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青年军官力作:中华文明圈的再塑
——探讨华人世界融合的可能
点击:  作者:爬桅杆的小黑猫    来源:横渠书院  发布时间:2016-01-11 12:53:31

 

       们的发展与强大,未曾如此的迅速过。我们的现在与未来,未曾如此的光明过。我们所面临的压力与困境,未曾如此的复杂过。

我们生长于一个希望、活力、变革的伟大、古老而又年轻的国度里,深厚底蕴、快速现代化、强大活力、社会矛盾、战略困境在这片960万平方公里土地和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上交织布局。我们充满了希望又时常感到困惑:中国的快速发展积累了巨额财富和强大国家实力,但我们的持续发展和复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这条漫漫长路上布满了未知的艰辛与困境。这就需要我们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充沛的精力、更加过人的智慧为国家安全战略布局,去谋求民族繁荣复兴的持续成功之路。

中国作为源远流长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令世人惊叹的5000多年未曾中断的历史文明,寄托于广袤时间轴上还有庞大的人口、辽阔土地、多彩文化等要素,时间与空间以及中华民族创造的物质、精神文明交相融合使得中华民族对这个世界产生了持续的不可磨灭的强大影响。这个民族建立起的王朝国度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长期成为世界(或称为当时已知世界)的核心,通过儒家文明的传播并伴以一定的武力要素的扩展,古中国在广袤的东亚区域建立起了一个以强大陆权为基础的长期稳定存在的朝贡体系。除了对本王朝的控制力,还对东北亚的朝鲜半岛、日本、北部的外蒙古与西伯利亚部分地区、东南亚诸国等具有直接或间接的控制力、影响力。

这些地区在儒家文明的熏陶下,与古中国为核心的地区一起,以儒家文明为血脉,建立起了一种早期的“中华文明圈”。在这个文明圈内,古中国为宗主国,而其它国家或地区为名义上的“藩属国”。只需其它国家承认古中国的强大与核心作用即可,古中国并无将这些国家纳入自己庞大版图的意想——因为巩固自己的政权与统治是更为重要的事。这些国家向中央王朝朝贡,学习先进的文化、政治体制、儒家思想。而所谓的朝贡更多只是礼仪性的,往往会得到更丰厚的赏赐,还有给予的珍贵的安全承诺。但当时的“中华文明圈”具有落后生产力条件下的历史局限性,缺乏强制性和紧密性。故只能称作“中华文明圈”的雏形。

而随着近代历史的到来,西方文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的成功,使得西方文明超越东方并成为世界的核心。而随着殖民主义的魔爪伸向亚洲,自1840年起,封闭古老的以农耕文明为基础中国在列强坚船利炮的敲打下陷入巨大的内部与外部危机,东亚相对的平衡与稳定被打破,本就脆弱的大中华朝贡体系轰然倒塌。圈内的相对保守宁静代之以殖民、革命、战争、压迫。作为母体的古中国陷入巨大的危机与动荡,从半殖民到军阀混战,到抗日图存再到解放战争,中华民族的整体实力成下降趋势,传统影响力消失殆尽。整个民族图存尚危,更是无力维护“中华文明圈”的利益范围。

而随着抗战的胜利,及紧随其后的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的影响力下滑趋势得以遏制。但由于经济实力的孱弱,以政治、经济、意识形态领域对抗为代表的世界冷战大格局,国家内耗及外部矛盾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虽然我们取得了一系列外交、军事、经济等方面的重大成就,但整体实力仍是徘徊前进,上升较慢。而自改革开放的大幕拉开,中国经济的快速腾飞,长年接近两位数的增长率为中国带来巨额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强大自信与世界影响力。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世界工厂,成为周边区域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

但在中国走向全球,中华民族日益崛起之际,我们在处理一些问题上仍然面对着尴尬的困境。国家身份的尴尬性,资源调动的局限性,国际政治的复杂性都是我们所需考虑的问题。虽然我们日益强大,但我们缺少一个常规机制与合理平台整合全球华人资源、体现全球华人意志、去为全球华人发声。如果我们再次遇到了印尼排华事件该如何应对?战争地区或是濒临战争的地区华人华侨的撤离问题,中华传统文化推广机制问题等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华人教育事业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推广、华人经济交流、华人聚集区灾难救援、战争撤侨等全球华人需要合作的地方还有很多。我们在自己强大的同时,也要让全球华人华侨从民族的强大中享受红利。所以为了推动中华民族影响力与向心力的持续增加,改善国家战略安全环境,推动地区稳定发展,正如微软等世界性跨国大公司商业格局设定的大中华区一样,我认为是时候重新塑造一个影响世界的“中华文明圈”了。

我所思忖的新型“中华文明圈”是以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地区为核心,基于肤色、血脉、文化认同、民族归属等共同点,不谋求武力或强权的扩张,而以加强海内外华人交流、促进华人世界大繁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的的交流协作的泛地缘经济、社会、文化综合共同体。

其辐射构成共可分为三级,第一级为大陆本土加港澳台所构成的中华民族主体。中国作为华人世界的主体,理所应当成为这个中华文明圈的积极倡导者与构成核心,这也是中华文明圈最为依赖的主导力量。

