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唐青钊: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矛盾——谨以此文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5周年
点击:  作者:唐青钊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18-12-26 14:32:05

 

1.webp (3).jpg

 

事物就是矛盾,矛盾就是事物本身。揭示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就是揭示社会主义社会本身。

 

毛泽东是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的开创者、集大成者,因此,阐述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不能不回到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也不能不正视毛泽东与他缔造的中国共产党内部在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问题上的分歧。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完成,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建立,中国正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并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们到达理想的境界开辟了现实的道路,“但是,这并不是说在我们的社会里已经没有任何的矛盾了。没有矛盾的想法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天真的想法。”(《毛泽东选集》 第五卷 第363-364页)因而在一般人看到社会主义“理想”的时候,毛泽东看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毛泽东几乎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同步,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理论。标志性的文献就是《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和《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著作。

 

在毛泽东看来,社会主义社会是充满矛盾和斗争的社会。这些矛盾,有对抗的,非对抗的;有敌对的,有非敌对的;有基本矛盾,有主要矛盾;有主要矛盾,有非主要矛盾;有矛盾的主要方面,有矛盾的非主要方面。这是唯物辩证法的胜利,这是社会主义客观规律的胜利,这是毛泽东适用唯物辩证法而创立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的胜利。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是关于事物矛盾的法则,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以及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是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国家学说的极大丰富和发展,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杰出贡献。因为承不承认,如何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对于这个课题,马克思、恩格斯曾作过某些原则的论述,但限于历史条件,他们也只能作某些原则回答;列宁在十月革命之后,根据建立和巩固苏维埃政权斗争的实践经验,在他的许多论述中,具体地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许多矛盾,重点分析了无产阶级专政下阶级斗争的继续存在及其特点,谈到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内部的矛盾及其处理办法,等等,但由于列宁辞世过早,没有经历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实践,因而不可能全面系统地回答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斯大林则长期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矛盾,只是在他逝世前一年写《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时,才吞吞吐吐承认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还存在矛盾,并认为,如果注意不够,搞不好还可能发生冲突。全面认识到矛盾仍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并形成全面系统科学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的唯有毛泽东,他的敌人攻击其最厉害的也是毛泽东的对立统一即矛盾这个辩证武器。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在党内也是存在分歧,甚至是存在严重的分歧和对立的。这个分歧和对立,主要表现在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问题上。这一问题只有不断接受社会历史的检验,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文化结构和社会政治结构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当今中国社会的阶级、阶层结构,分析当今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各个领域里的主要矛盾,庶几方能形成对我国当代社会的正确全面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我们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稳致远,以奔向共产主义的远方。

 

一、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

是关于社会主义的认识论

 

(一)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毛泽东向来认为,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想思维的根本法则。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事物一切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各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着的两个方面依一定的条件有同一性,因而能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相互转化,这就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但是矛盾的斗争则是不断的,这又是普遍性和绝对性。当着我们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的时候 ,要注重矛盾和矛盾方面的主要和非主要的区别;当着我们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性的时候,要注重矛盾的各种不同的斗争形式的区别,否则我们就要犯错误。

 

(二)必须用对立统一的规律来观察社会主义社会

 

毛泽东认为,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应该也必须运用事物矛盾的法则,因为社会主义同样逃脱不了事物矛盾法则的宿命;因为“我国社会还存在着各种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我们的社会向前发展”;因为有“许多人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还有矛盾,因而使得他们在社会矛盾面前缩手缩脚,处于被动地位;不懂得不断地正确处理和解决矛盾的过程,将会使社会主义内部的统一和团结日益巩固”,因此,必须“引导人们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矛盾,并且懂得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这种矛盾。”(《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第372页)因而事物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这个规律不论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思想中,都是普遍存在的。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社会主义社会也不例外。“社会上的事情总是对立的”,社会主义社会也是对立统一的,有人民内部的对立统一,有敌我之间的对立统一。

 

(三)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必须坚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和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一是要坚持“两点论”。“一分为二,这是一个普遍现象,这就是辩证法。”毛泽东将这个原理概括为“两点论”,毛泽东认为,运用“两点论”去观察,就会发现“每个民族都有它的长处,不然它为什么能存在?为什么能发展?同时,每个民族也都有短处。有人以为社会主义就了不起,一点缺点没有了,那有这个事?应当承认,总是有优点和缺点这两点。”(《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285页)同时坚持“重点论”,必须分清矛盾两个侧面的主次。统一物的两个互相对立互相斗争的侧面,总有主次之分。这就要求人们看问题必须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流,用这样的观点来看社会主义制度。应当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是本质的、主流的方面;同时,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这是非本质的、主流的方面;必须注意矛盾处于肯定发展阶段时要大力巩固和发展矛盾的主要方面,反之,则要限制和克服。“在我们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里,当然不能让毒草到处泛滥。无论在党内,还是在思想界、文艺界,主要的和占统治地位的,必须力争是香花,是马克思主义。毒草、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只能处在被统治地位。”(《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第350页)二是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毛泽东指出,对立统一规律的另一个原理就是统一物的两个侧面是统一的,不能脱离它们之间的统一去孤立地把握他们之间的对立。社会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不能转化,为什么经过革命,无产阶级变为统治者,资产阶级变为被统治者?”(《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第348页)三是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毛泽东指出,对立统一规律的另一个原理,就是矛盾的两个互相联系的侧面又是对立的,不能脱离它们的对立去孤立地把握它们的统一。“任何时候,总会有错误的东西存在,总会有丑恶的现象存在,任何时候,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这样的对立总会有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同样,社会主义社会也仍然存在着真善美和假恶丑的对立,这种对立不仅在社会上存在,而且在共产党内也同样存在。

 

(四)矛盾的对立统一推动着社会主义的发展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这个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前进的直接动力,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前进的动力。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就必须:一要打破僵化。毛泽东指出,对立统一规律的另一个原理,就是矛盾的两个侧面,斗争是绝对的,统一是相对的。“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各个领域中,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按照辩证法,就像人总有一天要死一样,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总有一天要死亡,要被共产主义制度所否定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二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毛泽东指出:“没有矛盾就没有运动,社会总是运动发展的,在社会主义时代矛盾仍然是社会运动发展的动力。”“只说社会主义社会的特点是团结一致,十分稳定;不说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的矛盾;只说精神上、政治上的一致,是社会主义国家强大的社会发展动力,不说社会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这样一来,矛盾的普遍性这个规律在他们那里被否定了,辩证法在他们那里就中断了。”(《毛泽东选集》 第五卷)

 

(五)对立统一规律是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根本规律

 

