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胡思想:TPP停摆或许欧亚经济联盟和“一带一路”成主流
点击:  作者:胡思想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17-02-02 22:23:17

 

1.jpg

 

       作者按2017年1月23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正式宣布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彻底推翻了他的前任贝拉克•奥巴马留下的一大政治遗产。自参加美国总统竞选以来,特朗普多次抨击TPP将“摧毁”美国制造业,承诺当选后不再签署大型区域贸易协定,而是注重一对一的双边贸易协定谈判。他23日签署行政命令时表示,退出TPP对于美国工人来说是件“大好事”。但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来说不以为然,就在3天前,安倍还在内阁会议上决定批准TPP,成为12个协定签署国中首个完成立法批准程序的国家,他同时表示将继续劝说美国。日本政府上上下下都在传递着希望美方理解TPP并继续劝说美方的信息。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也反复表示,东京希望说服特朗普不要退出TPP。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世耕弘成也称,日本将继续向特朗普传递TPP的重要性。对安倍政府来说,TPP一直是经济增长战略的核心,预计TPP能使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加13.6万亿日元(约合1100亿美元),创造近80万个工作岗位。从更长期来看,TPP是日本争夺未来亚太贸易话语权,并在地区经济竞争中占领先机、平衡地区力量的抓手。但是,从地缘战略角度来看,TPP可能原本就是一个“屁”!

 

      英国近代地理学的鼻祖哈尔福德·麦金德爵士生于1861年2月15日,1904年1月25日,麦金德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宣读了论文《历史的地理枢纽》,麦金德在文章中提出了“心脏地带”的论点,他是第一个以全球战略观念来分析世界政治的人。麦金德认为,欧亚大陆是一块连续的陆地,这个心脏地带的东面、南面和西面是呈巨大新月形的边缘地区,由海路可以到达。

 

      麦金德认为,欧亚大陆上那一片广大的、船舶不能到达、但在古代却任凭骑马牧民纵横驰骋,而今天又即将布满铁路的地区,是世界政治的一个枢纽区域(地区);枢纽以外地区,在一个巨大的内新月形地区中,有德国、奥地利、土耳其、印度和中国;在外新月形地区中,有英国、南非、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和日本。如图1所示。

 

      1919年巴黎和会之时,麦金德把他最初的论文扩展成一本叫做《民主的理想与实现》的书。在文中他用“心脏地带”代替“枢纽地区”,并且看到东欧的地缘政治上的重要作用,把他的世界地缘政治上“陆心说”归纳为三句名言:谁统治东欧,谁就能主宰心脏地带;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能主宰世界岛;谁统治世界岛,谁就能主宰全世界。世界岛是欧、亚、非三大陆,由于其相连成一体,故称为世界岛。

 

      但是,就在麦金德宣读了他的论文《历史的地理枢纽》后,后来成为英国海军大臣和主管印度事物大臣的L.S.艾默里(Amery)先生在讨论中作了发言,他认为,铁路的机动性和海上的机动性,加上“由航空作为动力的一种手段来加以补充”,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地理分布必然丧失它的重要性,而成功的列强将是掌握最大工业基础的那些国家”。他最后作结论说:“在大陆中心还是在岛屿上这个问题并不重要,哪个民族拥有工业的力量,发明的力量,科学的力量,它就能打败其他所有的民族”。但麦金德最后明确指出:某一新的力量代替俄国对这片内陆地区的控制,将不会降低这一枢纽位置的意义。

 

      麦金德认为大陆心脏地带具有核心地位的价值,它处在欧亚大陆的中央,使它与内新月区(边缘地区)的一些地方有内部交通的便利。位于世界岛的心脏地带和边缘地区的俄罗斯、德国、奥地利、土耳其、印度、中国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不在世界岛上的英国、南非、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虽然大部分也通过工业化实现了强国的梦想,但它们仍然处于地理上的不利地位。

麦金德的假设可以说引致了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企图在大西洋沿岸建立霸权,日本企图完全控制远东亚洲的边缘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又是德国和日本企图控制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区及其广大实力资源。

 

      日本是一个岛国,由于地狭物贫,虽然依靠工业化取得了强国的地位,但是始终有“登陆”欧亚大陆的梦想。日本在1927年写成的《田中奏折》中说:“先征服台湾,后吞并朝鲜,然后征服满蒙和中国,之后是南洋和印度,中亚和欧洲,……为此要打倒美国,与苏联作战。”日本在二战初期占领了从沿海地区向内陆纵深的大半个中国和东南亚,最后在退却到位于心脏地带的中国反击和俄罗斯支持下,终究失败。其实,两次世界大战日本都是希望登上欧亚大陆这个世界岛,都失败了。随着现代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发展联网,欧亚大陆尤其是心脏地带的战略地位将进一步提高。

 

      我们了解了地缘战略的基本理论,再来审视《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和欧亚联盟问题,就能够得出比较客观的判断。

 

      TPP是2005年由新加坡、新西兰、智利和文莱四个小国发起成立的。他们都不是处于世界岛上的国家。美国开始并没有引起重视,直到2008年,美国宣布参与TPP并于2009年启动谈判。美国借助TPP的已有协议,开始推行自己的贸易议题,全方位主导TPP谈判。在美国的主导下,TPP成员也在扩展。TPP除美国之外还有8个成员国:亚洲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和越南,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及南美的智利、秘鲁。这九国的GDP高达16.9万亿美元,占世界GDP总量27.2%;如果加上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TPP的GDP总量则将达22.3万亿美元,占世界的35.5%。

 

      2011年11月13日结束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峰会上,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成为热门话题。美国希望在2012年年底前,九个正在磋商的国家能够签署“下一代贸易协定”。而目前讨论中的内容,包括经济立法、经济透明度、反贪污、金融改革、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要求。美国还提议,要求国有企业在采购与出售商品和服务时以商业方式进行,在重要的国家项目上不能歧视他国企业,并限制政府补贴和信贷支持。

 

      美国之所以要借助主导TPP之机,掌握亚太多边合作主导权,并将其作为亚太战略在经济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其重要的地缘政治目标的。最近,希拉里在《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美国的太平洋世纪》的文章,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美国的亚太政策,强调今后10年美国外交方略最重要的使命之一是大幅增加对亚太地区外交、经济、战略和其他方面的投入,并指出利用亚洲的增长和活力是美国的经济和战略利益核心,也是奥巴马总统确定的一项首要任务。

 

      TPP有可能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加入日本后,TPP将较有二十七个成员国的欧盟还大百分之四十。可大大增加美国在亚太区的影响力。美国有意以TPP取代APEC,奥巴马和其他一些国家的领导人已经就TPP达成基础框架,明年之前将形成整个协定的法律文本。他指TPP将帮助美国实现出口倍增的目的,支撑美国数以百万计的工作机会。

 

      美国共和党议员布雷迪表示,在日本要求参与由美国主导的TPP后,加拿大、墨西哥及其他至少两个国家都表示有兴趣加入,证实这股势头强大。他又说,据悉菲律宾及巴布亚新几内亚也都表示有兴趣加入协商。奥巴马指美国过去是亚太区的领导者,不希望未来影响力减低。奥巴马大力促销高度自由化的TPP,外界认为,美国有意推动TPP取代亚太经合组织(APEC),并将中国排除在外。中国没有被邀请参与TPP商讨。将中国排除在外。从而与军事上围堵中国形成呼应。

 

      围绕着要不要加入TPP,日本国内舆论空前对立。在日本农协向国会提交的反TPP请愿书上,多达356名国会议员签名支持,其中自民党166名、民主党124名。日本内阁府试算称,若签署TPP,日本GDP在10年内将增加2.4~3.2万亿日元;但农林水产省认为将损失约11.6万亿日元,且将导致约340万人失业;经产省认为,日本若不参加TPP,韩国一旦同美、中或欧盟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日本GDP将损失10.5万亿日元,失业人口将增加81.2万。

 

      TPP究竟是什么?日本国内的拥护派视其为若不搭乘便无法存活的诺亚方舟,反对派则称其是毁灭日本的“黑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10年TPP框架下的GDP总和为16.84万亿美元,占全世界的27%,但如果日本、加拿大、墨西哥加入,则会增至24.91万亿美元,从而产生一个占世界经济总量40%的巨大经济圈,尤其是美日GDP总量将占此经济圈GDP总规模的91%,TPP将成为事实上的“美日自由贸易协定”。

 

      这样的经济联盟不仅左右日本未来的政治经济方向,还将影响东亚地域统合,打乱整个东亚战略布局。奥巴马称,“TPP不仅会成为亚太地区的模范,还将成为全世界的模范”。可以预见,参加谈判的国家越多,各国就越难达成一致。

日本国内围绕着TPP意见对立的根源,绝非表面上呈现出来的各阶层各行业的利弊计算。实际上,包括WTO、APEC等现有框架在内,都是有利必有弊,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要不要参加,而在于“政府交涉力”是否够强。在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大势面前,只要参与其中就必定存在风险,但若被边缘化则是死路一条。

实际上,日本陷入了难以走出的“囚徒困境”。客观地讲,TPP既不是诺亚方舟也绝非“黑船”。虽然身居船长之位的美国有扩大其市场的打算,但装载什么,如何装载这些问题还是要通过谈判来解决。一方面是赌上国家利益的谈判以及国内政策调整的艰难,另一方面则是脱离国际新秩序后的不利地位。相比之下,后者更为棘手。

 

