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林,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
夏小林研究员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是一位立场鲜明的体制内学者。他撰写了大量批驳国企私有化思潮的文章,理论与数据十分扎实。但是,他的文章长期得不到主流媒体的关注,这是我们研究国企改革、从事国企改革必须警惕的一种怪现象。
2016年1-6月份,私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80514.76亿元,同比增长8%,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7.8个百分点,比1-3月份回落3.9个百分点。同期,个体经营单位投资826.95亿元,同比增长2.3%,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2.1个百分点。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私营企业、个体经营单位投资占比总计为31.5%。另外,港澳台企业投资同比增长19.6%,上升2.2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同比增长11.1%,上升10.5个百分点。 2016年1-6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5879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8%,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8.6个百分点,比1-3月份回落2.9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产业民间投资增速分别为19.7%、2.8%、1.6%,分别比去年同期回落11.7、8、9.3个百分点。从投资增速及回落幅度看,民间投资在第三产业的表现已经落后于其在第二产业的表现。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61.5%。 2016年1-6月份,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长8.9%,增速上升0.2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增长3.2%,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6个百分点。同期,私营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8.8%,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2.5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5%,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0.8个百分点。 同期,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为25872个,累计增长1.8%,增幅有所下降;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亏损企业为14004个,比上年同期有所减少。 2016年1-6月份私营企业出口总值同比增长3.7%,比上年同期回落3.9个百分点;进口总值同比增长9.2%,回落5.1个百分点。同期,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均为负增长。 2016年6月末,人民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9.31万亿元,同比增长15.5%,增速比上季末高1个百分点,比同期大型和中型企业贷款增速分别高4.6个和8.2个百分点。同时,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企业贷款余额的30.7%,占比比去年同期占比水平高1.2个百分点。上半年小微企业贷款新增1.48万亿元,同比多增4954亿元,增量占同期企业新增款的36.3%,比去年同期占比水平高11个百分点。 2016年6月份,大型企业PMI为51.0%,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持续高于临界点;中型企业PMI为49.1%,比上月下降1.4个百分点,降至临界点以下;小型企业PMI为47.4%,比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下。 其实,在全国工商联系统中,所谓“民营经济”的GDP贡献是纳入了公有制的“集体经济”创造的GDP的,这种不当做法实际上起到了夸大非公经济GDP贡献的作用。因为,在不明内情的许多人(包括媒体人)看来,“民营经济”不过是非公经济的一种含糊说法。哪里知道其中竟然还包含了公有制经济的内容。这种不顾事实而“自吹自擂”的行为实在不妥,应当改正。 另外,在这份国务院办公厅文件列举的非公经济各项重要数据中,还完全摒弃了2013年以来王钦敏等人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税收的贡献超过了50%”的不实之词。这种说法,还曾上过《人民日报》,在上上下下都产生过广泛的影响。更有甚者,2015年6月12日光明网、人民网、新华网等还以《给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吃颗保证安全的“定心丸”——习近平中央统战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专家系列谈》(之八)的名义,发表了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教授魏晓东、副教授郭伦德的言论:“目前非公有制经济贡献了……国家税收的70%”!用网络语言说, 这是不是很有点“高级黑”的味道了? 其实,自王钦敏走马上任“领导人”岗位以来,在他主编的历年《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中,所使用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公经济税收收入数据都不支持所谓“非公有制经济税收的贡献超过了50%”或达到了“70%”的说法。 例如,在2016年3月最新出版的《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No.12(2014-2015)》第194页,再次列举的国家税务总局的非公经济税收数据中,我们看到的也是: 2014年私企、个体经济的税收收入,分别只占全国税收收入的9.6%、5.1%,总计为占14.7%,甚至比 2013年其15.1%的占比还下降了0.4个百分点。 