1、社会主义社会是质和量的统一,量变和质变的对立统一。毛泽东指出:“量变和质变是对立统一的。量变中有部分质变,不可能说量变的时候没有质变;质变是通过量变完成的,不可能说质变中没有量变。质变是飞跃。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也是一个量变、部分质变、质变的过程”;“我国现在经济上的平衡和不平衡的变化,是在总的量变过程中许多部分的质变。若干年后,中国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那时将完成一个飞跃。然后,再继续量变的过程。”在社会主义的各个领域通过量变、部分质变,实现各个领域的质变,这些质变就整个社会主义社会来说,仍然是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这些部分质变由涓涓细流汇成江河湖海,达到一定的“关节点”时,就实现整个社会主义的质变,由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2、社会主义社会是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毛泽东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有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社会主义社会也不例外。毛泽东指出:“对于我们工作的看法肯定一切或者否定一切,都是片面性的。肯定一切就是只看到好的,看不到坏的,只能赞扬,不能批评。”“否定一切就是不加分析地认为事情都做得不好。”“不论用肯定一切的观点或用否定一切的观点来看待我们的工作都是错误的。”

 

3、社会主义社会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对立统一。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是一个复杂的事物,认识它必须有一个过程,难免要犯错误,难免出现曲折,社会主义是前进和曲折的统一,“无产阶级的专政担负着历史上最伟大、最困难的任务,面对着历史上情况最复杂和道路最曲折的斗争,因而它的工作——正如列宁所说的——也不能不犯很多的错误。如果有些共产党人发生骄傲自满思想硬化的情形,那么,他们甚至也会重犯过去自己已犯过的或者别人犯过的错误。”(《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总之,我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要有一个过程。先是不认识或者不完全认识,经过反复的实践,在实践里面得到成绩,有了胜利,又翻过筋斗,碰了钉子,有了成功和失败的比较,然后才有可能逐步地发展为完全的认识或者比较完全的认识。”(毛泽东《在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

 

4、社会主义社会是共性和个性的对立统一。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原则,如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共产党的领导、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等等,对各个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是相同的,小的原则和这些基本原则的表现形式上又是不同的。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应该接受,不接受是没有道理的,也不利。”“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实践中的表现形式,各国应有所不同。在中国,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要和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原则,各个国家都是相同的,但是在小的原则和基本原则的表现形式方面是有不同的。”正是根据这个原理,毛泽东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而他事实上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5、社会主义社会是现象和本质的对立统一。毛泽东认为,透过现象看本质是一条重要的认识论原则,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同样有一个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问题。

 

6、社会主义社会是可能和现实的对立统一。毛泽东认为,可能性和现实性两件东西是统一性的两个对立面。任何一个事物都是一个发展过程,就事物发展的最终结果来说,任何一个具体事物都将转化为另一个具体事物,其本身终究要消灭,因此,战略上要藐视它。但是由事物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需要一定的条件,因此,在战术上必须重视它。毛泽东这种对事物在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的思想,也贯穿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之中,他说:“阶级斗争,向自然界的斗争,所遇到的困难更不可胜数。但是,大多数的人类,首先是无产阶级,首先是共产党人,除掉怕死鬼以及机会主义的先生们以外,总是将藐视一切,乐观主义,放在他的心目中的首位;然后才是重视事物,重视每件工作,重视科学研究,分析事物的每一个矛盾侧面。钻进去,逐步地认识自然运动的法则和社会运动的法则,然后就有可能掌握这些法则比较自由地运用这些法则,一个一个地解决人们面临的问题,处理矛盾完成任务。”

 

7、社会主义社会是必然和自由的对立统一。毛泽东认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是一个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过程,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完全认识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而获得建设社会主义的完全自由。他说:“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我们还有很大的盲目性,社会主义经济对于我们来说,还有许多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总之,“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的认识,必须有一个过程,必须从实际出发,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到有较多的经验,从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到逐步地克服盲目性,认识客观规律,从而获得自由,在认识上出现一个飞跃,到达自由王国。”(《十二年总结》)

 

8、社会主义社会是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对立统一。毛泽东认为,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各种矛盾都必须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如此,“在不损害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下,接受人家一些可以接受的意见,放弃自己一些可以放弃的意见,这样我们就有两只手:对犯错误的同志,一只手跟他作斗争,一只手跟他讲团结,斗争的目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这叫原则性,这是一只手。另一只手讲团结。团结的目的是给他一条出路,跟他讲妥协,这叫灵活性。”对待敌我关系,处理对抗性矛盾,也是如此,“像托洛茨基那种人,像中国的陈独秀、张国焘、高岗那种人,都是无可救药,只能打倒,因为他们对于我们来说,是绝对地互相排斥的。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没有两重性,只有一重性,对于帝国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在最后说来也是如此,它们最后必然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意识形态也是一样,要用唯物论代替唯心论,用无神论代替有神论,这是在战略目的上说的。在策略阶段上就不同了,就有妥协了。在策略阶段上,要善于斗争,又要善于妥协”。

 

9、社会主义社会是政治和经济的对立统一。毛泽东一贯强调政治和经济、政治和业务、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技术工作和业务工作的对立统一。他指出:“政治和业务是对立统一的”。“红与专、政治与业务的关系,是个对立物的统一。”“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这是毫无疑问的,年年如此,永远如此”。这种对立统一具体表现在各个方面。就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来说,“它们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就人生“三观”等政治思想观点与所从事的业务和技术关系来说,“政治是主要的,是第一位的”,思想和政治是统帅,又是灵魂;就政治思想工作和经济工作、技术工作及其他业务工作的关系来说,“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发生根本变革的时期,尤其是这样。”(毛泽东:《<严重教训>一文的按语》)“反对自私自利的资本主义的自发倾向,提倡以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为一切言论行动的标准的社会主义精神,是将分散的小农经济逐步地过渡到大规模合作化经济的思想的和政治的保证。”(同上)“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是完成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的保证。”“只要我们的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稍为放松,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就一定会走到邪路上去。”

 

二、毛泽东具体论述了社会主义

社会的一系列矛盾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一系列矛盾的论述主要表现在他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的奠基之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论十大关系》里。

 

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这部著作里,毛泽东指出:“在我国现在的条件下,所谓人民内部的矛盾,包括工人阶级内部的矛盾,农民阶级内部的矛盾,知识分子内部的矛盾,工农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工人、农民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民族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等等。我们的人民政府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但是它同人民群众之间也有一定的矛盾。这种矛盾包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同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民主同集中的矛盾,领导同被领导之间的矛盾,国家机关某些工作人员的官僚主义作风同群众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也是人民内部的一个矛盾。一般说来,人民内部的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在我们国家里,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一般地属于人民内部的阶级斗争,这是因为我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有两面性。”“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也都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敌我矛盾。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这部著作里,则具体论述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十大关系。十大关系也就是十大矛盾。这十大关系是:(一)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二)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四)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五)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六)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七)党和非党的关系;(八)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九)是非关系;(十)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毛泽东的十大关系着重从经济工作各个方面来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前三条讲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第四、五条讲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实际上开始涉及到经济体制的改革。十大关系的后五条,讲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都属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中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问题。在讨论党和非党的关系时,提出了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处理党内矛盾方面,重申延安以来实行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不赞成“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在中国和外国的关系上,提出了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这些具体矛盾的阐述,至今仍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三、毛泽东建构的社会主义

