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治理建言 > 阅读信息
逸轩:7个老师、9个学生聚众吸毒!这些“老外”该被管管了——
点击:  作者:逸轩    来源:昆仑策网【综合】  发布时间:2019-07-14 09:14:38

 

1.webp (12).jpg

 

“优秀的老师可以点燃学生的求知之火。”英孚创始人伯提·霍特(Bertil Hult)曾经这样说。

 

如今,这句话听起来却格外讽刺。

 

7月9日,江苏省徐州市公安局泉山分局发布一则警方通报。通报称,泉山分局成功破获一起涉毒案件,截至目前共抓获涉毒人员19人,其中16人为外籍人员(7人为某教育机构外教,另9人为学生)。

 

1.webp (13).jpg

▲徐州市公安局泉山分局警方通报

 

很快,“某教育机构”也被网友曝光,原来是英语培训品牌英孚教育徐州中心。

 

多人涉毒,其中7人竟在知名教育机构“教书育人”。这起案件情节之恶劣、影响之深远,瞬间引发了国内网友的高度关注。

 

在舆论不断发酵的同时,更多人也将目光投向了这个群体——在华外籍教师。

 

1

涉 毒

 

“在中国东部江苏省拘捕的19名人员中,共有16名外籍师生。”7月11日,香港《南华早报》用这串数字表达了震惊之情。

 

文章介绍称,根据警方通报,一名外籍人员因涉嫌刑事犯罪被依法刑事拘留,其余涉毒人员被行政拘留。但警方“没有详细说明这些外国人的国籍,或涉及哪些毒品”。

 

警方发布通报后的第二天,这些外籍教师所属机构——英孚青少儿英语也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了声明。

 

1.webp (14).jpg

▲英孚青少儿英语声明

 

声明首先“对徐州中心部分教师在非工作时间内涉毒事件深表遗憾”,随后表示:英孚教育严格遵守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对任何违规违法行为采取零容忍。

 

之后,英孚教育在声明中保证:我们会以此为鉴,在今后的工作中,持续提升公司对教师的管理及监督,确保每位外教都能够理解并遵守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告诉记者,英孚青少儿英语的回应强调是“非工作时间内涉毒”,但外教和学生同时涉毒被抓,令人怀疑,是不是外教行为不端影响了学生。

 

“这也进一步引发对聘用、使用与管理外教的质疑。尤其是,这些外教有无合法的外教资质,机构是否按《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聘用外教。”熊丙奇说。

 

记者也在今天下午(7月11日)就英孚教育外教招聘流程及如何处理涉事外教等问题致电英孚教育亚太区总部,对方表示并不清楚此事,稍后回复。但截至记者发稿时,并未得到回复。

 

记者注意到,就在一周前,英孚教育官方微信帐号在一篇题为《英孚外教,来了解一下》的文章中透露了机构招聘外教的要求:

 

  • 所有来华外教都需满足国家外专局的招聘要求。

     

  • 全部拥有外语教学资格,包括英语作为外语语言教学资格证(TEFL)及更高等级的教学证书、大学学位或相关工作经验等。

     

  • 除了获得TEFL资格之外,还必须通过剑桥英语教学能力认证考试(TKT)。

 

“在英孚,对于外教的招聘流程是十分严格的。”文章称。

 

严格的招聘流程下,为何还会出现多名外教涉毒?目前英孚教育给出的回应显然无法令人信服:

 

1.webp (15).jpg

 

2

违 法

 

事实上,这并不是外教在中国第一次因为违法犯罪进入大众视野。滥竽充数、伪造证件、甚至掩盖犯罪前科的“黑外教”近年来频频被媒体曝光。

 

就在今年2月,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案件:一家名为“柏克莱”的教育咨询公司将不符合在华就业资质的外籍人员进行“包装”,派遣到中小学、幼儿园任教。

 

这些所谓“外教”有的甚至并非英语母语国家居民,毫无工作经验,有的仅初中毕业文化。就是这样一群人,在中介的包装下,摇身一变成为了“金牌外教”。

 

