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鹿野:末代最高苏维埃主席卢基扬诺夫为何未能挽救苏联?
点击:  作者:鹿野    来源:察网  发布时间:2019-01-17 09:43:52

 

        201919日,苏联最后一任最高苏维埃主席阿纳托利·卢基扬诺夫因病去世,享年88岁。《莫斯科共青团报》发表标题为可能挽救苏联的人去世的文章,对其进行纪念。国内不少媒体在报道当中,也纷纷将卢基扬诺夫说成是一个致力于挽救于苏联的人物。

不过,笔者个人认为,较之简单的发文纪念,再回首一下卢基扬诺夫为何未能够挽救苏联的相关历史,似乎更有意义些。因此,笔者在这里想简单的说一下卢基扬诺夫其人以及苏联剧变的一些情况。

应该说,卢基扬诺夫在政治生涯里的确一直是以苏联的捍卫者身份出现的。其最著名的表现就是在1989年的6月时,曾经提出了著名的卢基扬诺夫之问

1989年春天后出现的政治动向,引起了苏共领导层中一些人的不安和警惕,他们利用各种场合对破坏社会稳定的言行进行揭露和批判。……卢基扬诺夫说,“在这极为复杂、极为困难的阶段,抛弃苏共的政治领导作用那会足一件致命的事清。”他还责问党员人大代表,“当党受到毫无根据的攻击时,为何不起来捍卫党?”为了维护秩序,莫斯科在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后采取了强硬措施,取消了可以在列宁中央运动场前举行群众集会的规定,重申举行群众集会必须经当局批准。19896月苏共中央全会强调“两个基本思想。一是改革不能没有党的领导,二是改革要靠人民,要求大家对表,以示保持一致。全会还指出,改革不是否定一切,民主化不能走极端,公开性不能挖社会主义墙脚。

王斯德  钱洪,世界当代史(1945--1991 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02月第1,408页】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卢基扬诺夫本人的表现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回答党员为何不起来捍卫党卢基扬诺夫之问。也就是以卢基扬诺夫为代表的在苏共20大以后成长起来的“60年代人,虽然一方面对苏联和社会主义有一定的感情,但是另一方面又深受赫鲁晓夫集团以及戈尔巴乔夫们的毒害与影响,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并不是很清楚,更没有足够的决心去捍卫社会主义制度,因此在一系列重要行动中首鼠两端,举棋不定,最终无可避免的遭受失败。

卢基扬诺夫在八一九事件当中的表现便突出地说明了这一点。据相关亲历者回忆,其在八一九事件当中的态度是摇摆不定的。像最高苏维埃的代表麦德维杰夫便在回忆当中认为,事变刚开始的时候,卢基扬诺夫表示支持紧急状态。但是,其在发现叶利钦集团的态度比较强硬的时候,马上改变了态度,宣称自己并不同意实行紧急状态,并且主张撤出白宫周围的军队:

【卢基扬诺夫为人精明,是个狡猾的政客,当他明白与俄罗斯领导没有商量的余地后,就选择了新的策略——开始为自己辩解。他一再声称自己没有参与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行动。答应对俄罗斯人民代表参加非常会议不加阻拦,甚至试图说服政变分子撤出部署在白宫周围的军队。

(俄)麦德维杰夫著  关贵海  王晓玉译,俄罗斯向何处去:俄罗斯能搞社会主义吗?,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08月第1,88页】

而当时,叶利钦等人已经做好了失败的准备。很多人都已经收拾好了东西,只要等到部队冲锋,马上就跑路。但是戒严的部队始终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他们才明白自己赢得了这场政治豪赌:

【尽管巴·格拉乔夫告知尤里·斯科科夫,一旦收到冲锋的命令,空降部队将原地不动,不开一枪,恐慌依然在820日傍晚的白宫散布开来。人们在这里并不了解军队在情绪方面和动向上的细枝末节,却清楚地看到,冲锋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并非所有人都能控制住紧张的神经。伊万·西拉耶夫将部长会议办公厅的工作人员都打发回家,而自己也决定离开。他打电话给叶利钦和哈斯布拉托夫:“鲁斯兰·伊姆拉诺维奇,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再见了。今天夜里我们就完了。这是可靠的消息。让他们去占领大厦吧,我可要回家。再见吧。”叶利钦顿时神色黯然……凌晨3点,没有发动任何冲锋,白宫里的人便以为行动推迟了1小时,但到凌晨4点,还是不见动静,人们终于明白,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游戏失败了。