      加入TPP是否会有益于国民的生活取决于政府的交涉能力,换言之就是日本跟美国的交涉底线究竟在哪里。如何使这件既有毒又具药效的事情成为帮助日本重建的妙方呢?真正的考验正在于此。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加入TPP的国家目前大多还是在世界岛以外的国家。这些国家在地理上具有天然的劣势。尽管美国将TPP称为“一个面向21世纪的、高标准全面的多边自由贸易协议”。TPP寻求缔约国10年内取消所有关税,实现贸易自由化。有美国官员暗示说,中国没有遵守自由贸易的所有规则,即便中国收到TPP的邀请,也会对其提出一大堆条件。

 

      对中国而言,如果日本签署了TPP,对缔结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将产生负面影响,中国的东亚战略将陷入被动。显然,美国推动TPP除了要分享亚洲高速经济增长成果外,凭借TPP实现“重回亚洲”,掌握亚太区域的主导权更是其战略重心所在。美国在推进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交涉时,受国会、工会、非政府组织等施压,曾制定严格的劳动标准和环境标准,迫使加盟国推进“自由化”改革。在TPP问题上,美国也设置了中国难以“达标”的苛刻标准,这势必让中国陷入战略被动局面。

 

      为此,中国不一定要加入TPP,应优先考虑和俄罗斯加强联盟性质的合作,并考虑向周边各国“分散风险”,充分利用自身巨大的市场优势,继续推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及“东盟+3”等东亚战略;同时,应加快推进在进一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化基础上的城市化进程,尽快转换为内需主导的经济模式,降低经济的对外依存度。

 

      2007年2月10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德国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严词抨击美国的单边主义和“过度武力”。普京的演讲指责美国推行旨在使美国成为世界“单一霸主”的政策,致使世界变成更加危险。他说,美国越境攻打别国的单边主义行为,触发其他国家的不安全感,促使许多国家开始寻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导致“核武军备竞赛”。自上个世纪80年代的俄罗斯民族历史性地缘政治大退却已临近底线。北约东扩并开始把下一步扩张的矛头对准被俄视为本国“特殊利益地区”的独联体国家。普京批评北约东扩时指出,北约过去曾承诺,不会在德国东边部署军队,俄认为这是北约对俄安全所作的保证,但如今北约军力已逐渐逼近俄罗斯。“这具有挑衅意义,会削弱俄罗斯和北约的政治互信。”美国以“9•11”事件为契机派军队进驻中亚前苏联国家,对独联体国家推行“扩展民主”战略。美国和西方国家大力扶持由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共同倡导的“民主选择共同体”(简称民共体)和旨在肢解独联体的“古阿姆”集团。中东欧各国继争先加入北约、欧盟后,又争相介入美国导弹防御计划。对于美国计划在波兰、捷克建立反导弹基地,普京言辞激烈地说,俄军事战略家认为,美国的计划“削弱”了俄战略武器威慑能力。普京表示不会让出战略优势,俄将发展造价相对便宜的“不对称系统”应对美国的反导弹系统。

 

      俄罗斯战略家认为,如果乌克兰和格鲁吉亚两国加入北约,俄罗斯将失去在黑海和波罗的海的存在,被赶出欧亚大陆的东北部,北约对俄罗斯的包围圈将收紧。俄罗斯将难保大国地位。2008年04月4日,为期3天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首脑会议未能同意吸纳乌克兰和格鲁吉亚两国加入北约“成员国行动计划”。这意味着北约“包围”俄罗斯的计划暂时受挫。这也说明法国和德国对美国一极独大抱有戒心,对在接纳乌、格两国问题上与美国的分歧仍然存在。但是,乌克兰和格鲁吉亚两国加入北约只是时间问题。

 

      乔治•凯南(George Frost Kennan,1904年2月16日-2005年3月17日),被誉为美国“遏制政策之父”。是美国国家政策顾问、外交家、政治学家和历史学家、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围堵政策始创人。1925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1946年2月22日,任驻苏联副馆长的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了一封长达8000字的电报,对苏联的内部社会和对外政策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并最终被美国政府所采纳的对付苏联的长期战略,也就是遏制政策,对20世纪后半叶的世界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1953年,由于乔治•凯南对苏联怀有刻骨的意识形态偏见,公然将苏联与德国法西斯相提并论而被苏方驱逐出境。

 

      1947年4月,国务卿乔治•马歇尔让乔治•凯南建立了政策规划司,改机构随后成为美国国务院的长期智库。凯南化名X先生,在美国《外交事务》季刊上发表文章《苏联行为的根源》,该文明确提出美国要使用“抵抗力量”,对苏联的扩张倾向进行长期、耐心、坚定与警觉的“遏制”。文章发表后引起了极大关注。文中所提出的“遏制”苏联的主张,被普遍认为是美国对苏战略的思想基础。从此一直到冷战结束,美国对苏战略,乃至整个大战略都被称为“遏制战略”,凯南本人也因此获得了“遏制之父”的称号。“遏制”一词也从此成为美国在针对与其意识形态相异的国家制定外交政策时的口头禅。美国不仅在苏联解体之前一直将其奉为对苏政策的基本原则,还将“遏制”的范围扩大到伊朗和中国等国。甚至1998年克林顿访华前夕,美国还爆发过一次关于对中国到底是要遏制还是要接触的大争论。乔治•凯南在制定马歇尔计划中起了核心作用。此外,在建立自由欧洲电台和中央情报局(CIA)的秘密行动中也起了核心作用。

 

      乔治•凯南晚年承认犯下重大错误。虽然凯南提出了遏制政策,但当他看到遏制政策与愈演愈烈的常规武器及核武器军备竞赛联系在一起时,他极为沮丧。因为他一直深信,美国无法根据自己的设想来改造其他国家。为此,他反对美国干涉越南及发动越南战争,反对里根政府的军备竞赛;对于自己在1947年提出的对苏“政治战”计划——这一计划后来成为中央情报局秘密行动的信条,后来他遗憾地说,这是他一生之中所犯下的最大错误。在冷战结束后,他反对克林顿政府时期扩大北约的政策,认为这是后冷战时代美国最致命的政策失误。可以说,他所主张的美国外交应该是一种“谦虚而温和的”外交。凯南认定美国没有力量改变其他国家的意识形态,为此,他认为美国的外交政策应尽量“谦虚谨慎”,别四处输出“民主自由”,别充当世界警察。凯南这一思想显然不容于美国的决策层。但越到晚年,他的这一思想越清晰。1999年,凯南接受采访时,批评美国政府四处充当教师爷的作法“不过脑子,虚荣,讨人嫌”,并表示,美国人要避免对别国指手画脚,特别是中国和俄罗斯。

 

      冷战结束后,以美英为核心的西方海权势力以“外新月型地带”和“内新月型地带”为前进基地,迅速从东、南、西三个方向突入欧亚大陆“心脏地带”。在欧洲方向上,通过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北约东扩等契机,从西面渗入“心脏地带”。在亚洲方面,以“9•11”恐怖袭击为契机,美英在印度洋、阿拉伯海、波斯湾和地中海地区集结兵力,先对阿富汗塔利班开战,随后发动推翻萨达姆政权的第二次海湾战争,由西南和南面进入“心脏地带”,美国通过阿富汗战争趁势在乌兹别克、吉尔吉斯斯坦建立军事基地,并对蒙古国实施军事援助,从东面楔入“心脏地带”。法英牵头搞掉利比亚卡扎菲政权后,美英等西方国家又把矛头对准叙利亚和伊朗。这种战略格局表明,以美英为代表的海权势力已经开始对陆权势力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发起冲击和分割包围。

 

      2010年,戴旭出版了《C形包围:内忧外患下中国突围》著作,其中第一章是《2030:中国面临被肢解的命运——美国世界帝国战略与中国的危机》。戴旭认为,中国周边环绕着一条连续的“破碎地带”,包括军事基地、军事联盟、核武、赌场和毒品包围中国,再加上恐怖主义等问题。中国是一个“完全被地缘政治包围的国家”。

 

      美国为什么包围中国?那是因为美国站在20世纪军事和政治成就的基础上,准备在21世纪建立世界帝国。美国在20世纪打败了日本、德国和苏联;要在21世纪完成帝国大业,还要率领欧盟、日本和印度,瓦解和除掉伊斯兰世界、俄罗斯和中国。干掉对手,最终还是为了占有对手的财富。伊斯兰世界是石油;俄罗斯也是,还有其他财富;中国则除了直接的财富之外,还有人力资源。美国是帝国主义阶段的资本主义。贪婪的欲望促使它占有全世界。人类世界,战争是跟着财富走,强者是围着弱者转的;弱者就是强者的猎物。1840年,中国财富积累到顶点,欧洲工业力量转化为武装力量,第一次全面洗劫中国;1894年,中国在洋务运动中又积累起一定的财富;日本将崛起的工业力量转化为武装力量,第二次洗劫中国;今天,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又积累起一定的财富,美国通过借债“拿”去了大部分,这些钱都不会还了。美国又组织对中国的战略包围,种种迹象表明,第三次对中国财富的洗劫又将开始。一旦中国被肢解,中国庞大的人口将被美国当做炮灰,与俄罗斯同归于尽。

 

      戴旭认为,中国已被“C”字形战略包围。编织这个包围圈的是美国。只有它有这个气魄,也只有它有这个能力和需要。美国对中国的海上包围圈以日本为起点。日本之后,就是台湾。越过台湾,就是南海。日本、朝鲜半岛、台湾、南海……这就是冷战期间美国为中国准备的第一岛链。现在不是中国冲击第一岛链的问题,而是美国在收紧这一根链子。南海的背后是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是被称作第二岛链的一个点。越过南海,再向西就是印度。事实已经很清楚:美国正策动日印对中国进行东西战略夹击,澳大利亚和越南配合。日本是一扇门,印度是一扇门,越南等国是门闩。美国就是那个关门人。美国轻轻的一用力,从太平洋到印度洋,3万公里的海洋大门就对中国关上了。因此,中国海上蓝色大门随时可能被关死。

