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神化”美国的“经典”谣言的真相是什么?
点击:  作者:倒影的夏天    来源:文字系2015年所作  发布时间:2016-10-18 10:25:13

 

1.png

 

  美国的月亮真的比中国的圆吗?在谈到美国时,往往有很多人都会向往美国的生活如何如何的好。把在美国的生活给“神话”了,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吗?下面则为你揭开那些“神话”美国的经典谣言。

 

  谣言一 :美国房子有永久产权,地下地上都是户主的,可挖地下矿产

 

  真相:美国地面和地下产权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分开的。买房只买地面,地下部分几乎不是讨论对象,也不会卖给房主。地面部分可算永久,前提是记得交房产税,挖坑一般是不行的。

 

  那美国房主是否拥有采矿权呢?


  国人对美国的采矿权有极大的兴趣,流行的说法是有了房子,地面上下800米都是屋主的,有矿挖矿,不亦乐乎。先不说这是否准确,为什么偏偏是800,大概是说起来顺口、来自于前知800年、后者800年这说法?其实美国长度单位用英尺、用码,800米等于2625英尺或者875码,定这数字的绝对脑残,不上不下的。

 

  我不否认在极少数情况下屋主确实有采矿权,问题是多大比例?按照国内流行说法是100%。

 

  讨论这个问题的最主要知识是美国地面产权和地下产权是分开的,可以一起出售也可以分开出售。这个习惯从美国建国之初就已经形成,而那时那些人就已经精到只卖地面,因此在美国东部,拥有采矿权的屋主是很少的。

 

  维基上面有一段话, 有人竟然用这段话来反驳我说这明明说采矿权可以私有。我和你说不能私有了?第一私有不等于房主所有。第二你能不能把话看全?人家还说可以是公司印第安人部落地方州或者联邦政府呢。

 

  其实,”Unless explicitly separated by a deed“这种情况是常态,这就是我上面说的美国地面和地下产权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分开的意思。具体到一座房子的地下部分属于谁,在美国是糊涂账,买房的人都不关心,如果真的想知道一般建议是找个律师去当地法院翻资料,有时候要翻几百年前的交易记录,相信我,能找到。

 

  “In the United States, oil and gas rights to a particular parcel may be owned by private individuals, corporations, Indian tribes, or by local, state, or federal governments. Oil and gas rights extend vertically downward from the property line. Unless explicitly separated by a deed, oil and gas rights are owned by the surface landowner. Once severed from surface ownership, oil and gas rights may be bought, sold, or transferred, like other real estate property.”

 

  还有1916年通过的一条联邦法律使得联邦政府掌握部分国土的采矿权,这条法律适用的地盘不断扩大,到2006年已经管辖7亿英亩(283万平方公里,差不多1/3的美国国土)的采矿权,其 中有23万平方公里的地面是私人或者州政府所有的。请注意这仅仅是一个例子而不是全部,一个告诉你房主没有采矿权的例子。

 

  当然更权威莫过于美国政府机构记载的法典,43 U.S.C. 1719说得明明白白。它包括a和b两部分,b部分讲述的是如果挖坑权一起和地表权交给私人该如何处理(也就是说两权可归一人,注意这一点我从没否认哈)。a讲述的是地下地表分开,那时联邦政府将保留所有开矿权,例外是那些被认为没有价值的矿产(啥样矿产没价值呢?想不起来,而且那还算矿产吗?)。

 

  其实在美国买房基本就只买地面,地下部分几乎不是讨论对象也不会卖给房主。地面部分可算永久,前提是记得交房产税。你可以看谣言四,连收集雨水都可能违法,你信可挖矿产?

 

  其实不能挖坑倒也罢了,有时候你看人家挖矿你得到的是污染和噪音。请看ABC的新闻,科罗拉多天然气多,某小镇风景宜人本来大家过得很舒服,突然之间到处在挖气吵死人。有的就在隔壁,那隔壁发财了?才没呢,这里住户只有地表权没采矿权。

 

  有人可能要说,那住户团结不让他们挖可以不?想得美。其实啥都不用做,就这一条够了:采矿权相对地面产权经常有优先权,人家想在你后院打个洞你连拒绝的权利都没有。不信是吧?说实话这些都是州法律,比较难给你找具体条文。不过网上这种讨论挺多,比如这是得克萨斯州的,还有这里是科罗拉多州的。虽然不算最官方材料,你总不会认为是五毛卧底吧?这些文件也一再告诉你地面地下是分开的。