(俄)麦德维杰夫著  关贵海  王晓玉译,俄罗斯向何处去:俄罗斯能搞社会主义吗?,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08月第1,88页】

如果说麦德维杰夫的回忆只是一家之言,那么普里马科夫等其他亲历者的回忆也大同小异。他们虽然对于事件本身的立场并不一致,但是普遍都认为卢基扬诺夫刚开始的时候是支持事件的,但是后来很快退缩,而且持类似立场的远不止他一个人,在相关人员当中一种普遍的态度。这些对于事件的失败起了关键的作用。由于篇幅所限,笔者就不再一一引用了。

当然,更能证实卢基扬诺夫这种态度的还是其本人的说法。在八一九事件失败以后,卢基扬诺夫表示,自己根本没有参与这一事件,是在事件发生以后才得到紧急状态委员会当中的克留奇科夫等人通知的,而且自己得知相关消息之后就持坚决反对态度:

【卢基扬诺夫对自己818日和819日两天的活动做了如下描述:

“你们想干什么?”我问道。“整顿国家秩序。”他们回答说。巴甫洛夫进而又说,如果联盟条约签署,政府就不复存在,它将被解散。我接着说,对联盟条约我本人也有看法,甚至还以书面形式陈述了自己的观点,回答了那些愤怒的代表们所提出的问题,我认为条约与最高苏维埃的决议不相符。但令我愤怒的是,不同意联盟条约和实施紧急状态这完全是两回事,怎么能混为一谈呢?

依我的看法,他们是在铤而走险,没有人会支持他们这样干的,他们的行为会把国家置于内战的边缘,招致已草签条约的那些加盟共和国公民的愤怒。

我要求立即和戈尔巴乔夫取得联系,但克留奇科夫回答说,联系已经中断。

王铭玉  孙华勤编译,8.19事件:前苏联解体诱因,军事谊文出版社,200001月第1,86页】

但是过了将近20年之后,当人们普遍怀念苏联,对八一九事件也有了完全不同的看法时。卢基扬诺夫自身的说法也进行了180度的转变,宣称八一九事件是力图挽救苏联的正义行动,只不过由于过于信任戈尔巴乔夫,组织不好才失败了:

【卢基扬诺夫:这一直有争议,这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如果这是一场叛乱,那么就意味着改变了整个国家制度。但是,苏联最高苏维埃、政府和其他所有一切都被保留了,所以,它不是一场叛乱。也许这是政变?但是,你看到过有旨在保卫现行制度的政变吗?无论如何,怎么想象也不能将其称为政变。

《独立报》:那到底是什么?

卢基扬诺夫:这是一些人前去国家领导人那里,商谈要他绝不能签订破坏苏联的协议,要求他出面干预的尝试,是一次组织不好的行动。……现在人们应当知道,这是几位孤注一掷的国家领导人,组织不良,但尝试着挽救苏联。

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外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编,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年鉴(2011-2012,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03,345页】

通过这种前后不一的讲话可以看出,苏联大多数人对于卢基扬诺夫狡猾的政客的评价还是有道理的。如果指望这种首鼠两端的人能够挽救苏联,的确有点儿近乎痴人说梦了。

麦德维杰夫认为,苏联军队之所以大多数人在八一九事件当中不愿采取强硬态度,主要的原因是苏联高层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一系列冲突当中,每一次发生流血事件都把责任推给执行者。因此,在这次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态度不一的情况之下,就没有人敢使用武力对付叶利钦一伙了:

【“会流很多血,军队将永远无法洗清。”军方人士还清楚地记得19894月发生在第比利斯的事件,以及后来成为军人罪状的那些责难。军队现在究竟应当执行谁的命令,难道要使自己的同胞们流血吗?