 

      罗援指出,美国除了在第一岛链对中国进行围堵,另外在关岛地区、夏威夷地区形成对华三道封锁链。如图4所示。罗援谈到,有人说现在美国对华形成了C型包围。这个C型包围实际上就是以前讲的新月型包围。他认为,现在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对华已经不是“新月”型包围了,而是“满月型”包围,就是在东西南北都摆点布势,像下围棋一样,在这些地区抢占战略支撑点。美军将60%的攻击潜艇都计划部署到亚太地区外,还计划把战略轰炸机部署在关岛。对此,中方应该高度警惕。罗援指出,中国现在的周边环境并非太平无事。他认为要有忧患意识,要有国防意识。面对美国的“包围”,中国在应对上要体现出“大的格局、大的思考、大的战略”。一方面要加强自己海空力量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在周边建立一些战略支撑点,经营好周边安全环境。

 

      戴旭认为,中国陆地上正被美国抄后路。美国在陆地上对中国的包围,是接着海上包围圈展开的。具体地说,是从印度开始的。印度是美国包围中国海上封锁线的终点,又是陆地包围圈的起点。印度之后,是巴基斯坦。美军在巴基斯坦随意袭击,动机是“必须尽一切可能迫使建设了瓜德尔、需要伊朗天然气的中国退出”。再往西,是阿富汗。美国赖在阿富汗是一箭双雕。一是可以继续实施肢解俄罗斯的大战略,同时也为削弱中国,掐断中国自中亚的能源通道,提前布势。自中亚向东,就是蒙古。多年来,美国和日本一直在蒙古不遗余力,进行经济援助,军事演习,直至扶持亲西方政府上台。美国迄今已被称为蒙古的第三邻国。如果打开世界地图,可以发现,中国从海上到陆地,已被美国包围得严严实实,像一个横躺着的U形试管,只剩下东北亚和俄罗斯接壤的很小部分,还玄乎着。随着日本宣布未来应对中国崛起,有人主张与俄罗斯携起手来。果真如此,加上朝鲜半岛的局势如果逆变,这一个小口也可能即将被堵上,那就成了一个O型。

 

      2011年11月,奥巴马在访问澳大利亚前,在白宫接受澳大利亚电视采访时,针对中国的迅速发展,终于把美国人的真实想法说出来了。奥巴马通过电视镜头向全世界明确宣布:如果10多亿中国人口也过上与美国和澳大利亚同样的生活,那将是人类的悲剧和灾难,地球根本承受不了,全世界将陷入非常悲惨的境地。

 

      中国对美国是一片诚意,美国也一再宣称要发展两国关系,为什么暗中紧锣密鼓、水泄不通地包围中国?戴旭认为,这并不是美国和中国天然有仇,也不是双方文明和意识形态的冲突,而是由美国追求建立世界帝国的大战略目标决定的。2014年2月14日,美国国务卿克里访问北京并与中国领导人会谈。克里强调,美国欢迎中国和平崛起,绝无遏制中国的意图。中国对美国很重要,美中关系对两国和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美方期待在新的一年里同中方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美中新型大国关系建设取得新的实质进展。王毅表示,中国愿意同美方合作,把以不冲突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特征的新型大国关系真正落到实处。就朝鲜问题王毅说,中国绝不允许朝鲜半岛生乱生战。克里稍后强调,中美要为“大国关系树立榜样”。他说:“我认为全世界都在等着看中美如何求同存异。”在表面和善的态度背后,往往是霸权阴狠的心机,这一点,已经累次为事实所证明。美国的前国务卿希拉里就多次做过类似的表态,但每次这样的表态之后,美国对中国打压都更上一层楼。可以预计,在此次克里表态不久,美国就将出台对中国打压的新动作。长期以来,一些人中国人把美国定位于自己的伙伴、朋友甚至夫妻的角色,正是本着这样的理解,他们满腔热情地与美国打起了交道,满怀希望地想得到美国的认可、认同乃至青睐,结果总是换来一场接一场的伤心,一次又一次的失望。2014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会见达赖喇嘛。这是奥巴马入主白宫后第三次会见达赖喇嘛。发展到今天,美国对中国已呈步步紧逼之势,突出的表现两点:一是为日本、菲律宾等国撑起军事保护伞,鼓励他们肆无忌惮地挑战中国;二是直接向中国发号司令,要求中国取消东海防空识别区,不得设立南海防空识别区,公开打中国的耳光。如果有谁以为霸权政客会向中国做什么战略保证,或者以为他们口若悬河的所谓保证会有什么实际价值,则非上大当不可。须知,帝国主义者的战略葫芦里从来都是毒药,这是一条宝贵的历史经验。当年对前苏联所谓“北约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绝不东扩”的保证可为殷鉴。

 

      中美关系永远好不起来,美国是我们最大的挑战。但是我们必须想办法避免现在或者近期和美国打仗,因为我们现在军事实力和它相差不小。而且我们应该尽量利用和平时间发展自己。但是也不要对其作出太大让步。中国不需要打美国,它会自己打自己,我们只要提防自己不要被它吃掉就可以了。在国际上很难找到一个国家敢于反美亲华,俄罗斯也不敢。所以中国需要和美国保持好的关系,但是永远不会成为朋友、盟友关系。毛泽东知道不和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打交道,会给自己造成很多困难,但是不是学习美国的制度,而是吸收它好的地方,不要它坏的地方。美国用利益攸关者、G2等麻痹我们,国内有人就以为美国很给我们面子,就很高兴。美国还推动中美军事交流。国内有人就以为只要中美之间扩大军事交流,将来两国之间就不会打仗了。其实美国这是在通过交流来摸清中国底细,同时对军官进行渗透和和平演变,将来一旦时机到来,它还会更坚决地制造和中国的冲突。美国现在也鼓励中国发展国内市场,但是它的目的是让美国公司来主导这个市场,卖它们的商品。美国的最终目的是要统一全世界。2007年2月10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德国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严词抨击美国的单边主义和“过度武力”。普京的演讲指责美国推行旨在使美国成为世界“单一霸主”的政策,致使世界变成更加危险。他说,美国越境攻打别国的单边主义行为,触发其他国家的不安全感,促使许多国家开始寻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导致“核武军备竞赛”。自上个世纪80年代的俄罗斯民族历史性地缘政治大退却已临近底线。北约东扩并开始把下一步扩张的矛头对准被俄视为本国“特殊利益地区”的独联体国家。普京批评北约东扩时指出,北约过去曾承诺,不会在德国东边部署军队,俄认为这是北约对俄安全所作的保证,但如今北约军力已逐渐逼近俄罗斯。“这具有挑衅意义,会削弱俄罗斯和北约的政治互信。”美国以“9•11”事件为契机派军队进驻中亚前苏联国家,对独联体国家推行“扩展民主”战略。美国和西方国家大力扶持由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共同倡导的“民主选择共同体”(简称民共体)和旨在肢解独联体的“古阿姆”集团。中东欧各国继争先加入北约、欧盟后,又争相介入美国导弹防御计划。对于美国计划在波兰、捷克建立反导弹基地,普京言辞激烈地说,俄军事战略家认为,美国的计划“削弱”了俄战略武器威慑能力。普京表示不会让出战略优势,俄将发展造价相对便宜的“不对称系统”应对美国的反导弹系统。

 

      俄罗斯战略家认为,如果乌克兰和格鲁吉亚两国加入北约,俄罗斯将失去在黑海和波罗的海的存在,被赶出欧亚大陆的东北部,北约对俄罗斯的包围圈将收紧。俄罗斯将难保大国地位。2008年04月4日,为期3天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首脑会议未能同意吸纳乌克兰和格鲁吉亚两国加入北约“成员国行动计划”。这意味着北约“包围”俄罗斯的计划暂时受挫。这也说明法国和德国对美国一极独大抱有戒心,对在接纳乌、格两国问题上与美国的分歧仍然存在。但是,乌克兰和格鲁吉亚两国加入北约只是时间问题。

 

      2011年9月24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执政的统一俄罗斯党代表大会上提议,由普京参加2012年总统大选,普京接受提议并获该党通过。随后,普京表示如若当选,将任命梅德韦杰夫担任总理。这意味着梅普两人已达成协议,梅德韦杰夫将放弃连任,普京在时隔四年后将重回总统宝座。普京是俄罗斯最有权威的政治家,可以说是每百年才能遇到的伟人,他能够带领俄罗斯国强民富重振大国雄风。

 

      2011年10月5日,普京在发表于《消息报》的文章中提出了要在关税同盟和统一经济空间基础上创建欧亚联盟的战略构想。普京强调,成立将于2012年启动的俄白哈统一经济空间“不仅对这三国,而且对前苏联地区所有国家来说都是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如今必须通过吸纳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来扩大成员范围,并在未来迈向新的合作水平——成立欧亚联盟。根据普京的设想,可以让其他伙伴,首先是独联体国家,加入该联盟。普京同时强调,“这不是要以某种形式重建苏联”,新联盟将建立在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和政治经济原则之上,“我们提出的是强大的超国家联盟模式,它能够成为当今世界的一极,并在欧洲和亚太地区之间发挥有效的‘纽带’作用”。普京还指出,“我们不打算与谁断绝往来和反对谁。欧亚联盟将建立在通用的一体化原则基础上,如自由价值观、民主和市场准则”。加入欧亚联盟恰恰有助于以更加强大的姿态更快融入欧洲。他认为,成立欧亚联盟将借重欧洲联盟和其他区域联盟的经验,使其成员在21世纪复杂的世界中占据应有地位,成为当代世界多极当中的一极,与美国、欧盟和亚洲分庭抗礼。

