能吃饱,这个情况也是现实存在的,但这应该和当时的粮食产量无关。那与什么有关呢?应该与粮食分配比例不协调有关。无有人胃口大,有人胃口小。相同的成年人,有高有矮,有弱有强,体强者对热量的要求高。再加上当时生产力还没有达到现今的全机械化水平,干活全靠肩担手抬,成年人重体力干得较多,消耗的体能非常高,所以自然觉得饿得快,吃不饱。七十年代中国以农业和重工业为主,高强度体力劳动导致能量消耗极大。例如,六七十年代时,山东麦收时节,农民需从天亮干到天黑,体力消耗堪比现代健身房的高强度训练 。因此,多吃主食成为补充能量的必要方式。

另外,当时的饮食结构单一,粮食供应以粗粮(如高粱米、玉米面)为主,缺乏肉类和油脂,所以碳水化合物占比极高。这种饮食结构使得人们更容易产生饥饿感,进而需要摄入更多主食 。

在那个年代,普通成年人一顿饭通常能吃3到5碗米饭(以大碗计),部分地区甚至有“一顿五六碗”的记录 。若以每碗约150克计算,相当于450克至750克米饭,即一顿约9至15两(按1斤=10两计算)。北方农村的男性劳动力在农忙时,一顿饭甚至可能吃下8两到1斤米饭(约400-500克) 。

1977年,全国人口总数是9.4亿,人均粮食日占有量是1.63斤,假设如果按现今平均一个人一天只需要主食8两算,当时的粮食产量放在现在,还能多养一倍还多的人口。即:18.8亿。

这个成就可是解放后仅仅用了28年时间,在人口数量剧增,1949年后新出生人口翻了一倍的情况下取得的。你孙正清源还要啥自行车?

相较之下,实行土地私有化的印度,其大部分耕地归农民私有,占比高达70% — 80%左右。可继承可转让。

然而,虽然印度耕地足足比中国多了0.4亿公顷,但是印度的粮食年产量仅为中国的一半。印度人口总数是13亿6千万人,年人均粮食产量461斤左右,仅及中国1950年的水平。

根据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每年发布的全球饥饿指数显示,2020年有107个国家属于饥饿状态,印度竟然排名第94位,属于重度饥饿国家。而为了解决吃不饱饭问题,印度不得不每年出口1200万吨左右的优质稻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稻米出口国,出口赚外汇后换取廉价的玉米小麦和工业化食品,以解决民众 最基本的食物问题。

由此可见,在农村实行个体经营,比中国耕地面积多出0.4亿公倾的印度,在农业实行“绿色革命”前,年粮食总产量仅仅在0.72亿吨左右徘徊。

而比印度可耕土地少的中国,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1960年粮食总产是1.4350亿吨。当时中国人口6.6207亿,人均年拥有粮食432斤 ,每日每人可供应1.18斤,比印度还好一些。

可见,同样是人口大国,印度可耕地面积比中国多,耕种条件优越,然而粮食产量还不如中国前三十年灾年的水平,对比之下,孙正清源还喋喋不休的贬损共和国初创阶段的农业生产建设成就,不能不说他是不安好心的!他不过是在打着“攻其一点,全面否定”的算盘。难怪他诡计未酬,就急不可待的提前放出了这样的话:

“这种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唯一有利的是,可以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名义,让政府更方便的控制人民群众的一切,包括生活,人身自由,甚至是思想的自由。”

从中可见,孙正清源的狼子野心已然昭然若揭!正如他自己所言的:“在当今的网络上,贼喊捉贼和打着红旗反红旗的戏码不断上演,并成为一些网络名人和机构的流量密码。”

孙正清源貌似拥护改革开放,实质上是籍改革开放之名,实行改旗易帜的舆论准备,如果他带节奏通过抹黑否定掉了前三十年的政治体制,那么改革开放后与前三十年一脉相承的政治体制能独善其身吗?

4.jpg

三、孙正清源说: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那时候社员不是有自留地吗,怎么还会吃不饱。”。说到自留地的问题,就不得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可能有的地方确实有一些自留地,自留地多少我确实不知道,因为我所在的河北省衡水地区,我们县的社员是没有自留地的。

其实,六七十年代的农村确实有一些地方能吃饱饭,最起码那些日工值一块多钱的地方肯定是没问题。但对于全国大多数处于平均线以下的地方来说,“半干半稀”的饭如果能算能吃饱,我就没什么可说的了。现在的人不一定知道饿的滋味,我小的时候一般吃完饭俩小时左右,就饿得受不了了。我们村还不算穷地方,每年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来我们这里要饭的人多的是。

我的驳斥:

孙正清源又在玩被他早已玩烂的“以局部映射整体”,把个别形容成普遍的鬼把戏!任何国家都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美国街头有流浪汉,就代表美国经济不发达吗?既使当今时代,街头也会发现乞讨人员,这能代表当今中国人都吃不饱饭吗?

不可否认,上世纪六十年代,确实由于天灾频繁,农业基础差的地区(如:土地贫瘠的山区、干旱荒原地区、洪涝蝗灾过境地区)的农业收成极差,常年吃返销粮,吃不饱才会外出要饭。

事实是,这种现象存在于个别灾荒年份,然而却被孙正清源贯穿了整个三十年。

可问题来了,如果全国人民都吃不饱饭,这些外出要饭的人还能要到饭吗?要不到饭,他们凭什么还消耗体力外出要饭?还不是多数地区的粮食供应有一定的富余吗!常识是,大多数人家一般都不会宁可捱着饿,也要把粮食分给要饭的吃吧?你孙正清源连起码的常识都不懂,还有什么脸面夸夸其谈?

后记:

有人说阶级斗争已经不存在了,其实这话有点言过其实,网上红与黑之间的激烈搏弈,一直都在证明阶级斗争这一点。如果心怀鬼胎的人不做拆家毁庙这种丧尽良心的勾当,善良的群众怎么会放着消停日子不过,奋起和他们进行斗争?如果随波逐流,听信孙正清源所蛊惑的“不争论”,难道就任由孙正清源这类中国叶利钦们把中国一步步带进沟里去吗?

了解新中国史的良心人,无不感恩那个时代,即使是在那个时代受过委屈的人,只要他良心正,也会实事求是的客观评价前三十年。只有那些梦寐以求,吃饭睡觉都在打改旗易帜主意的不轨之徒,才会诋毁前三十年的伟大建设成就。所以掉以轻心,麻木不仁是不可取的。前三十年是社会主义大厦的基础,后四十年是社会主义大厦的厅堂。基础如果被摧毁,大厦就会摇摇欲坠,厅堂也就解体了。因此热爱社会主义的人们,绝不可让社会主义大厦葬送在孙正清源这类中国叶利钦的手里!

(作者系昆仑策特约评论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