 

  下次见到有人后院在挖石油,搞清楚再发言,有人是挖得兴高采烈,但这是少数。大多数是被挖,你说话不小心会被人吐一脸口水,别说我没有提前警告你哈。

 

  至于天空?你真会想象,我服了你,不说了。

 

  谣言二:美国公务员工资比私营企业低


  真相:就说联邦雇员和私营单位吧,在所有学历水平里,仅有博士和职业学历是工资加福利在私营企业里更高。其他的都是联邦公务员高一大截,单位是美元每小时。而为什么博士和职业学历收入是私营企业更高呢?这些人包括了MBA、医生、律师等,这些是美国高收入阶层、给政府工作的本来也不多,况且这是平均值,一个大公司的CEO足以让几百人被平均了。资料来自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在该文件第10页。


  州和地方公务员的收入资料太杂,有的州公务员高了很多,有的州公务员低些。当然这也是正常的,公务员工作性质各州差不多,但是非公务员就差远了,有的州是农业州,大部分非公务员是农民收入低;有的州新兴工业发达,非公务员收入就高。

 

  1.webp.jpg

 

  谣言三:美国没人喜欢当公务员

  真相:美国公务员是最热门职业。根据美国国内某调查,给美国大学生46种雇主,政府是最热门的,给了260个具体单位,最热门的15个中有5个是政府的。在中国的网上也能找到某些证据:

  

1.webp (1).jpg

 

  谣言四:美国年轻人很独立,不啃老

 

  真相:老黄历了,老黄历了。以前是,因为工作机会多,收入相对物价也较好,但现在大量美国年轻人啃老。

 

  在当今经济不景气的美国,大学学费飙升而打工机会大大减少,就业市场不乐观,医疗保险昂贵,买房压力等等,年轻人啃老问题越来越普遍。据统计,在美国18岁到24岁的年轻人有53%住在父母家里,25到34岁此比例为29%,都是历史最高。

 

  啃老是这几年国内的热门话题,说到啃老总有人提到美国人18岁即经济独立不啃老,事实并非如此。最初啃老是指能找到工作但不工作而靠父母供养的成年 人,但是现在更多是指找不到工作或者虽然参加工作但需要父母在某方面救济的人。这两类人美国都有,如果使用后面这个比较宽松的定义,那么美国“啃老族”数量也绝对不小。

 

  据最新数字统计,在美国18岁到24岁的年轻人有53%住在父母家里,25到34岁此比例为29%,都是历史最高。不住在父母家里的年轻人有22%需要父母帮付房租,23%需要父母帮付交通费用。

 

  年轻人能尽早独立是绝大多数父母的梦想,相信没有哪个父母真心希望自家孩子无法独立而啃老。美国传统上父母确实在孩子18岁以后不再提供多少经济支持。但是少不等于没有,更重要的是,那是至少二三十年前的老皇历。

 

  二三十年前,美国大学学费尚便宜,给十几岁孩子的工作机会也很多、工资相对物价也远比现在高,20岁左右的小年轻确实很多能自力更生。和那一代人聊天,如果提到他们的年轻时代,听到最多的大概就是他们辛苦地打工赚学费、自力更生完成大学学业。

 

  但是时代已经大不同,美国大学学费飙升而打工机会大大减少,现在能自力更生赚学费的大学生已几乎没有。大部分家长愿意帮助自家孩子完成大学学业也是社会共识。曾经和一位大学生聊天,他抱怨校内很多零工只给家庭收入低的学生做,他父母总收入太高因此无缘。在坐所有人几乎异口同声说“那你父母应该多帮忙才对啊”。很明显,这些人认为父母出钱帮孩子完成大学学业天经地义。

 

  而该生父母没给他帮更多忙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而是因为他兄弟姐妹共9个,实在无能力帮任何一个更多了。

 

  最近几年就业市场很差,大量的应届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今年情况算是有点改观,尚有50%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或者只能找到半职工作。找到工作的很多也学非所用,并且工资比预期低了很多。很多人因此无法经济自立,搬回家和父母一起住的非常多。

 

