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侯立虹:把握运用“化危为机”辩证法的根本 ——论习近平“化危为机”辩证法系列之三
点击:  作者:侯立虹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0-07-04 07:59:44

 

1.webp.jpg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奋力战“疫”,深入一线指导,所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批示指示,成为战胜疫情强大思想武器,极大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中的“化危为机”辩证法,既阐明了“危”与“机”的关系,又揭示了“危”中如何寻“机”、“危”中何以把握“机”,从而成为新时代毛主席矛盾论的新表达、习近平“问题意识”哲学的新发展。为促进掌握这一法宝,特推出论习近平“以危为机”辩证法系列,此文为第三篇。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是当年毛主席对全党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要求,如今同样适用于学习研究习近平“化危为机”辩证法。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唯有充分认识学习掌握习近平“化危为机”辩证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才能增强实践运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当前,国际疫情依旧在持续蔓延,国内疫情也出现反复和反弹,尽管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复工复产取得重要进展,经济社会运行秩序也基本得到恢复,但还存在着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和国内显著增多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我们还要面对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际交往受限、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等不利局面,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我国发展”(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5月23日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讲话)。这诸多显性的、隐性的问题,诸多已经出现的危机和可能爆发的危机,考验着世界,也考验着中国,能不能正视危机,能不能尽快转危为机,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运用习近平“化危为机”辩证法的力度和水平。因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克服了“危”即是“机”,失去了“机”就是“危”,既是面对危机的正确心态和姿态,也是藐视危机的信心和勇气,更是战胜危机的方法和路径,只有不被危机吓到,不被危机牵着鼻子走,坚信危中一定有机、一定能化危为机,只有清醒地认识到危中之机等不来,天上掉不下来,必须靠发掘,靠抢抓,才会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运用习近平化危为机辩证法,不失时机地在疫情“危”中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之“机”,把这种“危”变为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之“机”,充分释放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

一是发掘危中之机要有一股拼劲和韧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沉下心来、扑下身子,坚持问题导向,分层级理清影响落实的问题,一个一个去解决,把工作落到实处”,这个抓落实的劲头,就是运用习近平“化危为机”辩证法发掘危中之机的态度。危中之机,说起来简单,但发掘它并不容易,如果轻而易举被发现,就不会存在危机,如果能够轻轻松松得到的,就不叫“机”。那种不真正扑下身子,不悉心分析研究生产生活实际和市场状况,靠空喊,靠蜻蜓点水,得不到“机”,即使得到也是虚假的伪“机”。唯有发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沉下心来、扑下身子”,才能发掘到真正的“机”,才能把落实运用习近平“化危为机”辩证法的过程变作实实在在的化危为机具体行动,才能收到“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效果。

二是抢抓危中之“机”必须发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政治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北疫情防控时深刻指出“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我们的政治优势”。我们党99年来之所以伟大,就是把一次次危机作为前进的动力,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气魄,一次次在“危”中发现并紧紧抓住“机”,实现无往而不胜。这次疫情造成的重大危机,具有全局性和普遍性,决定了没有任何看客和旁观者(美国特朗普们试图当看客,当指手画脚的评论家,结果造成疫情蔓延和抗议浪潮此起彼伏的更加危机),也决定了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更要发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政治品格,自觉增强化危为机的责任感和主动感,瞄准化危为机的突破点和契合点,牢牢把握化危为机的主动权,做出化危为机的榜样和示范,引领全国人民八仙过海各显身手,用一个个化危为机的具体行动实现全国化危为机的整体胜利。



习近平“化危为机”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的新成果,是新时代必须掌握并运用的辩证法武器,既要求善于利用和把握危机中蕴藏的机遇,适时创造条件,直面挑战,变压力为动力,更要求以科学的思想方法,周全的方略策略,精准的举措手段,提高化危为机能力。

