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理论建设 > 阅读信息
牛保良:文化也是社会生产力 先进文化是先进生产力
点击:  作者:牛保良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17-05-10 13:17:51

 

       【内容摘要】文化也是社会生产力。但是,文化还不是直接的社会生产力,而是通过“物化”环节而转化为物质的生产力。这一“物化”环节,就是借助于社会机构、社会制度以及人——社会劳动力来体现。充分发挥文化的社会生产力作用,必须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科学真理指导实践,以先进的社会意识推进社会发展,以先进的文化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在中国,创建社会主义新文化价值体系,必须以社会主义文化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关键词】“物化”环节  社会主义文化  社会主义新人

 

1.jpg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文化也是生产力。正如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一样,文化也是生产力。当今世界,一项新的科技发明能够牵引一个民族的国力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推动世界经济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正愈来愈成为综合国力的首要因素。但是,科学技术还不是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它只有借助于生产力的其它要素如:劳动力、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才能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社会生产力。正如科学技术一样,文化也只有在借助于其它物件才会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社会生产力。

 

什么是文化?文化是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1月版,第1765页)。也特指社会意识形态。(辞源》(修订本)(上册),商务印书馆2002年1月版,第1357页)。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同时又给予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巨大的影响。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社会阶级性、民族性、地域性、多样性等特点。由此,相对于物质的一切精神,相对于社会实践的一切真理,相对于社会存在的一切社会意识,都属于文化的范畴。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先进文化对社会历史发挥着积极地推进作用。

 

一、相对于物质的精神是文化中的重要因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至关重要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物质世界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即:物质对精神的决定作用;主观能动性或主观能动作用是精神的根本特性,即:精神对物质世界做出主观能动的反应。矛盾运动是物质世界的根本属性,是客观事物发展的内在的根本动力。

 

精神对物质世界的反作用必须是积极地主动地反映,否则对客观物质世界不能产生积极作用。精神对物质世界的反作用包含着内在主导性,精神范畴中居于支配地位要素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作用,正是精神所具有的这种特殊的主导作用,为能动地指导社会实践提供了空间和可能。精神必须对客观世界做出真实的科学的反映,而不是虚假的荒谬的反映。精神对物质世界的反作用,不是积极主动,必然陷入消极被动;不是能动主导,必为停顿滞导;不是真实的科学的反应,必然是虚假的荒谬的反应。

 

在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上,存在两种错误认识——“精神决定论”和“物质决定论”。唯心主义的“精神决定论”认为精神决定一切,无限放大了精神的作用,夸大了精神的绝对性,最终不得不借助于“无所不能”的“上帝”或“万能之神”,走向主观主义的误区。同时否定物质的决定作用,否定物质的客观实在性,陷入超现实的物质虚无主义的“冒进”、“冒险”;机械唯物主义的“物质决定论”认为,整个世界都是物质的,客观物质决定一切,无限放大了物质的决定作用,夸大了物质的绝对性,最终必然陷入“不可知论”、“宿命论”的悲观保守。同时否定精神对客观世界的反作用,低估计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主体地位、主导功能,矮化了人的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的伟大形象。

 

精神反作用于物质世界及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如果不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必然导致人类社会精神的虚无和文化的贫困,在全社会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堕落,社会道德沦丧,精神萎靡,人性扭曲,严重迟滞社会文明的进步。但是,物质世界存在着不停顿的矛盾运动,意识形态领域内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也是促进精神发展的激素。马克思主义是激进的先进的文化,社会主义是激进的先进的文化,必然选择革命的、奋进的、激进的、创新的、开放的、科学的、智慧的文化,而摒弃落后的、腐朽的、保守的、封闭的、倒退的、虚伪的、愚昧的文化。在新时期新世纪,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首先打破陈规陋俗,打破条条框框,批判腐朽堕落的观念意识,继续解放思想,大胆改革进取,锐意奋进创新,创建社会主义文化价值体系。

 