滥竽充数无法保障学生获取高质量的教育,而一些有犯罪前科的外籍人士混入外教队伍,更是对中国学生人身安全的极大威胁。

 

“一名从中国被引渡到英国的男子因过往罪行被判入狱12年。”

 

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在2014年1月10日的报道中这样写道。

 

1.webp (16).jpg

▲BBC网站报道截图

 

这个名叫尼尔·罗宾森的英国男子曾经于1999年至2002年在英国犯下传播淫秽儿童照片、性侵儿童等多起罪行,他于2002年潜逃至中国,堂而皇之地开始了新生活。

 

直到2013年3月,多名北京某国际学校学生在观看英国电视节目时,认出该校外教尼尔·罗宾森竟然是被英国通缉的罪犯。随后学校确认,尼尔·罗宾森曾在该校任职三年。

 

最终,这名逃犯在中国被捕并被遣返回英国。

 

无独有偶,2018年,一位来自上海的女士发现自己当年大学时代最受欢迎的英语外教,竟然是一名美国通缉犯。

 

这个名叫海尔斯(Daniel William Hires)的男子于2004年性侵一名10岁女童,他在保释期间又枪杀自己的妻子后失踪。

 

与尼尔·罗宾森的轨迹相似,在中国,他摇身一变,成了大学外教。

 

随着一条条骇人听闻的消息传来,无数网友禁不住发问:这些人到底是如何混入外教队伍的?

 

1.webp (17).jpg

 

3

门 槛

 

在中国当外教,门槛真的这么低吗?

 

熊丙奇表示,实际上,对在华外籍人员,我国有明确的规定和管理制度。为提高管理效率,还通过统一的外国人来华工作管理服务系统,对外国人来华工作进行规范管理。

 

“中国要求不得虚报、谎报,发生工作变动后应及时通过系统变更。用人单位要加强对办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外国人来华许可工作依法、有序开展。”熊丙奇说。

 

记者查阅外国人来华工作管理服务系统网站发现,对于那些教授外语的外籍教师,《外国人来华工作分类标准(试行)》规定:原则上应从事其母语国母语教学,并取得大学学士及以上学位且具有2年以上语言教育工作经历。

 

1.webp (18).jpg

▲外国人来华工作管理服务系统网站截图

 

熊丙奇补充说,有聘请外教资质的机构方可聘请外教;需要劳务合同,办理外国人工作签证、外国专家证;每年都必须重新办理;离开原单位到新单位也必须重新办理。

 

各项规定不可谓不严格,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有英语培训业内人士曾表示,由于市场对外教的需求不断增加,但符合条件的外教人数有限,这种供需不平衡就导致一些机构和外教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

 

更有业内人士爆料,一些培训机构在招聘老师时,甚至将长相当做重要标准,而对教学能力等并不苛求。

 

“只要是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便可以在各类培训机构和教育市场中吃上‘外教’这碗饭。”他说。

 

为追逐利益,一些心存侥幸的培训机构公然践踏法律法规,让一些“害群之马”损害了在华外教的整体声誉。

 

数据表明,2017年,在中国从事教育行业的外国人已经达到40余万,然而有媒体调查发现,按照我国的相关政策标准,合法外教人数仅占约三分之一。

 

对此,不少中国网友表示忍无可忍:这些外籍人士该被管管了!

 

1.webp (19).jpg

 

延伸阅读一:

 

吕德文:因为是外国留学生,妨碍公务就可以“批评教育”了事?

