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阿南:华为模式的意义
点击:  作者:阿南    来源:昆仑策网【授权】  发布时间:2019-05-31 09:32:08

 

1.webp (5).jpg

2015年10月21日,习近平参观华为英国分公司的总部与华为员工合影,华为总裁任正非陪同


【提 要】本质而言,华为的胜利是制度的胜利!是劳动者集体所有制这种公有制实现方式的胜利!这种制度的巨大力量,不仅在华为与苹果、三星的国际竞争中被证明了,也被国内企业发展的实践证明了——已经有太多家族企业败下阵来,也有很多上市股份制公司后继乏力,甚至被嗜血的投机资本所吞噬,正在发生的一个就是万科,而另一个被觊觎的是格力!

 

在寻求公有制实现形式的经济体制改革中,笔者窃以为最大的败笔,先是南辕北辙地把全民企业改革为“国企”,这不是改革国家资本主义,恰恰相反,是强化了国家资本主义。继而是强制地推行偷天换日的实现形式——“股份制改革”,这不是改革资本雇佣劳动,恰恰相反,是强化了资本雇佣劳动。对此,有关的剖析文章已不少,多议无益。何况科学社会主义大厦,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毕竟不能仅仅靠“口诛笔伐”,得靠仁人志士们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一砖一瓦地建撘起来的。我们需要在实践中铸造批判的武器,也需要在实践中践行武器的批判,还需要在武器的批判的实践中,提炼和升华批判的武器。所以笔者一直更关注我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实践中的“闪光点”,更感兴趣于对“闪光点”的探析。

 

笔者认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任正非在二十余年实践中一手打造的“华为模式”,即是不可多得的鲜活一例。他的三个不同凡响之处,非常值得我们作一番认真的探析。

 

一、不同凡响的创业史

 

为什么要了解华为及其创办人任正非?因为他们在短短26个年头里,创造了全球企业都未曾有的历史。这是华为第一个不同凡响之处。

 

华为是1987年由创始人任正非集资21000元人民币,在深圳创立的。开始是做交换机代理商。

 

1992年,华为转贸易为自主研发,建立华为自有品牌。

 

1998年,华为砸下10亿人民币,导入IBM管理制度,奠定日后国际化基础。

 

2000年,华为营收达到98亿人民币。

 

2002年,思科对华为发起全面诉讼战,金额高达百亿美元。但华为不畏劲敌,与思科交手,从此奠定全球地位。

 

2006年,华为海外营收比重超越中国市场。

 

2010年,华为首次进入《财富》世界500强。

 

2013年,华为超越爱立信成为全球第一大网络设备商,跃上全球通信产业龙头。位居世界500强的第285位。

 

2014年,华为的全球销售收入约2870亿~2890亿元人民币,主营业务利润为339亿~343亿元;总资产则达2500亿人民币,为创业资本的1200多万倍。在2014年《财富》杂志的世界500强中,华为已是全球排行第228位的大公司。

 

2015年销售额是3950亿人民币,利润是369亿人民币,经营活动现金流是493亿人民币,研发投入600亿人民币。成为世界500强的第129位。

 

华为2016全年收入5850亿。相当于6个格力、2个万达、2个联想、5个中兴、5个阿里巴巴、6个长虹、6个比亚迪、10个小米、30个康佳!意味着超越IBM,跃居全球500强的第75位,增速是全球千亿规模企业的第一!

 

在2017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张高丽副总理说,

我国的实体经济工业产品,有220多种产量在世界上第一;但是我们的自有品牌在世界100个品牌当中,却只有华为一个。

 

全球已经有超过20亿人每天使用华为的设备通信,即使在4G技术领先的欧洲,华为也有过半的市占率。它在150多个国家拥有5百多名客户,营收7成来自海外!

 

这种神奇的发展速度,不仅在中国,在世界实业界里也是独一无二吧。

接下我们看看华为有多牛?