二、相对于社会实践的真理是文化中的精粹,是社会实践的指南,社会实践必须由科学真理来指导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内在的本质的规律性认识,是对社会实践科学的反映。一切真理都来自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真理的唯一源泉,是检验真理标准。所谓社会实践,即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既是领袖思想的科学指导,也是社会实践主体——人民群众集合智慧的活动。既是客观的能动的历史的,也是科学的先导的发展的。科学真理是卓越智慧的海洋,闪耀着伟大思想的光辉,是指引人们的社会实践通向科学殿堂的神灯。因此,相对于社会实践的科学真理是文化中的精华,是文化中的精粹,是文化中的精魂。

 

矛盾运动是客观事物发展的内在的根本的动力。正是物质世界内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矛盾运动,推动了物质世界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因此,真理是发展的,没有永恒的真理。真理的发展即旧的真理的淡出和新的真理的取代,因此是具有革命性的,战斗性的。在阶级社会中,真理具有阶级性,资本主义私有制对资产阶级是真理,对无产阶级则是谬论;社会主义公有制对无产阶级是真理,对资产阶级则是“幽灵”。自古以来的一切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真理标准的根本对峙,皆源于经济地位及基于其上的政权构成。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地位的确立,社会主义政权的建立——这一社会历史实践,就自然而然地不得不首先成为阶级的革命的战斗的实践。

 

任何政党都来源于其所代表的阶级,中性的政党是不存在的。中国共产党的广大干部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来武装。党的领导干部,如果不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武装和指导,就会精神匮乏,营养枯竭,就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党性,就会失去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前进方向,就会脱离社会主义道路。理论是思想的表达,是战斗的武器。殊不知,没有理论,就是没有战斗的武器。列宁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导的党,才能实现先锋战士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政党若不学理论就是甘当俘虏,就是自愿放弃意识形态阵地。结果必然是停滞于马克思主义的现有水平,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一成不变真理,墨守成规,固步自封,作茧自缚,不懂得如何创新理论,不懂得如何检验真理,发展真理,甚至把机械地“翻译概念”当作创新。实践是真理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共产党的干部要信奉科学,要把科学真理当作指导实践的思想武器,要善于科学调研,科学分析,科学判断,科学决策。要善于发现真理,更要坚持真理,并检验真理。领导干部的工作,若不坚持科学真理,就必然陷入谬误。二者必居其一,舍此无它。因此,党的一切领导工作都是科学与反科学的战斗,是真理与谬误的战斗。

 

没有科学的真理作指导,就没有成功的实践,就没有社会的科学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真理。中国共产党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为指导,才会有对马克思主义崇高信仰的毫不动摇,对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忠贞不渝,才会有艰苦奋斗、战天斗地、牺牲奉献的大无畏精神,才会有忠贞不屈、百折不挠的坚定信念,才会有浩浩荡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才能永葆先进的青春,才会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成功实践,才会培养出广大干部的实干实战的能力和健康纯洁的作风。一切党员和党的干部都坚决必须反对来自于国际国内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消极影响,必须坚决抵制国际国内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侵蚀。在是非面前,一切党员和党的干部都要亮明态度,弄清是非。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孰是孰非,交代清楚,含糊不得。否则,就会造成模棱两可思想认识,就是是非不分,党性不纯,党风不正的表现。这是检验一名党员政治信仰是否坚定和政治觉悟高低的标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任务神圣而艰巨,任重而道远,将来还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实践的功能在于检验真理,而真理的价值则在于指导实践。在承认实践对真理的检验功能的同时,否定真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真理就会变得毫无价值,实践则成为与真理相脱节的事务主义,大大失去了实践的意义。为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就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发现真理,把握真理,坚持真理。以科学真理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献身于对科学真理的追求。否则,就会走入实践的误区,陷入主观臆断,官僚作风的泥潭,就会像“山野村夫”而被拒绝于科学的殿堂之外。

 

三、相对于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是组成文化中的必要因素,充分发挥积极的社会意识是推进社会进步的关键途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在社会精神领域中的反映,是精神现象的总和,包括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能动的反作用、主导性、历史继承性、不同步性、不平衡性在阶级社会中,社会意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在社会历史观中相一致的体现。上层建筑的一切社会主流意识、政权性质、法律制度思想、社会道德标准、艺术、宗教、哲学社会科学都是社会意识因素

 

