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美国教授斯蒂芬·罗奇在人民日报刊文:没有中国,世界已陷衰退
点击:  作者:斯蒂芬·罗奇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6-12-23 08:58:26

 

1.jpg 

斯蒂芬·罗奇,资料图

 

      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可能会达到6.7%,高于许多专家的预测值。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GDP约占全球GDP的17.3%。中国的实际GDP每增长6.7%,就能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约1.2%。如果把中国对应的贡献剔除出去,IMF预估的2016年世界经济增长3.1%这一数值就要被调低至1.9%,这将远低于衡量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临界值——经济增速2.5%。也就是说,中国依然是世界经济增长马力最大的发动机。没有中国的贡献,世界经济早已陷入衰退。

 

      毋庸讳言,与1980—2011年的年均增速10%相比,中国的经济增速已经显著放缓。但是,全球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要靠中国支撑。

 

      中国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倡议中所扮演的领导角色让我很受鼓舞,这些倡议将是促进泛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助推器。这两个倡议无论是单一的、还是整合起来,都会成为促进亚洲和中国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

 

      中国的外向型战略目标——从RCEP推动的贸易自由化和亚投行这样的多边机构建设,到“一带一路”倡议等大动作——显然表明中国扮演地区领导这个新角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如果就此推断中国在向后《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时代的全球领袖之路迈出了重要一步,还为时尚早。大国崛起和衰落是一个悠久而争斗激烈的历史。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经济体的支持,注定会失败。中国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坚定不移地推行足以解决国内经济积累的不平衡问题的有关政策时,这种情况才可能发生。中国的全球领袖地位将取决于其国内的实力。

 

      高水平或超高速增长绝不是中国的长期发展方案。从1980—2011年10%的平均增速转变为现在的6.5%—7.0%的增速,既是可控的,也是必需的。中国需要沿着再平衡和改革的道路走下去。从过去为了扩大出口和投资而推动的制造业为主导的高速经济增长,转变为提升服务业和私人消费的比较缓慢、但更加平衡的增长,中国拥有了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的重要机会。如果坚持下去,中国有望解决经年积累下来的产能过剩和不平衡问题,尤其是资源性环境恶化和污染、大量的经常账户盈余、地区经济增长不均衡以及某些部门债务过重等问题。

过去的经济模式已超期服役。中国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唯一良方就是改变增长模式。具体地说,就是通过结构再平衡转向以服务业和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增长,进而实现所希望的目标。只有坚持发展服务业和城镇化增长的道路,中国才能扩大劳动收入群体,他们是消费者购买力不均衡的症结所在。中国必须推行从增长数量向提升增长质量转变的发展战略,最终实现结构的再平衡。除此之外,没有回头路。我对中国的改革道路持乐观态度。

 

      (作者斯蒂芬·罗奇为美国耶鲁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