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解体后遗症”:盘点前苏联地区的“溃疡面”
点击:  作者:马建光 李丽刚 张杰    来源:中国军网  发布时间:2016-05-02 17:35:14

 

        “解体后遗症:盘点前苏联地区的溃疡面

国防科技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心 马建光 李丽刚 张杰

25年前,庞然大物苏联在被摄去心魂后轰然倒下,分裂为15个独立国家,一个曾与美利坚比肩的超级大国永远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然而,历史是有惯性的,199112月成立的独联体,当时被西方讥笑为苏联的最后一块遮羞布,如今成为大国激烈角逐的重要舞台。城头变幻大王旗,乌克兰局势跌宕起伏,纳卡地区再起争端,关键性区域往往是矛盾冲突的热点。这些创伤通常慢性感染,急性发作,经久不愈,作用反复,成为制约区域和平与发展的溃疡面

折戟沉沙铁未销:阿布哈兹与南奥塞梯

雄伟的高加索山脉自西北向东南横贯于黑海和里海之间,以此为基线,向两翼延伸分别是达吉斯坦、车臣、印古什、北奥塞梯等俄罗斯联邦的加盟共和国,以及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等外高加索三国。从俄罗斯人的视角俯瞰地图,阿布哈兹与南奥塞梯如同一把钳子,中间衔住的便是格鲁吉亚。如果把视线拉得更远一些,二者更像是打下的两个楔子,支撑着俄罗斯的外高加索战略。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苏联境内民族主义情绪蔓延,不仅大的加盟共和国与苏联的分离倾向有所表现,部分加盟共和国内部的某些少数民族也提出了独立的政治诉求。苏联解体后,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先后宣布独立,格鲁吉亚政府与这两个地方政权爆发了战争。阿布哈兹冲突的时间更久、流血更多,死亡人数达1.4万到1.6万人,南奥塞梯冲突也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经俄罗斯和国际社会调解,冲突有关方面达成停火协议,随后俄军以独联体维和部队的名义进驻,这两场冲突渐渐归于平静。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尽管阿布哈兹、南奥塞梯与格鲁吉亚政府之间依然存在立场分歧与各种矛盾,但是双方基本维持着脆弱的和平状态。2003年,格鲁吉亚爆发颜色革命。随着萨卡什维利上台,格鲁吉亚向西方国家靠拢的步伐骤然加快,与俄罗斯关系则持续恶化,南奥塞梯问题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有了西方的撑腰,萨卡什维利政府对待南奥塞梯问题的态度日趋强硬。这位留学欧美的高材生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实力,甚至打算依靠北约,以战争方式一劳永逸地解决南奥塞梯问题。20088月,俄罗斯和格鲁吉亚爆发了俄格五日战争,格鲁吉亚先小胜后大败。在俄方的支持下,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完成了事实上的独立,且均有俄罗斯军队驻扎。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俄罗斯与阿布哈兹组建了联合军团司令部,俄罗斯军队大规模入驻阿布哈兹。2015318日,普京与南奥塞梯领导人签署协议:俄罗斯与南奥塞梯在军事、安全和经济领域实现高度一体化。西方媒体惊呼:俄罗斯与南奥塞梯合并。可以预见的是,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问题仍是俄罗斯制衡格鲁吉亚的有效工具,而西方和俄罗斯围绕外高加索地区的争夺远未到完结的时候。

山水映得刀光影: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

与南奥塞梯、阿布哈兹不同,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的独立地位至今没有获得俄罗斯的承认,但这丝毫不影响二者的特殊关系。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处于摩尔多瓦和乌克兰的环抱之中,和克里米亚一样,它与俄罗斯没有陆地直接相连,但位于俄罗斯通往欧洲的直线通道上。对俄罗斯而言,如果把克里米亚比作海上生命线,那么沿岸地区则是俄罗斯连接欧洲大陆的神经。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单方面宣布了独立,并成立了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1992年,摩尔多瓦试图通过武力解决不受其控制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问题。军事冲突持续了数月,造成上千人死亡。在俄罗斯维和部队进驻后,冲突最终草草收场。俄军部队一直驻扎至今,而不被国际社会承认的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就这样存在了约四分之一世纪。

