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美国真的是国穷民富吗?
点击:  作者:肖磊    来源:前瞻网  发布时间:2015-04-13 11:16:10

 

003UieM9ty6EzhDvfimc6&690.jpg

 

  美国目前最富有的是为数不多的十多个高科技企业,以及来自华尔街的全球性金融机构及其雇员。这些企业和机构现金储备越来越大,但其现金流不会变为员工工资,也不会变为税收,更多的将成为股东财富,也可以说转移至少数富人手中,普通人的财富实际上在缩水。
  
  美国公共债务总额已超过18万亿美元,美国也并没有做到真正的国穷民富,四年前美国人均负债4.4万美元,而目前美国人均负债超过5.5万美元。美国城市研究所的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末,有35.1%的美国人因为债务违约而陷入被讨债公司追讨债务的困境,他们所欠债务包括抵押贷款、汽车贷款、学贷、医疗欠款以及信用卡卡债等。十年多前的2003年,包括收入和财产在内,美国一个4口之家的平均财富为8.8万美元,10年后仅为5.6万美元,缩水了36%;期间,占人口0.95%的富人家庭财富却增加了14%。
  
  关于美联储会采取何种政策来应对美国金融市场面临的重大挑战,诸多的分析依然停留在某一项经济数据,以及对美元指数走势的研究上面。实际上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1985年),美国就已经花光了此前200年的积蓄,从二战后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沦为债务国。到2002年小布什当总统时,美国国债已达6万亿美元,目前这一数字向19万亿美元进发(扩张速度并未减慢)。而海外持有美国国债的数量已超过5万亿美元。
  
  美联储加息意味着什么?首先,美国民众的负担会迅速加大,随着美国民众平均负债总额的增大,对利息升高的的承受能力会越来越低,美国市场以信贷为基础的消费模式一旦受到压制,美国经济整体运营逻辑就会出现很大问题,这也是次贷危机,以及危机后美联储不得不大幅降息以及推出“天量宽松”的本质。其次,一旦加息,美国政府需要支付给国际债主的利息总额也将迅速升高,发债成本增大,财政面临进一步紧缩。第三,加息对股市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而股市目前是美国民众获取金融资产增值收益的最主要途径,一旦股市停滞,美国民众的收入会进一步减少,消费支出再次被压缩。
  
  未来美联储的加息,已经不是为了简单的调节流动性问题,也不是确认经济的复苏或防止过热,而是用微幅加息的方式,使得整个负债总额不至于膨胀得太快。这种加息,必定是非常谨慎和微小的,否则将带来灾难性后果。离我们最近的一个经济周期内,美联储为了平衡房地产等市场的过热,曾在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的两年时间内,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升到了5.25%,而后引爆了次贷危机。危机中,美联储又不得不掉转船头极速下调利率,在2007年9月至2008年12月不到15个月时间里,联邦基金利率从5.25%自由落体式下降到了0—0.25%。
  
  个人预测,美联储在今年第四季度前加息的可能性不大,就算第四季度开始加息,加息幅度也是非常小的(每次可能不会超过0.25%,时间间隔不会低于2个月,且随时有可能宣布结束加息周期)。另外市场需要注意的是,自2004年以来,美元指数的走势并没有跟美国的加息及降息周期保持一致,目前加息预期早就透支,随着美联储加息时间的推迟,以及加息幅度的“微弱”,美元指数反而可能转入震荡偏下行区间,就像2003至2006年加息周期中美元指数不升反降的走势一样。
  
  从近十年看,美元指数的上升实际上主要是由次贷危机、欧债危机,以及当下全球性经济疲软和非美货币持续贬值造成的,也就是说,当包括美国经济在内,只有全球出现危机时,市场才会更多的持有美元来避险,推动美元指数走强。
  
  纵观历史,美联储站在维系美国“金融立国”战略的智库和幕后掌控者的角度,真正需要思考的,不是未来何时加息,或加息几次的问题,而是如何摆脱和“赖掉”债务、让民众和白宫重获“新生”的问题。

责任编辑:中国梦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