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历史 > 阅读信息
王晓建:关于陈士榘上将的一些事
点击:  作者:王晓建    来源: 中红网  发布时间:2019-05-16 13:29:08

 

1.webp (6).jpg  

    2019424日上午,300余名革命后代及国防工程老兵、两弹一星老同志,共同纪念为新中国成立和国防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开国上将陈士榘同志诞辰110周年。图为会场情景。(中红网布铁威摄)

 

1.webp (7).jpg 

国防工程老兵、军史专家王晓建大校在纪念会上讲话。(中华尊老爱幼网田春雨摄)

 

逢开国上将陈士榘诞辰110周年之际,我想讲一些他的正传和回忆录未提及或印刷有误的事。

 

    一、组建率领陈支队

 

    陈支队,全称是八路军一一五师晋西独立支队,简称晋西支队。它组建于193812月,由193712月新编的一一五师三四三旅补充团与晋西3个游击大队合编而成。三四三旅参谋长陈士榘任司令员(亦称支队长),林枫任政委,黄骅任副司令员。支队战斗和活动地域最初主要在山西省西南部的汾阳、孝义地区,后来移往山西省西北部。在毛泽东1939年和1940年发出的电报中,很少提“晋西独立支队”或“晋西支队”的番号,总是称“陈支队”。统领陈支队,是陈士榘军事生涯中相当重要的一段。

    陈支队组建之时,一一五师已经分开行动一段时间了:独立团和骑兵营由聂荣臻副师长率领去开辟晋察冀军区;三四四旅跟随旅长徐海东、政委黄克诚开赴晋东南,由八路军总部直接指挥;三四三旅机关和直属队一部,由三四三旅政委萧华率领东进冀鲁边;三四三旅六八五团,由晋西南出发开赴山东;193812月,代师长陈光和政委罗荣桓率一一五师师部及三四三旅之六八六团离开晋西南挺进山东。这一来,留在晋西南的一一五师部队就只有刚刚组建的陈支队了。

    陈士榘率领这支打着一一五师旗号的部队一面发动群众,逐步建立抗日政权,巩固根据地;一面继续沉重地打击日伪军,一度攻进孝义等县城,收复双池镇等据点。其战斗作风之猛,毙伤日军之多,震慑伪军之有效,使得驻太原的日军第一军指挥官判断: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似仍在晋西南。驻晋西南的山西新军中的党组织则把陈支队看作榜样和靠山,部队建设明确要向陈支队学习,遇到困难或疑难问题,更要寻求陈支队的帮助。一些在新军中暴露身份的共产党员也通常会被送到陈支队来,以免他们遭到新军中的旧军官暗算迫害。

    193912月,阎锡山在晋西发动“12月事变”,以响应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第一次反共高潮。阎锡山派其掌握的晋绥军旧军第十九军、三十三军、六十一军、八十三军、警备军等部,大举进攻驻晋西南的新军决死第二纵队、政卫二0九旅和陈支队;日军也从临汾、平遥等地派来5000余人为晋绥军助战。严峻形势下,毛泽东、王稼祥从延安发来电报指示:晋西南讨逆战争,“陈支队不得不参加战斗,否则有失败危险”。“请你们注意其严重性,速将陈支队在(汾)河东之一个团令其飞速返回,并再从他部抽调一个团过河为预备队。”

    面对晋绥军47个团气势汹汹的进攻,陈士榘受命统一指挥晋西支队、新军决死第二纵队、政卫二0九旅等部共12个团坚决反击,于隰县歼灭晋绥军1个团部和1个营,于汾西击溃晋绥军两个团;于1936年刘志丹牺牲的三交镇歼灭晋绥军两个团大部。接着,陈士榘按照中央军委的电令,率晋西支队、新军决死第二纵队、政卫二0九旅等部越过汾(阳)离(石)公路,转移至晋西北,再歼灭晋绥军暂编第一旅近千人,随后在方山县与一二0师新三五八旅(彭八旅)胜利会师。这个时候,贺龙、关向应率领的一二0师主力尚在晋察冀边区,留守晋西北的八路军部队只有新三五八旅、警备第六团等部,陈支队来到晋西北,成为保卫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一支重要力量。

    19401月中旬,陈士榘率领陈支队、新军决死第二纵队、政卫二0九旅组成左集团,与晋西北八路军、新军组成的右集团,共同攻打晋绥军盘踞的临县县城。临县县城中的守将——阎锡山“五虎上将”之一的赵承绶见势不妙,带领晋绥军骑兵第一军弃城而逃。在将要逃入晋西南地界时以为遭遇八路军陈支队伏兵,全军官兵顿时作鸟兽散,“五虎上将”赵承绶只身光着脚溃逃,连他的太太和金柜都丢了。阎锡山精心策划的“12月事变”就以这样的结局告终。

    19401月下旬,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由刚从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率一二0师主力部队返回晋西北的贺龙、关向应等,与晋西北、晋西南的军政领导人组成中共晋西北军政委员会,统一领导晋绥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工作。晋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共13位:贺龙、关向应、林枫、甘泗淇、周士第、王震、萧克、赵林、张宗逊、李井泉、陈士榘、彭绍辉、罗贵波。

    3月,陈支队与政卫二0九旅合编,由两个团扩充为3个团。随即参加了粉碎日军对晋西北春季“扫荡”的战斗,在临县以东、以南地区歼灭日军独立混成第十六旅团100余人。4月中旬,陈支队开赴黄河东岸的临县碛口镇,配合黄河西岸的八路军留守兵团河防部队保卫陕甘宁边区。日伪军和晋绥军见状,都未敢贸然向碛口一带黄河渡口推进。

