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冷观:《芳华》是对始终昂扬着向上精神那一代人的整体侮辱
点击:  作者: 冷观    来源: 百年梦圆  发布时间:2017-12-24 10:21:01

 

 

           在朋友圈转发了张斌同志写的微博我为什么不喜欢《芳华》,引来了许多志同道合者的点赞和热评。

《芳华》完全无视那个时代芳华青年激情向上的历史真实,而对一系列人物进行了居心险恶的丑化描写,看了不仅引不起有良知人们的共鸣,而只能使人感到恶心。

我为什么不喜欢《芳华》的作者张斌从1971年参军,到1982年转业,从一个战士,到通讯连的副连长,在女兵中浸泡了12年,正是这个历史时代的亲身经历者。所以,对《芳华》的评价具有巨大的说服力。

张斌在微博中说:《芳华》,虽然红帽徽绿军装,唤起我们对青春的回忆,但影片中的女兵们,除了脸蛋美、大腿美、没给我们一点点美感!这个剧情和内容,完全不是我们当年部队的真实写照!当年我们的连队,不管男兵女兵,正气是占绝对上风的。同志之间,战友之间,哪有那样的嫉妒、尖刻和丑陋?对一个新兵何小萍,从一开始就瞧不起她,猜疑她,欺负她。凭什么?且不说她隐瞒了父亲的身份,成分上填写的是革干,哪怕是成分不好,在部队,也不会这样对待一个新同志。更关键是,歧视她欺负她的是一个群体,而不是个别现象。

我经历的女兵连队,新兵尊重老兵,老兵爱护新兵。记得我当班长时带新兵去农场拉大粪,回来后累了的新兵倒头就睡,我悄悄地把她们的脏鞋都刷净了。从那以后,我自己再也没刷过鞋——全被战友抢刷了。当年我们连队一个女兵开刀大出血,深夜我们接到通知,全连战士紧急集合毫不犹豫奔向医院为她献血。我们连也有来自农村的兵,有的生活困难,有的家里遭灾,连队常有干部战士为他们捐款捐物。干部子弟,我们连队也有不少,绝大多数是自律自严要求进步的,干活泼辣做事认真,生怕被别人说有骄娇二气,哪有像电影里那个什么什么舍长把老爸挂在嘴上,盛气凌人飞扬跋扈。

在那个年代,我们学雷锋真心诚意,争当好人,争做好事,哪怕真是为了争取入党打扫猪圈,也不会顾头不顾尾仅仅做个样子。就像电影里嘲笑的:谁呀,为了入党打扫猪圈连个门都不关!像刘峰这样一个学雷锋标兵,大家也一定会争相学习,而不是像电影中看他做好事就翘嘴揶揄、嘲笑他。

刘峰犯了错误,大家突然一下都远他而去,甚至集体落井下石。这样的描写太奇怪了,太不符合实际情况。那时如果有人犯错误,大家会坐下来,开个班务会,真心诚意地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去帮助他,关心他,怎么会墙倒众人推呢?

我认为,我们那个时代,有错误有缺点,但人心是向善的。尤其是部队,更尤其是十几岁的女兵,善良、纯洁、真诚、上进是主旋律,人品比现在扶个老太都怕被讹好得不是一点点!

我还是这句话,这部电影,除了几个脸蛋几个舞蹈动作外,他哪个地方赞扬女兵了?洗澡、游泳、跳舞就是美了?哪个地方写出女兵的心灵美了?见到的只有丑恶。欺负新兵、诬陷别人偷东西、抢别人对象,诬告好人,甚至还有一个集体去人撕衣服的情节!这还是女兵吗?简直就是一群市井泼妇!来了个分队长,也仅仅只是驱散大家,连批评都没有。我真是看不下去,我几个邻居一边看一边问我,你们部队那时是这样的吗?呸!别说部队了,文革后,就是知青点、工厂农村、大学宿舍,也没有这样的啊!人性之丑陋在这里被描绘到极致,这还是我们的连队我们的战友吗?!

当今社会,世风日下,我们的文艺作品,应该教人们学雷锋,应该教人们做好人,应该告诉大家扶老人别害怕,应该担负起弘扬正气弘扬好传统的责任。这才是年轻人应有的芳华,才是值得称颂的芳华!

我一位和张斌同时代当过兵的密友,看了我转发张斌文章时所表达的观点后说:同意你的观点。我是在上次推迟放映期间看的。虽然我和电影中人几乎同时期在部队,但电影并没有引起我的共鸣,因为作为曾经一线摸爬滚打的战士来说,电影里的生活和情感离我们实在太远了,在电影里看不到真正战士的芳华。

我的另一位当过兵的更为年轻的朋友说:《芳华》我看了,所反映的部队生活远离当时的实际情况,很多剧情是丑化部队生活。我当兵六年对部队生活有亲身体验,张斌微博中所述的很详实,确实是那样的。

60后朋友赞同我的观点说:虽然没有当兵的历史,但年代的烙印挥之不去,所以感同身受。”70后、80后朋友们说:对《芳华》,我们也不喜欢!

是的,我们那个时代,人心是向善的,更是向上的;社会风气是良好的,是没有黄赌毒的,正气是占绝对上风的;干部作风是学习焦裕禄的,是鲜见有贪官污吏的;解放军战士是学习雷锋、学习王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为人民做好事蔚然成风的;全国人民是学习解放军的,解放军是学习全国人民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绝大多数的同志自觉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是磨炼出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红心,培养和锻炼出了一大批人才的!可以说,那一代人不仅在当年散发着青春的芳华,到今天他们虽然已经或者正在步入花甲,但在那个时代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和熏陶下,仍然在散发着人性的芳华!

作为那个时代的过来人,我完全赞同曾经是那个时代女兵的作者张斌的观点。张斌写的才是那个时代的真实。

所谓伤痕文学,对那个时代极尽丑化之能事,是对始终昂杨着向上精神的那一代人整体的侮辱。所反映的正是这些作者们丑陋的心灵或者心灵的丑陋。

对这些作者,我当然是鄙视的。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