基本矛盾理论尚未完美

 

(一)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问题未得根本解决

 

 毛泽东在他的名著《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问题似乎是在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创立那一天,就尘埃落定了。

 

 但似乎又没有解决。

 

 一是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有过多种表述。他说:“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并且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中国还存在两种基本的矛盾,第一种是国内的,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第二种是国外的,即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报告》)“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我们国内的基本矛盾。”(《农业合作化和当前的阶级斗争》)

 

 二是毛泽东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他说:“当着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社会这一切矛盾的特殊性解剖出来之后,同时也就更进一步地、更充分地、更完全地把一般阶级社会中这个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普遍性阐发出来了。”(《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318页)“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辩证法科学告诉我们,任何一种生产关系以及在这种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都有它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旧的生产关系基本上不再同它相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到一定阶段,旧的上层建筑基本上不再同它相适应。在这样的时候,就必然要引起根本性质的变革。谁要抵抗这种变革,谁就会被历史所抛弃。这一规律,以不同的形态适用于一切社会,这就是说也适用于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

 

 三是毛泽东认为某一独立社会形态的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特殊表现。他说:“马克思把这一法则(事物矛盾法则)应用到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的研究的时候,他看出这一社会的基本矛盾在于生产的社会性和占有制的私人性之间的矛盾。”(《毛泽东选集》 第一卷 第318页)

 

 因此,社会主义社会作为相对独立的社会形态的社会,不论是从形式逻辑还是从事实逻辑看,都应有自己特殊的基本矛盾。因为资本主义社会有自己特殊的基本矛盾,推而广之,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也必然都有自己特殊的基本矛盾。

 

 因此,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二)毛泽东执着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探讨和解决

 

 一是毛泽东在探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制度中计划和生产的矛盾。他说:“斯大林说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的法则,是作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法则的对立物而产生的,它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的法则,使我们的计划机关有可能去正确地计划社会生产。但是,不能把可能同现实混为一谈,这是两种不同的东西,要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就必须研究这个法则,必须掌握它,必须学会熟练地运用它,必须制定出能完全反映这个法则的要求的计划,这段话说得很好。”但“斯大林在这里说,‘必须制定出能完全反映这个法则的要求的计划’,就是说主观计划要力求适合客观原则,但他只提出了问题,没有展开论述,可能他自己也不太清楚”。“我们的计划工作是否研究了、掌握了、熟练地运用了客观规律的要求呢?我们搞过计划,也有经验教训,我们过去一段时间内,曾经是一个风潮糖多了,一个风潮盐多了,又一个风潮钢铁多了,过不了多久又都说少了。上月说多了,下月说少,心中烦闷不知如何是好。看来,这很难说我们过去是完全正确地计划生产的,不能说我们过去的计划完全反映了客观规律的要求,不能说我们的计划工作过去已经认真研究了,充分掌握了,熟练运用了客观规律。”(《毛泽东读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及谈话》)

 

 二是毛泽东在探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制度中计划和市场之间的矛盾。他说:“斯大林说,‘资本主义生产是商品生产的最高形式,不能把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混为一谈,’这个说法对。现在我们有些同志怕商品生产,无非是怕资本主义。怕商品干什么?不要怕。那么,商品生产有没有消极作用呢?有,就限制它,否定它。过去的资本主义的鬼已经吃掉了,将来要出现资本主义的鬼,就再吃掉它。我们发展商品生产,不是为了利润,而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在这方面,商品生产还是一个有利的工具……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个工具。”“要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现在有一种倾向,好像共产主义越多越好,共产主义要有步骤。不能孤立地看商品生产,要看他与什么经济相联系。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相联系,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商品生产和社会主义相联系,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同上)

 

三是毛泽东在探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制度中所有制之间的矛盾。他说:“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提到两种基本形式,即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这两种形式,这个界限必须分清,不能混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又是一个界限,必须分清,不能混淆。有的同志急于要宣布人民公社为全民所有。不知道什么道理,我们的哲学家、经济学家忽然把这些问题忘记了,在公社内由队的小集体所有制到社的大集体所有制,需要一个过程。公社应当实行权力下放,三级管理、三级核算,并且以队的核算为基础(1961年根据毛主席的提议,中央决定基本核定单位和生产单位是生产队)。人民公社如果没有完成公社工业化、农业工厂化,也就不能实现从集体所有制的过渡。人民公社由基本队有转变到基本社有的时候,是队共社的产,而不是社共队的产,全民所有制本身也有变化、变革的过程。中央和地方都要注意发挥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积极性,一切企业专门由条条来管,会产生很大的片面性。两种所有制的长期共存也会有妨碍生产力发展的问题。因此,必须首先是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过渡到社会主义全民制,然后是单一的社会主义人民所有制过渡到单一的共产主义全民所有制。”(同上)

 

 毛泽东后来更是说过,我们消灭了资本主义,还可以再搞一点资本主义。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所有制的论述,实际说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的调整和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既不能拔苗助长,又不能落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四是毛泽东在探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制度中所有制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毛泽东认为,先解决所有制问题,再发展生产力是一般规律。“从世界的历史来看,资产阶级工业革命不是在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的国家以前,而是在这以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大发展,也不是在上层建筑革命以前,而是在这以后。都是先把上层建筑转变了,生产关系搞好了,上了轨道了,才为生产力的大发展开辟了道路,为物质基础的增强准备了条件。当然生产关系的革命是生产力的一定发展所引起的,但是生产力的大发展总是在生产关系改变以后。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虽然不能在资本主义制度中孕育,但是这个一般规律,对无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都是适用的,基本是一致的。”(同上)

 

 五是毛泽东不满意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制度。他说:“搞供给制,共产主义生活是马列主义作风,与资产阶级作风对立”,“二十二年战争都打胜了,为什么建设共产主义就不成了呢?为什么要搞工资制?这是向资产阶级让步”。“要破除资产阶级的法权思想。例如争地位、争级别,要加班费,智力劳动者工资高,体力劳动者工资少等等,都是资产阶级思想的残余。”“各取所值,是法律规定的,这也是资产阶级的东西。”(一九六七年五月,聂荣臻同志的传达)

 

 但是,毛泽东毕竟是一位清醒的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主义者,他认为,我们建设的是:“列宁说的没有资本家的资产阶级的国家。”“总而言之,中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解放前跟资本主义差不多,现在还实行八级工资制,按劳分配,货币交换,这些跟旧社会没有多少差别。所不同的是所有制变更了。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商品制度,工资制度也不平等,有八级工资制,等等,这只能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转引一九七五年二月二十二日《人民日报》)“我们现在正是列宁所说的没有资本家的资产阶级国家,这个国家是为了保护资产阶级法权。工资不相等,在平等口号的掩护下,实行不平等的制度”。

