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铁血_青衫老祖:“再工业化”的美国与“后工业化”的中国
点击:  作者:铁血_青衫老祖    来源:作者博客  发布时间:2018-06-18 10:08:27

 

       历史会出现反复,这也是符合唯物史观的。在唯物史观看来,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规律。其所以如此,实际是矛盾双方斗争的结果。总体而言,革新的力量会获胜,历史会前进;但是,不排除在一定的条件下,保守力量会获胜,历史会出现一定的倒退或反复。就像奔腾向前的长江也有漩涡一样,历史长河中出现一个或几个漩涡也不足为奇。因为是规律,我们研究分析历史和现实问题都必须遵从这个规律。研究“再工业化”的美国和“后工业化”的中国,也需要充分运用这个规律。

美国早已经实现后工业化。第一产业占不足2%,第二产业占11%点几,87%左右为第三产业。按照历史的发展逻辑,美国人是应该感到无比骄傲的,因为他们已经处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前端、产业链条的顶端。他们的更高的追求应当是,进一步服务业化,比如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超过90%。然而,美国的历史河流突然卷起一个漩涡,那就是特朗普当选后提出的“再工业化”。他高举照顾美国工人的旗帜,内部减税、外部加税,敦促制造业回流且饥不择食,煤炭、钢铁、玻璃等来者不拒。据说,他做到了,美国人去年以来新增了120万个就业机会,多年以来第一次出现就业机会多于求职者的局面,失业率也降低的创历史的3.8%

中国还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只有北京、香港等几个少数城市处于后工业化时期。像上海、深圳、天津、广州等一线城市,仍处于工业化后期,距离后工业时期还有10几年的差距。一些落后地区则依然处于工业化前期。这就决定,中国的发展目标依然是“后工业化”。所以,我们既讲供给侧结构改革,讲高质量发展,同时也讲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在内的第三产业。就产业结构而言,我们与现在的美国至少还有10-15年的差距。

历史就是这么吊诡。中国努力向“后工业化社会”迈进,而已经实现了“后工业化”的美国却回头搞再工业化,是不是中国错了呢?中国是不是要止步于工业化而不需要再搞“后工业化”了呢?

在我看来,美国的“再工业化”对中国不具有样板意义。美国的“再工业化”顶多是后工业化基础上的一次微调,不会改变其“后工业化”的经济和社会结构。而中国则依然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不搞“后工业化”就无以现代化、无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总体而言,美国的“再工业化”也是基于现实的无奈之举。一方面,“后工业化”给美国带来巨大竞争优势,金融霸权、知识产 权出口、服务贸易等让美国成为可以靠“空投纸币”就能够赚取巨额财富的国家。但另一方面,由于美国的“好日子”是建立在不公平贸易基础上、多少带有“吸血鬼”性质,日益遭到国际社会的抵制。包括“去美元”、自主创新等在内的“反盘剥”措施反应在美国国内,就是“财富泡沫”开始破裂、两极分化日益严重,贫困的积累与资本的积累形成严重对立,以至于发生占领“华尔街”这样的“平民起义”。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提出“再工业化”,给贫困的工人喘息的机会,虽则无奈,但也符合客观实际。毕竟,那边的门关上了,这边就需要一扇窗。

美国的“再工业化”与中国的“后工业化”,可以相映生辉、并行不悖。从一定程度上讲,这反应了两个大国发展前景和综合实力的此消彼长。中国的“后工业化”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必须紧紧抓住不放。一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竞相工业化的机遇。这为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的中国提供产业再分工的机遇。二是全球化与逆全球化斗争的机遇。这样的斗争使中国更具吸引力和领导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将拥有越来越多的拥趸,因而让“一带一路”和“命运共同体”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组合。三是物联网、智联网、人联网以及人工智能、无现金支付、量子通讯、高铁的机遇。依靠这些,中国完全可以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之路、一条依据网络将全球积聚为一个“地球村”的分工协作之路。四是中国的独一无二。这是最大的机遇。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并没有死绝,但是,可喜的是,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独立自主的军事体系、工业体系和话语体系,让他威风凛凛、敌人望而生畏。这使得他有能力做一些国家想做而不敢做的事。

历史总是要前进的!不为美国的“再工业化”所动,继续其“后工业化”伟业,是中国唯一正确的选择!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