 

      分裂的小国难以生存,加强国家间联盟,形成多极世界。2011年3月19日,法国总统萨科齐宣布,针对利比亚的打击“已经开始”。法国成为第一个向利比亚政府军发动空袭的西方国家。位于地中海的美军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巴里号也向利比亚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多国开始军事干预。

 

      在世界上打得赢就是老大。在国际事务中似乎遵循着丛林法则,强则生存。我们回想一下伊拉克战争、南联盟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到今天的西方国家联盟空袭利比亚,无不是类似“群狼围捕小羊”的游戏。随着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变化,民族因素和宗教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明显上升,各种民族主义思潮和活动趋于活跃,一些大国或国家联盟干预别国的内政总是从民族和宗教问题入手,引发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冲突和内乱,然后又以所谓“维护稳定、保护该国平民和平民居住区免受武装袭击的威胁”等为借口,对一个主权国家开展侵略。

那么,中小国家今后如何生存呢?一是强力发展工业化,坚决振兴军备;二是积极寻求加入大国或强国联盟,或与之建立联邦制国家。坚决不要企图自己当一个小国王。象当年南联盟被西方多国空袭侵略时想加入俄罗斯都不可能了。三是在国内政治上关注民生,提高国民素质和爱国热情;四是将一切分裂主义分子和思潮消灭在萌芽状态。

 

      中俄都是欧亚大陆心脏地带的国家,也是美国及西方国家分割包围的对象,需要抱团取暖才不被各个击破。时间到了2014年的现在,美国支持欧盟和俄罗斯争夺乌克兰的斗争正在上演。乌克兰对俄罗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俄媒体评论道,“乌克兰有俄罗斯可以不惜任何代价都要去维护的战略利益。”此话并非言过其实,拿破仑当年就说过,“占领基辅就等于抓住了俄国的双脚。”而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曾直言:“乌克兰是欧亚棋盘上的重要地带……没有乌克兰,俄罗斯就不再是一个欧亚帝国,其地缘战略选择将受到极大限制”。因此,美国和欧盟都极力干涉乌克兰内政。2013年11月21日,乌克兰政府突然宣布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导致24日超10万人走上基辅街头抗议。2014年1月28日,乌克兰总理阿扎罗夫提出辞职申请。2月18日,基辅发生近三个月来伤亡最严重的暴力冲突。总统亚努科维奇21日对反对派做出妥协,签署一项旨在结束该国政治危机的协议。乌克兰议会22日宣布,总统亚努科维奇无法履行其职权,议会通过投票决定撤销其职务,并将大选日期提前至5月25日。此前,亚努科维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不打算辞职,也不打算离开乌克兰。同日,亲西方的前总理季莫申科获释,她宣布将参加总统大选。乌克兰巨变令俄罗斯措手不及。亲俄的亚努科维奇如丧家之犬,完全失去了对国内局势的掌控能力,而政变上台的当局一边倒地亲西方。但是普京的反映迅速而坚决,一方面大规模地进行军事动员,实施空前巨大的军事威慑,同时直接发兵克里米亚,夺占重要的立足点。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议会6日通过决议,决定克里米亚以联邦主体的身份加入俄罗斯联邦。克里米亚议会决定将关于该共和国地位的克里米亚全民公投从本月30日提前到16日举行。

 

      2014年3月19日,当天下午3时(北京时间18日晚7时),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向议会上下两院发表电视演讲,就克里米亚问题阐述俄方立场。3月16日,在克里米亚举行了全民公决,此次公决完全符合民主程序和国际法规则。参与公决的有82%的居民,其中超过96%的选民支持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当地时间3月18日,俄总统普京、克里米亚议会议长康斯坦丁诺夫、克里米亚总理阿克肖诺夫和塞瓦斯托波尔市议会主席恰雷,共同签署有关克里米亚共和国和塞瓦斯托波尔市加入俄罗斯联邦的条约。

 

      普京说,在乌克兰近期事件的背后站着另外一些人,他们有着不同的目标:他们筹备又一次政变,他们计划夺取政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伴随这一进程而来的是恐怖、杀戮和种族迫害。政变的主要执行者是民族主义者、新纳粹分子、恐俄者和反犹分子。乌克兰局势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近几十年来发生在世界上的种种事件。自从两极体系不存在后,地球上的太平日子就一去不复返了。在实际政治运作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们并不喜欢国际法来,他们倾向于推行强权主义。他们坚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是唯一的例外,他们坚信世界的命运要由他们来决定,坚信只有自己是永远正确的。他们在这个世界上为所欲为:一会儿对这个、一会儿对那个主权国家动武,以“要么与美国站在一起,要么成为美国的敌人”为原则构建同盟。为了给自己的侵略加上合法性的幌子,他们从国际组织中挑选需要的决议,要是找不到,那就管它联合国(大会)还是安理会,一概忽略。在南斯拉夫他们就是这么干的,1999年,我们都记得很清楚。我当时很难相信自己的眼睛,在20世纪末,在一个欧洲国家的首都上空,持续几周呼啸着导弹和炸弹,随后便是如假包换的军事干涉。然后是阿富汗,接下来是伊拉克,在利比亚问题上,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也被公然撕毁,说好的是开辟禁飞区,结果公然开始轰炸了。还有一连串的“颜色革命”。“阿拉伯之春”已经变成了“阿拉伯之冬”。在乌克兰,他们干脆赤膊上阵,训练充分、装备精良的武装分子被拉出来解决问题。这些行为目标是指向乌克兰和俄罗斯的,指向欧亚的融合。

普京在接受泰晤士报采访时说:“我们感到,美国不需要朋友。美国需要的是能够接受摆布的附庸。俄罗斯《导报》3月21日刊发题为《普京总统的克里米亚自白》的文章称,普京有关克里米亚问题的讲话更像是自白或是高水平的心理分析独白,世界政治史上未曾有过。“俄罗斯真诚地希望与西方同行对话。我们经常建议在一切关键问题上合作,提高信任水平,希望我们的关系是平等、坦率和真诚的。但我们没有看到回应。相反,我们一次次地受骗,背着我们通过决议,把既成事实摆在我们面前。”这些话语都十分准确地表达了普京的内心屈辱。14年前普京有完全不同的表述。2000年3月,普京作为总统候选人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说,俄罗斯可以成为北约的平等成员,条件是“俄罗斯的利益能够得到考虑,能够成为完全平等的伙伴”。但情况却不是这样。当小布什和布莱尔2002年背着普京将包括波罗的海三国在内的7个国家收入北约时,他把这种行为视为背叛。普京在克里米亚问题讲话中直言不讳地说,“一次次地欺骗我们,背着我们做出决议,把既成事实摆在我们面前。例如北约东扩,在我们家门口部署军事设施。还不停地对我们说,‘这和你们没有关系’”。

 

       普京对苏联的看法10年来没有改变,2005年他在国情咨文中称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是俄罗斯人民的最大悲剧。‘苏联人民受了精英的一次又一次欺骗!整个苏联则受了美国一次又一次的欺骗!苏联解体绝不是什么‘苏联人的选择’,而是‘别人在我们背后替我们做决定’,把‘既成事实’强加给苏联人民!10年后他重复了这种提法,他说,“俄罗斯人是世界上最大的被分裂的民族”,而克里米亚的俄语居民就像“一袋土豆”被出卖。再看看‘乌克兰近期事件’吧!‘背后站着另外一些人,他们有着不同的目标:他们筹备又一次政变,他们计划夺取政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伴随这一进程而来的是恐怖、杀戮和种族迫害。政变的主要执行者是民族主义者、新纳粹分子、恐俄者和反犹分子’。背后更可怕的是外国势力!他们雇佣枪手,在两派之间打黑枪,故意挑起乌克兰的内部冲突!

 

      俄罗斯总统普京21日签署克里米亚共和国及塞瓦斯托波尔市加入俄联邦的总统法令,宣布两地完成了所有入俄法律程序,成立克里米亚联邦区。

 

      2014年5月28日,奥巴马出席西点军校毕业典礼并发表演讲,阐述他的新外交政策。奥巴马声称,美国利用影响世界的舆论,使得克里米亚并入后的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遭遇孤立。由于美国的领导,世界立即谴责俄罗斯的行为,欧洲和G7加入了实施制裁的队列,北约加强了对东欧的义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帮助稳定乌克兰的经济,欧安组织观察员让世界看到了乌克兰的不稳定地区。奥巴马表示,美国打算成为未来100年内的世界领袖。并承诺加强支援叙利亚反对派。奥巴马表示,在国际问题上,美国会动员盟友采取联合行动,但若直接威胁到美国和盟友的安全,仍会在必要时单方面动武。奥巴马说:“在21世纪,独善其身绝非美国的选项,不受控制的区域侵略行为,在乌克兰南部,在南海,或在世界的任何地方,最终会影响到我们的盟友,并可能牵涉到美国的军队行动。”

 

      乌克兰冲突的背后实际上是美欧与俄罗斯争夺的结果,也可以看成是美欧进一步压缩俄罗斯空间的结果。这是一场美国和欧洲盟友必须获胜的竞赛。“今日俄罗斯”电视台5月13日报道称,自乌克兰危机以来,美国情报机构在乌克兰骚乱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受外界关注。实际上美国情报人员早已潜入乌克兰境内,并为乌克兰政府军和国民近卫军在东南部进行的反恐行动提供直接军事支持。俄专家认为,当前的乌克兰危机是美国在幕后一手导演和推动的,意图制造乌克兰危机和混乱,诱使俄罗斯对乌进行军事干涉,离间俄欧关系,引发俄欧矛盾和对立,最终在欧洲大陆导致新冷战。

 