 

9日,福州,一名骑着电动车的外籍男子因违规载人,在路口被交警拦下,他竟5次推搡交警,暴力抗法,引起现场民众愤慨。

 

10日,福州公安发布情况通报:该男子是福州某大学国际留学生,警方已对其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经批评教育后,其已被学院带回。

 

该男子的粗暴行为在网络上引起激烈批评,同时,网友还普遍质疑“批评教育”的处罚太轻。

 

笔者认为,执法机关应充分理解人民群众的情绪。学生身份不应是“法外开恩”的理由,外国人身份更不是护身符。在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的今天,尤其应该维护法律的严肃性。

 

当然,我们也理解一线执法的复杂性,希望在此事之后,执法机关能在类似事件中形成统一共识,并为一线执法人员提供操作指南。


文 | 吕德文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研究员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侠客岛”(ID:xiake_island),首发于2019年7月11日,原标题为《【解局】因为是外国留学生,妨碍公务就可以“批评教育”了事?》

 

1

问 题

 

这几年,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推行后,中国高校越来越受到沿线国家学生的青睐,成为重要的留学目的地。

 

据笔者了解,“双一流”高校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国际化,这导致各高校对招生留学生有极强的动力。其副作用之一就是,招收的留学生质量参差不齐,再加上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差异,不少留学生成了“问题学生”。

 

在笔者曾经工作过的高校,有那么几年一批留学生喜欢在校园里面飙车,激起师生的强烈愤慨;还有一些留学生喜欢夜间喝酒、吵闹,学校的相关管理机构对此也甚是无奈。

 

高校尚且如此,其他政府部门更是如此。对外国人的管理,涉及到多个部门。以留学生管理为例,涉及部门包括:党口的外事,政府口的教育、高校、公安、卫健委(高校附属医院)等。

 

不出问题各司其职,但一旦出点问题,哪怕是极小的问题,也很是伤脑筋。久而久之,各管理部门对外国人的管理,其实都秉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

 

客观而言,即便是执法机关,对外国人“和稀泥”式的执法也是根深蒂固。笔者的学生有一次和外国人在一个酒吧发生了肢体冲突,双方都叫了人,冲突过后也互不相让——拒绝调解。

 

派出所对此很是为难。如果真按相关法律法规处理,涉及面实在是广,得耗费大量警力,至少调查取证等工作得禁得起重重检查,还得通知大使馆之类的。

 

这名学生也甚是强悍,觉得自己占理就是不让步。最后,派出所民警竟然抓住酒吧的一些不合规之处,让酒吧老板充当了“冤大头”,酒吧家具被破坏不说,还给冲突双方都做了“赔偿”!

 

说实话,这位在福州犯事的外国留学生,完全够得上妨碍公务罪了。按照这个罪名,怎么着都得拘留,完了还要遣送出境、报列不准入境。

 

毕竟,一些人在网上骂警察都被处于行政拘留,何况是现场暴力抗法,还袭警?!然而,并没有!这也难怪网友会感到气愤,觉得在自己的国家,反而还低人一等了。

 

并且,外国人的“超国民待遇”,还真不是一件两件。比如外国人在中国丢了东西,公安机关破案真是神速。

 

曾记得,一个日本游客2012年在武汉丢了一辆自行车,结果武汉警方连夜把自行车还给了失主。这个VIP待遇,让笔者这个丢了不下6辆自行车的武汉市民,感到甚是无语。

 

类似超国民待遇,我们还可以用礼仪之邦之类的理由来自我解嘲。但执法机关对待违法外国人的处理上,还真谈不上是主观上有意给予其优待的,而是由较为复杂的制度约束造成的。

 

1.webp (20).jpg

2012年,一名日本骑车环球旅行者在武汉“弄丢”了自行车,武汉警方迅速找回

 

2

逻 辑

 

那么,外国人在执法机关面前的“超国民待遇”,其逻辑是什么呢?大致而言,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分散管理的制度约束。如上所述,对外国人的管理确实受制于“多头管理”的困境。每个管理部门都站在自己的立场,希望在最大程度上维护自己的利益。

 

比如,外国留学生犯法了,一线办案的公安机关希望以最简单高效的方式解决问题。毕竟,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在办理外国人的案件时,得通知外国人所在国家的驻中国使馆,这意味着警力耗费是必然的,这对于警力不足的公安机关而言,实在是“得不偿失”。

 

