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治理建言 > 阅读信息
一篇被“版面费”排斥的好文丨田苑淯颖:制约“互联网+”政务工作的原因分析及建议
点击:  作者:田苑淯颖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17-01-05 10:56:48

 

 1.webp (8).jpg

 

  雷鸣点亮清除学术造假,可否从整顿“发稿收费”开始?

 

  众所周知,现在各行各业评职称、定级别、论能力,直至评定专家、教授、院士等,单位大都规定需要在某某级别的刊物上发表多少文章等硬性要求。这个要求对吗?应该是不错的,错就错在什么文章能发?什么人能发?什么人在操作?

 

  这方面的例证,笔者不用多举,只要大家上网上搜搜就知道,基本大多数相当分量、级别的理论性期刊,都以收“版面费”为借口,把很多有价值的理论文章和理论人才拒之门外;而相反,只要你有钱,在什么刊物基本就能发文(衍生了一大批代理机构),只不过不同级别的刊物,其收费级别和隐蔽性也不同而已;若你不会写,就会有人代写,只要你愿出代笔费。

 

  如此论文造假,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试想:靠假论文(花钱发文)评定的职称、专家、教授、学者,真功夫到底有多深?十分令人惑疑和担心!!??

 

  再一方面,有的学术理论期刊只是挂名几个专家学者名字,根本就是“挂羊头卖狗肉”,而真正在工作的就是报刊聘请的几个编辑,或有的学术期刊干脆就对外承包出去了,让社会上人员在经营。可想他们自己学术水平能有多高?又如何评定别人文章的学术水平呢?

 

  当然,站在学术期刊的立场上看,改革开放后,很多学术期刊变成企事业单位,国家财政断奶,自收自支,且广告收入几乎近零,大多发行,有没人订阅。为了生存,这些期刊也就顾不了太多了,只能“只认钱,不管文章的优劣了”直接导致了“学术造假”。

 

  还又一条,就是很多学术期刊编辑部发稿时,不看文章,只看作者的身份、地位和名头,只要是大款、高干放个屁就是香的,一定生方也要登,甚至放在封面或扉页,而且大书特书,还送去“优厚”的稿费;而一般人员发稿,不仅不给你稿费,还要托关系、送礼金,版面费也是一定不能少分文。

 

  十八大后,国家各行各业焕然一新,到处在整顿治理,而且国家要腾飞,科技要创新,人才是决定国家振兴的第一要素,学术界如此乱象,确实也到了不整顿不行的时候了!

 

  下面刊发田苑淯颖同志的文章,此文据作者说曾投给了几家刊物,都说能发表,但都说必须付“版面费”若干。作者十分纳闷:不仅不给稿费,还要给几千版面费,实在有辱“理论创作的良苦用心”,故特投昆仑策网公开发表,并呼吁全社会抵制“论文造假”和学术腐败!!

 

1.webp (9).jpg


  制约“互联网+”政务工作的原因分析及建议

 

   摘 要】“互联网+”政务工作是推动国家行政管理步入智能化管理的必经门槛,也是引领国家及早进入智能社会的启动器与总开关,它直接影响着未来社会进步与国家强盛;故推动国家政务工作率先注入“互联网+”十分迫切、十分必要;但如何在国家行政部门中有条不紊的展开“互联网+”政务工作?这需要我们从研究当前制约“互联网+”政务工作推广的原因分析入手;随之,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互联网+”政务工作运用的新方法;并提示性地指出推动“互联网+”建设容易出现的错误倾向。

 

  引 言

 

  自201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社会各界纷纷开始了对“互联网+”的研究、讨论与运用。面对如此汹涌澎湃的“互联网+”浪潮的到来,作为国家管理的行政部门必须赶在各行各业前面,既要弄懂“互联网+”、学会运用“互联网+”,更要做到“管理和控制好互联网+”的正确发展方向。那么,什么是“互联网+”?它在现代政务工作中运用的战略意义?制约“互联网+”在政务工作中运用的原因?我们又有什么对策与建议?