      俄罗斯在稳固了中南部局势后,在远东地区有必要从中国和日本引进学习俄语并在俄罗斯留学后的年轻人口,因为人口也是保持大国地位的重要资源要素。无论如何,俄罗斯与中国的联盟应该是平等的战略伙伴关系。尤其是2012年GDP总量中国已是俄罗斯的4倍,中国要谦虚谨慎,充分照顾到俄罗斯的战略利益。对于欧亚大陆来说,欧盟形成一极是必要的和可能的。俄罗斯在欧洲可以与欧盟结盟,在亚洲可以和中国结盟。俄罗斯没有必要也绝对不会放弃自己在欧亚大陆处于枢纽地区(或叫心脏地带)的地位。

 

      “丛林法则”是英国理性主义传统的奠基人托马斯•霍布斯于1651年在他的名著《利维坦》一书中提出来的。“霍布斯丛林”是社会学中一个可怕的名词,他设想的“原始状态”下,每个人的生活都是“贫穷、孤独、肮脏、残忍和短命的”。由此生出的“丛林法则”概念则是:弱肉强食。在丛林法则下,人们之间没有道德,没有怜悯,没有互助,有的只是冷冰冰的食物链,有的只是残-暴无情和赤裸裸的利益关系。所有人都不关心别人,所有人都不惜牺牲别人以让自己生存,这一自我保全的利己动机是人性最根本的、决定一切的特征。很显然,“丛林法则”的社会是赢者通吃的社会,是强者的天堂,弱者的地狱。对于弱者来说它是一个悲惨的世界,在那里他们没有人权和自由,等待他们的是强者的奴役和欺凌。丛林法则下的社会里没有和谐可言,因此,我们应该摒弃丛林法则的社会。

 

      21世纪的国际社会仍没有脱离丛林状态,今天中俄的共同利益的交汇点显然高于分歧。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中友主席米•列•季塔连科在《俄罗斯的亚洲战略》一书中说:“俄罗斯的复兴要靠新欧亚主义。俄罗斯和中国必须永远站在一起,我们将永远是朋友,是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分开,那我们就要面临危险,要造成失败,下一步就有可能被一些国家肢解,我们将面临橙色革命、颜色革命或者形形色色叫不上名字的各种革命,也可能是一场反革命。”协面对共同的战略压力,中俄深化全面战略协作关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中俄有必要将以前的“战略伙伴关系”向更为紧密的战略盟友关系推进,其目的是捍卫雅尔塔法律体系,共同维护雅尔塔条约中确立的远东和平格局。

 

      今天的美国从民族主义国家异化为华尔街金融资本国家,美国已进入金融寡头而非实业民族资本统治的金融帝国主义历史时期,其外交已成金融增值而非民族利益实现的工具,美国外交的决策权已不在白宫而在华尔街。目前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也不排除美国出现用国家自毁即与中国和俄罗斯石玉俱碎的极端方式推行有利于金融资本利益的外交政策。在这样的条件下,中俄两国就更要联手一致,相互依靠,有理、有利、有节地为保卫两国的安全及远东和平而努力。

 

      中亚是俄罗斯传统势力范围,俄罗斯在中亚正在推进经济一体化,俄、白、哈三国关税同盟运转顺利,成员国未来将继续扩充,欧亚经济联盟也定于2015年开始正式运行。这是俄罗斯国家核心利益所在。中国应该考虑到俄罗斯的关切。由于俄罗斯和中国两国在中亚地区已经形成了利益平衡和分工合作,俄中完全可以设法避免利益冲突,携手主导中亚的一体化进程。因此,共同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俄方利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维护欧亚大陆的和平与稳定。

 

      2014年2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索契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习近平强调,我们要继续深挖巨大潜力,培育新的合作增长点,顺利推进战略性大项目合作,如期实施俄方向中方增供原油和天然气、扩建输油管道、建设合资炼油厂等项目,扩大核能、电力、煤炭等领域合作。中方欢迎俄方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使之成为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的新平台。共同维护世界及地区和平、安全、稳定。普京表示,愿同习近平主席继续保持密切交往,共同推动油气开发、核能、航空航天、通信、人文等领域合作。俄方希望充分发挥两国总理定期会晤机制的作用,有力推进重大合作项目。俄方积极响应中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愿将俄方跨欧亚铁路与“一带一路”对接,创造出更大效益。

 

      2014年5月20日,中俄两国元首在上海举行了会晤,在签署的《中俄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中。俄方认为,中方提出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非常重要,高度评价中方愿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考虑俄方利益。双方将寻找丝绸之路经济带项目和将建立的欧亚经济联盟之间可行的契合点。5月21日,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在上海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题为《积极树立亚洲安全观 共创安全合作新局面》的主旨讲话。习近平强调,中国将同各方一道,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搭建地区安全和合作新架构,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中国和平发展始于亚洲、依托亚洲、造福亚洲。中国人民愿意同各方一道努力,实现持久和平、共同发展的亚洲梦。2007年2月10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德国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严词抨击美国的单边主义和“过度武力”。普京的演讲指责美国推行旨在使美国成为世界“单一霸主”的政策,致使世界变成更加危险。他说,美国越境攻打别国的单边主义行为,触发其他国家的不安全感,促使许多国家开始寻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导致“核武军备竞赛”。自上个世纪80年代的俄罗斯民族历史性地缘政治大退却已临近底线。北约东扩并开始把下一步扩张的矛头对准被俄视为本国“特殊利益地区”的独联体国家。普京批评北约东扩时指出,北约过去曾承诺,不会在德国东边部署军队,俄认为这是北约对俄安全所作的保证,但如今北约军力已逐渐逼近俄罗斯。“这具有挑衅意义,会削弱俄罗斯和北约的政治互信。”美国以“9•11”事件为契机派军队进驻中亚前苏联国家,对独联体国家推行“扩展民主”战略。美国和西方国家大力扶持由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共同倡导的“民主选择共同体”(简称民共体)和旨在肢解独联体的“古阿姆”集团。中东欧各国继争先加入北约、欧盟后,又争相介入美国导弹防御计划。对于美国计划在波兰、捷克建立反导弹基地,普京言辞激烈地说,俄军事战略家认为,美国的计划“削弱”了俄战略武器威慑能力。普京表示不会让出战略优势,俄将发展造价相对便宜的“不对称系统”应对美国的反导弹系统。

2011年10月5日,普京在发表于《消息报》的文章中提出了要在关税同盟和统一经济空间基础上创建欧亚联盟的战略构想。普京强调,成立将于2012年启动的俄白哈统一经济空间“不仅对这三国,而且对前苏联地区所有国家来说都是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如今必须通过吸纳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来扩大成员范围,并在未来迈向新的合作水平——成立欧亚联盟。根据普京的设想,可以让其他伙伴,首先是独联体国家,加入该联盟。普京同时强调,“这不是要以某种形式重建苏联”,新联盟将建立在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和政治经济原则之上,“我们提出的是强大的超国家联盟模式,它能够成为当今世界的一极,并在欧洲和亚太地区之间发挥有效的‘纽带’作用”。普京还指出,“我们不打算与谁断绝往来和反对谁。欧亚联盟将建立在通用的一体化原则基础上,如自由价值观、民主和市场准则”。加入欧亚联盟恰恰有助于以更加强大的姿态更快融入欧洲。他认为,成立欧亚联盟将借重欧洲联盟和其他区域联盟的经验,使其成员在21世纪复杂的世界中占据应有地位,成为当代世界多极当中的一极,与美国、欧盟和亚洲分庭抗礼。

 

      中俄都是欧亚大陆心脏地带的国家,也是美国及西方国家分割包围的对象,需要抱团取暖才不被各个击破。时间到了2014年的现在,美国支持欧盟和俄罗斯争夺乌克兰的斗争正在上演。乌克兰对俄罗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俄媒体评论道,“乌克兰有俄罗斯可以不惜任何代价都要去维护的战略利益。”此话并非言过其实,拿破仑当年就说过,“占领基辅就等于抓住了俄国的双脚。”而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曾直言:“乌克兰是欧亚棋盘上的重要地带……没有乌克兰,俄罗斯就不再是一个欧亚帝国,其地缘战略选择将受到极大限制”。因此,美国和欧盟都极力干涉乌克兰内政。2013年11月21日,乌克兰政府突然宣布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导致24日超10万人走上基辅街头抗议。2014年1月28日,乌克兰总理阿扎罗夫提出辞职申请。2月18日,基辅发生近三个月来伤亡最严重的暴力冲突。总统亚努科维奇21日对反对派做出妥协,签署一项旨在结束该国政治危机的协议。乌克兰议会22日宣布,总统亚努科维奇无法履行其职权,议会通过投票决定撤销其职务,并将大选日期提前至5月25日。此前,亚努科维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不打算辞职,也不打算离开乌克兰。同日,亲西方的前总理季莫申科获释,她宣布将参加总统大选。乌克兰巨变令俄罗斯措手不及。亲俄的亚努科维奇如丧家之犬,完全失去了对国内局势的掌控能力,而政变上台的当局一边倒地亲西方。但是普京的反映迅速而坚决,一方面大规模地进行军事动员,实施空前巨大的军事威慑,同时直接发兵克里米亚,夺占重要的立足点。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议会6日通过决议,决定克里米亚以联邦主体的身份加入俄罗斯联邦。克里米亚议会决定将关于该共和国地位的克里米亚全民公投从本月30日提前到16日举行。

 

