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刘亮 储欣:歼-20能抗衡任何四代机 或改变未来战争交战模式
点击:  作者:刘亮 储欣    来源:中国军网  发布时间:2016-11-15 09:13:08

 

             116日,中国四代机歼-20在珠海航展惊艳亮相。12日,中国军网刊发题为《刍议大国空军战略转型期战斗力建设——由“歼-20现象”引发的思考》的文章,作者是国防科技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刘亮和储欣。文章指出“作为中国未来第一款正式服役的隐形战斗机,凭借其优异的隐身设计和先进的航电、武器系统,歼-20足以抗衡出现在中国周边的任何第四代战机。”文章说“歼-20的诞生打破传统作战模式,宣告跨入隐身时代。与苏-27F-15等第三代战机不同,四代战机不仅是一个突破防空系统、打击敌人的平台,更是未来网络化空天作战的一个重要节点。目前军事科技的发展进步,很有可能彻底改变现代化战争意识形态和交战模式。”

全文如下:

刍议大国空军战略转型期战斗力建设——由“歼-20现象”引发的思考

■国防科技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心  刘亮 储欣

【导读】

116日,第11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珠海落下帷幕。较之以往,此次航展的规模空前宏大。据不完全统计,航展吸引了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家厂商参展,展出了包括飞机、雷达、导弹在内的60多个型号900多件现役武器装备。动态演示方面,中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以及英国的“红箭”、俄罗斯的“勇士”和“雨燕”等飞行表演队进行了精湛的队形变换表演;静态展示方面,我国自主研制的200吨级大型多用途运输机运-20成为焦点,多次展翅东海、南海和西太平洋的轰-6K、空警-500、歼-10B、运-9、直-10K等也一一亮相。

这次航展以开放的姿态、大国的气魄展现了我国现代化空军的实力,全方位展示了中国的军事威慑力。其中,我国自主研制的第四代战机歼-20无疑是此次航展、乃至今年军事新闻中最耀眼的明星之一。首飞成功后,歼-20的发展动向持续引发国内外媒体强烈关注。今年1028日,中国空军新闻发言人申进科大校在发布会上透露“黑丝带”歼-20将在珠海航展上进行飞行展示的消息,更是让无数军迷心潮澎湃不已。这次航展中歼-20以雷霆万均之势亮相于公众面前,虽然飞行展示不到2分钟,却将引领亚洲20年“隐身时代”的风骚,其穿越云海的犀利身影和撼动人心的轰鸣,必将成为无数人一生难忘的回忆。

重温发展历程,“歼-20现象”从何而来

-20虽然在20111月首飞,但近6年来,只要有相关报道,就必然是互联网上各大军事媒体的头条。歼-20的每一步进展,也都近乎以“直播”的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可以说,歼-20不仅是中国军事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对它的报道也是中国互联网媒体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堪称“歼-20现象”。

-20的“火”是有原因的——早在2006122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首次公开了歼-10战斗机相关信息,而仅过了4年时间,歼-20就横空出世,这种“跨代”的喜悦出乎每个人的意料。更重要的是,歼-20的出现打破了2009年美国人所谓 “中国2020年前不会拥有隐形战机”的预言,破除了美国人在隐形战斗机这一领域的垄断地位,让中国人看到了在军事技术尖端领域赶超美国的希望,也驱散了很多中国人因为银河号事件、驻南使馆被炸、南海撞机事件等长期压抑心头的那一片阴云。20年前,当中国政府和企业代表怀揣中国人辛苦挣来的外汇在欧美四处奔走,西方人曾傲慢地说,航空技术,不会卖给中国人。而日前,空军司令员马晓天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歼-20暂时没有外销计划”,点燃了无数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中国空军的艰难成长,跟这个国家的艰难复兴一样,充满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坎坷和挫折:1996年第一届珠海航展,国内外参观者好奇地打量着被军迷称之为“小强”的强-5战斗机,那时它已经超过40岁,性能和技术饱受西方媒体诟病,甚至被指是“东拼西凑”出来的飞机,同样大龄的还有被中国“改出血”的歼-7系列,撑场子的只有被称为“空中美男子”的歼-8II(西方一些媒体曾戏称它叫“和平鸽”)。不久后,在老式飞机的修修补补之间,一架叫歼-10的陌生战机图片在各大论坛传播。争取到研发歼-10项目的是老人宋文骢,被人挖苦为“5分钱就想上长城”。但是他带领同事坚持突破技术瓶颈,最后将自己的生日改成了歼-10首飞的日子,“大国重器,以命铸之”。同样伟大的还有歼-15的总负责人罗阳,在歼-15一飞冲天、举国欢腾之时他却猝然离世,用51岁的生命诠释了航空报国的强烈夙愿。