 

六是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爱恨交加。第一,毛泽东认为,商品生产和商品制度仍然是认识和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关键。而中国社会主义改造虽然基本上解决了所有制问题,但“分等级,有八级工资,按劳分配,等价交换等这些东西就其性质讲跟旧社会差不多,仍是资本主义的性质,是建设没有资本家的资产阶级国家”,但是由于“所有制变更了,总而言之,中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和商品制度仍然具有两重性。商品生产和商品制度固然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但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仍然有产生新的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土壤和条件。他重申列宁的教导:“列宁说,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工人阶级一部分,党员一部分,也有这种情况。无产阶级中,机关工作人员中,都有发生资产阶级生活作风的。”

 

这实际是说,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既然商品生产和商品制度还存在,那么,它的负作用就必然在社会生活中要表现出来。毛泽东称之为“鬼”,问题是这个鬼不仅危害到中国社会,而且侵蚀到中共党内。因此,人们必须认识和防止这个“鬼”的危害。

 

第三,毛泽东认为,限制本身就是对资产阶级的专政。毛泽东一再强调列宁关于我们是建设一个“没有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这一观点表明:社会主义国家,没有资本家参与,必然是人民群众参与;而参与这些活动,又带有资产阶级性质。这就必然要求人民群众不但要有参与意识,而且要有限制意识,而且更要有自觉决裂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资本家的专政,才能反修防修,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第四,毛泽东认为,商品经济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种前途。毛泽东通过对商品生产和商品制度的分析,看到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制度的必然性、长期性。这种必然性、长期性,是因为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影响、支配和规定,它不因人们的主观意志所转移。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经济制度的两重性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面临的两种前途,一种是继续前进,建成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另一种是倒退回去,复辟资本主义。但是,他坚信“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社会主义一定奔向胜利的前方。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根据社会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和毛泽东说的及做的,结合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结构与生产力的社会化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就是生产的社会化与部分社会化了的公有制企业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个矛盾,依旧要用列宁的名言做总结:“对抗消失了,矛盾存在着。”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性的理论问题。

 

因为社会基本矛盾是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的推动作用的矛盾。

 

因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贯穿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主义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的推动作用的矛盾。

 

因为社会主义社会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规定和支配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其它矛盾。社会主义社会有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均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规定和支配的,包括阶级矛盾和生产与需要的矛盾。其实,这个问题,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中就做了深刻的揭示,他说:“在我国现在的条件下,所谓人民内部的矛盾,包括工人阶级内部的矛盾,农民阶级内部的矛盾,知识分子内部的矛盾,工农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民族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等等。”“例如,在客观上将长期存在的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就需要人们时常经过国家计划去调节。”

 

四、党内对社会主义社会

主要矛盾问题的严重分歧

 

 (一)争论不休的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问题

 

 在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争论。

 

 1956年,党的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79年,在中央召开的理论务虚会上,重新明确了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问题:“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又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指出“我们现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再次强调,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仍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重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2010年,党的十二.五规划提出,建立和谐社会主义,并且提出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要努力平衡人民过快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社会生产之间的关系。

 

而毛泽东在他当政治国的整个历史阶段,都基本坚持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早在中国共产党进城前夕,毛泽东就指出:

 “全国胜利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在城市斗争中,我们依靠谁呢?有些糊涂的同志认为不是依靠工人阶级而是依靠贫民群众,有些更糊涂的同志认为是依靠资产阶级。在发展工业的方向上,有些糊涂的同志认为主要地不是帮助国营企业的发展,而是帮助私营企业的发展。我们必须批判这些糊涂思想,我们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其他劳动群众,争取知识分子,争取尽可能多的能够同我们合作的民族资产阶级分子及其他代表人物站在我们方面,或者使人们以保持中立。”(《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第1428页)

 

 一九五二年,毛泽东指出:“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同上,第五卷第65页)

 

 一九五六年,八大报告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但毛泽东随即认为,“八大”概括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不正确。 “‘八大’决议上有那么一段,讲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种提法是不对的。”(转引自邓力群《关于社会主义时期阶级与阶级斗争问题的讲话》)

 

 一年后的八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毫无疑问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并得到全会的通过。

 

 一九六二年,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要认识这种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要提高警惕”。(一九六七年第十期《红旗》杂志)

 

 一九六七年,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革命的主要对象是混入无产阶级专政机构内部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一九六七年五月十八日《人民日报》)

 

毛泽东直到生命的垂幕,仍然强调:“社会主义革命革到自己头上了,合作化时党内就有人反对,批资产阶级法权他们有反感。搞社会主义革命不知道资产阶级在哪里?就在共产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走资派还在走。”(一九七六年三月十日《人民日报》)“什么三项指示为纲,安定团结不是不要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纲,其余都是目。”(一九七六年十一月五日《人民日报》)

 

 (二)差距为什么这么大?

 

 在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问题上,不是屁股决定脑袋,而是通往真爱情的道路上很不平坦。

 

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立论的依据是:

 

第一,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由于剥削阶级已经消灭,阶级斗争虽然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但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阶级斗争。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非常长的历史时期,可以分为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发达阶段三个时期。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这一时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低,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再加上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比较低。所以为了摆脱贫穷和落后,尤其要把经济建设(即发展生产力)作为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中心。其它工作都要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争取加快发展速度。

 

因此,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而毛泽东的理论逻辑是:社会主义社会仍然是由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规定和支配的社会,“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 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毛泽东选集》 第五卷 第373页)

 

这个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就表现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多种所有制结构与生产力的社会化发展要求之间的基本矛盾,就是生产力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部分社会化之间的矛盾”,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阶级表现就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因此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这似乎看起来,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一个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一个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但是,二者必居其一,没有调和的余地。

 

对于人类社会,包括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个”主要矛盾的问题,我国理论界一直有人感到疑惑。

 

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艾思奇曾这样阐述资本主义社会的“两个”主要矛盾:“资本主义大工业把成千的劳动者组织在一个企业或工厂里做工使生产过程有了一种集体的性质或社会公共的性质,生产过程的这种社会公共性质要求把生产资料归社会公共所有,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生产资料和一切生产出来的东西都是资本家私有的,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它的生产力之间的根本矛盾。资本主义的其他矛盾都是从这一个根本矛盾上产生出来、表现出来的,这些矛盾的表现有各种各样,现在只讲最主要的两个矛盾。

 

第一个矛盾是:个别企业和工厂内的生产是有组织、有计划的,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都是盲目的、无计划的、无政府的……资本家为追逐利润而生的这种制度和大工业的巨大生产力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这种生产关系和它的生产力的发展日益不相容了。

 