  住着父母的房子、吃喝父母负责自然是典型的啃老,这恐怕是最近两年新闻的热门话题。几个月前笔者曾经看到这么个电视节目:记者在街道上问一些五、六岁的孩子长大了要做什么,录下答案后带回演播厅讨论。其中一个小姑娘说要 “永远和父母住在一起”,这番童言无忌大家鼓掌欢笑后神色却怪异凝重,大概是因为联想到自家现实刺痛心事。主持人最后说,如果经济还这个样子,很多孩子真的会和父母永远住在一起,实在是一个令人非常无奈的事情。
 

  美国医疗保险昂贵,一般只有全职工作者由单位负担大部分保费时才买得起保险。传统上孩子一旦超过21岁或者结婚就不能再用父母的保险,前年通过的医疗改革把这个年龄提高到26岁,有人抱怨这个做法将造成平均保费增加不少,这个医疗改革总得来说一直反对人数过半,但这个措施却受到很多人的欢迎,从某种程度上也说明年轻人啃父母的医疗保险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买房子按揭需要首付,数目经常不小,美国很多年轻人先存钱预备首付再买房。但是传统上父母帮忙首付也不少,特别是以前房市比较好的时候,先买房等于先赚钱,只要负担得起,没有父母会放弃这种帮孩子发展甚至发财的机会。近些年不少人虽然找到了工作,但是工资太低,如果离父母远无法住在家里也付不起房租时父母帮忙租房也是经常的事情。毕竟大家都知道,工资虽低却是一种经历,就业市场越差有工作经验就越重要,这笔投资虽然无奈,但也值得。

 

  逢年过节要给孩子买礼物,近两年到了年底都有新闻说,很多年轻父母买不起礼物给小孩,最后是祖父母帮的忙。美国公立中小学虽然免学费,各种文具总是要学生家长负责的,临开学也经常可以看到父母没钱、由祖父母出钱买文具的报道。这些总体上说是小钱,也有祖父母出大钱的,比如经济充裕的爷爷奶奶出大学学费也偶有发生。

 

  发生在任何国家的大规模啃老都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都令人深思。笔者文章的目的不是给中国的啃老族开脱,而是一直反对动不动就拿美国为标准。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并不是美国有的东西就都是对的。所以,在介绍美国情况的同时,笔者想说:我们是要学人家好的一面,但这个“好”不是主观臆想出来的。介绍学习美国固然好,翻老皇历或者不详细调查而空想得出的结论经常不靠谱,实在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

 

  谣言五:美国产妇因为体质好而不休产假

 

  真相:大部分美国产妇休产假,不休大部分是经济原因。美国联邦法律规定了超过50人的用人单位必须给生孩子的男女双方各12星期的产假,但注意这12个星期是不需要付工资的。也就是说美国没有联邦法定带薪产假,根据美国官方文件,美国是世界上仅有的5个没有带薪产假的国家之一。不少产妇为了生计不 休假。请看《美产妇不休产假别拿体质说事》,内含官方文件。

 

  要说美国妇女体质比中国妇女好,这是可以讨论的,但要说因此部分人不休产假,你至少要回答这些问题。为啥大部分美国女性休产假?且是经济地位好的?发达国家中美国人的健康基本是垫底的,为啥欧洲国家普遍有长产假?加拿大体质应很接近,产假为啥也很长?其实你还不如承认体制问题,很多美国新闻和儿科协会都承认了你为啥不?

 

  另外,在2014年6月21日,这个话题曾经登上美国新闻。奥巴马要改变美国是世界上仅有的三个没全国性法定带薪产假的国家之一的囧境。要不大统领和我一起造谣要不我俩都是五毛。 

 

  引用新闻:”Only three countries in the world report that they don’t offer paid maternity leave,” the president said. “Three. And the United States is one of them.” 

 

  有兴趣自己查证。

 

  谣言六:美国没有收费公路

 

  真相:对于中国收费公路如此多收费、如此高收费,我是一直反对的,但瞎扯要有度。美国收费公路分布极为不平衡的,东北角不比中国强,但是中西部难得一见,具体请看《美国公路》。


  另外这里可以看美国收费路桥情况(网友收集不见得完全准确)。wiki也有一个列表也许要比单个网友收集的权威观点,但是那个不包括收费隧桥。


  真相在这个网页:

1.webp (2).jpg

 

  谣言七:美国最大贪污仅有2.5万美元(不含所胃的合法的政治献金)