对于外事部门而言,一旦惊动了使馆,也算是多了一件事。虽然谈不上会对公安机关有什么意见,但总归也不是什么好事。

 

二是执法能力的欠缺。客观而言,绝大多数城市面对外国人的执法,都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

 

街头执法本来就有风险。街头执法空间是开放的,再加上执法力量不足,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现场失控,很多执法人员即便对本国民众的执法也都倾向于忍让。

 

一些民警的潜意识里或多或少还存在友邦来人、非官即富的思想,认为外国人“身份特殊”,再加上基层执法民警外语未普及、沟通不畅,会产生执法的畏难情绪。

 

三是执法注意力分配的结果。警力不足是各地公安机关的普遍现状,执法力量的配置很容易受到决策者注意力配置的影响。

 

比如,同样是盗窃案,外国人的自行车被盗了,就不再是小案,而是一个能够彰显公安机关国际形象,显示其办案效率的机会,当然就会投入大量警力去办案。

 

笔者猜测,这位在现场被推搡而未还手的交警同志,他并不一定愿意“忍辱负重”。但对于他的领导而言,此事如果认真追究,怕是会陷入到无尽的麻烦之中,还不如牺牲下属的尊严,和稀泥算了。

 

1.webp (21).jpg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中对外国人拘留的规定

 

3

对 策

 

从公安机关办案的内部视角看,面对外国人的“和稀泥”式的执法一直都有,可以说是有根深蒂固的制度根源。

 

只不过,过去自媒体监督并不够发达,客观上日常生活中的和稀泥式的执法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也极为常见,所以都糊弄过去了。但是,今天人们的法治意识已越来越高,这种差别化的执法方式,怕是很难说服群众。

 

如果说,最后调查还是觉得可以这么处理,那也说出个一二三来。拿“学生”身份当作批评教育的理由,怕是于情于理于法都说不过去。

 

不过,无论如何,今日之执法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这些年来,公安机关非常努力在提高自己的执法水平,在文明执法、严格执法上取得了很大进步,广大人民群众是认可的,也是支持的。

 

应该相信,人民群众永远站在惩恶扬善的一方,是公安机关的坚强后盾。福州街头那位暴力抗法的外国人,不就被群众围住了么?公安机关怎么还没底气?

 

客观上,中国会进一步开放,总归很多城市都会变成为国际化城市。因此,各个政府部门,尤其是执法机关,应该加强自身的执法能力。外国人不是护身符,应该平常心对待。

 

这一点,上海警察的表现应该点赞。网络上经常出现上海警察对外国人的一视同仁的执法报道,前段时间NBA球星哈登被上海交警处罚了,获得了群众的广泛赞扬,也得到了哈登本人的认可。

 

当今世界,人们或许对“友好”会有不同的解释,但法治是普世价值,严格执法反而能够获得人们的认可,也更有利于中外民众和睦相处。

 

延伸阅读二:

仅初高中学历甚至有案底,谁把不符合资质的外教捧成“金牌外教”?

 

幼儿园、中小学聘请的所谓“金牌外教”涉嫌非法就业,有的只有初中学历,有的留有案底……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ID:gqtzy2014)综合自《新华每日电讯》(2019年2月26日05版)、人民日报客户端、澎湃新闻等,首发于2019年2月26日,原标题为《仅初高中学历甚至有案底,谁把不符合资质的外教捧成“金牌外教”?》

 

之前,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一起不符合资质的外教案件。一中介机构将不符合在华就业资质的外籍人员进行“包装”,派遣到中小学、幼儿园任教。4名涉嫌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出售出入境证件罪的犯罪嫌疑人被提起公诉。

 

1.webp (22).jpg

 

1

旅游签证入境

大部分只有高中或初中学历

 

2018年年初,重庆公安机关在侦办一起非法就业案件中发现,一家名为“柏克莱”的教育咨询公司涉嫌非法组织外籍人员偷越国(边)境、骗取工作许可,在重庆、成都等地的幼儿园和中小学上课牟利。

 