 

中国互联网最挣钱的阿里巴巴、百度、腾讯,背后其实是大量的外国资本。但华为是百分之百的中国民营企业。华为不仅是一家没有上市圈钱的公司,还是把98.6%的“股权”由82000多名员工分享的公司;创办人任正非只拥有公司1.4%的股权。华为每年所赚取的净利,几乎是百分之百分配给员工。

 

论体量:阿里3万,百度5万,腾讯大约3万,员工总数11万。华为全球员工总数为17万! 他们来自156个国家和地区,外籍员工接近3万。

 

论纳税:阿里109亿,百度22亿,腾讯70多亿,纳税总额200亿。华为纳税337亿!

 

论利润:阿里234亿,腾讯242亿,百度105亿,利润总额580亿,其中70%被外资拿走。而华为利润279亿,全是自己的!

 

从2000年开始的最近十五年,华为累积营收2.3万亿,超过70%来自海外,赚得外汇达1.38万亿!

 

论研发:就更牛了!华为有1万名博士,几十名俄罗斯数学家。在15万名的员工中,研发队伍有7万多人,占员工人数的48% ,是全球各类组织中研发人员最多的公司。2015年,华为研发经费500亿,远超台湾科技企业前五名(台积电568亿台币,富士康489亿台币,联发科433亿台币,台联电137亿台币,纬创134亿台币。1人民币=4.6944新台币)的投入总量。更是远远超过BAT的研发经费(百度70亿,腾讯阿里估计是百亿,总额270亿)。另据2006-2015财年财报显示,联想在过去10年,累计投入研发成本44.05亿美元,尚不及华为去年一年的研发支出! 以投入研发经费计:华为最近十年研发经费已经达到1900亿人民币!如果华为在日本,仅次于丰田,排第二;远超索尼的50亿美元。如果华为在德国,仅次于大众,也排第二;远超西门子的55亿美元!2015年,华为甚至进入了世界各国非军工企业研发经费前10强!

 

2009年3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宣布,华为以1737项申请,战胜高通、松下、飞利浦、丰田等全球专利贵族,成为2008年度全球专利冠军。2014年和2016年,华为分别发明了3442项和3898项国际专利,蝉联世界专利冠军。华为注重研发的最直接结果,是它已经拥有了3万项专利技术,其中有4成是国际标准组织或欧美国家的专利,华为已是电信领域的知识产权龙头企业。因此在100多家各种标准组织中担任了主席、副主席、董事、各子工作组组长、报告人、技术编辑等至少90个职务。

 

去年华为向苹果公司许可专利769件,苹果公司向华为许可专利98件。这意味华为开始向苹果公司收取专利许可使用费。华为收完苹果专利费后,甚至开始起诉三星。华为在诉讼中要求三星公司就其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对华为进行赔偿,这些知识产权包括涉及通信技术的高价值专利和三星手机使用的软件。2018年5月华为与高通的5G标准之争,让更多人认识了华为不凡的技术实力。如果不是另一家中国民营企业从中“作梗”,或许执5G关键标准之牛耳的就不再是美国企业高通,而是中国的华为了!

 

无怪有人说:

“如果中国没有了阿里巴巴,腾讯和京东在电子商务上会分分钟取而代之。如果中国没有了华为,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替代!”(参阅《华为老总任正非身份彻底曝光,全世界感到害怕!》)

 

而美国《商业周刊》则评价道:

“凭借专利与创新,华为不仅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标志,也已成为世界革新的领袖,创造了全球企业未曾有过的历史,是新时代的成吉思汗!”

 

二、对资本和劳动者的理解

 

第二个不同凡响之处是,华为是世界500强中唯一一个没有上市的企业。2014年,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仍明确表示,华为肯定不会上市。

 

这么大、发展这么好这么快的公司为什么不上市,这对于当下的A股市场乃至全社会来说,实在太令人难以理解了。因为A股市场实在是太好圈钱了。企业上市,不仅企业可以大把大把地融资,而且大股东与高管们也可以大把大把地套现,快速成为千万富翁、亿万富翁,甚至是几十亿数百亿的富翁。因此,为了到A股市场圈钱,多少企业老板削尖脑壳挤着上市。甚至就连已经在境外上市的公司,也要私有化后回到A股市场来高价套现圈钱。因此华为长期坚持不上市,也就成了一个“另类”。

 

华为为何不上市?众说纷纭。

 

或曰:

“华为不上市在于不差钱。2014年华为经营现金流达到418亿元,如此大的现金流令华为根本不需要通过上市来融资。即使华为某一天真的缺钱了,也可以找到利益相关体,通过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完成融资。”

 

——2014年的华为,你当然可以说它“不差钱”,可此前的十多年里,未必都如此“不差钱”吧。再说哪个企业怕钱多不上市?不说大股东与高管们借机套现,就是拿圈来的钱去吃吃利息,也是很滋润的呀!