每一代歼击机的发展都背负着时代的使命、人民的期待、民族的情感,“歼-20现象”就是在国防工业艰难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行文至此,相信大家都能明白,在歼-20飞过珠海的天空那一刻,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对着大屏幕热泪长流了。

执牛耳者,歼-20带来的不仅是隐身

由“歼-20”现象看开去,难免会联想到歼-20的强大,那么,歼-20到底有多厉害呢?

除了隐身性能外,新一代航电系统是歼-20作为全新一代战机的核心标配,例如只有极少数国家具备研制能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系统、电子战系统以及光电系统等,融合F-22的菱形机头、F-35的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俄罗斯T-50全动垂尾等多种战机的设计于一体。20162月,美国军事航空与航天电子网站评选出2015-2016年度世界现役战斗机综合排行榜,歼-20排名第二。在俄罗斯命运多舛的T-50捣鼓好之前,歼-20将成为当今世界上唯一有实力在制空权争夺中与F-22一较高下的机型,可以说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隐形机对抗将只属于中美两个国家所有。

作为中国未来第一款正式服役的隐形战斗机,凭借其优异的隐身设计和先进的航电、武器系统,歼-20足以抗衡出现在中国周边的任何第四代战机。而歼-20的批量生产和持续改进发展,将给中国空军带来革命性的影响,产生巨大的“酵母”效应——

首先,歼-20的诞生标志着我空军主战装备跻身强国行列。空军指挥学院教授王明亮指出,“如果装备上出现代次差距,将很难掌握作战主动权,也很难有效维护空天安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空军装备开始加速升级换代,陆续从俄罗斯引进苏-27、苏-30,并自主研制三代战机歼-10。然而差距依然存在,2008年第七届中国航展歼-10亮相,那时美国四代战机F-22已装备部队三年。作为同一代次的战机,歼-20F-22F-35还没有完全形成作战能力时强势推出,意味着我国拥有了掌握主动权、抗衡对手的物质基础。

其次,-20的诞生打破传统作战模式,宣告跨入“隐身时代”。隐身飞机是一种改变交战规则的武器,与苏-27F-15等第三代战机不同,四代战机不仅是一个突破防空系统、打击敌人的平台,更是未来网络化空天作战的一个重要节点。目前军事科技的发展进步,很有可能彻底改变现代化战争意识形态和交战模式。如果说这种变革是必然的,那么歼-20就让中国空军已经在未来体系化作战的起跑线上领先。

再者,歼-20的诞生拉动了空中作战理论、体系建设。在西方国家的战法研究和演习实践中,四代机可以担任隐身侦察机,也能够发挥强大的信息系统功能,在战场上担任编队长机,成为三代机作战的“大脑”,甚至可以带领无人机蜂群作战。我国空军也必然围绕歼-20研究新的战术战法,结合其他先进空战装备和技术,在训练中探索发挥整体最大作战效能的方法,并逐渐形成理论。这才是歼-20对外最“恐怖”之处。

利器已出,何以执剑

21世纪无疑是空天的世纪,空天领域日益成为新的战略制高点和科技前沿。谁占领了这个制高点,谁就掌握了战略主动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今,依靠自己力量研制的以歼-20、运-20为代表的“大国利器”横空出世,标志着我国空军在战略打击、投送能力等方面迈出关键的一步,彰显空军在创新驱动发展中加快推进“战略性军种”建设。然而,利器已经铸就,如何执剑练兵,持续生成战斗力,直指未来信息化战场,值得我们深思。