第二级为分布于世界各地的7000余万华人华侨。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比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人口都要多,其所包含的,也是一股巨大的力量。华人华侨中以东南亚居多,其华人数量约占海外华人总数的百分之七十多。这也是由于下南洋等历史移民的结果,例如新加坡社会构成中便有约有百分之七十的华人。东南亚地区靠近中国大陆,也便有更好的地缘优势与中华民族主体交流协作,融合发展。其次则是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华人团体,他们大部分都是处于发达国家,也更具有所在国的资本、科技等优势,也能为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发挥更突出的作用。这些华人华侨曾在在支援民族独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他们融为“文明圈”的一员,也必定能在体制机制内发挥更多的作用。正如美国犹太社团对以色列强有力的支援作用一样,这些华人华侨在融入当地社会,促进所在国的发展同时,也能扩大“中华文明圈”的影响力,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突出的力量。

第三级则是儒家思想辐射区。主要以我们的近邻为主,涵盖东北亚的朝鲜半岛、日本、北方的外蒙及西伯利亚靠近中国的地区、中亚、东南亚诸国等。儒家思想在历史上对这些国家地区产生了巨大影响,具有一定层次的文化认同感,也是我们可团结合作的对象,但在手段中,更多的是运用经济、政治影响力。

中华文明圈的建立可以以英联邦为样板(虽然是英国殖民主义的产物,但随着二战后殖民主义的终结,历史需求功能的发展演变,现在可看作是一种基于共同认可范围内的平等交流协作机制的典范),基于中华文明圈,可设置华人合作委员会(名称纯属个人杜撰)常设机构及定期交流机制等,下设经济合作委员会、科技委员会、文化交流委员会、紧急情况委员会、移民委员会等各分会以应对不同类型事物。内部成员既可以是主权国家,如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或是地区,如中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可以地区的身份加入;亦可以是协会社团等,美国华人社团、加拿大华人团体、南美华人交流协会等则可以以地区协会、社团等方式加入。在整个文明圈内部,各成员相互平等,没有隶属,没有绝对的约束力与强制力。可协商探讨给予圈内优惠的经济政策、类似国民待遇、移民优惠及形成文化交流传播机制等。这种以经济融合为基础,以共同文化为血脉,以加强海内外华人交流、促进华人世界大繁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的交流协作组织机制,将为推动全世界华人社会共同繁荣、全球融合进步发挥更好的作用。

而中华文明圈的这种趋势早已展现,世界华人保钓大会、世界华人联合会等便是全球华人很好的合作尝试。建立文明圈,将会是整合华人世界资源,以形成更好的合力、扩大华人影响力的建设之举。中华文明圈也必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如推动和平决台湾问题、完成国家统一、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等,全球华人将在一个合理的机制与平台上,一道为维护中华民族利益,为推动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努力。

而困扰这个中华文明圈建立的核心问题还是政治问题。首当其冲的是台海问题,这是中华民族的内部问题,也是制约中华民族突破现有发展困境的瓶颈。虽然台海问题近些年趋于缓和,但问题的真正解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解决台海问题,将是中国立足欧亚、面向大洋的重要战略突破。对突破美国岛链封锁、减少民族内部消耗、扩大对东南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影响力都是具有重要意义。这将会把大陆向南至港澳台再至东南亚的广大中华文明圈连成一片。

其次是日本问题,及日本后的日美同盟。这会是中华文明圈建立的最大阻力。日本作为一个大国,虽是儒家文明对其有着深刻的影响使得其对中华文明具有较多的认同感。但其以实力为依托的影响力和野心都不容低估。它的右倾化趋势与日美同盟都是我们必须时刻警惕的,更何况它还曾在历史上为中国等亚洲国家带来巨大伤害。所以想要是日本成为中华文明圈的一员,只能是中华民族足够强盛,到其向心力强大到日本难以游离,更难望中华民族项背的时候才能看到更多可能。但不可否认如果日本能够融入中华文明圈中,成为其中稳定、积极的一员,这将会对亚洲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发挥巨大作用。

再者便是其它国家的认可问题。一些国家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中国乃至华人世界,历史上他国的排华运动、歧华法案、各种歪曲报道屡见不鲜。一些善意的、单纯的、友好的举动总是被扭曲成阴谋论或是引起无厘头的误解与争议,这就需要我们以更大的智慧与勇气,去做有益自我、有益世界的探索与发展。成长的道路总是会伴随各种痛苦与阻力,我们也需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与道路。

中华文明圈的建立是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的,这是一个平等自由的具有强烈民族归属的范畴,我们的黄皮肤、我们共同的血脉、我们共同的民族认同是我们为之努力的基础与动力。在推动其发展时,努力加强民族色彩与经济文化色彩,让全球华人在探索发展中找到共同的认可感、归属感,增强华人世界的凝聚力与影响力。

这个圈子的雏形早已展现,而我们要做的便是顺应历史潮流,通过积极地人为谋划,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为华人世界的繁荣稳定探索更好的道路。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青年军官力作:中华文明圈的再塑

    2016-01-11
  • 内容 相关信息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