 

  一、“互联网+”的本质在“+”

 

  提起“互联网”,大家一般都能理解——大的方面如:政治、文化、经济、军事、卫生等系统的网络等;小的方面具体如:公安系统、房产系统、物流系统、银行系统、社保系统、新闻系统等;再小的直至西瓜网、种子网、建材网、出租网、就业网、灶具网等。这些某个系统、某个行业、某个产业、某个产品等等都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网络。“互联网+”,就是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独特功能,把这些所有的网络“+”在一起,即融合为一体地实施并网,实现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不同行业间”“企业与客户间”等原来本无法联系的“人、物、事”等快速地实现互联互通,同时也产生了跨界交流、联合与对立,也迅速产生数以万亿计的各种各样的新组合、新对立与新事物,让传统思维、管理模式及政策法规根本无法预测与应对。这就是“互联网+”剧烈的裂变与创新能力,其势必改变人们的生活与社会的管理模式。故“互联网+”的本质在“+”,其基础是依赖于“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库存与超级运算能力。

 

  二、“互联网+”在政务工作中率先运用的战略意义

 

  众所周知,政务工作是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作的第一要务。它决定着国家政令畅通、社会安危及人民幸福美满,因此 “互联网+”在全国推开之前,必须应率先在国家政务管理中,提前示范运用,具有及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1)“互联网+”建设本身是一个系统庞大的工程,它既需要政府的统盘协调、运作,更需要政府的控制与管理,离开了政府的牵头操盘,“互联网+”不但运行不起来,反而会导致我国互联网发展误入歧途,也存在被外部势力乘虚而入,以及被操控的风险;

  (2)“互联网+”的实施,是推动21世纪中国步入智能社会的“历史性”变革,这决定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途命运。若我国在“互联网+”的普及与实施方面,再落后于其它国家或任其无序发展,我国将不仅失去民族复兴的战略机会,很可能堕入“网络失控”智能陷阱(如:现在微信的突然出现,很多管理部门感到被动与力不从心);

  (3)“互联网+”的普及与推广,必将给现实社会带来很多颠覆性的创新与新问题的产生,而作为国家政府管理部门,若不能率先熟悉、学会、使用“互联网+”,自己又将如何去控制、管理未来全社会“互联网+”的正常运行呢?

 

  三、制约“互联网+”政务工作的原因分析

 

  鉴于“互联网+”的裂变性、跨界性、全覆盖性、隐蔽性、无限随机性等,这必将给政府管理部门带来巨大的挑战。我们知道,政府政务工作的中心是“管理”与“服务”,面对如此海量的工作及无穷的可变性,这客观地要求政府管理部门,必须率先学会及使用“互联网+”在政务工作中的运用,方能科学地利用“互联网+”进行工作与管理,进而解决由于“互联网+”在社会运用中带来的服务与管理新挑战。那么,目前“互联网+”给政务管理与服务工作,具体带来了那些新挑战呢?


  (1)目前国家宏观的“互联网+”政务管理的软件还没有真正研发完成。“互联网+”不同于“互联网”,它需要“大数据”和“云计算”,更需要独立的运作系统及安全管理软件。没有此点支撑,“互联网+”只能仅仅停留在“搜索引擎”功能的级别;

  (2)操作运用“互联网+”的队伍及配套服务队伍都不具备。假设“互联网+”建立后,配套的管理、服务、运作团队必须跟上,且国家必须实现一盘棋。如:一农村病人急需千里外的医生手术治疗,通过“互联网+”联系上该医生,但是后期手术服务的医生、手术室、设备、视频、药物等配套条件都需要跟上,而且要协调到位,方可远程手术;

  (3)“互联网+”管理的政策法规还没有出台。众所周知,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互联网+”虽然提高了社会生活质量,且快捷、智能,但其必然也会存在很多安全漏洞以及存在被不法分子及境外反动势力所使用的风险。那么如何预防“互联网+”犯罪?划分辨别是非的界限?进而打击与防范“互联网+”犯罪呢?故国家必须要在“互联网+”推广前,提前组织专业专家预演,而后制定系统的管理“互联网+”的政策法规;

