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时事热点 > 阅读信息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周新城教授,永远离开了
点击:  作者:师者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0-10-22 11:15:11

 

 讣告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苏联东欧问题研究泰斗,著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专家,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北京市优秀教师,中国人民大学首批一级教授、荣誉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原院长(副校级)、原苏联东欧研究所所长周新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10201927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周新城教授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拼搏奋斗的一生,是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事业砥砺前行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大学的建设与发展事业呕心沥血的一生,是忧国奉公、精研学术、立德树人、捍卫真理的一生。他的逝世,是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界的重大损失!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周新城教授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场,追求真理、敢于亮剑的精神,淡泊率真、不求名利的风范,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行!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目前北京市疫情防控形势对于殡仪馆遗体告别仪式聚集人数有严格限制,同时遵从周新城教授个人丧事从简的遗愿,拟定于近期在八宝山殡仪馆举行小范围的遗体告别仪式,告别家人和生前友好。凡有关团体和个人致唁电、唁函、花圈、挽联者,请与周新城教授治丧委员会办公室联系。敬请大家谅解。

 

周新城教授千古!

 

周新城教授治丧委员会 

20201021

 

 

周新城同志生平

 

周新城同志,男,汉族,中共党员,19341228日出生,江苏省武进县人,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苏联东欧问题研究泰斗,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人民大学首批一级教授、荣誉一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担任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副校级)、苏联东欧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常任理事等。

 

周新城同志研究领域广泛深入,涉及政治经济学、苏联东欧问题、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诸多领域。曾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 》编撰工作,并为此付诸大量心血,做出重要贡献。著有《什么是社会主义》《邓小平经济理论研究》《世纪性悲剧的思考》《评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等10多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译作约600万字。

 

周新城同志1950年参加工作,1955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学习,1962年毕业后留校担任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1964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苏联东欧研究所,为响应党中央提出利用高校师资力量加强对国外问题的研究,周新城同志调到苏联东欧研究所工作,并在1990年后兼任所长至2002年。在苏东所工作期间,出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周新城同志翻译、著述了大量关于苏联经济改革的资料、文章,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党中央迫切需要有关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材料以及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理论分析和判断,周新城同志把主要精力放在对这一重大课题的研究上。他关于如何正确评价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以及戈尔巴乔夫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改革等研究成果,在社会上引起广泛而热烈的反响。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不小的影响。周新城同志是较早旗帜鲜明批判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著名学者之一。他发表了大量文章和著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分析并批判了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普世价值等错误思潮的实质与危害,在思想界学术界产生巨大影响,对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原则界限,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部分重要研究成果作为内参上报到党中央决策部门,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关注。

 

周新城同志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回忆自己学术道路时说,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是在不断学习中获得的。他刚开始接触马克思的著作,就被马克思思想的逻辑力量、真理力量所征服;后来历史的风风雨雨、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又反复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更坚定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他常对学生说,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信仰,自己必须首先要读懂马克思的书,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当作一种家常便饭,当成一种生活习惯,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现在很多人不读马克思的书,不懂马克思主义,却在成天批马克思主义,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周新城同志认为,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特质,马克思主义就是在批判各种错误思潮中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没有批判精神就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更谈不上发展马克思主义。他十分赞赏毛泽东同志说过的话:写书要有批评对象,就会有生气要像鲁迅先生那样,有战斗精神。他认为,每个马克思主义者都应该把毛主席的这句话当作自己的座右铭。

 

在广大师生心目中,周新城同志是一位平易近人、亲切随和、豁达开明的良师益友。他不拘小节,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传道授业50余载,悉心培养了一批批优秀青年学者。他从事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近15年,团结带领同事任劳任怨、不断钻研,为人民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的创建完善尽心尽力、居功至伟,为兄弟院校的研究生教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和启示。

 

周新城同志老当益壮,老骥伏枥,直至八十多岁高龄,依然像年轻人那样工作,不辞辛劳、笔耕不辍、奋斗不息,是一位把学术当作生命、将学术与生命融为一体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直到逝世前不久,他依然关心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依然惦念自己的著作出版事宜。

 

周新城同志一生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马克思主义。他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顽强拼搏的一生,是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事业砥砺奋斗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大学建设与发展事业呕心沥血的一生。他用毕生的精力践行着实事求是的人大精神,是人大学派的杰出代表,是人民大学全体师生的楷模与表率。他的不幸逝世,是中国人民大学的重大损失!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界的重大损失!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界的重大损失!

 

周新城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忧党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为党和人民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一生追求真理、捍卫真理、敢于斗争的大无畏精神,淡泊名利、朴实真诚、勤奋踏实的高尚品德,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行!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学习他的崇高人格和光辉思想,弘扬他的治学精神和高尚品德,踏着他未竟的足迹,沿着他指引的方向,继续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周新城同志永垂不朽!

 

周新城教授治丧委员会

 

  任:靳     

副主任:吴付来 郑水泉 刘元春 杜  鹏 朱信凯

齐鹏飞          胡百精

  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龙永红  冯玉军  吉昌华  刘凤良

纪红波  严金明  杨光斌      罗建晖

郝立新  段成荣   

 

周新城教授治丧委员会办公室

 

  任:顾     

  员:蔡立庆  陶文昭  宋学勤   

张晓萌  赵淑梅

 

治丧委员会办公室工作小组联系方式

 

(一)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电话:010-6251152062513807

62519690(传真)

手机:13911993281(蔡立庆)

13671232750(朱胜利)

15210847254(卢  垚)

邮箱:mkszyxy@ruc.edu.cn

(二)中国人民大学学校办公室:

电话:010-6251108382509727(传真)

手机:13803082215(张明昊)

 

 

来源:学校办公室 马克思主义学院

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

「师者」出品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