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何新:李鹏总理闻之,并不为我的逆见所忤,始终虚怀若谷
点击:  作者:何新    来源: 何新文史  发布时间:2019-07-25 10:24:16

 

           原标题 何新:一段铭心记忆

 

【一则剪报,一段记忆】

 

2019-07-23

 

  文后的图片,是19901211日人民日报于第一版发表我的一篇长篇文章的截图。

 

  在此文中,我破天荒地斗胆提出一个逆天之论。

 

  80年代的国内主流经济学理论,均信奉匈牙利科尔内的短缺经济学,认为中国亦属于短缺经济,认为物价上涨原因是商品供不应求,即所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这个观点自1988年以来一直写入国务院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是普遍共识。

 

  但是我在19881989两年,为研究通货膨胀问题而研究了财政部的有关经济报表。我发现许多企业之所以发生资金周转困难,还债难,三角债等问题,是由于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库存积压连年上升。

 

  当时的主流经济学家都把这种现象看作个别性问题,即所谓结构问题,产销不对路问题云尔。

 

  但我则意识到,这其实是个普遍性问题,产品积压导致流动性困难和债务连锁,就是古典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学所说——由于生产过剩,导致市场不足而引爆金融危机的问题。

 

  此问题的解决之道,一是必须控制投资,减少过剩生产力,二是必须开拓新市场。

 

  于是我借在人民日报发表的这篇文章,公开发表了这种独特的新认知。

 

  然而此论出后,可以想象,在经济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一时间我似乎成为了公敌,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嘲骂何新胡说八道,没有资格乱说,完全不懂经济基本常识!

 

  但是,19911月、5月及9月,国务院领导李总曾经数次约谈我,我得以面陈关于过剩问题之理论及各国经验。

 

  我遂斗胆而言:当前经济问题,我认为并非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而是恰恰相反,可能是生产过剩及产能过剩——供给大于需求。(当时人们都认为,中国是个穷国,此论实在逆天。)

 

  所以我建议:须抑制投资过剩,加速资金融通及回笼,大力开拓海外市场云云。

 

  李总闻之,并不为我的逆见所忤,始终虚怀若谷,和颜悦色,认真听取,且不时有所摘记。

 

  当时我仅是新进的一名政协委员,入政协前原职务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的研究员。在经济学方面,我纯粹属于一个非专业的民科(民间科学家)。且至今亦然。

 

  我的有关谬见亦于内刊刊登。其后,得到陈云、宋平等高层领导的关注,或派员聆听或亲自召见。

 

  此后一些有关理论及建议乃被国务院所采纳,政府工作报告不再提什么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有关限产压库,鼓励出口,抑制过剩产能,鼓励开拓海外市场等一系列新政策相继出台,几年以后,收效显著,经济乃渐次摆脱困境。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中国经济扩张为外向型经济,中国快速走上了富裕强大之路。

 

  回顾往事,此乃余平生经济学研究中最重要之经历,以个人之独见抗衡国内外主流经济学界,而竟披靡、折冲之。

 

  但是,此实非个人之能。如果没有卓越领导人的真知锐见,破格用人,从善如流,则以我一介布衣,人微言轻,不过渺如微粟,又何有丝毫之能为也?

 

  今日老而重病,神疲目衰,多病缠身,百无一能。回首前尘往事,不禁苍凉而怃然,倍加感思而怀念矣!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