 

或曰:

“华为根本就不可能上市。华为实行全员持股的制度,有八万多股东,股权过于分散了。按规定,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人数是不得超过200人的。”

 

——这理由很有意思,说明资本市场是为少数所谓股东,即资本家服务的!企业再好,如果不是为少数资本家所掌控的,与资本家利益无关,那上市融资就免谈。想想看,华为全球员工总数为17万,如果上市,股东人数不得超过200人。200:170000 = 1:850。那就是说,如果是850分之一的人发大财,其余849人成为雇佣劳动的打工仔,那我们的资本市场就支持你上市圈钱!明白了吗?我们的资本市场是为什么人服务的,是为什么样的生产方式效劳的,是为走什么样的道路推波助澜的!

 

也有华为的员工这样解释的:

第一,华为如果上市必然会受到资本的追捧,届时华为员工会产生大量掌握了巨额财富的人,而股市为他们套现离开提供了途径。随之而来的将是员工的大量离职,这对华为会是一个重大打击。

 

第二,更为关键的是,随着员工的大量离职,华为多年积累形成的企业文化也随之付诸东流。没有了“魂”的华为,在竞争越发激烈的市场中很可能被淘汰。

 

第三,华为上市后,很可能会迫于市场的压力放弃一些有利于长远发展而短期不盈利的计划,尽管短期可以获利,但将影响未来华为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第四,华为上市后,任正非或将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权,这无论是就创始人的情感来讲,还是华为发展的需要来说,可能都是不可接受的。

 

——华为员工的解释,说明他们理解并赞同领头人任正非不上市的理念,也说明华为多年积累形成的企业文化已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并不像有的党员、高官那样,说起“初心”、为人民服务、《共产党宣言》,口吐莲花,一看行动,一窥实践,却是南辕北辙。

 

那么,任正非的不上市理念是什么呢?

 

(一)赚钱不是目的,资本只是做大做强企业,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工具。任正非说:

“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工具,不可以因为工具可以直接带来许多真金白银,就直接去追逐真金白银了,这就错了!华为不会为了钱去上市。”

 

当然,无论对社会还是企业,资本都是重要的。否则,在毛泽东时代,我们需要那么艰难困苦地节衣缩食,来积累“原始资本”?然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把赚钱,把资本无限增值视为目的,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把资本视为创造社会财富的工具。这正如任正非说的:

“不能把工具当成目的。锄头是用来种地的,不能因为锄头多、造型美,就在那里耀武扬威,不去种地了!不种地,锄头没有一点意义。”

 

“上市就要受干扰,不可以专心致志地锁定华为的战略目标了。这是赔本的买卖,华为不去做。”

 

“我们永远不会上市。我们上市,就是赚几百个亿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对钱看不上,我们就是对长远的战略感兴趣。”(《沉默已久的任正非谈虚拟经济》2017-07-12)

 

那么,任正非的长远的战略是什么呢?对于他本人来说,那就是

“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事业与员工!”

 

他清醒地看到,

“中国还是要搞实体经济。你没有实体经济,怎么解决就业问题。一个劳动法,就把工业逼到第三世界国家了。低端搞掉了,高端就没有了基础。工业是从低端走向高端的。如果把低端都给搞没了,高端怎么来?炒房就能来个几十万,谁还专注做实体。我认为,还是要扎扎实实做实体”。

 

而且他要和他的团队把华为打造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标志,成为世界革新的领袖!身为家中老大的任正非,从小就学会要与父母一同扛起责任,他心身体验到了中国底层人们的苦难,并将自己深深地作为其中一员。也是“要活,大家一起活!”这个意念从此深植任正非心中,成为他创业后坚持利益共享的基础。他继承了父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计荣辱,爱国爱党,忠于事业的精神,为人民的利益、为国家的事业而奋斗。尽管

