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昆仑专题 > 国资国企改革 > 阅读信息
梁军:国企改革驱动力,发自内心还是受限于环境?
点击:  作者:梁军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17-11-01 09:16:18

 

       中国联通的混改,成为国企改革议题中的热点。

 

  在现有的混改方案格局下,恐怕没有理由不相信它会成功。但是,在它还没有取得事实上的成功之前,就要先行对其成功的主要因素做出准确的分析判断,这才是最考人的。这也是所有研究和实践国企改革的人,必须搞明白的基本功。

 

  急剧转变的中国联通管理层

 

  引入BATJ等互联网巨头、推进运营模式转变、定增扩大公司资本规模、市场化董事会结构、股权激励及其限制性兑现条件,除去这些显而易见的外部因素以外,中国联通管理层因混改而发生根本性转变的心态,以及由此带来的处事风格的迅速改变,这才是将来其取得成功的最根本因素。而这一因素,往往被上述那些华丽的外部因素所掩盖。看不到这一点,那么,以后的国企改革将会更加依赖外部的因素。能看到这一点,并把握这一因素的规律和运用,则有可能使国企改革的决策者和操盘手,建立起对改革的自信,更加顺利地推进包括混改在内的各项国企改革,乃至在非混改的情况下,实现国企改革的核心目的。

 

  据媒体报道,中国联通在公布混改方案后,即开始强力推行“瘦身健体”计划。其中,联通总部部门由27个减少为20个,处室数量由238个减少为127个,人员编制由1787人减少为891人,减少人数占50.14%。据悉,机构精简工作将在10月底前全部完成(其实就是在两个月之内)。此外,中国联通还将对下属地方公司进行精简。此前,联通31个省级公司管理部门总数为697个,精简工作完成后要下降为516个左右,减少26%。

 

  请注意时间节点。此时,中国联通的混改还停留在框架建设上,BATJ的资金,这些民资巨头们带着光环的所谓市场化机制,以及将要出任新联通董事会的非公资本派出董事,是不是都还站在中国联通这座大厦的门外?强力推行“瘦身健体”计划的中国联通的董事会,既是将要和BATJ共建现代企业制度的国有股东代表,也是在此之前,那些眼睁睁看着公司沉疴不治、无可奈何的同一批人。

 

  怎样看待这样急剧的转变?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不搞混改,中国联通还会不会有这样力度的“瘦身健体”?

 

  第二层的问题接踵而至——如果中国联通在没有混改计划之前,就大刀阔斧地推进“瘦身健体”,乃至实施完全市场化的管理运营机制,公司效益与发展势头良好,它还有没有可能被列入混改试点?

 

  上述问题并没有被媒体关注,也极有可能被当事方有意忽略。但是,细思极恐,步步惊心。

 

  其一,推进混改,是否一定要选择那些“看起来”有问题的企业?答案如果是,那么,祈望推进混改并实施员工持股的这些企业,是否存在有意将企业搞得半死不活的可能?这里用双引号标注企业“看起来”有问题,意指其实内部人知道企业没什么大问题,或者说问题完全有把握解决。中国联通混改方案设置了极为苛刻的员工持股兑现条件,为什么从高管到基层员工,对实现目标都信心满满的呢?如果这份自信早已有之,为什么要等到准备混改了才表现出来呢?是否张维迎先生曾经鼓吹的“吐痰理论”阴魂不散、今又重来?

 

  其二,推进国企改革,是否一定要借助于外力倒逼?如上文分析,中国联通此番大幅精兵简政,并不是外力所致,而是当事人借助外力而为。对于改革者和被改革者而言,敢于推进和甘于被改,无非是多了一个“即将”混改的心理预期而已。如果没有这个心理预期,没有拿“即将”混改来壮胆,中国联通管理层想不想、敢不敢、能不能如此这般地推进改革?如果是不想、不敢也不能,那就没话说了,你们不配掌管全民托付的资产。如果是想而不敢,或敢而不能,那担心的又是什么?是谁,是什么体制阻碍了改革者的行动?

 

  其三,能实现国企高管利益最大化的员工持股,试点范围能否不局限在混改企业?中央文件规定,必须是混改企业才可以试行员工持股。究其原因,无非是混改了的企业董事会,因为有可能建立起相互制衡、协调运转的现代企业制度,因而会给出员工持股的公允价格。而国有独资企业,因为不公开、不透明,因为关键细则难以把握,极有可能重蹈九十年代自买自卖的内部人控制覆辙,演变成“在一片改革声浪中把国有资产变成谋取暴利的机会”。如果这个判断是成立的,而且是现有的改革理论与制度体系无法逾越的障碍,那么,所有国企的命运走向,恐怕都要面临混改这终极一刀的考验。

 

  混改大势压顶之下,还需保持自信

 

  回到主题。我相信国企改革的驱动力本已有之。不然的话,我们不会看见那么多还没有混改的国企,在既往的改革发展中取得骄人的成绩。我不愿看到国企改革的驱动力非环境所逼而不得。不然的话,国企改革发展,就只能以个人持有多少股权来衡量成就,来激励欲望,来算计彼此。这样的国企,这样的国企高管,不要也罢!

 

  我们要相信这种不为环境所逼的内在驱动力客观存在。我们更要善用市场化的改革手段,主动将这样的内在驱动力保护好,使用好,使国企改革发展,不一定非要在混改的前提下取得成功,那才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融合的真正的成功!

 

  (作者系广东省社科院国资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国有资本研究会会长,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