(俄)麦德维杰夫著  关贵海  王晓玉译,俄罗斯向何处去:俄罗斯能搞社会主义吗?,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08月第1,89页】

应该说,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试问,如果卢基扬诺夫为代表的苏联高层本身就反对使用武力捍卫苏共与苏联,又怎么能够指望党员和军人自发的出来捍卫党和国家呢?由此观之,所谓党员为何不起来捍卫党卢基扬诺夫之问,最应该问的倒是卢基扬诺夫自己。

顺便说一下,在前面引用过的《独立报》访谈当中,卢基扬诺夫也对八一九事件失败的原因给出了自己的结论,即把八一九事件没有能够组织好的原因全部归咎于美英等国的外部压力:

【《独立报》:为什么我们国家领导人会有如此软弱的组织者呢?

卢基扬诺夫:现在一些人在讲,没有人对他们施压,外部没有人反对苏联。这简直是胡说八道。一切都是事先计划好的,对此毫不讳言。美国大使马特洛克当时这样写道:“苏联的日益严重的混乱为美国提供了影响苏联内部和外部政策的绝佳机会。”再有奥尔布赖特所言:“我们的任务是掌控苏联帝国的崩溃,因为这符合我们的利益。”布什在得到了有关别洛韦日阴谋的消息后表示,这不仅是民主的胜利,而且也是中央情报局的胜利。

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外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编,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年鉴(2011-2012,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03,345页】

但其实,这种说法是很难站得住脚的。苏联是一个大国,如果要是国家领导人在内政方面采取什么行动还需要看美英等西方国家的脸色,本身就已经极不正常了。所以,还是其他人所批评的,卢基扬诺夫所代表的一批人自身的软弱无力才是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更加靠谱一些。

由此,我们也可以解读俄罗斯近年来一个奇特的现象,也就是一方面怀念苏联的人占了大多数,但另一方面俄共的得票率却始终不高。

日前,俄罗斯的民调机构列瓦达中心发布了对于苏联态度的调查,发现怀念苏联的人达到十多年来的最高点:今年有66%的被访问者说,他们遗憾苏联解体,这数字比去年增长了8%,也达到了2004年以来的最高点。

有的人可能认为,这个民调机构是亲社会主义的。但其实却恰恰相反。列瓦达中心一向是以反共和主张自由主义闻名的,像今年其在发布民调同时便在民调后面发布了警惕为苏联翻案的倾向的所谓学者专访,力图引导舆论:

【这位学者说,对历史的不了解和无知使苏联解体后出生的年轻一代人对苏联更有一种浪漫情节。这甚至能导致这一代年轻人可能重新评估历史。比如,为苏联时期的政治迫害和斯大林的红色恐怖翻案,或是完全贬低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民主化进程,这种现象会让许多人都不能接受。

新民调: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怀恋苏联_生活

http://www.sohu.com/a/283827057_266071

因此,俄罗斯民众当中怀念苏联的现象是难以否认的,怀念苏联的比例只会比这个民调中心所提供的数据更高而不是更低。

那么,为什么俄共得票却始终不高呢?其实答案也很简单,除了反共势力仍然控制一些媒体教育资源外,俄罗斯人怀念的并不是戈尔巴乔夫时代的苏联,而是更早前的富强、繁荣、朝气蓬勃的苏联。戈尔巴乔夫在历届民意调查当中始终居于最后一名。而今天卢基扬诺夫和久加诺夫领导的俄共一定程度上远离了列宁主义路线,和戈尔巴乔夫后期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有一定的相似,这显然会进一步加强民众对他们狡猾的政客这种印象:

【俄共被视为“半社会主义党化”,由原苏共的一元主义转向多元主义,承认多党制、多种经济成分、思想多元、多种斗争方式。中东欧一些保留共产党名称的,他们反对全面否定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过去,又放弃了“无产阶级先锋队”、“无产阶级专政”、公有制、计划经济的提法,一般地提“民主”、“自由”、“人道”、“人权”的口号。

冷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特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党建-人民网

http://dangjian.people.com.cn/n/2013/1112/c117092-23512611.html

一句话,只有坚定不移的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才有可能取得社会主义的胜利。卢基扬诺夫为代表的“60年代人那种首鼠两端,举棋不定的机会主义态度,既是苏联亡党亡国的重要因素,也不可能在苏联解体之后重新赢得民众的信任。这,就是末代最高苏维埃主席卢基扬诺夫留给我们的历史教训。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