  (4)“互联网+”在现行政务管理中操作培训还没有启动。若要让“互联网+”很好地服务于社会与人类生活,在“互联网+”启动之前,国家一定要对现行行政管理队伍进行系统的先期培训,只有国家行政管理人员首先了解、熟悉“互联网+”,他们才能正确地使用和管理好“互联网+”;

  (5)全社会对“互联网+”认识还很模糊。从目前大多数人还分不清“互联网”与“互联网+”如此简单的概念区别,可知国家对“互联网+”宣传普及,还远远不够。故国家在启动“互联网+”运行前,需要加大宣传、发动,以及对行政管理队伍进行培训,更需要引导人们既学习运用“互联网+”,又懂得相关的“互联网+”政策法规,进而保护自己,预防和打击“互联网+”犯罪;

  (6)“互联网+”开放与国家核心机密的保护方案急需出台。由于“互联网+”具备“大数据”及超人的“云”运算能力,那么在“互联网+”启动之前,一定要设置和制定好“互联网+”开放运行与国家机密(企业商业机密)保护措施的制定,更要考虑黑客和国外势力攻击的应对与反击措施;

  (7)“互联网+”国家运作中心急待成立。正因为以上所说的众多因素,要实施“互联网+”在全国运行,前面还有很多路要走,更需要各个行业、部门的配合与协作。要做好如此大的工作,必须国家牵头搭建平台,统一协调、管理与运作,即急需成立“互联网+”国家运作中心。

 

  四、推动“互联网+”政务工作的建议

 

       鉴于上述对“互联网+”在政务工作运用中制约原因的分析,建议国家在政务工作中推行“互联网+”时,应分为前期准备、中期试验与普及推广三个阶段进行。

 

       (一) “互联网+”前期准备。

 

       建设“互联网+”是一个庞大系统工程,前期的基础工作,必须扎实全面。

 

  一是不同系统、不同行业、不同产品网络的建设(或叫数据化)需要资金、人才、时间和上传产品质量把关及事(物)真实性的甄别;

  二是“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需要研究制定“互联网+”控制管理的政策法规;

  三是“互联网+”运营软件及管理软件的研究开发及设计与制作,需要组织国家级的团队去论证完成;

  四是“互联网+”政务管理团队的人才选拔与培训(含网络团队、管理团队、运作团队、协调团队、维护团队、执法团队等),都需要耗费时间、人力、物力等;

  五是与“互联网+”相对应,且发生变化的人们“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工作生活创业休闲娱乐”等行业,需要树立的新观念、新规则、新模式、新思维等,政务管理部门都需要提前有预案;

  六是要面向全社会宣传、学习“互联网+”,推动全民预热、参与行动,从而引导全社会学习新科技,崇尚科技创新与使用;

  七是督促和引导相关科研单位或科研企业,尽快研发与“互联网+”相关联的各类配套的智能产品,推动全国科技企业自主研发与科技创新。例如:汽车防盗、家庭监控、遥控做饭、天气预报、路况早知等智能软件开发与投入使用(与“互联网+”并轨)等;

  八是以国家为主体,建立各级政府“互联网+”运营管理中心,强化国家对“互联网+”的管理与宏观调控,确保网络畅通安全、网络传递的内容真实健康、网络的维护及时高效。以此做好“互联网+”推广的前期准备工作。

 

        (二) “互联网+”中期试验。

 

       在经过“互联网+”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国家可选择试验区,省市也可以成立试验区,进行前期试验与调试。试验可分发达城市、中等城市、县域城镇及广大农村几个板块;从数据的收集、网络的普及、队伍的建设、服务与管理、不同区域需求、制度使用的利弊等方面,总结经验与教训;而后再全省乃至全国汇总,统一修改、调试与完善“互联网+”运行软件,形成既有普遍性,又有针对性的“互联网+”运作新模式,逐步推广到全国。

 