  真相:你我都一样,讨厌贪污腐败。但是公知太没节操了。美国最大贪污有多少我不知道,就看这位在一个贫穷的、仅有1.5万人口的小城市工作的会计主任好了,她贪了5300万美元。

 

  1.webp (3).jpg

 

  谣言八:美国护照说政府是你强大的后盾,但中国说请严格遵守当地的法律

 

  有谣言一般这么说:”美国护照说不管你身处何方,美国政府都是你强大的后盾。在中国护照中写着:请严格遵守当地的法律,并尊重那里的风俗习惯。“

 

  真相:完全扯蛋。美国护照才要求公民别违反当地法律,中国护照没有这样的话。请看《中美护照上面的说明比较》。部分资料来自美国驻华大使馆官方博客,而且有图有真相。

 

  其实,美国护照的6、7页包含重要信息,其中第6条就是要求公民别违反外国法律否则可能后果严重的。有图有真相。中国护照任何地方都没有这些信息,感谢新浪微博网友@Maggot_Brain 和@晃金绳 提供照片做对比。

  

1.webp (4).jpg

  △美国护照第6和7页

 

1.webp (5).jpg

 

1.webp (6).jpg

  △中国护照声明页和后面注意事项页(都是2013年夏天办的)

 

  任何一个国家的护照都有一个声明,美国护照的声明是这样子:The Secretary of State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hereby requests all whom it may concern to permit the citizen/national of the United States named herein to pass without delay or hindrance and in case of need to give all lawful aid and protection. 翻译为中文是:“美国国务卿特此请求所有相关人士给与这位美国公民/国民通行的便利及在需要时提供所有的合法帮助与保护。” 来源可看美国驻华大使馆官方博客或者维基。

 

  中国护照就算自己没有可以借一本看看。上面的声明这么写 (也可看上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请各国军政机关对持照人予以通行的便利和必要的协助。英文写着: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requests all civil and military authorities of foreign countries to allow the bearer of this passport to pass freely and afford assistance in case of need.

 

  美国护照第6、7页部分翻译,以(我认为的)重要性排序:

 

  6、避免违反外国法律:记住,在国外你就受当地法律管辖。同样的行为违法的后果可以远比在美国严重,哪怕你是无意的。只和官方机构换钱。如有难处,请和最近的美国大使馆领事馆联系。如果被捕,要求见美国领事。

 

  8、安全:别成为目标。别穿显眼衣服或者贵重首饰,也别带太多现金或者信用卡。这些这些地方可以得到更多信息(不翻译了)。注:传说中的坚强后盾哪去了?这都不行啊……

 

  3、医疗保险:Medicare/Medicaid (老年医疗和主要给穷小孩的医疗补助)是不包括美国以外的医疗费的。你自己的医疗保险呢?看更多信息……

 

  13、 丢失美国国籍。就翻译第四条,在外国政府任职。注:据说中国政府有啊……你知道怎么做。

 

  最后说明一下,我当然支持出门在外遵守当地法律,因此美国的做法是对的。但公知为什么要造此谣?为什么?

 

  谣言九:给美国老人让座是一种歧视不能做

 

  真相:胡说,也许有个别老人不服老如此认为,但让座给老弱病残是美国传统美德。当然这个事是很难有官方文件的哈,难以找到官方证据。不过我给你发条脸书热传贴怎样?

 

  以前总是看到啥啥啥热传的帖子,那些很多是假的,这个呢,我给你保证是真的,而且有图有真相。到目前96210个赞,近250万转载,6293条评论。热得不能再热了。这个热度的帖子我好像还没在中国网络上看到呢。

 

  说啥呢?我给你翻译翻译。

  1.webp (7).jpg

 

  “我是这样被养大的:我并非只是长大而是被培养大的。我被教育进门要说话。说请和谢谢;尊敬老人给老人让座。说“是先生”和“不先生”,乐于助人。为后面的人开门;需要时说“抱歉”;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去爱一个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你也是这样被培养大的,转!”

 

  感想一:有人脸肿了没?以前美国就是教育大家要让座的好不好?发现的现在的老人真可怜,小时候被教育要给老人让座;等自己老的,中国公知说要尊重你们不给你们让座了嘿。

 

  感想二:这个东西当然是个吐槽,那就是吐槽变质娇气没礼貌不懂事的新一代美国孩子。有人的脸又肿了没?

