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中方将打破,美日荷芯片封锁
点击:  作者:杨风时评    来源:杨风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3-02-01 12:20:09

 

 

美日荷三国达成协议,对出口中国的芯片设备作出限制,中美芯片战争进入短兵相接的战国时代,等于是在芯片产业上摊牌了。

 

另外,中国在芯片设备上真的那么不堪一击吗?

 

据媒体消息,127日,美国、日本与荷兰对限制向中国出口芯片制造设备方面,达成了协议。虽然具体的细节没有披露,但限制是肯定的。如果依据去年10月美国商务部宣布的禁令,对中国限制14nm及以下的制程设备,可以推测上星期五美日荷三国的协议,应该也是以此为基础。

 

美日荷达成协议,对中国的芯片生产必然会造成冲击。但冲击有多大?中国什么时候可以摆脱美日荷的限制?反过来,这对美日荷三国又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美日荷对中国的芯片限制,在荷兰方面主要是ASML公司的光刻机设备。日本方面是半导体制造装置,受到影响的日本企业有尼康(Nikon)、东京电子等厂商。

 

不过,据媒体的说法,美国白宫、荷兰外交部、日本经济产业省与相关的企业,对记者的询问都没有做出正面的回应,显得有些神秘。从这里可以推测,虽然美日荷三国达成了协议,但有些细节可能还没有做出最终定案。另外,在日期方面也没有公布。在这两方面可能美日荷三方都还在

 

针对美日荷的设备封锁,中国外交部表示坚决反对。130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记者会上指出,这种做法是损人不利己,破坏全球产业链稳定。她接着又说:“企图堵别人的路,最终只会堵死自己的路。”

 

 

毛宁第一句话是批评,这是可以预取的。但,第二句话暗示了什么?“企图堵别人的路,最终只会堵死自己的路。”这是多么有自信的说法?这表示,中方有所准备,最后将做出反击,也必然会做出反击。而且,这样的反击措施,不会是单纯的什么稀土元素出口限制,而是实打实地在芯片生产上回击美日荷三国。

 

我们来看看到底是对中国芯片产业很大的打击,还是说,美日荷最终只会堵死自己的路?

 

如果美日荷最终的协议,是限制14nm和以下的芯片制程设备这是属于先进制程,的确会对中国的芯片产业有不少的影响。而有些设备可能是14nm28nm共用,因此,28nm设备对华出口也会受审查,这是影响比较大的部分。

 

依据去年10月美国商务部宣布的禁令,对中国境内制造的半导设备设定了新的许可要求,对跨国公司拥有的设备,其具体限制包括16nm14nm或以下的非平面晶体管结构(FinFETGAAFET)的逻辑芯片;18nm半间距或以下的DRAM内存芯片;128层或以上更多堆叠的nand闪存芯片。

 

不过,根据去年5月的消息,长江存储突破1923D NAND芯片的研发,预计于2022年底量产。所以在记忆体芯片方面看起来比较没有问题,然而,记忆体芯片生产也是需要设备的,不能说都没有影响。

 

晶圆制造涉及很多的生产设备和材料,这也是为什么美方无法单独靠自己的力量,对中国作出限制。美方这一次是典型的,带着盟国一起,对中国的半导体设备实施禁运。

 

 

现在来看看中方的准备程度。

 

首先,如刚刚分析的,美日荷三国的协议没有给出确切的时间点,可见所谓的协议只是初步的共识,细节还在商谈。可以这样推断,距离真正的实施还会有几个月的时间。

 

这也是参考了2020年特朗普时期的515日,美国对华为祭出了零技术的封锁,但真正的实施日期是915日,有4个月的缓冲期。

 

所以,这一次也可能会有几个月的缓冲期,尤其是这一次的限制还涉及日本与荷兰两国。两国在之前都已经接下了不少来自于中国的单子。相信日本与荷兰两国的企业都会尽力去履行这些订单。

 

因此,在这几个月的缓冲期,日本设备企业与荷兰ASML公司也会尽力地向中国出货。对照2020年华为被制裁的时候,台积电也尽量在那4个月的期间向华为出货。

 

同样是有鉴于华为被禁运的经验,华为在2019年的5月已经被限制过一次,华为因而对外扩大下单,目的是尽可能地囤货。

 

我们看一看数据,2020年中国从ASML进口了12DUV光刻机,2021年是13台,2022年单单是第一季度就暴增到23台。

 

一个季度增加那么多的采购量,一方面是需求加大,中国晶圆厂扩增成熟工艺制程的芯片制造。二方面应该是也是预先囤货,预做准备。

 

那么,缓冲期再加上之前的囤货,预估可以让中国的芯片产业有一年的存货可用。

 

 

除此之外就是设备的服务与维护条约,该怎么执行的问题。估计,日荷两国企业都会尽力争取继续这些维护合约。或许可能也会在服务与维修的合约上获得一些缓冲期,例如一两年的服务合约。

 

所以大致上,中国的芯片产业还有一到两年的时间。在这段期间,中国设备产业需要补上。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的相关产业能够补上多少?这是个谜,也是最有趣,最令人期待的答案。

 

重点是28nm~45nm这一块。7nm以下,中国企业本来就受到不少的限制。65nm,或110nm以上所需要的设备,有许多是中国企业自己可以做。所以,28nm~45nm是攻防领域,同时也是荷日两国企业想要争取的地方。

