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调研报告怎么写?看看70多年前毛主席“全力加推”的这篇经典
点击:  作者:新湖南    来源:今日头条  发布时间:2023-04-05 13:20:06

 

1941914日、15日,延安《解放日报》连续两天刊登了一篇调查报告——《鲁忠才长征记》,这篇调查报告是毛泽东同志亲自拟定题目并推荐发表的,同时刊发了他写的一段按语。

 

这是一篇什么样的调查报告让毛主席如此看重?我们先来看一下,他写的这段按语:

 

这是一个用简洁文字反映实际情况的报告,高克林同志写的,值得大家学习。现在必须把那“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作风扫掉,把那些主观主义、形式主义扫掉。高克林同志的这篇报告是在一个晚上开了一个三个人的调查会之后写出的,他的调查会开得很好,他的报告也写得很好。我们需要的是这类东西,而不是那些千篇一律的“夸夸其谈”,而不是那些党八股。

 

可以看出毛主席不仅认为这篇调查报告写得很好,同时认为开调查会的方法也很好,也就是在这个按语中,毛主席首次提出了“党八股”问题。

 

高克林是谁?他为何要写这篇调查报告?这篇调查报告好在哪?

 

抗日战争期间,为解决陕甘宁边区面临的财政经济问题,有人主张整理税收和发展生产,发展生产的资金主要依靠军队组织群众运盐和增发边币。

 

盐作为当时边区重要资源,对外运销的确对解决边区的财政经济困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中共中央西北局于1941518日作出《关于运销食盐的决定》。526日,边区政府发出了动员边区人民运销六十万驮盐的决定。对于西北局和边区政府的决定,有人不以为然,认为从定边向关中运盐得不偿失。西北局和边区政府的领导之间对此也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这样大规模运盐,势必增加群众的负担。因此,一些干部顾虑重重,心里没底,运盐工作进展迟缓。

 

为深入了解运盐工作的情况,以便制定相应政策,统一全党思想,毛泽东同志让西北局的同志写一份关于运盐的调查报告,限三天之内完成。813日,这项工作落到了当时在延属十县工委做秘书工作的高克林同志身上。由于时间紧迫,高克林同志接受任务的当晚,便召集刚从定边县盐池运盐归来的城关区副区长鲁忠才以及王毓贤、孔照庆了解情况,让他们详细谈了第一次运盐的经过。他们经过算账,认为一般能驮150斤盐的毛驴,运一趟可赚100元以上。这一结论证明党和政府的运盐计划、估计、办法是完全正确的。

 

高克林根据记录整理了运盐者的沿途经过、沿途困难、发生的问题、经验教训等,第二天就派人将调查报告送往延安。

 

报告虽然只有短短2700多字,却讲了七大方面近40个小内容:

 

七大方面内容:

 

应去驮盐的牲口未征集够的原因

运盐往返的天数、路程、站名及各地概况

沿途的困难

一路生活情形

路上发生的问题

用费和赔赚问题

经验教训

 

整篇调查报告通篇没有一个形容词、一组排比句,都是“干货”,特别是讲问题一针见血、直截了当,读后对鲁忠才的运盐经过一清二楚。

 

 

在毛主席写按语并推荐发表《鲁忠才长征记》的前一个月,党中央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实施调查研究的决定》两个文件,设立中央调查研究局,调查研究作为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制度被确立起来,这篇调查报告不仅在当时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而且也有着深远的价值。1948年,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在编印《毛泽东选集》时,就把《鲁忠才长征记》作为毛泽东同志的长篇报告《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的附件收录。

 

同时还值得一提的是,在39年之后,这篇调查报告又被加上一段按语予以重印,再次彰显了这篇调查报告的经典意义。

 

1980925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宣传动态》第40期上重印了《鲁忠才长征记》,并加了这样一段按语:

 

“高克林同志写的《鲁忠才长征记》,原载1941914日至15日延安《解放日报》。毛泽东同志亲自为这篇调查报告拟定了题目,并且写按语给予很高的评价。这里所谓的‘长征’就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打破国民党蒋介石的封锁,活跃城乡经济生活,陕甘宁边区富县城关区组织人力、畜力去定边盐池运盐,取得成功。调查报告用简洁的文字,介绍了事情的经过、成就和经验教训,富有说服力地指出:党和政府的运盐计划、估计、办法,是完全正确的。经济问题讲得这么生动具体,引人入胜,的确是值得称道的。”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也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然而,当前的调查研究却出现了不少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问题。有的调研不深入,“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满足于看材料、听汇报,不真正了解实情,不触碰具体问题;有的调研走过场,“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搞层层陪同,兴师动众;有的调研成“表演”,方案反复推敲、线路精心策划、对象重重筛选,一切都按脚本照着演;有的调研报告文风不实,套“四六句”的模板格式,说“大而全”的空话废话,做“穿靴戴帽”的八股文章……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调查研究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作风。在再次强调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今天,在新的任务条件下开展调查研究,有必要重温《鲁忠才长征记》,学习借鉴其中的调研作风、调研方法和调研报告的文风。

 

要抓住问题调研

 

“问题”是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问题意识是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基础,问题意识强不强,能不能抓住关键问题、深层次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调查研究的工作成效。高克林的报告就是典型的直面问题,在《鲁忠才长征记》中阐述了很多问题,有具体的问题,比如,“有几站路难走,有一个站蚱蜢多,两站水少”“有几家去坏驴,结果只驮运了20多斤,故意打烂仗,出坏驴去,以为驴一定会死。”……也有观念上的问题,比如:“个别人在路上‘耍死狗’,装病偷跑回来”“部分干部群众去三边驮运盐的恐怖观念:‘死人死牲口,一去不回来’”等等,不一而足。高克林在调查中,非常善于抓住问题,带着问题思维做调查,并且把问题都一一陈述出来,没有回避。

 

要做到细致深入

 

调查研究还需有见微知著的“好眼力”“细心眼”,带着问题仔细看,站在群众的角度认真算。在《鲁忠才长征记》中高克林就把一路的经济账算的十分清楚,比如生活的账,“给店里柴火钱,多则8元,少则3元。全看和掌柜的关系如何。”“一路上自做自吃,每顿共需米7升,约25斤……”又比如运输的账,“驴的开销:每头驴用料二斗,合计洋60元;一人赶两驴,人耗粮一斗五,每驴摊七升五,价洋25元;路费70元,外加盐本20元。平均每驴费洋185元。”……类似这种精细账在文中随处可见,明明白白,一目了然,对于得出“党和政府的运盐计划、估计、办法,是完全正确的。个别同志的怀疑、没有信心,认为是负担......都是不正确的肤浅的看法”的结论十分有说服力。

 

要写得简洁明了

 

进行了调查自然会产生调查报告。什么样的调查报告是好的调查报告?《鲁忠才长征记》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它内容具体,文风朴实。报告从时间控制、出发队伍情况、出发前的困难情绪、沿途行进情况、沿途生活情况、一路上好的例子、坏的例子、运输的账、总结的经验等方方面面讲的一清二楚。整篇报告没有“穿鞋戴帽”,没讲一句意义、作用,通篇都是直奔主题、直插问题,紧紧围绕着问题做文章。

 

来源:“新湖南”今日头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