 

  如果有人认为证据不够,自己谷歌搜关键词,我搜了,但我看到的更多是骂不给老弱病残让座、批评社会风气的,没有看到说给老人让座是不尊重老人的嘿。仅发现一人问能不能不让座,被人骂个狗血淋头。

 

  我也在单位问了同事,老中青三代,观点是一致的:他们受到的教育就是要给老人让座。现在让座情况确实不佳。但他们认为是因为现在的年轻人普遍自私自恋无礼貌不懂事绝非是因为尊重老人;当我提到中国的流行说法时,客气点的耻笑一方,不客气的准备跨国了嘿。公知你小心点。

 

  谣言十:纽约市长每天坐地铁上班

 

  真相:纽约市长坐地铁这件事是美国媒体爱嘲笑的对象。他是很鼓励大家坐,他也坐过。至于频率嘛?没有正式报道。

 

  2011年有这么一条消息: 纽约市长亲自坐地铁啦,告诉大家地铁是安全的。不过这是澳大利亚的ABC的新闻,差点意思。美国新闻好几家其实也报道过,但大新闻机构谷歌出来的链接是死的。不过小新闻机构还是有活着的,比如这家波士顿的地方电视台的报道。如果他天天坐地铁、或者至少一星期一次,需要特地坐地铁告诉大家地铁是安全的吗?需要上新闻吗?

 

  做的次数少倒也罢了,纽约时报在2007年报道他是这么坐地铁的:走5分钟就有地铁站,不坐。要两辆极大型费油的suv在楼下等,公车不是他的私家车。在警察、保安人员陪同下上车。由专用司机一路开过最近那个地铁站和另两个站再上地铁。

 

  1.webp (8).jpg

  

  谣言十一 :中国用自来水用氯气消毒、发达国家用臭氧或紫外线(加强版是全世界只有中国用氯气消毒)

 

  加强版从来不需要辟,公知都是种族主义者,大量亚非拉的第三世界国家从来都不算国家、他们的国民在公知眼中很少算人。

 

  最近这个说法很流行,并且说用氯气消毒会产生致癌物质是癌症的根源!咱们看看美国怎么做的。

 

  美国这点好,政府信息很多。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即是EPA)就有介绍自来水是如何加工得来的网页,该网页放在儿童教育一栏,浅显易懂。看看我大美国如何处理水。

 

  1.webp (9).jpg

 

  其他步骤就不罗嗦了,直接进入消毒(disinfection),就一句话,“A small amount of chlorine is added or some other disinfection method is used to kill any bacteria or microorganisims that may be in the water.” 今天学了一个词,原来“chlorine”是高大上民主自由的臭氧。等等,逗你玩的,我化学老师都还活着。氯的元素符号是Cl,chlorine就是那个该死落后独裁穷凶极恶的氯气!臭氧叫Ozone好不好?美国政府网站点名氯气并不具体提其他方法说明什么?

 

  其实你继续在网上找找就会发现,美国有用臭氧的,但是极少部分,大部分就是用氯气。来点不官方的资料:臭氧消毒在欧洲挺流行,但美国加拿大是少见。氯气消毒确实会产生致癌物,但是量极少;里边提到发达国家会做监控防止其浓度过高,难道中国不做?就算中国不做,你要喷的是这个事实而不是造谣说发达国家不用氯气。美国加拿大都成落后国家了?当然在公知口中这两做落后国家很多很多次了。

 

  然后,臭氧消毒照样会产生致癌物。世界上任何地方、无论室内还是室外的空气都漂着致癌物氡气,它每年杀死的美国人不在少数。还有阳光中的紫外线也是致癌物。

 

  只有科盲才看到致癌物就跳起来。其实世界卫生组织说得好,氯气消毒利远远大于敝。

 

  最好告诉你一句,美国现法律要求自来水离开水厂时必须含一定量的氯气(因为这样可以清除输送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微生物),臭氧的寿命极短,无法残留。因此就算臭氧消毒的也得加氯气。多少有点脱裤子放屁了嘿。

 

  很多美国输水管很老,一百多年的都有,造成到用户的水其实不符合饮用标准是颇为普遍的现象;加上残留氯气味道不好,很多美国家庭装有水过滤器。我家也未免俗,装了这个:简单适用,适合自己安装。

 

  (来源:文字系2015年所作,青年力转载自天涯社区,略有删改)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昆仑策网: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