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乔新生|美国重建供应链用心险恶
点击:  作者:乔新生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23-09-30 16:12:45

 

1.jpg

 

当地时间2023年5月27日,“印度洋太平洋经济框架”部长级会议在密歇根州底特律市举行。在这次会议上达成了减少对中国产品依赖的供应链协议。
从协议的内容来看,与会国家将成立供应链理事会,共同制定针对关键部门和关键商品的具体行动计划,建立危机应对的网络,针对可能发生的供应链中断现象,向框架协议成员发出预警,并且协调各方面的立场,尽可能地减少负面影响。针对一些国家存在的劳工权益保护问题,组建劳工权利咨询委员会,以促进可持续的贸易和投资。该委员会由成员国政府、职工和雇用单位的代表组成。
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非常重要的协议。它不仅违反了全球自由贸易基本原则,破坏了国际贸易秩序,而且更重要的是,有可能会导致全球贸易发展面临更大的困难。考虑到日本起草的7国领导人日本广岛宣言发布之后,日本立即决定对中国采取出口限制措施,禁止日本23种生产半导体设备和原材料出口中国,人们有理由相信,这是美国精心策划、日本等国家参加的针对中国的重要贸易文件。
随着中国知识产权不断积累,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的技术封锁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虽然美国试图联系发达国家对中国实施芯片等核心产品禁运措施,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对单个产品实施技术封锁,根本无法阻止中国前进的步伐。
美国希望借助于经济框架,切断中国主要产品零部件的供应链。换句话说,美国等国家签署的有关协议,不仅仅是对中国实施单个产品的封锁,而是要切断供应链,使中国工业化步履维艰。
产业链和供应链完全不同。产业链是产供销一体化的系统链条。而供应链主要是主要产品零部件原材料的采购和销售体系。通俗地说,产业链涉及消费市场终端。由于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制造国家,同时也是工业制成品消费大国,因此,重新组建把中国排除在外的产业链,就意味着产业链失去重要的环节,生产企业将会面临极大困难。正因为如此,美国等一些国家才会在供应链上做文章。因为供应链主要涉及生产环节,只要对关键产品或者主要产品的零部件原材料实施封锁,中国制造业就会面临极大的困难。
签署这个协议的国家包括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文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斐济。其中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既有霸权国家,同时也有一些中小国家。美国之所以主导签署这个协议,目的非常简单:第一,协议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40%,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第二,如果发达国家拒绝向中国出口先进技术和设备,而发展中国家拒绝向中国提供工业制品的原材料,中国现代制造业将面临无米之炊的窘境。
所以,对于这个协议绝对不能掉以轻心。首先,全球化采购是主要工业国家供应链的基本表现形式。无论是美国波音公司还是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其主要零部件主要来自海外,全球化采购几乎成为现代制造业的基本表现形式。
美国生产的最先进隐形战斗机F35,其主要零部件同样来自其他国家。组建把中国排除在外的供应链,实际上是对中国釜底抽薪。对于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而言,如果失去了全球采购的机会或者权利,中国要想发展自己的数字经济,将会变得非常困难。
中国已经制造出自己的商用客机。但是,中国大型客机主要零配件来自其他国家。虽然中国已经实现了60%的国产化率,但是,由于主要零部件来自于美国IBM和欧洲国家的企业,如果美国主导的供应链协议付诸实施,中国大型客机批量化生产将面临巨大的危机。尽管中国在大型客机制造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产权,但是,中国必须居安思危,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中国现代制造业发展中面临的供应链问题。
中国一些学者认为,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并没有阻止中国工业化发展的步伐,如今美国等一些国家对中国实施供应链封锁,同样不能阻止中国工业化快速发展。这种说法充满豪气。但是必须充分意识到,供应链是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理论上的产品链条,如果中国生产的产品主要零部件不能从其他国家采购,那么,中国就必须从头开始,形成大规模商品主要零部件的制造体系。这种做法对于完善中国工业体系或许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看,如果完全依靠自主研发、生产能力,重新建立产品主要零部件的供应链体系,那么,中国企业制造产品是否具有竞争力,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所以,面对美国等一些国家组建的供应链联盟,中国必须制定积极应对之策。一方面加强与各国的合作,通过签订双边协议或者利用地区性的自由贸易区协定,维持现有的供销关系,另一方面,必须深刻反思中国工业化发展道路,依靠科技创新,建立新的供应链体系。