以上讲了第一个主要的矛盾,现在讲第二个主要矛盾,就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这样,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是尖锐的对立着,两个阶级的斗争不断地发展,特别到了危机恐慌时期,工人阶级的痛苦就更为加深。这两个阶级的对立、斗争,就常常要发展成革命的危机。”(艾思奇《历史唯物论、社会主义发展史》第115-119页)

 

资本主义社会两个主要矛盾!熟读革命导师经典著作的艾思奇不可能不知道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关于主要矛盾的论述,只不过因为马、思、列、斯、毛等革命导师没有做出明确的区分而“夫子之道”“今女画”罢了。然而艾思奇早就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存在“两个主要矛盾”实属难能可贵。

 

 邓力群也自道过他在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个”主要矛盾的困惑:“《决议》(指八大决议——笔者注)里讲的是生产的发展赶不上需要的发展,生产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需要,毛主席这里讲到了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的矛盾,要通过计划去调节,这种矛盾和前面讲的社会内部阶级矛盾究竟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需要我们研究。生产和需要是个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内部两条路线两个阶级又是个主要矛盾,两个主要矛盾怎么加以区别,他们相互的关系如何?应该怎样理解,我对这个问题还没把握,提出来大家一起商量,大家一起考虑。”(邓力群《关于社会主义时期阶级与阶级斗争问题的讲话》第27页)

 

相对于我国理论界主流的声音,还有另一种非主流的声音主张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理论。

 

甄岩先生在他的《毛泽东哲学纲要》里指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任何一种社会形态的主要矛盾,首先都必须是反映人类社会斗争的矛盾。它是要表明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而不能是反映人与自然斗争的矛盾,不是要表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因为人类要解决与自然界斗争的矛盾,要获取更多的生活资料,固然是人类生存的根本问题,但是,它只有首先解决生产方式,解决在一定生产方式中人与人的生产关系问题,才能实现这一目的。因此,推动人类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归根结底是推动生产方式社会形态不断更替发展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所以,历史上任何一种阶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这在前面认识论中已经论证过)的主要矛盾,也就是对该社会形态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都不可能是反映人与自然斗争的矛盾,而只能是一定形态的阶级斗争的社会矛盾。例如,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奴隶与奴隶主的矛盾,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与地主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段的矛盾。正是这种不同社会形态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决定着不同社会形态的发展和更替,从而推动着人类改造自然的斗争,促进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促进人们从自然界中获取更多的生活资料,促进人类社会不断由低级发展到高一级的社会。可是,党的‘八大’和‘十二大’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却根本没有涉及人类的社会矛盾,所表明只不过是人与自然界的矛盾,这怎么能够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呢?如果这个论断能够成立的话,那么,历史存在过的各种社会形态,以及当今世界各国不同的社会形态,也都无不存在着需要和生产的矛盾,任何一种社会的人都需要首先解决吃饭问题,解决衣、食、住、行各类生活问题,难道都共同存在一个主要矛盾吗?这完全违背了各个社会形态存在的客观实际……所以说把需要和生产的矛盾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不仅是完全背离客观实际的,极其错误的,而且是十分荒唐的。那么,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是否正确呢?是正确的。并且它不仅对我国是正确的,而且对世界上各社会主义国家普遍是正确的。因为毛泽东同志这一论断,不仅是根据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历史阶级后的各种社会矛盾的发展,特别是阶级斗争情况的发展,而且是根据苏联及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情况的发展,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方法科学分析、综合出来的,是符合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实际的。”

 

(三)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争论不休的根本原因

 

 在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问题上,人们之所以长期纷争不断、纠缠不清,关键的原因是没有明确阐述过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长期以来,我国政界和理论界都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直接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了。而事实上,社会主义社会作为相对独立的社会形态是有其特殊的基本矛盾的,这就是上面毛泽东接近揭示的“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与生产力的社会化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就是生产力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部分社会化之间的矛盾”。由于直接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当成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那么,“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就自然顺理成章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四)毛泽东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理论是科学的

 

毛泽东不仅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问题上是正确的,而且在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问题上也是科学的。

 

由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贯穿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主义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的推动作用的矛盾,并且决定、规定和支配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其它矛盾,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根本要求。

 

事实上,毛泽东在反复强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社会主义经济。例如,毛泽东说过:

 

 “生产力是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发展了,总是要革命的。生产力有两项,一项是人,一项是工具”。(《毛泽东选集》 第五卷 第319页) 

 

“生产力一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就会有更大的发展。”(《一个从初级形式过渡到高级形式的合作社》一文按语)

 

“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任务之一, 就是努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在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的指导下,逐步实现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和国防现代化,必须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地普遍地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转摘自《关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

 

“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我们所说的大跃进,就是这个意思,难道这是做不到的吗?是吹牛皮放大炮吗?是做得到的,既不是吹牛皮,也不是放大炮,只要看我们的历史就可以知道了。我们不是在我们的国家里把貌似强大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基本上打倒了吗?我们不是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经过十五年的努力,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也达到可观的水平吗?我们不是也爆炸了一颗原子弹了吗?过去西方人加给我们的所谓东方病夫,现在不是抛掉了么?为什么西方资产阶级能够做到的事,东方无产阶级就不能做到呢?中国大革命家我们的先辈孙中山先生,在本世纪初期就说过,中国将要出现一个大跃进,他的这种预见,必将在几十年的时间内实现。”(周恩来三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 》)

 

由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阶级表现,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作为阶级在被消灭之前,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自然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只不过这个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的位置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资产阶级作为阶级被消灭后,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必然就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矛盾的特殊表现:既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看来,我们还得坚持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理论。

 

因为坚持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那就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因为坚持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理论,那就要承认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对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沿着科学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切实维护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最根本利益。

 

 一句话,既要埋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

 

五、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征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既相适应又相矛盾

 

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除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这种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以外,还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 374 页)这可以看作是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总的特征的概括和总结。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

 

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同旧社会的矛盾,例如同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是根本不同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表现为剧烈的阶级斗争”,“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另一回事,恰恰相反,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同上,第372-373页)其次,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可能向它的反面转化。当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时候,两者之间的矛盾就有了对抗性。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得到解决

 

毛泽东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不可能由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而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加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得到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另一回事,恰恰相反,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同上,第 373页)这表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具体体制和实现形式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进行探索寻找;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基本矛盾和其他矛盾也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进行调整;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非社会主义制度的矛盾更可能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来解决。

 

六、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正确处理

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一)社会主义社会有其自身的阶级结构和阶级矛盾

 