      2014年3月19日,当天下午3时(北京时间18日晚7时),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向议会上下两院发表电视演讲,就克里米亚问题阐述俄方立场。3月16日,在克里米亚举行了全民公决,此次公决完全符合民主程序和国际法规则。参与公决的有82%的居民,其中超过96%的选民支持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当地时间3月18日,俄总统普京、克里米亚议会议长康斯坦丁诺夫、克里米亚总理阿克肖诺夫和塞瓦斯托波尔市议会主席恰雷,共同签署有关克里米亚共和国和塞瓦斯托波尔市加入俄罗斯联邦的条约。

 

      普京说,在乌克兰近期事件的背后站着另外一些人,他们有着不同的目标:他们筹备又一次政变,他们计划夺取政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伴随这一进程而来的是恐怖、杀戮和种族迫害。政变的主要执行者是民族主义者、新纳粹分子、恐俄者和反犹分子。乌克兰局势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近几十年来发生在世界上的种种事件。自从两极体系不存在后,地球上的太平日子就一去不复返了。在实际政治运作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们并不喜欢国际法来,他们倾向于推行强权主义。他们坚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是唯一的例外,他们坚信世界的命运要由他们来决定,坚信只有自己是永远正确的。他们在这个世界上为所欲为:一会儿对这个、一会儿对那个主权国家动武,以“要么与美国站在一起,要么成为美国的敌人”为原则构建同盟。为了给自己的侵略加上合法性的幌子,他们从国际组织中挑选需要的决议,要是找不到,那就管它联合国(大会)还是安理会,一概忽略。在南斯拉夫他们就是这么干的,1999年,我们都记得很清楚。我当时很难相信自己的眼睛,在20世纪末,在一个欧洲国家的首都上空,持续几周呼啸着导弹和炸弹,随后便是如假包换的军事干涉。然后是阿富汗,接下来是伊拉克,在利比亚问题上,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也被公然撕毁,说好的是开辟禁飞区,结果公然开始轰炸了。还有一连串的“颜色革命”。“阿拉伯之春”已经变成了“阿拉伯之冬”。在乌克兰,他们干脆赤膊上阵,训练充分、装备精良的武装分子被拉出来解决问题。这些行为目标是指向乌克兰和俄罗斯的,指向欧亚的融合。

普京在接受泰晤士报采访时说:“我们感到,美国不需要朋友。美国需要的是能够接受摆布的附庸。俄罗斯《导报》3月21日刊发题为《普京总统的克里米亚自白》的文章称,普京有关克里米亚问题的讲话更像是自白或是高水平的心理分析独白,世界政治史上未曾有过。“俄罗斯真诚地希望与西方同行对话。我们经常建议在一切关键问题上合作,提高信任水平,希望我们的关系是平等、坦率和真诚的。但我们没有看到回应。相反,我们一次次地受骗,背着我们通过决议,把既成事实摆在我们面前。”这些话语都十分准确地表达了普京的内心屈辱。14年前普京有完全不同的表述。2000年3月,普京作为总统候选人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说,俄罗斯可以成为北约的平等成员,条件是“俄罗斯的利益能够得到考虑,能够成为完全平等的伙伴”。但情况却不是这样。当小布什和布莱尔2002年背着普京将包括波罗的海三国在内的7个国家收入北约时,他把这种行为视为背叛。普京在克里米亚问题讲话中直言不讳地说,“一次次地欺骗我们,背着我们做出决议,把既成事实摆在我们面前。例如北约东扩,在我们家门口部署军事设施。还不停地对我们说,‘这和你们没有关系’”。

 

      普京对苏联的看法10年来没有改变,2005年他在国情咨文中称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是俄罗斯人民的最大悲剧。‘苏联人民受了精英的一次又一次欺骗!整个苏联则受了美国一次又一次的欺骗!苏联解体绝不是什么‘苏联人的选择’,而是‘别人在我们背后替我们做决定’,把‘既成事实’强加给苏联人民!10年后他重复了这种提法,他说,“俄罗斯人是世界上最大的被分裂的民族”,而克里米亚的俄语居民就像“一袋土豆”被出卖。再看看‘乌克兰近期事件’吧!‘背后站着另外一些人,他们有着不同的目标:他们筹备又一次政变,他们计划夺取政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伴随这一进程而来的是恐怖、杀戮和种族迫害。政变的主要执行者是民族主义者、新纳粹分子、恐俄者和反犹分子’。背后更可怕的是外国势力!他们雇佣枪手,在两派之间打黑枪,故意挑起乌克兰的内部冲突!

 

      俄罗斯总统普京21日签署克里米亚共和国及塞瓦斯托波尔市加入俄联邦的总统法令,宣布两地完成了所有入俄法律程序,成立克里米亚联邦区。

 

      2014年5月28日,奥巴马出席西点军校毕业典礼并发表演讲,阐述他的新外交政策。奥巴马声称,美国利用影响世界的舆论,使得克里米亚并入后的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遭遇孤立。由于美国的领导,世界立即谴责俄罗斯的行为,欧洲和G7加入了实施制裁的队列,北约加强了对东欧的义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帮助稳定乌克兰的经济,欧安组织观察员让世界看到了乌克兰的不稳定地区。奥巴马表示,美国打算成为未来100年内的世界领袖。并承诺加强支援叙利亚反对派。奥巴马表示,在国际问题上,美国会动员盟友采取联合行动,但若直接威胁到美国和盟友的安全,仍会在必要时单方面动武。奥巴马说:“在21世纪,独善其身绝非美国的选项,不受控制的区域侵略行为,在乌克兰南部,在南海,或在世界的任何地方,最终会影响到我们的盟友,并可能牵涉到美国的军队行动。”

 

      乌克兰冲突的背后实际上是美欧与俄罗斯争夺的结果,也可以看成是美欧进一步压缩俄罗斯空间的结果。这是一场美国和欧洲盟友必须获胜的竞赛。“今日俄罗斯”电视台5月13日报道称,自乌克兰危机以来,美国情报机构在乌克兰骚乱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受外界关注。实际上美国情报人员早已潜入乌克兰境内,并为乌克兰政府军和国民近卫军在东南部进行的反恐行动提供直接军事支持。俄专家认为,当前的乌克兰危机是美国在幕后一手导演和推动的,意图制造乌克兰危机和混乱,诱使俄罗斯对乌进行军事干涉,离间俄欧关系,引发俄欧矛盾和对立,最终在欧洲大陆导致新冷战。

 

      俄罗斯在稳固了中南部局势后,在远东地区有必要从中国和日本引进学习俄语并在俄罗斯留学后的年轻人口,因为人口也是保持大国地位的重要资源要素。无论如何,俄罗斯与中国的联盟应该是平等的战略伙伴关系。尤其是2012年GDP总量中国已是俄罗斯的4倍,中国要谦虚谨慎,充分照顾到俄罗斯的战略利益。对于欧亚大陆来说,欧盟形成一极是必要的和可能的。俄罗斯在欧洲可以与欧盟结盟,在亚洲可以和中国结盟。俄罗斯没有必要也绝对不会放弃自己在欧亚大陆处于枢纽地区(或叫心脏地带)的地位。

 

      “丛林法则”是英国理性主义传统的奠基人托马斯•霍布斯于1651年在他的名著《利维坦》一书中提出来的。“霍布斯丛林”是社会学中一个可怕的名词,他设想的“原始状态”下,每个人的生活都是“贫穷、孤独、肮脏、残忍和短命的”。由此生出的“丛林法则”概念则是:弱肉强食。在丛林法则下,人们之间没有道德,没有怜悯,没有互助,有的只是冷冰冰的食物链,有的只是残-暴无情和赤裸裸的利益关系。所有人都不关心别人,所有人都不惜牺牲别人以让自己生存,这一自我保全的利己动机是人性最根本的、决定一切的特征。很显然,“丛林法则”的社会是赢者通吃的社会,是强者的天堂,弱者的地狱。对于弱者来说它是一个悲惨的世界,在那里他们没有人权和自由,等待他们的是强者的奴役和欺凌。丛林法则下的社会里没有和谐可言,因此,我们应该摒弃丛林法则的社会。

 

      21世纪的国际社会仍没有脱离丛林状态,今天中俄的共同利益的交汇点显然高于分歧。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中友主席米·列·季塔连科在《俄罗斯的亚洲战略》一书中说:“俄罗斯的复兴要靠新欧亚主义。俄罗斯和中国必须永远站在一起,我们将永远是朋友,是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分开,那我们就要面临危险,要造成失败,下一步就有可能被一些国家肢解,我们将面临橙色革命、颜色革命或者形形色色叫不上名字的各种革命,也可能是一场反革命。”协面对共同的战略压力,中俄深化全面战略协作关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中俄有必要将以前的“战略伙伴关系”向更为紧密的战略盟友关系推进,其目的是捍卫雅尔塔法律体系,共同维护雅尔塔条约中确立的远东和平格局。

 

      今天的美国从民族主义国家异化为华尔街金融资本国家,美国已进入金融寡头而非实业民族资本统治的金融帝国主义历史时期,其外交已成金融增值而非民族利益实现的工具,美国外交的决策权已不在白宫而在华尔街。目前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也不排除美国出现用国家自毁即与中国和俄罗斯石玉俱碎的极端方式推行有利于金融资本利益的外交政策。在这样的条件下,中俄两国就更要联手一致,相互依靠,有理、有利、有节地为保卫两国的安全及远东和平而努力。

奥巴马在亚洲再平衡之旅中宣布钓鱼岛适用于《日美安保条约》,支持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并与菲律宾签订了《加强防务合作协议》。2014年5月6日,菲律宾海警以中国渔船“非法”捕捞珍稀海龟为由在南沙群岛半月礁附近抓扣11名中国渔民。对此,中国外交部表示,中国对包括半月礁在内的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要求菲方对此做出合理解释、立即放人放船,也再次警告菲律宾不要再有任何挑衅行动。菲媒将该国总统阿基诺三世称为“美国政府在东盟的代表”。菲律宾当面拒绝中国所提释放渔民要求。菲律宾检方以违反该国1998年颁布的《渔业法》为由,在巴拉望省公主港市地方法院对9名此前抓扣的中国渔民提起诉讼。阿基诺三世推动美国的目标,将与中国的冲突置于东盟头号议程。故意制造南海紧张。