       (三) “互联网+”普及推广。

 

       在“互联网+”全国及省市区试验成熟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国推广并联网。此时,主要的工作是网络管理(信息真假甄别,防止黑客攻击与窃取网络机密)、配套服务与服务诚信、产品质量与打假监督、网络税收与工商管理、舆论监控、网络犯罪查处、实名认证登记、网民信息安全与维护等。此时,社会才算进入了大数据互联网时代,人的生活及国家的管理,很多都大大地依赖网络的快捷与智能,同时也将会给社会带来很多新问题。例如:以前传统的法制、门店、媒体、银行、中介、汽车、酒店、宾馆、管理、图书等与人们生活紧密的产业都会发生颠覆性改变,这些行业的人员将会失业或面临重新培训再就业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国家都必须提前应有预见和预案。

 

  五、“互联网+”建设容易出现的错误倾向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交通、通讯、网络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强,各国之间的文化、贸易、通婚更加融合,地球村的雏形越发显现。这也客观地推动了,世界范围内“互联网+”的形成,因此“互联网+”将在世界范围内推动人类社会的智能化建设的加速与形成。这也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会,所以“互联网+”在中国实施的成败,直接决定着中国未来的前途与命运,故最后特提示如下——推动“互联网+”在政务工作运用中容易常犯的几点错误倾向:

 

  (一)对“互联网+”的建设认识不足。“互联网+”是推动社会转型升级的“科技革命”,是新生事物,由于社会上大部分领导与人们的思想陈旧,以及依赖旧思维旧模式的惯性“懒惰”的存在,又加上很多人一时还没有深切感觉到“互联网+”冲击,故往往容易产生麻痹大意的思想倾向,导致将来中国在步入智能社会时,技术、人才、管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落伍于世界先进行列。

 

  (二)对“互联网+”不加分析的盲目冒进。“互联网+”虽然是新生事物,决定着以后国家转型升级与发展速度,但推动“互联网+”在中国的实施,必须要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确保适合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与社会发展水平及人们的客观需要,我们既要重视“互联网+”的建设,又要把握稳妥地推进,不可脱离实际地盲目冒进。

 

  (三)在“互联网+”推广时,绝不可放任不管。我们既要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又要强调宏观统一布局,只有如此推广“互联网+”,才能达到“互联网+”在政务工作中运用管理——活而不乱、管而不死、开放安全、上下互动、全民参与,确保“互联网+”在我国切合实际国情地快速推开。

 

  (四)推广“互联网+”严禁机械照搬。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互联网+”,既要学习借鉴国内外的各种先进经验,又要防止不切合自己实际地机械照搬,更要提倡全社会学习“互联网+”,掌握“互联网+”,促进“互联网+”切合中国实际的运用、发展与不断完善。

 

  六、结束语

 

  推动“互联网+”在我国的普及运用,这既决定着我国未来进入智能社会的快慢,又给我国全民科技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机遇,更是为我国未来社会智能管理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具体的研发课题。要推动“互联网+”在全国快速实施,其最佳切入点是,首先要从“互联网+”在政务工作中的运用入手,培养“互联网+”推广的领跑者、运作者、管理者,进而总结经验教训,方可稳妥地引领和管理好“互联网+”在全国其它行业顺利展开及互联互通,为实现习总书记“两个一百年”中国梦做出贡献。

 

参考书目

 

  [1]方兴东,胡怀亮.网络强国:中美网络空间大博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9.

  [2]刘涛.互联网+时代大变革:社会重构、企业再造与个人重塑[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10.

  [3]段云峰,秦晓飞.大数据的互联网思维[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10.

  [4]【美】乔·韦曼(JoeWeinman).云端时代:看懂云经济,理解云计算,实施云战略[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12.

  [5]邢建设.标准定额云数据库分析与应用[M].江苏: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5.

  [6]王晨,刘男.互联网+教育: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大变革[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6.

  [7]阿里研究院.互联网+未来空间无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5.

 

  (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原创】来源:昆仑策网)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

  网址: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