    19405月上旬,陈士榘奉命率领陈支队的一团和二团踏上进军山东的征途。陈支队渡过汾河,翻越太行山,穿过平汉铁路(今京广铁路),进入河北南部,再东进山东西部、南部,到达沂蒙山区,完成了归还一一五师建制的任务。10月间,陈士榘被任命为一一五师参谋长。

陈支队在晋西转战了一年半,时间虽不长,意义却不小。一是牢牢掌控黄河东岸地区,屏障、护卫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大本营陕甘宁边区;二是与一二0师和山西新军协同作战,打退了日军的进攻和“扫荡”,巩固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三是在一二0师配合下粉碎了阎锡山发动的反共事变,有力地支援、接应晋西南的山西新军,保住了两支重要的抗日武装。而对陈士榘的军事生涯来说,也有特殊的意义,这是他第一次独当一面地领导和指挥一支大部队。

 

二、工程兵黄河架桥与参加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士榘担任人民解放军工程兵第一任司令员,共23年,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如:在建国初期把全军28个工兵团分为工兵团、建筑工兵团、舟桥团等,担负不同的任务;在沿海、边防和战略要地建成了系统完备的国防工事;完成了一系列的指挥防护工程;建成了导弹试验场和原子弹研制试验基地;执行了抗美援朝、援越(南)抗美、援老(挝)抗美等作战任务。除此以外,我还想再讲两件比较突出的事。

 

    1、成功地架设黄河浮桥

 

    1958年夏,黄河中下游出现了1930年以来的特大洪峰,流量达到23000秒立方。717日,郑州黄河大桥11号桥墩被洪水冲毁,造成京广铁路这条国家南北交通大动脉中断,国家经济建设受到严重影响。消息传到北京,毛泽东主席召集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德怀在中南海开会,研究决定急调工程兵部队开赴河南,一面抢修黄河大桥,一面铺设黄河浮桥,恢复南北交通。

    周恩来总理会后召见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榘和政委黄志勇,当面交待了这项紧急任务。陈士榘立即抽调了4个舟桥团、1个工兵团和3个工程兵学校的4个学员连,共5000余人,从丹东、长沙、蚌埠、洛阳、天津等地各携器材限时赶到郑州。陈士榘、黄志勇、胡奇才、廖述云、刘月生等工程兵将领先后来到抢修黄河大桥和浮桥的工地,指挥工程兵部队从黄河南北两岸投入紧张的施工。在牺牲4位战士、1位民工,架桥遭遇困难的时刻,周恩来亲临修桥现场视察指导,并面对工程兵施工部队讲了一番鼓舞士气的话。工程兵指战员发扬战争年代的精神,继续冒着大雨顶着洪峰在泥水中苦干,至812日,虽因洪水过大未能将黄河大桥修复,但成功地架起了一座可供汽车通行的浮桥,及时恢复了黄河两岸的交通。

    周恩来得报,高兴地打电话向工程兵指战员表示祝贺。他总结说:工程兵在黄河上架桥成功有三个意义,一是在经济上辅助运输,支援社会主义建设;二是军事上练兵备战,考验器材设备;三是在政治上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和人民解放军力量的强大。总参谋部、总政治部也给工程兵发了贺电,《人民日报》、《解放军报》都在第一版作了报道。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还拍摄了20分钟的纪录片,以《英雄们抢修黄河桥》的片名在全国上映。

可惜的是,1993年出版的陈士榘回忆录《从井冈山到中南海》一书第307页,却出现了明显的印刷错误,把黄河浮桥架设成功误为架设失败,以致引起了争议。最近,我受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委托,将陈士榘上将的两部回忆录——《从井冈山走进中南海》、《天翻地覆三年间》,以及作于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九篇回忆文章,合编为一册《陈士榘回忆录》,现已印成出书。利用这个机会,将《从井冈山走进中南海》中的印刷错误进行了订正。

 

2、圆满完成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的战斗工程保障任务

 

    196210月,为捍卫祖国的神圣领土,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印度边境的东段和西段进行了自卫反击作战,取得了重大胜利。工程兵出动两个建筑团和26个队属工兵连参加了自卫反击作战,在东段和西段都完成了筑路、架桥、开设渡场、构筑工事、排雷、扫除障碍物等战斗工程保障任务。

    特别是在西段,工程兵某建筑团于无名高地直接担负了阻击印军增援部队的任务,新疆军区两个团属工兵连在加勒万河谷、班公湖等地,参加了围歼、拔除印军据点的战斗。工程兵战士罗光燮舍身滚排印军布设的地雷,被国防部授予“战斗英雄”称号。完全可以说,陈士榘和他的战友们带领工程兵部队圆满完成了中央军委赋予的光荣任务,为从侵略者手中收复祖国领土,夺取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的胜利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然而,近年来网上一些记述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的文章不提或漏提工程兵参战的史实;关于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期间,东线的中国边防部队已经向南打到中印边界传统习惯线,为何又主动北撤至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一带?有一些学者给出的答案竟然是:由于地形险峻道路不通,军需物资运不上去,所以才做出撤军的决定。这种说法实在是不了解情况的臆测。事实是:工程兵参战部队抢修急造军路230余公里,新架设和修复桥梁33座,开设门桥渡场1个,排除地雷1400余个。无论东线还是西线,工程兵部队指战员都克服了难以想象的重重困难,在数天之内将急造军路修通到了战区!为便于部队穿插迂回,工程兵在东线麻麻以南的得茫等路段昼夜抢修加修,形成了1条横贯道路和4条纵向道路。

    可能由于篇幅所限,2007年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第10集所载《陈士榘传》中,未提工程兵参加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的史实。然而我觉得事关祖国9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所以极有必要说一说。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王晓建:关于陈士榘上将的一些事

    2019-05-16
  • 内容 相关信息

  • 王晓建:关于陈士榘上将的一些事

    2019-05-16
  •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