与之比较,国企则做出了36.6%的税收收入贡献,及向财政上交大量利润、向社保基金划拨资产等贡献。 看来,王钦敏这个博士级“领导人”时不时就会自相矛盾、不实事求是。他这样领导全国工商联充当党和非公经济之间的“桥梁”、“纽带”,合格吗?早该“有则改之”了。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个别教员处理数据的水平,及中央级党、政网媒编辑、记者鉴别数据的水平也令人惊讶。对于少数人来说,是不是非公经济的数据越混乱越好,成为“吹胀了的小鸡”才爽? 第二,戳断“产权迷信”脊梁骨才有可能正视影响经济增长的复杂因素,并提出良策 2016年上半年及之前的一段时间中,少数党员干部等借口国民经济(或“民间投资”)增速回落,故意夸大“民营经济”促增长(包括“振兴东北”)的作用,并进而继续鼓吹“国退民进”、“改变国企主导局面”和“小政府”的观点。这种观点是不实际、非专业,且不符合国际经验的。 例如,极而言之,辽宁省、河北省的GDP构成中,所谓“民营经济”占比已分别达到68%、67.9%,早已明显超过浙江省GDP中“民营经济”65%的占比,但是其增速却相当低。 有报道称,今年上半年辽宁省甚至可能是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而作为“国有经济重镇”的上海市的GDP构成中,虽然“民营经济”只占26.6%,其增长状况却并不差。 在私营经济主导的G7国家中,经济波动、长期低速乃至爆发经济、社会危机,也是人们有目共睹的。斯蒂格利茨教授说迷信私有化是“傻瓜经济学”,这在中国和全球都是有事实依据的。“海归”王小强研究员也有话一针见血:“必须戳断(国企——引者注) ‘死了病才好’的产权逻辑的脊梁骨”。而在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还就落实“振兴东北”重大战略指出,要“毫不动摇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同年7月4日,他再次强调,“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第三,事实如炬:“僵尸企业主要是国有类僵尸企业”不能成立 2016年7月,在少数知名的政府、私营、外资网站上,集中出现了体制内几个在媒体上小有名气的“海归”教员或党员领导干部等拾人牙慧,再用“国企‘僵尸企业’最多”、“僵尸企业主要是国有类僵尸企业”等来歪曲、误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文章。(如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聂辉华等:《中国僵尸企业研究报告——现状、原因和对策》;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等:《僵尸企业挤出民间投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赵昌文:《如何清理僵尸企业与去产能》)。这些文章公开或隐晦地宣传私有化,是很无聊,且无效的“重复劳动”,其基本观点也太有抄袭他人之嫌了,是炒作“旧议题”。 其实,不用把这个简单问题通过所谓的“学术”方法复杂化。我们只需按照常识想一想, (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户数构成中,国企占比仅为5%,才1.8万个左右,其他95%都是以私企为主的非国有企业; (2)工业中已被国务院文件点名,或下一步可能被点名的过剩行业中,全都是私企为主的非国有企业户数占绝对优势。同时,规模以下还有约200万个工业类私企等。 (3)在这种事实背景下,再考虑到国务院指出的过剩行业中“企业普遍经营困难”,及央行专业人员关于“民营经济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重为65.8%”的陈述,就是我们“宽大为怀”,假设这全部200多万个非国有工业企业中仅有1%的“僵尸企业”(即2万个左右) ,那么,它们也要超过1.8万个国企了。试问,在这种情况下,“僵尸”怎么会在国企中最多呢?除非有人专门编造主要适用于国企的“僵尸标准”才能达到这种目的。但这是不是有些“居心叵测”,违背所谓的“学术良心”了呢? (4)进一步看,国家工业统计数据等早就显示,私企或全部非国有企业内部的“亏损企业”数量很多,远超国企的“亏损企业”数量。在上千万个私企中,55.3%的私企还是“有营业执照”却“无经营活动”的企业(按《人民日报》的标准,也可视将其为“僵尸”)。 (5)就是在工业之外,“过剩”现象突出的房地产等领域,也是私企等非国有企业在户数上占绝对优势。 (6)这些情况是不是更能够说明,说“国企‘僵尸企业’最多”、“僵尸企业主要是国有类僵尸企业”纯粹就是“无厘头《大话西游》”?除非,这些“海归”的“知名经济学家”和党员领导干部们能够进一步“笔下生花”,“科学地论证”私企等非国有企业中的“僵尸”只有0.01%或0.001%,甚至是将其干脆归零。这不是不可能的。因为,北京大学“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及“海归”的“央行研究所所长姚余栋研究员”早就为这些后起之秀提供了“证据”:“民营企业得不到贷款”!虽然,出自央行、银监会的权威数据和政策文献从来都在否定这种不负责任的杜撰。至于所谓市场会自动出清私企,所以私企无“僵尸”的观点,则也是脱离实际情况和政府部门及央行调查结论的。 提醒一下这几位“海归”:中央经济领导机关中不乏经济专业的“海归”博士,及兼职博导、教授,乃至拥有这些“头衔”的各级领导干部等,你们的故弄玄虚能把他们也给忽悠了么?而就经济领导部门的绝大多数普通公务员而言,你们也是难以忽悠的,因为他们一般都受过高等教育,更容易了解实情,说话或写文件也是要担责的。 原题:《政府澄清GDP及税收构成中非公经济迷雾》
一、私营企业和民间投资快速回落
二、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增加值、利润增速略有回升
三、私营企业出口、进口总值增速回落
四、2016年6月末小微企业贷款增长加快
五、非公企业集中的中、小企业的PMI仍位于收缩区间
六、专题讨论
第一,国务院办公厅文件及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澄清了GDP及税收构成中的非公经济迷雾
2016年7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民间投资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16〕12号)中明确指出:“非公经济创造了60%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这就纠正了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王钦敏博士所谓“民营经济在我国GDP中的比重已超过60%”的广为流传的混乱说法。
(作者系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根据网文编发)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昆仑策网: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