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主要包括四个阶级:工人阶级(及其知识分子)、集体劳动者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反动阶级残余(及其知识分子),此外,还有少量的个体劳动者阶级。在这四个阶级之间,存在着各种阶级、阶层矛盾:工人阶级内部各个阶层之间的矛盾;集体劳动者阶级内部各个阶层之间的矛盾;资产阶级内部各个阶层之间的矛盾;反动阶级残余内部各个阶层之间的矛盾;工人阶级和集体劳动者之间的矛盾;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工人阶级和反动阶级残余之间的矛盾;集体劳动者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集体劳动者阶级和反动阶级残余之间的矛盾;资产阶级和反动阶级残余之间的矛盾。等等。其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矛盾;资产阶级作为阶级被消灭后,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就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当社会主义社会重新产生一个新生的资产阶级之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又回复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二)社会主义社会具有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1、必须弄清人民和敌人的概念。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人民和敌人笔者曾经引用毛泽东的论述做了说明。这里指出一点,就是人民和敌人的概念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同时期和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内容,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地分析”。

 

2、必须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首先,需分清敌我矛盾。“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敌我矛盾,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第二,要分清人民内部矛盾。在我国现在的条件下,所谓人民内部的矛盾,包括工人阶级内部的矛盾,农民阶级内部的矛盾,知识分子内部的矛盾,工农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工人、农民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民族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等等。我们的人民政府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但是它同人民群众之间也有一定的矛盾。这种矛盾包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同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民主同集中的矛盾,领导同被领导之间的矛盾,国家机关某些工作人员的官僚主义作风同群众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也是人民内部一个矛盾。一般说来,人民内部的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第三,人民内部矛盾有对抗、非对抗。人民内部的矛盾,在劳动人民之间说来,是非对抗性的;在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说来,除了对抗性的一面以外,还有非对抗性的一面。

 

在我们国家里,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一般地属于人民内部的阶级斗争,这是因为我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有两面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它有革命性的一面,又有妥协性的一面。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它有剥削工人阶级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民族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不同。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存在着剥削和被剥削的矛盾,这本来是对抗性的矛盾。但是在我国的具体条件下,这两个阶级的对抗性的矛盾如果处理得当,可以转变为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用和平的方法解决这个矛盾。如果我们处理不当,不是民族资产阶级采取团结、批评、教育的政策,或者民族资产阶级不接受我们的这个政策,那末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就会变成敌我之间的矛盾。

 

3、必须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第一,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质的方法解决。毛泽东认为: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简单地说来,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当然,敌我问题也是一种是非问题。比如我们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些内外反动派,究竟谁是谁非,也是是非问题,但是这是和人民内部问题性质不同的另一类是非问题。第二,敌我矛盾的解决必须采取专政的办法。“我们的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这个专政是干什么的呢?专政的第一个作用,就是压迫国家内部的反动阶级、反动派和反抗社会主义革命的剥削者,压迫那些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破坏者,就是为了解决国内敌我之间的矛盾。例如逮捕某些反革命分子并且将他们判罪,在一个时期内不给地主阶级分子和官僚资产阶级分子以选举权,不给他们发表言论的自由权利,都是属于专政的范围,谁来行使专政呢?当然是工人阶级和在它领导下的人民。专政的目的就是为了保卫全体人民进行和平劳动,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选集》 第五卷 第366页)第三,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必须用民主的方法。“专政的制度不适用于人民内部。人民自己不能向自己专政,不能由一部分人民去压迫另一部分人民。人民中间的犯法分子也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这和压迫人民的敌人的专政是有原则区别的。在人民内部是实行民主集中制。我们的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宗教信仰等等自由。我们的宪法又规定:国家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为人民服务”。(同上)“但是这个自由是有领导的自由,这个民主是集中指导下的民主,不是无政府的状态,无政府状态不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同上)第四,对于人民内部不同类型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民主办法去解决。“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在一九四二年,我们曾经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这种民主的方法,具体化为一个公式,叫做‘团结——批评——团结’。讲详细一点,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按照我们的经验,这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一个正确的方法。”“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要在整个人民内部继续推广和更好地运用这个方法,要求所有的工厂、合作社、商店、学校、机关、团体,总之,六亿人口,都采用这个方法去解决他们内部的矛盾。”(同上第369-370页)

 

七、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

理论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

建设的一些基本规律

 

(一)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性质、动力、对象、任务、道路和前途。

 

1、关于社会主义的性质。社会主义社会仍然是充满各种矛盾的社会,其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性质。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决定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即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无产阶级专政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障,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共同富裕道路是社会主义的根本道路。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共产党的领导、无产阶级专政或曰人民民主专政、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作指导、走社会主义道路“四位一体”的社会制度。

 

2、关于社会主义的动力。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动力。既然社会主义社会还有工人、农民、城乡个体劳动者(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那么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就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依靠力量,就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动力。

 

3、关于社会主义的对象。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同时又决定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对象。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当城市还有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农村中还有地主、富农时,买办资产阶级和地主、富农就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对象;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虽然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对象,但由于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却是社会主义改造和团结的对象,改造好了,就是社会主义的依靠对象;地主、富农和资产阶级被消灭以后,社会主义革命的对象就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意识形态。如果社会主义社会重新产生新的资产阶级后,社会主义革命的对象,又成为新生的资产阶级。这个新生的资产阶级,必然也“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依然是共产党改造和团结的对象,而官僚和买办资产阶级才是共产党最根本的敌人。

 

4、关于社会主义的任务。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既然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与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那么,社会主义社会必然运用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改革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正如毛泽东指出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努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就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就是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就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共同富裕。

 

5、关于社会主义的道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决定了社会主义的道路。社会主义的道路,就是在政治上实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众当家作主,经济上实行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共富,文化上实行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文化。

 

6、关于社会主义的前途。社会主义社会的整个矛盾体决定了社会主义的前途。社会主义社会的前途就是建成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无产阶级必然能够战胜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必然能够战胜资本主义,被压迫民族必然能够战胜帝国主义。当然,在人民前面还有困难和曲折。但是,列宁在三十六年前说得好,“重要的是,坚冰已经打破,航线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毛泽东在庆祝十月革命胜利四十周年会上的讲话)

 

(二)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的社会形态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其它一些各个领域的主要的和重要的矛盾,从而也就揭示了社会主义的社会形态。

 

1、社会主义社会是过渡形态和相对独立形态的统一。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形态。毛泽东认为,在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整个历史时期,即由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整个时期都存在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因而整个社会主义时期都是一个社会过渡时期。他指出:“社会主义是有缺点的,将来还要发展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也要分阶段。旧制度不行了,新的制度就要起来代替。生产力总要向前进,同生产关系发生矛盾。”“按照辩证法,就像人总有一天要死一样,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总有一天要灭亡,要被共产主义的否定”。“社会主义社会里面的按劳分配、商品生产、价值规律等等,现在是适合于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但是,发展下去,将来总有一天要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总有一天要被生产力的发展所突破,总有一天它们要完结自己的命运。能社会主义社会晨面的经济范畴都是永久存在的吗?”“向共产主义过渡,当然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统治,但是不能说这不是社会革命。因为一种生产关系代替另一种生产关系,就是质的飞跃,就是社会革命——由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转变为共产主义的按需分配,也不能不说是生产关系方面的革命。”社会主义社会是相对独立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有它自己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包括按劳取酬、商品生产、价值规律,等等,现在是适合于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将来总有一天要不适合于生产力的发展。这正好说明社会主义社会有它独特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也就充分肯定了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形态。