我国相关机构对在华务工人员的学历、教育资格等有严格规定,在华申请英语教学类工作签证,需满足来自英语母语国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2年以上工作经历、无犯罪记录等条件。

 

但涉案的18名外教大多来自南非、巴西、墨西哥、法国等非英语母语国家,大部分只有高中或初中学历,还有的是无任何工作经历的来华留学生。

1.webp (23).jpg

 

这些明显不具备资质的不符合资质的外教是从哪儿来的?柏克莱公司法人江瑜交代,她主要通过网络发布广告以及外教间的互相介绍找到这些人,然后进行网络面试。“面试相当随意,几句简单问答就结束了。”26岁的南非人Mageer主动承认只有初中文化,没想到江瑜毫不在乎,面试顺利通过。

 

柏克莱公司的另一个股东曾媛媛负责为这些通过面试的外籍人员寻找有需求的幼儿园,“牵线搭桥”成功后,便安排他们申请旅游签证入境。经过一周培训,这些人以外教的身份进入各个幼儿园,当起英语老师。遇到学校急需外教时,这一周培训也会省去。

 

柏克莱公司为重庆、四川等地的幼儿园和教育培训机构提供外教,将外教分为全职和兼职两类。“一般由公司跟幼儿园签订劳务派遣合同,按每人每月1.5万元至2万元的价格支付报酬。”江瑜说,由于市场对外教的推崇,这些不符合资质的外教供不应求。公司规模最大时有30多个全职外教、20多个兼职外教,合作学校还拓展到一些民办中小学,每月可带来10万元以上的收入。

 

2

伪造证明材料

骗取工作许可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柏克莱公司从2013年起非法组织外籍人员入境就业,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大批不符合资质的外籍人员进入幼儿园成为外教。江瑜说,柏克莱作为一家教育咨询公司,除了在注册、缴税时与工商、税务部门打过交道,“没有其他政府部门来管过我们”。

 

公安机关在柏克莱公司的电脑里发现了大量无犯罪记录证明、学历证明模板,甚至还有一枚伪造的南非警察局印章。

 

重庆市外国专家局副局长曾翼说,外专部门会对外籍人员提交的申请资料进行网上预审和现场核验,但由于缺少相应的技术手段,除非材料有很明显的破绽或疑点,很难查证这些资料的真实性。

 

1.webp (24).jpg

 

重庆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涉外案件侦查支队支队长赖寒松介绍,柏克莱公司对外籍人员实施集中住宿、统一管理,组织性强,隐蔽度高。这些外籍人士又通过挂靠在幼儿园名下披上“合法外衣”,给公安机关侦办带来了难度。“此次涉案的部分外国人我们也曾经按规定核查过,但他们有正规工作签证,从事的工作也符合要求,一线民警往往难以甄别出真伪。”赖寒松说。

 

这起案件还暴露出一些教育机构疏于管理。来自南非的Mageer说,他从2015年起先后在重庆市南岸区智童花样派幼儿园、渝北区才儿坊幼儿园等5所幼儿园担任英语外教,没有任何一个幼儿园提出看他的学历证书。

 

一位从事学前教育的知情人士表示,教育机构放任的态度背后是利益驱动。一些幼儿园即使对内情心知肚明,也不会提出质疑,因为“原本保教费一两千元的幼儿园,打上国际双语的招牌后,收费能涨到三五千元,家长还愿意买单,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3

教学质量低安全隐患大

不符合资质的外教需协同整治

 

不符合资质的外教的学历与教学经验均远远低于国家设定的门槛条件,连最基本的授课质量都难以得到保障。来自南非的Alice说,她在柏克莱公司只接受了1个小时的培训就被派到一家幼儿园上课,而在此之前她“从没当过老师”。

 

除了教学质量堪忧,不符合资质的外教还容易带来校园安全隐患。在查办重庆柏克莱公司案件时,公安机关发现,涉案的18名外教中有两人此前已被边控。“这就意味着他们已经有案底,却还在担任教学工作,给校园安全埋下隐患。”重庆市渝中区南纪门派出所民警郭旭说。