一是要增强机遇意识。机遇意识有着比危机意识更重要的地位,危机不可抗拒,而机遇难得,机遇宝贵,机遇也不常有,愈发表明机遇意识的重要。习近平“化危为机”辩证法的难能,就在于不仅要发现危中之机,更重要的是紧紧抓住这个“机”,所以它要求,既要善于通过工作前瞻性和主动性增强危机意识,夯实防范和应对风险挑战的思想基础和物质条件,更要善于在艰难困苦中培育机遇意识,从逆境和纷繁复杂变局中发现机遇,捕捉机遇。这次不可抗拒的汹汹疫情,带来了诸多不可回避的风险和挑战,但又带来加快科技发展、推动产业化升级的各种机遇,助推我们增强机遇意识,提示我们不失时机“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浙江考察重要讲话);也督促我们在利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中,大力培育壮大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络教育、网络娱乐等新兴产业。显然,疫情带来了“危”,同时也带来了“机”,紧紧抓住这个“机”,就是机遇意识的本质要求。

二是要培育发现危中之机的战略眼光。习近平“化危为机”辩证法可贵,在于要求以辩证的眼光看待危机,充分认识危机的短暂性和相对性,发展的长久性和永恒性,还要把握危与机的共生并存、相互转换之特性,克服了危即是机,化危为机就能把坏事变好事,推动事业发展。恩格斯有句“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名言,应当是理解习近平“化危为机”辩证法的理论基础,而这个“补偿”的基本要件和前提,乃为对危机走向的正确判断,抓住危中之机的战略眼光,以及正视困难和藐视危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信念和勇气。在危机面前灰心丧气、悲观失望,不但会失去“机”,而且会加重“危”。习近平“化危为机”辩证法,就是要求全党增强危机感和使命感,正确判断形势,科学排兵布阵,奔着矛盾去,迎着困难上,越是艰险越向前,抓住机会,运用危机转化的智慧与策略,切实把疫情之危转化为推动发展的机遇和契机,赢得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



习近平“化危为机”辩证法与疫情危机,是“箭与靶”的关系,下真功夫用此“箭”去射疫情危机之“的”。毛主席早在《实践论》中就指出“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对习近平化危为机辩证法也是这样。只知空喊它是法宝,就是不与实践结合,不能很好地运用,就发挥不了思想武器的作用。毛主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际比作“箭与靶的关系”,说绝不能“仅仅把箭拿在手里搓来搓去,连声赞曰:‘好箭!好箭!’却老是不愿意放出去。这样的人就是古董鉴赏家,几乎和革命不发生关系。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箭,必须用了去射中国革命之的”。习近平“化危为机”辩证法与当前疫情下的危机,也是“箭与靶”的关系,也必须以此之“箭”去射疫情危机之“的”。毛主席明确强调“如果你能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说明一个两个实际问题,那就要受到称赞,就算有了几分成绩。被你说明的东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绩就越大”。同样,如果你能运用习近平“化危为机”辩证法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就是有成绩,解决的问题越多,成绩就越大。所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努力培育运用化危为机辩证法的习惯,形成新时代以此克坚攻难的新常态。

一是养成运用习近平“化危为机”辩证法审视大势的习惯。中国人从不缺拼劲和干劲,但尚未形成运用“化危为机”辩证法的思维习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如果没有这次疫情,一般情况下经济增长目标会定在6%左右。但是,疫情发生以后有的事情不由我们作主,世界经济衰退已成定局,我们受到的影响有多大、有多深,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因此,强调了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至关重要,不追求增长率具体数字,在“稳”和“保”的基础上积极进取。这恰恰凸显了贯彻新发展理念、追求高质量发展,也凸显了运用“化危为机”辩证法确立目标的政治和战略素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国际上诸多不确定性,“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还列出我国拥有1亿多市场主体和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等具有说服力的数据,用数据和事实肯定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强调针对新冠疫情出现的“新就业形态”,努力“育新机”、“开新局”。这两个“新”字,表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运用“化危为机”辩证法营造抓机遇新常态的极端重视,不仅要求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而且强调抓好“新”机遇,念好“新”字诀,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断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