 

      2014年5月初,越方出动多艘船只,干扰我国正在西沙群岛海域正常作业的钻井平台。5月11日,越南总理在东盟峰会上指责中方在“南中国海争议水域”挑起严重对峙局面,公然要求东盟国家与越南一道阻止中国在“中越均有领土主张的水域”部署钻井平台,妄图联合东盟对中国施压。大肆煽动反华民族情绪。连日来越南多个城市出现了大规模的反华示威游行,胡志明市更发生了反华势力打砸、哄抢、破坏中资企业的恶性事件。如果越南完全倒向美国,将造成我国南部边疆永久的动荡和威胁。

 

      中亚是俄罗斯传统势力范围,俄罗斯在中亚正在推进经济一体化,俄、白、哈三国关税同盟运转顺利,成员国未来将继续扩充,欧亚经济联盟也定于2015年开始正式运行。欧亚经济联盟是一个由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亚美尼亚塔吉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6个前苏联国家为加深经济、政治合作与融入而计划组建的一个超国家联盟。2011年10月,该计划由俄罗斯时任总理普京以欧盟为基础而提出并引发关注。但作为一个概念,首次是由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于1994年在莫斯科大学演讲期间提出的。2014年5月29日,负责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三国一体化进程的欧亚经济委员会最高理事会会议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俄罗斯总统普京、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签署了《欧亚经济联盟条约》。根据条约,欧亚经济联盟将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启动,到2025年联盟将实现商品、服务、资金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终极目标是建立类似于欧盟的经济联盟,形成一个拥有1.7亿人口的统一市场。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海关联盟已经为这三个国家带来了局部的经济统一,欧亚联盟要延续和加强这个关税同盟。为其他区域组织提供了进一步整合的基础:包括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以及包括大多数前苏联国家的独立国家联合体。这是俄罗斯国家核心利益所在。中国应该考虑到俄罗斯的关切。由于俄罗斯和中国两国在中亚地区已经形成了利益平衡和分工合作,俄中完全可以设法避免利益冲突,携手主导中亚的一体化进程。因此,共同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俄方利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维护欧亚大陆的和平与稳定。

 

      2014年2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索契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习近平强调,我们要继续深挖巨大潜力,培育新的合作增长点,顺利推进战略性大项目合作,如期实施俄方向中方增供原油和天然气、扩建输油管道、建设合资炼油厂等项目,扩大核能、电力、煤炭等领域合作。中方欢迎俄方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使之成为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的新平台。共同维护世界及地区和平、安全、稳定。普京表示,愿同习近平主席继续保持密切交往,共同推动油气开发、核能、航空航天、通信、人文等领域合作。俄方希望充分发挥两国总理定期会晤机制的作用,有力推进重大合作项目。俄方积极响应中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愿将俄方跨欧亚铁路与“一带一路”对接,创造出更大效益。

 

      2014年5月20日,中俄两国元首在上海举行了会晤,在签署的《中俄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中。俄方认为,中方提出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非常重要,高度评价中方愿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考虑俄方利益。双方将寻找丝绸之路经济带项目和将建立的欧亚经济联盟之间可行的契合点。5月21日,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在上海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题为《积极树立亚洲安全观 共创安全合作新局面》的主旨讲话。习近平强调,中国将同各方一道,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搭建地区安全和合作新架构,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中国和平发展始于亚洲、依托亚洲、造福亚洲。中国人民愿意同各方一道努力,实现持久和平、共同发展的亚洲梦。

 

      我们回想一下伊拉克战争、南联盟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到今天的西方国家联盟空袭利比亚,无不是类似“群狼围捕小羊”的游戏。随着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变化,民族因素和宗教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明显上升,各种民族主义思潮和活动趋于活跃,一些大国或国家联盟干预别国的内政总是从民族和宗教问题入手,引发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冲突和内乱,然后又以所谓“维护稳定、保护该国平民和平民居住区免受武装袭击的威胁”等为借口,对一个主权国家开展侵略。今后,分裂的小国难以生存,只有加强国家间联盟,形成多极世界,才能拯救中俄。一是中小国家要强力发展工业化,坚决振兴军备;二是积极寻求加入大国或强国联盟,或与之建立联邦制国家。坚决不要企图自己当一个小国王。象当年南联盟被西方多国空袭侵略时想加入俄罗斯都不可能了。三是在国内政治上关注民生,提高国民素质和爱国热情;四是将一切分裂主义分子和思潮消灭在萌芽状态。

 

      对于欧亚大陆来说,欧盟形成一极是必要的和可能的。俄罗斯在欧洲可以与欧盟结盟,在亚洲可以和中国结盟。俄罗斯没有必要也绝对不会放弃自己在欧亚大陆处于枢纽地区(或叫心脏地带)的地位。如果是这样,原来离开前苏联的乌克兰等独联体国家,或许今后会回归。至少不能破坏俄罗斯成为欧亚大国的状况。

 

      俄罗斯在稳固了中南部局势后,在远东地区有必要从中国和日本引进学习俄语并在俄罗斯留学后的年轻人口,因为人口也是保持大国地位的重要资源要素。无论如何,俄罗斯与中国的联盟应该是平等的战略伙伴关系。这里强调的是中国要“放低身段”,尊重俄罗斯!因为中国现在经济总量超过俄罗斯,有许多中国人就瞧不起俄罗斯了。今后,日本和韩国及北朝鲜是否加入,要看亚洲一体化进程。虽然日本前自民党政府曾建议美国联合俄罗斯组成包围网围堵中国,但是,这是不符合地缘战略规律的。日本与美国都不在世界岛上,而俄罗斯和中国在世界岛上,天然是盟友。俄罗斯怎能放弃自己作为世界岛主要岛主的地位呢?!以上从世界地缘战略的理论高度分析,普京提出创建欧亚联盟是符合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的,由于俄罗斯和中国都在世界岛上,具有先天的地理优势,中国应该以平等而积极的心态支持普京提出的欧亚联盟战略构想,这样能够实现地缘战略的共赢。

 

      总之,从地缘战略角度考虑,中国不一定要加入TPP,而要优先支持俄罗斯推进欧亚联盟,将来促进欧亚联盟进一步扩大到整个世界岛上的主要国家,为形成世界多极化创造条件。

 

      2015年10月5日,经过近一周的谈判,“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取得实质性突破。美国、日本和其他10个泛太平洋国家在亚特兰大召开的部长会议上达成基本协议,将消除从汽车到大米在内的众多商品的贸易壁垒。美国总统奥巴马5日在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达成协议后发表声明表示,美国不能让中国等国家书写全球贸易规则,他呼吁国会两党支持通过该协定。10月6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在回答记者相关提问时表示,《协定》是当前亚太地区重要的自贸协定之一。中方对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有助于促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制度建设均持开放态度,希望《协定》与本地区其他自由贸易安排相互促进,共同为亚太地区的贸易投资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TPP谈判于2010年之前启动,最初是由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四国发起的一项多边自由贸易协定,目前由美国主导,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墨西哥、越南、秘鲁、马来西亚等共12个成员参与。其中,美国和日本经济总量巨大,所有参与国加起来占全球经济比重达40%。

 

      TPP谈判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等所有12个谈判参与国一起决定的领域;二是诸如某种物品关税减免等双边磋商领域。

 

      经过一系列旷日持久的拉锯后,12个谈判国同意进行自由贸易,并在投资及知识产权等广泛领域统一规范。美国贸易代表弗罗曼(Michael Froman)5日在亚特兰大宣布,“经过5年多的紧张谈判,我们成功达成了历史性的TPP协议,其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将在整个亚太地区支持就业、推动可持续增长、促进包容性发展和创新。”

 

      尽管各国部长在会议上达成基本协定,不过最终协议依然需要得到各国国家最高领导层及议会的批准才会正式签署。

 

      对于美国来说,TPP协议为其打开了日本与加拿大的农业市场,加强了对医药与科技领域技术产权的控制。如果该协议获得美国国会批准,将标志着二十年前达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实质上扩大了范围,将日本、澳大利亚、智利、秘鲁和几个东南亚国家包括进来。

美国总统奥巴马将TPP视为美国战略重心重回亚洲的关键,并将此作为他剩余任期的第一要务。奥巴马认为,在未参与TPP的中国在地区内采取更加坚定的经济和军事姿态之际,该协议将提振经济增长,强化竞争性行业,将太平洋地区有著相似意向的国家联系起来。

 

      美国劳工组织和环保组织对TPP协议持有明确的反对态度。周日大量抗议者聚集在会议酒店门前,高喊“停止TPP”。部份民主党议员对奥巴马所谓的TPP协议将帮助美国工人的说法产生了怀疑,担心这样的亚太自由贸易协定会使更多美国就业机会流向海外并损害环境,左翼阵营反对者要求民主党议员放弃支持该协定。

 

      美国总统奥巴马5日在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达成协议后发表声明表示,美国不能让中国等国家书写全球贸易规则,他呼吁国会两党支持通过该协定。

奥巴马声明指出,他处理贸易依据一致原则,包括提升美国劳工与企业的经贸范围,向全球出口更多美国制造的产品,并支持国内更多及更高薪资的工作职位。

奥巴马表示,国会两党在夏天共同协助自由与公平的经贸协商,95%美国产品的可能消费者不在美国,美方不能让中国等国写下全球经济规则,美国应该制定这些规则,在坚持保护劳工与环境的高原则下,为美国商品开发新市场。