社会意识之能动的反作用,即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发着促进和推动的作用;其主导性,即政治思想在诸多社会意识因素互相作用过程居于主导地位;其历史继承性,即社会意识因素在历史进程中的“扬弃”;其不平衡性,即经济发展水平与意识形态之不一致性;其不完全同步性,即社会意识之滞后性。其阶级性,即代表某一特定阶级的价值取向。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是巨大的。先进的进步的政治思想、道德等推进或加快社会发展步伐,相反落后腐朽的文化意识则阻碍或阻滞社会进程,甚至使历史进程倒退。居于主导地位的政治思想,必须引领时代思潮,在与各种思想观念的博弈中发挥领导职能,如果将社会意识的这种滞后性完全置于自然状态,听之任之,任凭其放任自流,那么,就会导致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混乱想象,阻碍社会文明进步,精神污染横溢,本末倒置,文化倒退,给生活经济关系造成消极影响;相反,如果将精神的反作用置于理性状态,正确引导,就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和谐的外围环境。经济上先进,意识形态也存在落后因素;经济上落后,意识形态也存在先进因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并非亦步亦趋,而是在一般情况下具有相对的滞后性。落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来促进,落后的文化意识以先进的文化来批判。社会历史文化的继承,必须遵守唯物辩证法之肯定否定之规律,坚持“扬弃”原则,即: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与此相反,如果照搬照抄,完全接受,或者彻底否定,盲目排除一切,就会犯复古倒退的保守主义或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

 

在阶级社会的更替中,也无例外地是新阶级对旧阶级的倾覆,新政权对旧政权的替代。每一次新旧社会形态的更替,同样也伴生着思想文化精神的相互激荡和推陈出新,最终在新的社会形态中由居于支配地位的政治、法律等意识形态领域的主要因素来主导新社会形态的时代精神。在阶级社会的更替中,无不是新的矛盾主要方面力量的提升压倒了旧的矛盾次要方面的活动过程,也无例外地是新阶级对旧阶级的倾覆,新政权对旧政权的替代。每一次新旧社会形态的更替,同样也伴生着思想文化精神的相互激荡和推陈出新,最终在新的社会形态中由居于支配地位的政治、法律等意识形态领域的主要素来主导新社会形态的时代精神。社会运动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社会合力作用的结果,是一个矛盾的辩证的发展过程。社会意识各种因素也不例外,对立统一,扬抑起伏,在斗争中发展。

 

四、先进文化推进社会历史的发展,推动时代的变革,必须创建先进文化,推进社会进步

 

社会生产力是决定社会上层建筑的最根本的因素,阶级斗争是推进社会变革的直接动力。当一定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与其生产力发生根本的不适应时,即现存的生产关系已成为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桎酷,先进社会生产力必须打破现有的生产关系才能得以发展,由此必然发生社会制度的变革。此即社会生产力对社会上层建筑的最根本的决定性。阶级斗争成为推动社会制度变革的直接力量。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而阶级是必须由政党来领导的,由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推进社会变革的先锋。尤其是进入近代社会以来,政党已承担者政治生活中主角。由此可见,社会制度的变革除依靠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因素外,还需要指导这一变革的先进文化——思想理论(而思想理论必须依托于其物质载体——代表先进生产方式的阶级)。社会形态的递进发展无不是以先进文化对落后文化的替代。资本主义相对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是福音,而对于社会主义则是灾难。因此封建制度代替奴隶制度,资本主义文化战胜封建文化,社会主义文化战胜资本主义文化都是历史的必然,都是由其内在的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无不以进步思想文化为先导,资本主义文明也不例外。13世纪后期至17世纪前期盛行于欧洲大地长达三四百年的文艺复兴运动对批判封建保守文化,开辟资本主义未来发挥了思想启蒙的历史作用。文艺复兴的思想核心是提倡人文主义精神,把人的思想从神的世界拉回到现实的人的世界中,主要内容是倡人性反禁欲倡人权反神权倡理性反蒙昧倡统一反割据人文主义者认为,人是万物之本,反对神主宰一切,提倡人性的解放,反对禁欲主义对一切权威都持批判的态度肯定人性的美与崇高品质,主张积极的生活,意识到了人类自身的理智和意志的创造能力重视现实的生活幸福和个人奋斗,反对基督教的来世说和宿命论,崇尚科学理性和探索自然。这次思想解放运动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口号实质则是代表新的生产关系和新的世界观的新兴资产阶级与民众一道冲破中世纪封建宗教专制和神学思想禁锢的社会和文化的大变革,根本目的在于摧毁以为中心的封建意识形态建立以为中心的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恩格斯高度评价:这是一个人类前所未有的最伟大的进步的革命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是由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过渡的时期,新旧阶级之间,各阶级、阶层之间的斗争复杂而又激烈。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产生了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农、小说等诸子百家,文化思想空前活跃涌现不同学派的知识分子争芳斗艳百家争鸣局面,如:儒家宣扬“仁政”,认为“民贵君轻”,主张“法先王”;墨家主张“尚贤”“非攻”“兼爱”;道家倡导“无为而治”;法家主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兵家提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农家提出衣食之本”等。各家各派冲破旧传统的思想束缚,各种观点针锋相对,激烈辩论,或纷然并存,璀璨争光,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景象。“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和基础。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对推进当时文化思想的进步起到了历史性的革新作用