 

1.webp (25).jpg

 

“重庆市的来华外国人数量以年均40%的速度激增,与此同时,持旅游签证入境非法从事教育工作的案例时有发生。”赖寒松建议,消除不符合资质的外教安全隐患亟需多部门加强联动,协同推进整治。

 

针对不符合资质的外教非法就业带来的安全隐患,重庆市渝中区检察院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强沟通与合作,完善中介机构及外教人员管理的相关规定。对人力资源中介机构强化管理,定点定时抽查。同时加大审核力度,要求用人单位在聘请外教时加强对外教人员的出入境资料、教育资格等审查。

 

4

治理不符合资质的外教乱象亟待监管部门出手

 

幼儿园、中小学校以及各类外语类培训机构所聘请的外教,缺乏合法资质、专业教学能力的现象并不鲜见。曾有媒体报道,2017年中国从事教育行业的外国人已达40多万,但如果按照最新政策标准,合法外教数量仅占三分之一。尤其在一些培训机构内,不符合资质的外教现象普遍,甚至有从业者表示,一些培训机构的雇佣标准是“只要有张外国人的脸就行”。
 

不符合资质的外教充斥教育机构内,首先侵犯了家长和学生的合法权益。这些打着外教旗号的教育机构收费往往高于普通机构,“原本保教费一两千元的幼儿园,打上国际双语的招牌后,收费能涨到三五千元,家长还愿意买单,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家长之所以多付出,看中的是外教的资质和经验。如果这些外教一无资质,二无经验,质价不符,则意味着消费者受到了欺骗。其次,这些外籍人员身份不明,有的甚至有案底,也为校园安全留下了隐患。

 

1.webp (26).jpg

 

外籍人员在华务工申请英语教学类工作签证有着明确的规定,必须满足来自英语母语国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2年以上工作经历、无犯罪记录等条件。不符合资质的外教遍地都是,一方面是中介机构帮助外籍人员伪造相关资质证明,逃脱监管,另一方面则是教育机构的放任,对相关资质审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些教育机构,聘请外教只不过是为了打着外教的旗号,蒙骗家长、抬高价格、牟取暴利,却根本就不关心所聘用的外籍人员是否具备相应资质,能否保障相应的教学质量。
 

不符合资质的外教登场,原因是市场对“外教”庞大需求。无论是学校、幼儿园还是教育培训机构,外教几乎成为语言教学的标配。这种市场需求的背后,是一些家长对外教,对所谓的“国际化教学”的盲目推崇。但具备资质的外教难以满足这一需求,供需失衡,刺激着教育机构以次充好。
 

与本地教师相比,外教的口音更纯正,词汇量大、遣词造句更为熟练、知识储备更丰富,但是语言教学是一项专业活动,需要相应的专业能力作为支撑,不是随便拉一个人外国人就行。

 

1.webp (27).jpg

 

治理不符合资质的外教乱象需要家长正确看待外教的价值,理性选择教育服务,而不是盲目追捧所谓的国际化教学。在选择教育服务的同时,擦亮眼睛,了解外教是否具有相应的资质和水平才是真正为孩子好。就算追捧国际化教学,那也请为孩子选择货真价实的教育服务,而不是付出金钱和时间,却收获欺骗和安全风险。
 

无奈的是,在一个需求火爆、监管缺位的市场环境下,家长即使想要查看、验证外教资质也难以如愿,而且很难用脚投票。因此,治理不符合资质的外教乱象亟待监管部门出手,规范外教市场。包括出入境管理、涉外、教育、工商等部门应加强联动,加强对教育机构的宣传、外教资质的审核和监管。可以通过建立可查询的外教资质信息库,公开外教资质,打造一个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消除伪造资质的灰色空间,化解资质难辨的难题,让民众可以擦亮眼睛进行选择,明明白白消费。

 

(来源:原文摘编自“参考消息”,昆仑策网【综合】转自“瞭望智库”)

 

2.webp.jpg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