譬如,在芯片制造领域,需要大量硅产品。如果中国在科技领域实现创新,不再使用传统的硅产品,而是使用其他替代性产品,那么,美国主导的供应链体系就会被彻底瓦解。
再譬如,在核电站建造领域,美国、俄罗斯和法国等一些国家掌握传统的核电站制造技术和工艺。如果中国采用新的核燃料,建设清洁的核电站,那么,就可以绕开美国、俄罗斯和法国等一些国家的知识产权,建立自己的知识产权体系。
再譬如,在汽车电池生产领域,采用传统原材料生产的电池,虽然密度不断提高,但是,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边际成本越来越大,边际效益越来越小。假如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在汽车电池原材料方面取得技术突破,采用新型原材料生产汽车电池,或者采用固态方式制造电池,那么,不仅可以解决能量密度问题,而且更主要的是,可以完全打破美国、日本等一些国家的封锁。即使日本不向中国出售相关产品主要零部件原材料,中国也能独立自主生产高性能汽车电池。所以,面对美国等一些国家的供应链体系,只有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实现“换道超车”,才能避免陷入困境。
其次,供应链建设必须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形成供应链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如果将中国排除在外,导致自身利益受到严重损害,美国所建立的供应链联盟就会不攻自破。供应链协议签署国一定会通过各种方式,与中国开展合作,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应得的利润。
所以,面对美国组建的供应链体系,中国必须加强与相关国家双边合作,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各个击破,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中国企业能以相对较低的成本,维持供应链体系,为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美国对中国实施技术封锁和贸易保护措施,禁止中国一些产品出口美国,中国的经验是,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通过转移生产线,在相关国家组装产品,出口美国,绕开美国的技术封锁和贸易保护措施。在供应链问题上,中国应当积极探索新的途径。一方面通过双边谈判,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使一些国家心甘情愿与中国保持产销合作。另一方面,利用自由贸易区协定基本规范和原则,彻底打破美国等一些国家的封锁。
解决中国在供应链问题上所面临的问题,必须充分了解美国地缘政治战略。可以非常坦率地说,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与美国抱成一团,形成了非常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为了损害中国的利益,这些国家不惜牺牲自身的利益。中国在处理与这些国家关系方面,必须针锋相对,按照对等原则,惩罚这些国家的企业,防止这些国家企业一方面在中国获取巨额利润,另一方面对中国实施供应链封锁。
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等一些国家虽然加入美国主导的印度洋太平洋经济框架,与美国签订供应链协议,但是在内心深处,这些国家并不相信美国。究其原因就在于,美国奉行霸权主义,给他们带来深重的灾难。他们之所以加入该协议,完全是迫不得已这个因此,只要在平等互利基础之上,加强与这些国家的合作,中国制造企业产品主要零部件原材料就不会被断供。
当然,中国除了依靠科技创新、加强与周边国家双边合作之外,还必须开拓更大的市场。中国企业已经与非洲一些国家签订战略物资供应协议,中国急需的铜矿、铁矿、铀矿原材料都可以从非洲国家采购。不仅如此,中国加强与中南美洲国家的合作,通过能源原材料采购多元化,确保中国供应链安全。
可以肯定,美国组建的供应链联盟会给中国带来巨大的损失,同时也会使相关国家生产成本增加,美国不可能从中获得更多利益。对于美国这种打着维护安全旗号实施的不正当竞争,中国一方面应当主动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仲裁请求,深刻揭露美国组建供应链体系的险恶用心,另一方面必须奋发图强,壮大自己的力量。只有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持续保持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高贡献率,才会赢得越来越多国家的信赖,中国世界贸易大国的地位才不会发生动摇。
2023年5月28日星期日

(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乔新生”微信公众号;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