 

中国近代历史曾发生了四次大的思想文化辩论:地主阶级洋务派顽固派的论战资产阶级维新派顽固势力的论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论战马克思主义者形形色色反马克思主义者的论战每次辩论都十分鲜明地体现了不同的主题,提出了不同的救国方案和新的政治主张。第一次论战:地主阶级洋务派和顽固派的论战,发生在19世纪60、70年代。“洋务派” 继承和发展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倡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思想,主张在维护固有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采用西方的实用科技“兴办洋务,富国强兵”。顽固派则主张以忠信为勇,礼仪为干橹”,反对西学为用师事夷人”,视西学为“异端邪说”,西方“技艺”“奇技淫巧” 此次论战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夷夏之辩”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为传播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打开了一个窗口第二次论战:资产阶级维新派同守旧派的论战,发生在19世纪末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张革除旧弊,变法维新,倡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兴办学堂,开发民智民力,封建地主阶级守旧派则则坚守“祖宗之法不可变”,“宁可亡国,不可变法”,民权必乱。此次论证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引起广泛社会影响,国内知识分子眼界大开,西方资产阶级在中国达以传播。第三次论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同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论战,发生在1905年到1907年。革命派主张打到清朝政府,推翻帝制,以革命手段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维新派则认为革命会导致血流成河,亡国灭种,“与其共和,不如君主立宪”,反对土地公有,反对平均地权。此次论战关键是要不要暴力推翻清朝统治,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等问题。论战内容划清了革命和改良的界限,使更多的人冲破改良思想的束缚,促进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推进了中国社会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第四次论战:马克思主义者和形形色色反马克思主义者的论战发生在1919年7月到1921年7月。这次论战不仅是新民主主义与旧民主主义之间的论战,同时也是,更重要的则是代表中国社会未来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前途的科学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论战。

 

文化思想是一种巨大的无形的社会力量,它不是完全独立而存在,而是借助于社会实践中的各种物的因素而显示其威力。古今中外的文化思想无不经过矛盾斗争,相互激荡而发展,影响社会历史的进程。其中先进思想文化推进社会历史进步,相反落后文化则迟滞社会历史进程。文艺复兴为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扫除了思想观念上的禁锢,大大推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国近代史上的四次论充满着先进落后、创新保守、开放封闭、真理与谬误、民主与专制、科学与反科学、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强求富、救国救民先进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和发展。通过论战,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中国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科学真理。中国共产党不辜负人民的期望,民族的重托,勇于奉献,敢于牺牲,经过长期艰难困苦的革命斗争,实现了民族独立,领土完整,建立了新中国,奠定了中国社会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基。在这种历史性的大步跨越中,先进文化的指导和推进作用不可低估。这也是文化作为社会生产力在社会进程中发挥作用的体现。

 

