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历史 > 阅读信息
龚 云: 在抗战研究中坚持阶级分析法
点击:  作者:龚 云    来源: 宣讲家  发布时间:2015-08-26 09:04:11

 

      【导读】在全面评价抗日战争历史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法,在肯定国民党抗战作用的同时,必须指出其实质是代表大资产阶级、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实事求是指出国民党抗战中反共和消极抗战的事实,指明中国共产党抗战中中流砥柱作用和抗战后解放战争正义性的客观事实,导正年轻一代的历史观。

 640_看图王.web.jpg

资料图:平型关战役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媒体上一些称为国粉的人,站在国民党立场,不满大陆对抗战历史的叙写,抱怨大陆对国民党抗战宣传不够,喜欢列举一些所谓被忽略的历史事实,用以赞赏国民党军队抗战中的种种英勇和牺牲表现。同时,这些人重复70多年前国民党的老调,认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游而不击,乘机坐大。因此,这里有在抗战研究中坚持阶级分析法的必要。

  阶级分析法是一种基本的分析法。在分析历史问题时,马克思主义者不应离开分析阶级关系的正确立场,首先了解哪一个阶级的运动是在这个具体环境里可能出现进步的主要动力。 阶级分析法是分析阶级社会现象的有效钥匙,没有这个方法,就会得出一些肤浅的结论。

  当年英国出版的《中国季刊》上刊载的一篇文章,认为蒋介石在·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采用各种手段甚至恐怖手段,逼迫资本家提供军需,得出蒋介石不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的结论。著名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刘大年就该文评论指出:《季刊》所述事实不假,然而它的结论却是完全错误的。” “《季刊》作者眼光短浅,见不及此,得出蒋介石反资产阶级的结论的根本原因在于拒绝对中国近代复杂的历史事变作基本的阶级分析,否认阶级分析。

  近年来,阶级分析、阶级斗争成为讳莫言深的概念,更谈不上在历史研究中运用,结果造成了一些人放大国民党的民族立场,讳言蒋介石代表的国民党政权的阶级本质,把抗战中国共之争说成是权力之争,混淆国共之争的是非真相。

  国民党顽固派为什么在抗日战争中屡次制造摩擦,多次屠杀坚持抗战的共产党人,攻击共产党在抗战中是扩充权力、争夺地盘?这些问题用阶级分析去分析,很容易得出正确结论。那就是国民党虽然坚持了民族立场,但是始终不愿放弃其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阶级本质,害怕代表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展壮大。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之所以能够坚持长期抗战并取得最后胜利,主要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的八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对敌作战共达125165次,歼灭日伪军171万人,其中日军527000多人。正是这些看似规模比较小的游击战争,使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被大量消耗、长期牵制。

  原日本大本营参谋山崎重三郎认为:世界上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游击战争,但只有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共产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进行的游击战,堪称历史上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游击战。他的游击战和运动战相结合,在中国打败了日本人。一些人否认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作用,散布所谓八路军游而不击,制造所谓中共利用抗战坐大论的奇谈怪论是别有用心的。

  历史事实是:八路军、新四军是在敌人的后方抗击日军、建立抗日根据地。如果不战斗,不苦斗,在强敌包围之中,就是一天也不下去,也不住的。中国共产党为人民争夺地盘、从日本占领下收复失地,这有什么不对?正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始终代表人民最根本利益,与国民党进步将士一道,团结带领广大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并在抗战胜利后短短数年内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因此,在全面评价抗日战争历史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法,在肯定国民党抗战作用的同时,必须指出其实质是代表大资产阶级、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实事求是指出国民党抗战中反共和消极抗战的事实,指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和解放战争的正义性的客观事实,导正年轻一代的历史观。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