一是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设一流军队需要一流人才,实现强军梦首先要强人才,应将人才培养作为极其重要的战略选择。这些年,我们之所以在航空航天领域高歌猛进,很大程度得益于培养了一流的人才队伍。空军作为高技术军种,人才密集特点突出,必须审时度势、抢抓机遇,自觉把专业技术干部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切实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加大人才培养和科研经费投入,通过强有力的政策引导、制度规范,为人才成长建功搭建舞台,培养更多身处前沿、勇于开拓、善于攻关、敢打硬仗的高素质人才,使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形成结构优化、梯次合理的人才队伍,为国防建设源源不断提供新鲜血液和勃勃生机。真正的大国崛起必须要有坚实的国防工业,而人才是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和动力源,科技领域、国防工业建设尤其如此。各级机关、部门领导要完善军工人才档案录,不仅是工作,在生活方面更是要实时跟进,关心他们的健康、情感、家庭等情况,勿让英雄罗阳猝然牺牲的悲剧重演。

二是要推进实战演习训练。甲午海战前,北洋水师战舰火炮打不准、打不响,为应付校阅,“预设码数、设置浮标”,在射击目标处安放炸药加以掩饰,用“演”出的战斗力去迎战进犯的日本海军,最终惨遭覆灭。古今中外,输在实战化训练起跑线上的教训数不胜数。从过去的经验教训和实践检验中,我军实战化训练理论早已发展成熟,已具备一定“深度”,但实战化训练在“宽度”和“高度”上仍存在诸多空缺。纵观美日俄韩泰等国,每年都要进行几次到几十次不等的演习,而且绝大部分都是类似“环太平洋多国联演”这种规模的演习。近年来我军虽然也多次“走出去、请进来”,陆续举行了中巴、中土、中俄及上合组织成员国联合军演,但与外军对比,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从效果上,都存在不小的差距。对此,我们必须痛下决心,立足现有条件,深入研究和改进作战思想、思维方式、训练模式,加大“还原式”“基地式”“仿真式”对抗演习训练力度。要搞好蓝军工程。世界级的“选手”需要有世界级的“陪练”,对抗训练中真实的蓝军,在实战化训练中仅仅用射击靶是模拟不出来的。因此在各种军事竞赛、比武中确立蓝军的一席之地,非常有必要。要打造“不确定”战场。在真正的战争中,“仗怎么打”往往是一个未知数。与时俱进的实战化训练,强调的就是高度的多变性、不确定性。增加变数、顺序打乱、情况随机更有利于贴近实战。

三是要加快战略后勤转型。后勤建设是部队战斗力建设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基础,一支缺乏后勤保障的军队,无论战斗力有多强,武器有多么先进,都无法避免溃败的命运。为实现空军“空天一体、攻防兼备”建设目标,必须加快空军后勤建设步伐,推进空军后勤转型建设,建立强大后勤保障系统,与未来分布式、非线性作战后勤保障特质高度契合。客观上讲,受历史影响和体制羁绊,我军后勤一定程度存在“聚焦打仗不够、需求测算不精、有效供给不准”的问题。当前,应抓住改革机遇,合理划分通专保障范围,建立高度统一的后勤指挥体制。一方面,需要强有力的三军通用的勤务保障,为空军作战提供坚实的保障支撑;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强化空军专用保障体系建设,提高机场保障、空运保障、航卫保障等空军特色勤务保障能力;三是要保持完整的空军专业保障力量体系。空军战略、战役层次都掌握一定的后勤保障力量,并由空军领导管理。只要工作机制顺畅,空军专业力量也可像联勤力量一样三军共用。

四是要促进文化素质提升。中央军委许其亮副主席曾强调,“建设强大的空军,关键在人,文化是魂”。近年来,空军通过承办珠海航展、重建航空博物馆、举行航空开放日等举措,彻底改变了“国之利器不示人”的传统思想,为的就是吸引全球的目光,提高空军的文化软实力。要把空军文化建设纳入军事教育训练体系,切实解决当前广大官兵科技能力素质和文化底蕴相对薄弱,难以适应空军转型建设和跨越式发展需要的突出矛盾。要加大职业文化教育,特别是充分发挥空军职业大学作用,深化空军职业技能训练力度,解决当前部分官兵现代军事技能难以适应空军转型建设和跨越式发展要求的现实矛盾。要加强现代科学思维训练,坚持把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信心建立在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素质的基础上,向军事信息化革命要出路,以发展的办法解决问题,在文化创新中坚定信心。要发挥院校在文化理论研究、文化知识普及、文化人才培养、文化内容形式方法创新的重要功能。要有计划地开展院校间交流、军内外交流、院校与部队交流、与外军交流等活动,相互学习,借鉴提高。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