五、先进文化具有推进人的文明的进化作用,必须创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文化的威力还表现在对人的自身文明进步的推进和人性的革新。毋庸置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人自身及人性也发生了历史性飞跃。这不仅表现在人体健康水平的整体提高和人的寿命的整体延长,而且表现在人类掌握运用科技的能力以及人格意识的进化。由此,野蛮、蒙昧、低级的文化决不能与文明、开化、现代的文明相提并论,钻石取火、男耕女织等原始的或小农经济方式决不能与当代高科技密集型后工业化生产方式相比拟……。此即人进化所显示出的历史性差异。尤其是在当今时代,健全的人格——德、智、体等素质全方面发展,已成为现代社会人格所必需,并最终构成综合国力的必要内容。因此,文化的发展,观念的更新,思想的进步,都是社会发展的内在的必然要求。

 

一切人都是一定社会制度条件下的具体的人。人性也不例外,没有抽象的人性,而只有具体的人性。由此,一切文化都受到社会制度的制约。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反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是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列宁指出:没有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不合格的社会主义。因此,只有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新人;相反,若不加强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就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新人。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为指导,坚持以建立社会主义共和国为目标,努力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纲领,始终代表最先进的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这一文化之所以是最先进的,不仅是因为共产党人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而不是代表任何剥削阶级的利益,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而不为“极少数人所得而私”, 而且还代表最先进生产方式的发展方向,而不是随着工业化进程而日趋萎缩。为此,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高高级干部,尤其是高级政治干部的社会主义文化修养,使之成为真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高级政治干部若不具备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就不能成为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就不能保证业务干部,更不能为党选拔出好的干部来。这样就不能保证党的领导,就不能体现党的领导责任;必须加强高级理论工作者队伍建设,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有力的建设者和维护者,担负起重要的思想政治任务,发挥好政治教官的作用,不断建设和培养出精锐的具有实干实战能力的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从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创新角度看,没有这样一支过硬的理论队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会变得荒芜。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和巩固,这支队伍与政治干部同等重要;必须加强高级干部对中下层干部的领导、培养、选用、管监,中下层干部的作风的好坏关键取决于高级干部的领导和监管,普通干部虽不承担领导责任,却直接与人民群众打交道,其工作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党员、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与否。因此,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党的一切干部和理论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一切共产党人都应当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为党的事业来做,积极创建社会主义文化价值因素,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积极主导者、倡导者,成为享有社会主义文化的主体。

 

社会主义建设则是人类社会的新课题,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是人类的新课题。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袭扰还会时而发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还会不断受到国内外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袭扰,冲击马克思主义思想阵地。这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在国内,存留中国社会数千年的封建的官僚的思想观念、中庸之道、宗法崇拜、愚昧迷信等传统文化中糟粕沉渣泛起,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和剥削意识还会长期而广泛地存在;在国外,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以及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还会不断涌入国门。这些思想之所以在中国存在,是因为在中国广大区域的农村社会,小农生产方式已然存在,反映此经济发展水平的文化也同样广泛地存在着。在小农生产方式转向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方式的过程中,还夹杂着一个梦想进入大资产者阶层的小资产的生产方式。如果说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相比是灾难,而与封建主义相比则是福音。社会主义若不能吸收资本主义文明,就只能与封建主义文明相嫁接。由此可见,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方式与小农生产方式相比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客观存在并正在不断地由小农生产方式向工业生产方式前进的步伐,同时梦想进入大资产者阶层的思想观念也不断产生着。这就是中国社会资产阶级思想不断滋生的温床。又由于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对外开放已成为中国的重要国策,在外国先进文化思想进入中国的同时,也难免其糟粕的成分鱼目混珠,泥石俱下,一同涌入。

 

社会主义文化、革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小农小市民文化以及资本主义文化的传入构成了当今中国文化的基本结构。关键要做到对中外文化的“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果与此相反,对中外文化不加分析辨别,不反对其糟粕,则会不断啄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基础。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彻底排斥资本主义已有文明,是保守和自封;完全照搬西方资本主义文明,而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则是错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吸收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是社会历史继承发展的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需。

 

综上所述,创建社会主义文化价值体系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必要前提。为此,必须是首先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坚持以实践检验真理,同时以真理指导实践,以先进的社会意识推进社会的进步,以先进的文化引导社会发展,培养出具有现代文化、现代人格、现代价值的社会主义新人。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