“华为的成功,使我失去了孝敬父母的机会与责任,也消蚀了自己的健康。”(任正非:《我的父亲母亲》)

 

这就是中国企业家最缺少的感恩情怀和远大战略目光。

 

(二)资本市场都是贪婪的,依靠劳动者才是企业的真正出路。在任正非眼中,所谓的上市,其实就是意味着一家企业将由“生产经营”的道路走上“资本运作”的道路,也就是开始金融化。而金融化,如同一张天罗地网,制造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不公平,悄然无声将整个社会的财富集聚到那一小撮人手里,是这个世界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根源。显然,任正非认为搞金融的人光靠数字游戏就能赚进大笔财富,真正卷起袖子苦干的人却只能赚取微薄的工资,这是全世界最不合理的事。“不能让雷锋吃亏”,所以他坚决不让华为上市。他说:

“我们都听过传统经济学中的大量理论,这些理论都宣称股东具备长远视野,他们不会追求短期利益,并且会在未来做出十分合理、有据可循的投资。但事实上,股东总是很贪婪,他们希望尽可能快地榨干一家公司的每一滴利润。”“资本市场都是贪婪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上市成就了华为的成功。”

 

任正非坚决不让华为上市,而是把98.6%的股权开放给员工,而他作为创办人,仅保留了1.4%的公司股权。分享华为股权的是现在的82000多名的合伙人,他们可以享受分红与股票增值的利润。并且,每年所赚取的净利,几乎是百分之百分配给员工。2010年,华为净利达到有史以来最高的人民币238亿,配出了一股人民币2.98元的股息。若以一名在华为工作10年绩效优良的资深主管,配股可达40万股,该年光是股利就将近人民币120万。这个数字,甚至比许多外商公司的高级经理人还要高!

这造就了华为的向心力,这才是未来企业的真正出路。

 

在《一江春水向东流》一文中,任正非道出了华为员工持股制度的产生过程:

“我创建公司时设计了员工持股制度,通过利益分享,团结起员工,……凭自己过去的人生挫折,感悟到要与员工分担责任、分享利益。创立之初我与我父亲相商过这种做法,结果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他在(20 世纪)30 年代学过经济学。这种无意中插的花,竟然今天开放得如此鲜艳,成就了华为的大事业。”

 

(三)真正聪明的是华为十三万员工,以及客户的宽容与牵引。任正非为什么把98.6%的股权开放给员工,而他作为创办人,仅保留了1.4%的公司股权?因为任正非不是在口头上,而是在公司运作中,践行了“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认知,摆正了自己个人和公司十几万员工的关系,摆正了华为和全球廿多亿客户的关系。他在《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文章中,就此推心置腹地谈了很多:

在华为成立之初,我是听任各地“游击队长”们自由发挥的。其实,我也领导不了他们。前十年几乎没有开过办公会类似的会议,总是飞到各地去,听取他们的汇报,他们说怎么办就怎么办,理解他们,支持他们;……也许是我无能、傻、才如此放权,使各路诸侯的聪明才智大发挥,成就了华为。我那时被称作甩手掌柜,不是我甩手,而是我真不知道如何管。今天的接班人们,个个都是人中精英……相信接班人们的智慧。

 

到97年后,……开始形成了所谓的华为企业文化,说这个文化有多好,多厉害,不是我创造的,而是全体员工悟出来的。我那时最多是从一个甩手掌柜,变成了一个文化教员。业界老说我神秘、伟大,其实我知道自己,名实不符。我不是为了抬高自己,而隐起来,而是因害怕而低调的。真正聪明的是十三万员工,以及客户的宽容与牵引,我只不过用利益分享的方式,将他们的才智粘合起来。

 

2002年,公司差点崩溃了。IT泡沫的破灭,公司内外矛盾的交集,我却无能为力控制这个公司,有半年时间都是噩梦,梦醒时常常哭。真的,不是公司的骨干们,在茫茫黑暗中,点燃自己的心,来照亮前进的路程,现在公司早已没有了。这段时间孙董事长团结员工,增强信心,功不可没。

 