 

2、社会主义社会是发展的长期性和发展的阶段性的统一。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不断推进的过程,社会主义社会是发展的长期性和发展的阶段性的统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是长期的,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的彻底胜利,不是一代人两代人就可以解决的,而是要经过五代十代,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够完全解决。”“在政治思想领域内,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之间谁胜谁负的斗争,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才能解决。几十年是不行的,需要一百年到几百年的时间才能成功。在时间问题上,与其准备短些,宁可准备长些;在工作问题上,与其看得容易些,宁可看得困难些。这些想,这样做,较为有利。”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又是阶段性的,毛泽东在第一次郑州会议上第一次使用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尔后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社会还不成熟。”“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经过后一阶段,到了物质产品、精神财富都极为丰富和人们的共产主义觉悟极大提高的时候,就可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了。”因此,毛泽东事实上已明确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阶段理论。

 

(三)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毛泽东视野的社会主义本质,就是消灭压迫、消灭剥削,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个强,是共同的强,这个富,是共同的富。

 

(四)毛泽东的社会社会主义矛盾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协调处理好各种关系

 

1、在社会主义社会这个有机体中,必须协调处理好政治与经济、政治与文化、政治与社会、经济与文化、经济与社会和文化与社会等各方面的关系。

 

2、在社会主义政治这个有机体中,必须协调处理好党的领导、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和人民民主的关系。

 

3、在社会主义经济这个有机体中,必须协调处理好总路线与具体路线、工业与农业、工业与商业、农业与商业、民用工业和国防工业、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国家与生产单位及生产者个人、计划与市场等各方面的关系。

 

4、在社会主义文化这个有机体中,必须协调处理好政治的文化化与文化的政治化、文化的艺术化与艺术的文化化、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文化、外国文化与中国文化、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

 

5、在社会主义社会这个有机体中,必须协调处理好国家与集体、国家与个人、集体与个人、集体与集体、个人与个人等各方面的关系。当然还有各种次一等的关系,等等。

 

八、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的经济

社会发展状况

 

新中国建立已经近70年了,这近70年,大致可以分为毛泽东时代30年和改革开放40年两个时期,并且,“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十九大政治报告)这两个时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习近平:《在新进十八大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培训班上的讲话》)

 

习总书记的这“两个不能相互否定论”为我们科学地对待新中国的历史、新中国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确立了指导思想、指明了认识路径。但是,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的,“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这个“很大差别”不仅导致了新中国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在量的方面有“很大差别”,而且在质上也有相当“差别”,这也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照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和原则起了相当的质的变化。

 

(一)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正如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阐述的,五年来——同时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

 

在经济建设方面,“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到八十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达到一万二千亿斤。城镇化率年均提高一点二个百分点,八千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显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南海岛礁建设积极推进。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

 

在改善人民生活方面,“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年均一千三百万人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国家安全全面加强。”

 

总而言之,“从(改革开放)那时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十九大政治报告)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也形成了严重的问题

 

谁也无法否认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绩,但是,谁也不能不正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和经济产生的严重“病变”,甚至“癌变”。

 

“病变”之一,两极分化。中国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尤其是居民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有人拥有一切,有人一无所有。

 

“病变”之二,经济有逐步失去自主权的可能。中国主要的28个经济产业已被外资控制21个,这个数字本身就是一个无言的说明。

 

“病变”之三,公有经济失去了一定的主导权。中国目前公有经济的比重已下降到了40%以下,事实上已失去了对国民经济的一些控制能力。

 

“病变”之四,意识形态曾一度失去领导权。中国改革开放最严重的失误之一,就是有意无意地放弃了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以至《解放军报》公开呼吁:“再夺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还产生了一些“癌变”。这个最大的“癌变”就是:从赵紫阳,到后来被揭露出来的陈希同、成克杰、陈良宇、令计划、徐才厚、郭伯雄,再到“政令不出中南海”,再到触目惊心的贪腐,表明:党内实际上隐然存在一个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集团(即官僚精英)。从方励之、王若望、刘宾雁,到吴敬琏、张维迎、贺卫方、茅于轼,再到“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逼入墙角”,表明:中国社会已形成一个强大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精英集团(即学术精英)。从万润南到顾雏军、李开复、任志强,再到“国务院110次调房价,房价涨110次”,表明:中国已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买办资本集团(即资本精英)。中国社会同时还产生了一个依附上述三股势力的利益集团,即黑社会流氓集团。

 

这四股势力,不是孤军作战,而是互有需求、狼狈为奸,结成了官僚精英、学术精英、资本精英和黑社会利益集团的四方联盟,形成了一个被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家程恩富称之为的“有可能演化为自由资产阶级的利益集团”,但在笔者看来,这个利益集团实际是准自由资产阶级。所谓准自由资产阶级,就是它已经有了自由资产阶级的属性,但还不是经典意义上的自由资产阶级利益集团。

 

(三)中国社会发生了明显的分化

 

改革开放以来,基本上打破了毛泽东时代形成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构成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形成了新的阶级和阶层,中国社会发生了明显的分化。这里只就新生的几个阶级、阶层做一点粗浅分析。

 

1、小私营企业主阶层。小私营企业主阶层,他们占有小量的生产资料,雇佣少量的工人,但他们又亲自参加管理和劳动的阶级,如微小服务店、微小工厂、微小农场的所有者和为其服务的知识分子等。这个阶层已成为人数较为庞大的阶层。这个阶层对工农大众轻微的剥削,但这个阶层客观上有助于解决了工人农民的就业问题,客观上发展了经济并为社会提供了服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益补充,因此,小私营企业主是工农阶级的同盟军,是中国人民中重要的一个阶层。

 

2、私营企业主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是这样的一个阶层,他们占有较多甚至是大量的生产资料,雇佣较多甚至大量的工人的阶层,但他们又是受到帝国主义势力的欺压,受到有可能演化为自由资产阶级利益集团挤压的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是一个具有严重两面性的阶层。一方面他们严重剥削着劳工阶级,另一方面他们又为中国民族经济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一方面他们礼拜赵公元帅,发家致富、富可敌国是他们的信条,另一方面他们又能为国家和社会献出一些爱心;一方面他们不愿忍受帝国主义势力和有可能演化为自由资产阶级利益集团的欺压,另一方面他们又积极寻找靠山企图爬到自由资产阶级集团中去,并在成为自由资产阶级的路上,犯有侵吞公有资产、资源的原罪。这个阶层,具有与生俱来的分化,他们中的左翼爱国家、爱民族,具有振兴中华的浩然正气;而他们中的右翼则可能与帝国主义势力、官僚买办势力勾结,成为他们的附庸和帮凶。因此,私营企业主阶层中的左翼,是中国人民中的阶层,而其右翼则必然沦为中国人民的敌人。