二是形成真信真学真用习近平“化危为机”辩证法的社会氛围。习近平“化危为机”辩证法,是面向人民群众的辩证法,也是人民群众应该掌握的辩证法。在前进道路上,国家会遇到危机,单位组织会遇到危机,个人、家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危机,而战胜这些危机,无论是对个人、家庭,还是单位组织乃至国家,都有着不寻常的意义。由此决定了人民群众运用习近平“化危为机”辩证法的普遍性和常态化,这有利于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很多底层群众根据国家提出的一系列恢复经济、扶持民生的政策,将此作为后疫情时期谋生之“机”,结合实际创造出多种新颖的经营形式,取得了显著效果。群众活生生的实践告诉我们:运用习近平“化危为机”辩证法,必须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发现、科学认识和利用“危”中之“机”。这需要开动脑筋发现开掘,更需要拼搏奋斗成就,意志消沉、无所作为不会有任何的“机”;这凝聚着智慧和汗水,也凝聚着从实际出发的审时度势,异想天开、脱离实际也不会寻到真正的“机”;这必须反对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既不能把“危”中有“机”绝对化,误以为“危”会自然而然产生“机”,“机”会在“危”时像天上掉馅饼似的掉下来,消极地在“危”中坐等出现“机”,也不能把“危”中有“机”机械化,脱离实际空想“危”中之“机”,异想天开弄出华而不实之“机”,甚至挖空心思搜寻“危”中歪门邪道的“机”,亵渎“化危为机”辩证法。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在“危”中以正确的心态寻“机”,用正确的方法创造和利用“机”。

三是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科学运用习近平“化危为机”辩证法的水平。实践证明,危中寻“机”很重要,而科学研判、甄别和把握所寻之“机”更重要。特别要防止“危”中寻“机”一哄而上,不顾实际,不预测变化,反而造成“机”去“危”来的转化。比如,疫情突发后,口罩难求,众多厂家和老板都想抓住这个“机”,调头转产口罩,买设备建生产线,搞出口,使得口罩厂除了很多散户小厂骤增至5万多家,口罩日产2亿只骤增了10倍,可是不到三个月,产品过剩积压,价格飞落,以致一个绝佳的“机”又变为惨不忍睹的“危”。个中尽管有产能增加太快、规格标准和质量等原因,但更存在对危中之机的理解和定位问题,不能不发人深省。如果都以为是“机”,肯定这个“机”存在着一定的时空条件,甚至可能是一种假象,即对别人来说是“机”,对自己不一定适合。如有一家企业在疫情期间拆了原先的自行车生产线,改产口罩大量出口,声称抓住了历史性机遇,可现在口罩跌价跌惨,自行车却市场需求大增,价格也增长很大,于是后悔不迭。这就告诉我们,危中寻机,要立足大局,既要考虑眼前,又要考虑长远,辨别所寻之“机”是否科学客观,那种唯利是图、目光短浅的“机”,往往长久不了。所以,学习运用习近平“化危为机”辩证法,是一种本领,也是立足点和着力点的考量,更是检验为何寻“机”,何以寻“机”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

归结之,习近平“化危为机”辩证法是法宝,关键在于运用。全党都要增强掌握它、运用它的本领,形成以此披荆斩棘的新常态。习近平“化危为机”辩证法是科学,务须科学辩证地运用于新时代伟大实践,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效力,释放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新成果的耀眼光芒。

【相关阅读】
侯立虹:战“疫”的重大哲学硕果——论习近平“化危为机”辩证法系列之一
侯立虹:习近平“问题意识”哲学的新发展 ——论习近平“化危为机”辩证法系列之二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

【本公众号所编发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网站和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请点击微信号最后左下角“阅读原文”】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