 

也因此,中国企业需要在一两年内补上28~45nm这一块。

 

20216月,中国电子信息研究所所长温晓君向媒体表示,中国国产14nm芯片将于2022年底实现量产。

 

温晓君当时对记者的说法非常详尽。他说,14nm芯片的发展 攻克了许多技术上的难题,刻蚀机、薄膜沉积等关键装备实现了从无到有,批量应用在生产线上。

 

然后是 14纳米工艺研发取得突破,封装集成技术全面实现量产;抛光剂和靶材等上百种关键材料通过规模生产,进入批量销售。

 

 

温晓君口中所说的实现量产,并没有指明是否是完全的国产化。不过按照他后来非常详细地列出了几个领域的技术突破,可以推断是在许多领域实现了国产化。

 

不过,后来又有一则消息,上海微电子于2021年底研发的DUV光刻机,号称可以做出28nm芯片,却没有通过技术验收,看起来是一个不小的挫折与遗憾。

 

然而我们的看法是,上海微电子的DUV光刻机应该是做出来的,至于审核验收没通过有两种可能。

 

一,这型的光刻机还需要优化,还需要改善品质,或是生产上的良率。

 

二,隐藏实力。在没有确定此型号的光刻机,可以百分之百的优良运作,品质还没有达到稳定之前,还是尽量不要张扬,还是尽可能的向荷兰ASML公司采购。

 

这一两年的消息,中国国产90nm光刻机已经商用,DUV浸润式光刻机所需的主要技术,例如光源、镜头、双工件台等也都攻克了。而上海微电子也在进行14nm光刻机的研发。

 

我们的研判仍然同去年一样,28nm以上的半导体相关设备国产化不远了。

 

如果这个判断是对的,那就有趣了,而且是非常的有趣。

 

我们再整理一下,如果中国相关产业能够在这一两年的缓冲期,完成国产化,那就是真正的中美芯片大战,会非常有看头。

 

 

首先是日荷两国将面对冲击。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在芯片设备也是个大买家。日荷两国参与对中国的禁运,等于是从此失去中国的市场,而且可能是永远失去中国的市场。

 

日荷两国的经济体量才多大?日本的经济体量大一些,但也只有约5万亿美元,而且,还可能持续走下坡。日本的汽车产业已经受到中国的竞争,尤其是在电动车领域。如果半导体产业再受到限制,日本的经济前景很不乐观。

 

荷兰也是一样,日本如果撑不住,荷兰还有多少的好光景?ASML是荷兰的明星产业,从此只能够依赖美方与盟国的市场。按照ASML公司所发布的2025年的市场预估,其销售上下值在DUV光刻机方面,相差17台的浸没式DUV100台的干式DUV。毫无疑问,如果荷兰参与美国对中国的设备禁运,ASML将损失这些DUV光刻机的销售。

 

这是第一点,荷日两国都将损失中国等市场。而且这不是久远的将来,而是未来两、三年的事。

 

第二,如此,美国的笑话就大了。美国费上九牛二虎之力,迫使日荷两国遵从美国对中国的禁运令,到头来却白忙一场。盟国会怎么想?

 

很简单,盟国会后悔,也会有怨言。原来跟着盟国非但是白忙一场,还得损失巨大的市场。以后还会有谁敢跟从盟国?今后美国对盟国的要求,盟国都会再三思量一番。

 

第三,这是中国倒过来反击美国。

 

去年10月,美国芯片、半导体设备上、与资讯科技大厂纷纷进行裁员,或是冻结人事。从AMD,到INTEL、泛林集团(Lam Research)、美光科技(Micron)、高通(Qualcomm)等,都在裁员。你想得到的美国大厂都在裁员。说句玩笑话,如果没有裁员,那就称不上是大厂商。

 

 

美国这些科技厂商裁员,第一个原因是行业不景气,这没什么好说,也没什么好掩饰的,第二个原因,由于对中国芯片制裁,也导致销售减少。

 

第三个原因,中国芯片企业从美国芯片厂商的采购减少了。这部分的原因却是中国的芯片自制率提高了。根据中国海关于去年前11个月的数据,中国芯片进口减少了800亿颗或14.4%。

 

我们把第三个原因放在最后,这是保守估计。省得一些反华人士说,这是自抬身价。还记得去年中的时候,有数据出来,中国大陆从海外进口的芯片减少了约400亿颗,有人说,这是因为上海疫情的缘故,使得中国经济活动降低,也因而降低了芯片的进口量。

 

可是,从那之后的中国的芯片进口量依然持续减少,然而中国的经济仍然是增长的,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是3%。那些想要自圆其说的人就继续自圆其说吧!

 

如果中国真的是隐藏实力,那就真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说的:“企图堵别人的路,最终只会堵死自己的路。”

 

那么,中国是不是真的隐藏实力呢?那就要看中国人的行事风格了。下回我们再跟大家说一个故事,这是东方式作风。提到东方式,那当然就是中国式作风了。也许,西方要慢慢地习惯什么是中式作风。

 

为了预防往后不可知的情况,建议大家加我们的杨风工作室微信,以便于需要的时候跟大家联系。

 

作者:杨风时评;来源: 杨风微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