经历了八年轮值后,在新董事会选举中,他们多数被选上。我们又开始了在董事会领导下的轮值CEO制度,他们在轮值期间是公司的最高的行政首长。他们更多的是着眼公司的战略,着眼制度建设。将日常经营决策的权力进一步下放给各BG、区域,以推动扩张的合理进行。这比将公司的成功系于一人,败也是这一人的制度要好。每个轮值CEO在轮值期间奋力地拉车,牵引公司前进。他走偏了,下一轮的轮值CEO会及时去纠正航向,使大船能早一些拨正船头。避免问题累积过重不得解决。

 

我不知道我们的路能走多好,这需要全体员工的拥护,以及客户和合作伙伴的理解与支持。我相信由于我的不聪明,引出来的集体奋斗与集体智慧,若能为公司的强大、为祖国、为世界作出一点贡献,廿多年的辛苦就值得了。我知识的底蕴不够,也并不够聪明,但我容得了优秀的员工与我一起工作,与他们在一起,我也被熏陶得优秀了。他们出类拔萃,夹着我前进,我又没有什么退路,不得不被“绑”着,“架”着往前走,不小心就让他们抬到了峨眉山顶。我也体会到团结合作的力量。……希腊大力神的母亲是大地,他只要一靠在大地上就力大无穷。我们的大地就是众人和制度,相信制度的力量,会使他们团结合作把公司抬到金顶的。

 

正如马克思说的,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起来。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通过资本雇佣劳动的方式使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的。那么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通过什么方式使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呢?显然,要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你要碰到一个政治问题:是让最广大的劳动者为资本服务,还是让资本为最广大的劳动者服务?


进而你要碰到一个政治经济学的问题:是劳动创造财富,还是资本创造财富?


最后你要碰到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谁是历史的创造者、推动者?

 

任正非的不上市,就是他用实践对这三个问题的解答。能有任正非这样清醒的智者,是我们的幸运。

 

三、映日荷花别样红

 

第三个不同凡响之处是,华为的企业制度创新,他的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是我国现今工业企业领域极少见的“华为模式”

 

1997年,华为制定了《员工持股计划(ESOP)》,按照员工的工作水平和对公司的贡献,授予其获得的股份数。2011年12月,获得股份的员工约为6.56万名,2012年12月约为7.43万名,目前约为8万名,约占员工总数的54.5%。绝大多数员工的持股量为数万股,只有极少一部分人达到了数百万股。这些员工的股票,由华为公司的工会委员会持有。在2012年12月31日,华为公司工会委员会的持股比例为98.82%,创始人任正非的持股比例为1.18%。在员工离开企业时,股票只能由华为控股工会回购。中高层员工在离开后,要经历公司严格的6个月审核,确认不出现创业公司的产品与华为构成同业竞争、没有从华为内部挖过墙角等等条件中的任何一条后,方可全额兑现。持股员工每五年选举一次,每个持股员工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推选51人作为股东代表。再在这51名代表中,轮流选出13人作为董事会成员,5人担任监事会成员。最新的股权创新方案是,外籍员工也将大批量的成为公司股东,从而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工者有其股”。这恐怕是人类商业史上未上市公司中员工持股人数最多的民营企业。

 

“华为模式”,表面上看似乎是股份合作制或股份制企业,其实它的股份很特殊,是一种“虚拟受限股”。每年,华为根据员工的工作水平和对公司的贡献,决定其获得的虚拟股份数,员工按照公司当年净资产价格购买虚拟股。拥有虚拟股的员工,可以获得一定比例的分红和虚拟股对应的公司净资产增值部分。但员工的虚拟股全部由华为公司的工会委员会持有,没有所有权、表决权,也不能转让和出售。在员工离开企业时,股票只能由华为控股工会回购。也就是说,华为的“虚拟受限股”,不过是企业的一种融资方式,也是企业激励员工的一种制度设计,仅仅是“虚拟股份”的形式而已。所以一旦剥离虚拟股份的形式,我们看到的是不折不扣的一种公有制实现形式——劳动者集体所有制。

 