 

      奥巴马在声明中表示,这项伙伴协定为美国农民、畜牧业与制造业者撤除各国设下的1.8万项关税,也是经贸史上最坚定承诺劳工与环境保障的协定,TPP这些保障必须强制执行。他最后呼吁民主、共和两党,在国会共同支持通过这项协定。

 

      但奥巴马的呼吁未能获得国会内反对者的支持,民主党总统参选人桑德斯表示,他对今天达成的跨太平洋伙伴协定感到失望,这项协定将使美国丧失工作机会,并伤害消费者。这位代表佛蒙特州的联邦参议员在声明中说:“华尔街和其他大企业再度获胜。”他矢言将在国会“竭尽所能击败这项协定”。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TPP谈判5日达成协议,日本或将在扩大出口汽车等工业品及进口食品降价等方面受惠,但随着新设大米零关税进口框架以及下调牛肉和猪肉关税等部分开放措施,日方恐将在农业领域遭受打击。为了把影响控制到最小程度,政府将着手出台增强农业实力的措施。

 

      2016年2月4日,包括美国在内的12个环太平洋国家的贸易部长,于当日参加了在新西兰奥克兰举行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签字仪式。这12个国家包括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日本、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秘鲁、新加坡、美国和越南的代表。文件签署后,TPP协定需要各国立法部门(国会、议会)批准通过,12个成员国将有两年时间,来完全接纳协定内容。这12个国家加起来占全球经济的比重达到40%,超过欧盟。2月4日,商务部国际司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方注意到,新西兰当日主持了由TPP12个成员国代表参加的签字仪式,协议已正式签署,完成了自谈判结束、文本公布后、生效前的又一项工作。TPP内容广泛,中方正在研究,评估工作也在进行中。美国总统奥巴马对协议的签署表示了祝贺,并声称“TPP协议将让美国而不是中国主导制定21世纪亚太地区的路线和规则”。他同时表示,这份协议的实施将帮助美国在和中国等其他领先经济体的竞争中占据优势。BBC指出,TPP协议的正式签署意味着去年10月各国商定的协议内容得到正式确定。中国目前被排除在TPP之外。中国商务部国际司负责人回应表示,中方注意到,新西兰当日主持了由TPP12个成员国代表参加的签字仪式,协议已正式签署,完成了自谈判结束、文本公布后、生效前的又一项工作。TPP内容广泛,中方正在研究,评估工作也在进行中。10月8日,高虎城部长在接受采访时已表达了中国政府对TPP的总体看法。中国将继续按照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要求,积极参与和推动本地区高度透明、开放和包容的自由贸易安排,我们希望亚太地区的各项自由贸易安排能够相互促进,共同为亚太地区的贸易投资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2015年10月26日,中央党校机关报《学习时报》刊登评论文章指出,对于美日等12国基本达成协议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中国也应在适当时期加入。共同社报道认为,中国国内视TPP为美国主导下对华战略的警惕呼声高涨,党内浮现明确的加入论极为罕见。报道称,该文章发表在26日的《学习时报》上。评论中把美国试图通过TPP压制中国这一观点称为“阴谋论”并予以驳斥,认为中国实施的市场开放和简化贸易手续等改革与TPP的规则一致,主张加入其中。文章同时也分析认为,鉴于TPP会对国企活动有所限制,与中国的国企政策存在相冲突之处。文章指出必须谨慎讨论加入时间,把中国付出的代价减到最低。

 

    美国把TPP作为亚太再平衡的手段。有分析指出, TPP起步时以经济为主,并没有加入多少政治含义,但是随着美国的加入,这一组织的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杨希雨分析,美国将TPP作为亚太地区再平衡的手段,战略需求大于经济贸易需求。TPP最早是由几个中小经济体搞的,搞了好多年,美国也没当回事,后来美国突然当回事了,而且跳进来成了TPP的主导者,这不仅仅是经济利益的驱动,实际上是战略意义的驱动。美国在东亚这个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贸易比重在下降,甚至有被边缘化的趋势,美国突然醒悟过来要加入TPP,其最根本性的战略性考虑,就是要重新恢复自己在东亚区域的贸易和投资的主导地位。

 

      TPP是什么?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也被称作“经济北约"。是由亚太经济合作会议成员国中的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四国发起,从2002年开始酝酿的一组多边关系的自由贸易协定,原名亚太自由贸易区,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但随着谈判成员渐渐增加,美国在2008年2月宣布加入,已发展到12个成员国,最终很大程度上被解读为针对中国的一次美国主导世界贸易规则的行为,是意义与WTO相似的新区域贸易规则。

 

    对比WTO追求的是降关税,TPP追求的是自由贸易。自由贸易包括什么呢?包括0关税、包括货物、服务全部自由流动,所有经济监管制度都必须统一标准。细分领域有贸易和服务自由、货币自由兑换、税制公平、国企私有化、保护劳工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资源、信息自由。说明白点就是禁止各种门槛、操纵、补贴等,而这些条件和贸易准则中国目前还远远达不到。

 

    从理论上和TPP的规则上说,任何国家都可以加入TPP,但惟独中国不行,用TPP一位官员的话说,“TPP是一个只禁止中国入内的俱乐部。”货币自由兑换。这一点几乎是针对中国,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刚起步,如果现在中国放开货币自由兑换,必然会导致中国经济大幅度动荡,资本大量的外流。这一点就将中国排斥在外。国企私有化。这一条也是针对中国的,故意以此将中国排除在外,过去十年期间,中国的国有企业不但没有弱化,反而越来越大,国进民退,越来越垄断。要想加入TPP,就要国企私有化,这对于当前的财富分配既得利益阶层的国有企业,几乎比登天还难。而且,中国加入TPP协定的其他障碍也不小,环境保护、劳工权益、知识产权等,每样都是高标准。其中,环境保护,贸易保护中是绿色壁垒。TPP主张在生物和贸易多样性、多边环境公约、环境保护分歧领域、海洋渔业捕捞等方面提出高标准要求,2015年中国新环保法实施,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环保法,可以行拘企业负责人,近期也出现1580万元的天价罚单,对我国环境保护起到了促进作用,但要看到,这些工作还局限在环境污染层面。

 

    劳工权益挑战不小,贸易保护中的蓝色壁垒。美日等国提出的劳工贸易规则,注重劳工在商品生产中的工资待遇和环境条件,强调劳工的价值关注和企业对环境、消费者的人文关怀。虽然这些年中国工人工资在上升,劳动力成本增长,但目前依然难以改变劳工价格相对低廉、工作环境和作息时间得不到保障,劳动者权益保护距离美日还有相当长的距离的事实,以及中国劳工组织在劳工者保护中的缺位问题。

 

    由此可见,TPP就是为将中国排除在外而着身定做的一套贸易体系,而且以当前中国的条件是不可能达到加入条件的贸易体系。

 

    虽然TPP是开放成员国市场,亚当斯密也在《国富论》中一直强调开放市场少收税百利而无一害,TPP更是宣称零关税的香馍馍,但毕竟是国与国之间交易,中间牵扯到文化、传统、宏观控制(其实是每个国家都希望自己获取更多利益让他国获得更少)。但是毕竟是有很大的利益在其中,所以一旦成立必将减少他国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需求。

 

    中国被排除在外,那么中国的贸易数额会大大减少,因为加上制造成本、商务成本、关税成本等,中国的商品价格已经不可能和TPP体系内的商品竞争了,也就是美国等进口大国,可能就不会从中国进口商品,这样一来,中国的贸易顺差可能会大打折扣了。

 

    中国贸易顺差大打折扣,中国的外汇占款就大幅度减少,外汇储备也将大大减少,甚至可能经常性出现逆差,因为中国进口的原油、铁矿石等是刚需。从此中国可能从世界第一的贸易大国,大幅度倒退为贸易中等国,中国从世界第一贸易顺差国,可能大幅度倒退为世界第一贸易逆差国,中国从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国,可能大幅度倒退为外汇储备小国。

 

    此外,中国被排除在TPP之外,接下来会出现恐怖一幕,就是大量的外资企业将从中国撤退,这对当前中国的经济是重大的打击,因为这些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生产的产品将没有竞争力。

 

    美国的目的就是通过TPP谈判可以对中国东盟FTA(自由贸易协定)起到制衡作用,削弱中国经济在该区域的影响力,确保其东亚地缘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谈判达成,美国将在知识产权、劳工标准等方面制定新的规则。另一方面,由于自贸区具有对内开放、对外限制的特征,因此,在成员国之间贸易壁垒降低的同时,对区外经济体则构成更高的壁垒,会产生贸易转移的效果。美国积极推进TPP的根本战略目标,就是保持和扩大自己的资源版图,重新构建信用体系,继续持保持美国超级大国的霸权地位。

 

      TPP对于中国来说也不是非加入不可,TPP的很多条款高于国家主权,有诉讼要国际仲裁机构和法庭判决,而这些机构都在美国手里,假如中国加入TPP,那中国要吃很大的亏。如果中国也能发起一个贸易体系,体系内大家零关税等,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对抗的,比如现在的亚投行。中国人需要带着自信观察TPP的谈判进展,以对中国贸易利益的冷静权衡来评估我们加快推进亚太自贸区与是否参加TPP之间的关系。

 

      2017年1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瑞士达沃斯国际会议中心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的主旨演讲。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全球化,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促全球发展。

 

      习近平指出,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3年多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一带一路”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达到500多亿美元,一系列重大项目落地开花,带动了各国经济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一带一路”倡议来自中国,但成效惠及世界。习近平宣布,今年5月,中国将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寻找方案,为实现联动式发展注入新能量,让“一带一路”建设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