 

3、准自由资产阶级。这个准自由资产阶级利益集团,是官僚精英、资本精英、学术精英和黑恶势力的耦合,它们对内大肆贪腐、垄断市场和资源,对外出卖国家民族利益、充当“第五纵队”。这个集团,人数不多,但能量极大,当他们决意蜕皮、脱掉共产党的外衣的时候,置共产党于死地的必然是这个集团,变中华民族重新为帝国主义附庸的必然是这个集团,践踏人民民主权利让中国人民失去做人尊严的也必然是这一个集团,因此,准自由资产阶级利益集团是中国社会的心腹之患、腠理之疾,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敌人。

 

4、流氓无产者阶层。流氓无产者阶层的成分非常复杂,这个阶级的人员来源于社会各个阶级、阶层,流氓无产阶级没有生产资料,但又不愿依靠自己的劳动为生,因而只能结成形形色色的黑社会组织,他们上依靠资产阶级,下欺负劳工大众。这个阶层践踏法纪、践踏社会、践踏劳工大众的民主权利和严重威胁劳工大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他们在依靠资产阶级的同时,通过黑色或灰色的手腕,与资产阶级结成联盟,大肆掠夺国家财产,侵犯人民群众利益,因而这个阶层注定是资产阶级的帮凶和社会的毒瘤,是人民的天然的敌人。

 

九、新时代中国社会的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上述中国经济社会的状况表明,中国社会的矛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的已经发生了相当的质变。

 

(一)当前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如前所述,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与生产力的社会化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就是生产的社会化与部分社会化了的公有制企业之间的矛盾。可是,随着我国私有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的“剧中人”悄然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就隐藏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公私占比之中——公有经济占30%多,私有经济占60%多这个比例;就隐藏在与这个比例天然相联系的公有部门就业劳动力只占20%多、私营部门就业劳动力占比达到70%多这个比例之中。这个比例状况,雄辩地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已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的社会生活。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国际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大卫.哈维就认为:“中国并不特殊”,“这些是同一种资本发展的不同方式,本质的逻辑是一样的”,并且由此断言:“中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未来。”(大卫.哈维:《天下资本一般黑,中国没有特殊性》)

 

虽然中国社会的“剧中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如何正确估价我国公私经济占比量的变化引起的质的变化程度还是需要科学分析和求证。由于我国公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尚具有较强的控制力和对涉及到国计民生的经济产业尚具有强大的主导力,虽然私有经济的占比已经远超公有经济,但不能不说,我国国民经济仍在公有经济的主导和控制之下,由此,不妨得出结论:虽然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已经深刻地影响到了当今中国社会,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还处在矛盾的主要方面,主导着当今中国社会,当今中国仍然还在科学社会主义的范畴之内。但是,公私经济的占比是不断变化的,向着公有制经济方向发展,中国就会走向发达社会主义;向着私有经济方向发展,中国就会滑向资本主义,二者必居其一。

 

(二)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毛泽东当年论断: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出现的大分化、大改组,为毛泽东的论断做了充分的事实说明。但是,当今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由于私有经济还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还由于私有经济对于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我国劳动力就业起着主渠道作用,因而现阶段私营企业主尚属于人民范畴,只有那些出卖国家、民族利益并与帝国主义势力沆瀣一气的有可能演化为自由资产阶级的利益集团才是人民大众的敌人。因此,人民大众与准自由资产阶级利益集团的矛盾是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三)新时代中国社会各领域的主要矛盾

 

一定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了一定社会的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文化结构和社会政治结构,形成了一定社会的经济领域、文化领域和政治领域,并且每一个领域都有自己的主要矛盾,新时代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也都有自己的主要矛盾。

 

1、新时代中国社会经济领域的主要矛盾

 

这里的经济领域,是指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的生产、消费、交换和分配的关系。社会主义的生产,必然是以公有制或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社会主义的分配,必然是以“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或以此为主要分配方式的分配。但由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国发展生产力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还非常繁重,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还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因此,当今中国社会在经济领域里的主要矛盾,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之间的矛盾。

 

2、新时代中国社会文化领域的主要矛盾

 

这里的文化,是指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与新时代中国社会经济和政治相联系的观念与意志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它社会科学等社会意识形式。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的文化必然是共产党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但是,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文化虽然仍处于主流地位、处于主导方面,但毋庸否认,当今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已经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和封建文化的变种即所谓新儒家主义的严重侵蚀和挑战,在文化领域谁战胜谁的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因此,新时代中国社会在文化领域的主要矛盾,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腐朽落后的封建资本主义文化之间的矛盾。

 

3、新时代中国社会政治领域的主要矛盾

 

这里的政治领域,是指与新时代联系在一起的上层建筑中的组织、设施和制度,就是社会主义的政党、群众团体等政治组织,就是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监督机关等政治设施,就是包括立法、司法、行政等在内的法律和政治制度。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必然还是“吾道一以贯之”——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是人民民主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是“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共产党是领导一切的”政治。但是,当今中国虽然社会主义政治仍然占据统治地位,仍然是中国社会的主导力量,但由于我国的经济基础已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质的变化,即新生了一个准自由资产阶级的利益集团。这个利益集团发展壮大到一定程度,它不仅是要钱,而且是要权的,久而久之,这个集团是要共产党和人民大众的命的。因此,新时代中国社会在政治领域的主要矛盾,就是社会主义人民大众的民主政治与资本主义的资主政治之间的矛盾。

 

(四)新时代中国社会各领域的重要矛盾

 

由一定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支配,一定社会的各个领域必然既有其自己的主要矛盾,也必然有其重要矛盾,新时代的中国社会也不例外。例如,在经济领域,当今中国社会就有公有制与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公有制如何实现发展壮大的矛盾、生产与市场之间的矛盾、计划与市场之间的矛盾、生产与分配之间的矛盾,等等;在文化领域,当今中国社会就有法律与道德、思想与学术自由、宗教与无神论等等之间的矛盾;在政治领域,当今中国社会就有共产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之间的矛盾、共产党和其它民主党派之间的矛盾、党的组织与国家组织之间的矛盾、党的组织与各种群团组织之间的矛盾、民主与法制之间的矛盾、民主与集中之间的矛盾、自由与纪律之间的矛盾、党内群众与党外群众之间的矛盾、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国家制度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新时代中国社会的重要矛盾,是要在现实生活中着力解决的,不解决中国社会中的这些现实中的重要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会是水中之月、镜中之花。

 

因此,这些新时代中国社会的矛盾,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的问题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并且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推进,使之从胜利走向胜利。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