在这种劳动者集体所有制里,企业的生产资料本身就是由劳动者投入,是“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为劳动者所有。由于实物形态的生产资料只能集合在一起,才能发挥其生产功能;而劳动者由于生产过程中的分工和协作关系,也只能集合在一起才能顺利地进行生产。所以在这里,劳动者和生产资料都是以劳动者个体的集合,即集体的形式直接结合的,“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另一方面,生产资料所有权最终要体现在收益权上,要反映、落实到分配上。在这种劳动者集体所有制里,“虚拟受限股”的数量,是依据员工的工作水平和对公司的贡献而授予,是直接落实到个人的。而且个人凭借“虚拟受限股”的数量,可以获得一定比例的分红和对应的公司净资产增值部分,收益权也是直接落实到个人的。因之从辩证的角度看,又是“个人所有制”。那好,“华为模式”不就是马克思说的,“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吗?即我们所说的一种公有制实现形式吗?

 

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笔者完全肯定并高度赞赏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他不仅打造了全球排行第75位的大公司,而且创造了“华为模式”, 如果进一步完善,或可成为破解马克思的“经济学的哥德巴赫猜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映日荷花别样红。今天的华为已经成长为20年前,10年前、5年前,甚至3年很少人敢于想象的奇迹,估计连华为人自己都想象不到,归根结底,这是华为劳动者集体所有制的胜利。是华为劳动者集体所有制模式对苹果之类的股份制上市公司的胜利,对三星之类的家族企业的胜利!

 

在华为这个劳动者集体所有制企业里,所有员工人都是为自己的企业,同时也是为自己未来美好生活而奋斗。苹果则是极少的富豪股东为自己奋斗,而大部分员工是为极少数的老板股东和资本市场投资者打工。一旦极少数股东老板中的关键领导者,比如乔布斯去世,其它合伙人的领导力和创新力下降,整个公司的前进动力就会大幅减退。韩国的家族企业三星,其家族裙带关系很重要,加上儒家传统重视人际关系,职业经理人似乎是对老板负责,但更多的是采取迎奉、走后门的方式与老板家族建立特殊关系,这难免侵蚀制度和标准。而大多数员工因为自己只是打工者,更无所谓坚持原则——这是三星质量事故频发的根源。

 

本质而言,华为的胜利是制度的胜利!是劳动者集体所有制这种公有制实现方式的胜利!这种制度的巨大力量,不仅在华为与苹果、三星的国际竞争中被证明了,也被国内企业发展的实践证明了——已经有太多家族企业败下阵来,也有很多上市股份制公司后继乏力,甚至被嗜血的投机资本所吞噬,正在发生的一个就是万科,而另一个被觊觎的是格力!

 

如果说,这种公有制实现方式在华为激发出来的惊人力量,直接与任正非的超凡的胸襟和人格相关。他鄙夷自私短视的小我,成就了伟大卓越的大我。他不仅崛起一家世界顶级企业,使十几万员工家庭生活富裕,而且使国家通讯安全获得了重要支持,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那么,又是什么打造了任正非呢?

 

四、值得一读的“自述”

 

如上文所述,任正非的父母的品格给任正非的思想以巨大的影响,甚至连“华为模式”也有他父亲的一份功劳。现在我们在看看他《学毛选,办华为!》的“自述”吧。尽管这“自述”很长,但笔者相信下面的节录能给每个人都带来启迪:

除了文化知识的学习之外,我也非常注重政治学习,把马克思的《资本论》等著作熟读多遍,而研读最深的还是四卷本的《毛泽东选集》。

 

1998年,我以对《华为基本法》的阐述为核心内容,写下了《华为的红旗究竟能打多久》,人们很自然地将此与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的那篇著名文章联系到一起。同年,在华为举行的“产品研发反幼稚大会”上,我以《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为题发表讲话,用毛泽东20世纪50年代访问苏联对中国留学生所讲的这句名言,鼓励华为的年轻研发人员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华为经过努力一定能够发展壮大,成为与国际巨头比肩的企业。

 

我对毛泽东的理解和传承并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模仿,从毛泽东身上更多吸收到的是哲学思想方面的传承,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辩证思维和自我否定的意识。有人说,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专门为弱者提供的战胜强者的思想武器。民营企业不仅与家门口的跨国公司无法比拟,即使与国有企业相比,艰难的程度也不一样。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化开始阶段,很少有人懂得经营企业,也没有现代企业知识,人们自然会把自己所熟知的成功模式引进企业经营中去。