乌克兰危机以来,德涅斯特河畔暗流涌动。克里米亚公投后,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也提出了入俄请求。20145月,与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相邻的乌克兰敖德萨州爆发大规模冲突,一度成为乌克兰危机的风暴眼。但克里米亚多米诺骨牌效应并未出现,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没有成为类似加里宁格勒那样的飞地。一方面,俄罗斯尚需一段时间消化在克里米亚方向获得的果实,时机条件并不成熟;另一方面,为地区局势的发展埋下一个伏笔,将来可以从不同方向牵制乌克兰。而夹在乌克兰、罗马尼亚间的小国——摩尔多瓦亦是自顾不暇,一年之内政府三次洗牌。恐怖袭击,毒品买卖,黑市军火等问题,长期困扰着这块伤心地

黄沙漫卷里海岸: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

正如纳卡地区枪声的响起令人猝不及防,这场冲突在世人惊愕的目光中戛然而止。今年41日燃点引爆,45日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双方宣布停火,冲突历时5天。可透过纳卡冲突的万花筒,我们可以窥见领土争端、民族自决、历史恩怨、大国博弈等诸多要素。

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位于阿塞拜疆西南部,面积4400平方公里,人口约18万,80%为亚美尼亚族人。这道小小的创伤是苏联时期留下的,可至今仍没有完全愈合。这样高烈度的对抗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1994年之前,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围绕纳卡地区展开的军事争夺造成了1.5万余人丧生,此后零星交火和敌对行为更是不计其数。这次也并非停火协议的最终版本,毕竟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的根本矛盾并未消除,协议仅是把冲突做一些技术上的冷处理。

就目前形势而言,任何一方想在纳卡问题上取得实质性突破,都是极其困难的。阿塞拜疆虽然综合实力强于亚美尼亚,但军事上却无法取得压倒性的胜利,且亚美尼亚为集安组织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俄罗斯长期驻军;纳卡地区处于亚美尼亚的实际控制下,但是进一步的独立或者与亚美尼亚统一难以获得国际社会承认,自己亦心有余而力不足。由此观之,此次冲突更像是一次投石问路般的试探,烈度的升级本质上仍是双方在该地区军事对立状态的延续。虽然阿亚两国各有企图,但围绕纳卡地区再次大打出手引发全面战争的可能性不大。反倒是美俄欧异口同声地呼吁和平解决冲突,其表态更值得玩味。目前,欧盟正在加紧能源安全战略建设,作为南部天然气走廊的重要节点,欧盟绝不希望阿塞拜疆出现战火。纳卡地区维持现状,有利于俄罗斯保持周边稳定,继续在地区保持强有力的影响力。同样,美国也没必要在非核心利益区急于与俄罗斯摊牌,格鲁吉亚便是前车之鉴,慢工出细活地编织在外高加索的影响力似乎更符合美方的利益。

很难说清这次冲突究竟是谁惊醒了谁的好梦?外高加索地区的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呈倒三角结构,与之对应,临近的俄罗斯、伊朗、土耳其以正三角鼎足而立,外围欧美横向不断施力。三角形天然的稳定性和随着力量消涨而产生的重心偏移相结合,这一力学特性决定了纳卡冲突这道伤口虽不致命但病灶难除、炎症难消,反复发作却依旧总体可控。

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言: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苏联上世纪急剧地扩张,可一夜之间解体,继承其衣钵的俄罗斯失去了对相关于本国1/4的土地和1/2的人口的控制。剧烈的热胀冷缩后,独联体地区出现一道道裂痕实属必然,而其中一些伤口夹杂了地缘政治、资源财富、历史恩怨、民族纠葛等诸多病灶,久治不愈、不断溃烂也就不足为奇了。

主动设计或者制造一些可控的溃疡面,似乎成为某些西方大国屡试不爽的战略选择。美国利用民主乱象、经济停滞来推动街头政治,继续从战略上对俄罗斯施加压力,俄罗斯也不得不借力领土争端、民族自决来塑造有利于己的民意,进行有针对性的反击反制。莫斯科对此看得清楚,华盛顿也心知肚明。然而,许多事情可以事先设计,却无法完全控制最终的结果。如果说苏联解体的后遗症之一是为这些溃疡面提供了环境与条件,那么当某些西方大国处心积虑制造这些溃疡面时,是否也考虑过此举的后遗症又是什么呢?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