 

华为初创时由于民营身份和进入的行业领域,所处境地尤其艰险,可谓是弱者中的弱者,这种情况与当年弱小的中国共产党所处的环境何其相似。我因为熟悉毛泽东军事思想,自然会采用毛泽东的战略战术和发展模式,研究怎样以弱胜强战胜大企业,怎样逐步将企业壮大,怎样激励自己和员工。

 

我前44年的生活和华为20年的发展,实际上就是一幕惊心动魄的弱者转变为强者、以弱胜强的传奇历史剧。华为创业的阶段谈不上有公认的企业文化,毛泽东思想就是公司的思想。作为昔日的“学毛标兵”,我喜欢读《毛泽东选集》,经常琢磨毛泽东理论怎样为华为的市场攻略、客户政策、竞争策略以及内部运作服务,华为的成长就是一部中国民营企业在特殊历史时期和生存环境下的战略战术指南。“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全靠我们自己。”

 

现代企业经营组织是向军事组织学习,毛泽东军事理论中的基本战术在华为都有广泛的运用。“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原则体现为“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占领城市”的市场策略,在与外商的“战斗”中,华为自身无论是技术还是资金都处于劣势,因此在“敌人”最薄弱的农村和落后省份建立根据地,把主要竞争对手的“兵力”引向其薄弱地区,拉长战线,然后再采取“人海战术”逐个击破。

 

很多企业都采用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但是只有华为成功了,主要是因为有效激励方法和团队精神,采用的是爱国主义·分享企业成果·高工资·全员学习等激励手段,这与很多现代大企业兴起时的情景很相似。

 

毛泽东一生中最成功的经验就是游击战、人的意志力能打倒一切和与人斗其乐无穷。毛泽东在《战略问题》中,对的军事思想·军事原则做过这样的阐述:“我们的战略是‘以一当十’,我们的战术是‘以十当一’,这是我们战胜敌人根本法则之一。”毛泽东“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运动战原则在华为则体现为著名的“压强原则”:在成功的关键因素和选定的战略生长点上,以超过主要竞争对手的强度配置资源,要么不做,要做就极大地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以价格战狙击对手,实现重点突破。

 

群众路线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在敌我力量悬殊的艰难环境里进行活动的历史经验的总结,根本思想在于走群众路线,我将其运用于华为的管理当中。其核心含义是,把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化为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在群众的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如此循环往复,使领导的认识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从“市场部集体辞职”“华为基本法”的大学习,“产品开发反幼稚”的大讨论,高层发起、自上而下、层层推进式的群众运动成了华为变革的招牌模式。“运动”一般以一篇讲话为中心点,接着就是全员的学习和讨论,以及正面人物的宣传,反面人物的警示等。

 

这种群众运动确实起到了神奇的功效。员工明白,声势浩大的运动背后,领导讲话的字里行间,都可能预示着某种变化。只有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在行动上有所表现,才能跟上形势,顺应公司发展的要求。运动激发了组织活力,对于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讲作用非常明显。但运动一多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效果大打折扣。领导在上面吆喝,下面紧跟着附和,表面文章也就多了起来。轰轰烈烈的背后却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来配合变革,很多在变革中利益受影响的人由此产生怨言,甚至一些人把运动看成了高层的权力游戏。

 

我们这一代人因为特殊的时代背景,身上烙上了毛泽东时代的深深印记,对理想抱负狂热追求,充满激情而又不乏理性,似乎人生的目的就是通过不断的奋斗拼搏来达到一种自己向往的理想状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这种意识表现在外就是坚韧不拔的毅力、不屈不挠的奋进、挑战困难的激情以及渗入骨髓的忧患意识。我们这一代人是天生的苦行僧,率先垂范,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无须讳言,从任正非的“自述”看,可以说是毛泽东思想打造了任正非,任正非又用毛泽东思想来打造出了“华为模式”。只是笔者不知道在当今时势下,“任正非”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复制。

 

(来源:昆仑策网【授权】,转自“察网”)

 

2.webp.jpg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