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国防军事 > 阅读信息
董学文:让文艺上的历史虚无主义无藏身之地
点击:  作者:董学文    来源:昆仑策研究院  发布时间:2016-02-11 10:57:20

 

 

   我们目前谈论的历史虚无主义,是指通过各种方式重新解读历史,通过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来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合理性的一种社会思潮。历史虚无主义往往通过否定历史主体,颠覆唯物史观,强调用所谓的个体性叙事及个案和细节的展示,来演绎整体历史。它从丑化、妖魔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开始,发展到贬损和否定近现代中国一切进步的、革命的运动的程度。文艺上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同政治学、历史学、法学、经济学等领域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互为表里、彼此相通的。

  一

  文艺上的历史虚无主义,在编造和歪曲历史的时候,往往声称自己是在进行艺术创造,是在实现审美范式的转换。实际上,它是以审美”“娱乐之名,行拆解历史(特别是党史)、否定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党的领导)之实。文艺上的历史虚无主义,同艺术上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是背道而驰的。它是一种伪现实主义、伪浪漫主义。因为它在否定革命的正义性和必要性,把推动历史前进的政党、领袖和群众加以丑化、边缘化和碎片化之后,心仪的却是阻碍历史前进的反动势力,对其代表人物极尽吹嘘、夸赞和颂扬之能事。也就是说,它对历史不是完全虚无,而是有所虚无,有所不虚无。这就从根本上扭曲和颠倒了历史真相,搞乱了读者或观众的历史认识。

  文艺上的历史虚无主义,不是一个单纯的艺术问题,而是有着明确政治诉求的一种错误思潮。它善于从个人好恶出发评断历史,喜欢以个人想象来虚构历史情境。它往往在创新”“探索”“翻案”“戏说的名义下,采取极端不尊重历史事实的态度;它往往片面引用史料,取其一点、不及其余,无中生有、胡编乱造,任意改变对历史中重大事件、人物和问题的科学结论;它往往貌似客观”“公正”“中立,实则将人物写成好人不好”“坏人不坏中性人,混淆人们对于是非的判断。与此同时,它极力主张要按照抽象人性论的原则来描写事件、刻画人物,主张一切都要过人性的筛子,否则就是概念化”“脸谱化。如此一来,历史在历史虚无主义者的笔下就被严重扭曲变形了,主流意识形态也被玷污、解构了。

  文艺上历史虚无主义危害的严重性在于,它所散播的种种观念,不仅混淆了历史领域的是非曲直,而且直接动摇了做人和立国之本。例如,文艺应高扬民族精神,还是鼓吹妥协投降;应从历史主流中汲取精神力量,还是在历史支流中寻找负面影响。这就涉及如何对待民族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的问题了。道理很简单,颠倒历史,必然会导致是非、美丑、善恶、荣辱标准的颠倒。而这种标准一旦颠倒,就势必在价值观和人生观上造成整体性的混乱。有学者指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西方普世价值为标准,以重新评价为名头,歪曲和否定党的历史和新中国的历史。它往往祭起还原历史”“重写历史的旗号,以二元对立、非此即彼、好走极端的单向度思维方式加以逆向重塑,颠倒黑白。这种意见我认为是正确的。用这种意见来观察和说明文艺上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也是适当的。把历史观及以之为基础的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价值观搞乱的结果,将会带来犯颠覆性错误的危险。

  二

  文艺上的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与历史唯物主义文艺观相对立的形而上学的否定性思想倾向。我国文艺上的历史虚无主义有其特点,它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后的无产阶级文化派企图抛弃以往一切人类和民族文化遗产的虚无主义;也不同于为了区别机会主义的虚无主义,列宁提出的那种对反动的社会秩序抱有合理否定态度的革命的虚无主义目前我国文艺上的历史虚无主义,是以集中否定、消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否定革命的、进步的、面向人民的优秀作家和作品为其特征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有些作品中,有的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他还批评有些创作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我认为,这些主要就是针对文艺上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讲的。

  文艺上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为什么能够盛行?原因固然很多,有客观环境方面的,有主观认识方面的。但在我看来,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由于创作主体在理想信念方面出现了问题,以致其转变了立足点或创作立场。这一点,甚至在一些有名的或获大奖的作品中也有较为突出和明显的表现。譬如,把共产党的干部写得跟国民党反动派一样坏,把人民军队写得和反动军队一样凶残,把人民领袖写得同人民公敌一样毒辣阴险,把社会主义制度写得和旧社会的制度一样横暴黑暗……凡此种种,不管作者采用什么样的隐蔽手法,拿出何种堂皇的借口,都只能令人怀疑是其创作立场和世界观发生了偏转。否则,是不会指桑骂槐、指鹿为马,丧失基本的理性判断的。

  20136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事实一再表明,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339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如果创作主体不是对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发生理想信念上的动摇、滑坡,怎么会去虚无本不该虚无的东西?怎么会去美化历史上的罪人、丑恶和黑暗,并为其翻案?怎么会去鼓吹共产主义虚无缥缈论”? 没了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必然缺钙,就必然会得软骨病,就有可能导致政治上的变质。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提醒道:要坚定理想信念,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总开关问题没有解决好,这样那样的出轨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难免。他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说:我们一些同志之所以理想渺茫、信仰动摇,根本的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牢固。”(同上,第116面对这个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哲学基础和方法论的总开关,难道作家、艺术家能够例外吗?显然是不能的。如何保证作家、艺术家的理想信念不缺失、不动摇、不蜕变、不滑坡,这确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文艺家失去了理想信念,灵魂就会沦陷,创作的作品就会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这五个,实际上,就是对一些文艺作品通过臆想和独断对五四以来的进步历史、对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史和社会主义的辉煌进程加以回避、稀释,加以扭曲、否定和妖魔化现象的凝练概括与表述。当下出现的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的怀疑,对刘胡兰、黄继光、邱少云等革命英雄的质疑,等等,其目的就是使历史变成一种没有理想、没有深度、没有本质、没有是非的东西,其核心是怀疑和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共产主义理想。这样的历史虚无主义渗透于文艺作品,必然使其精神价值枯干萎顿,失去引领人民前进的资格和作用。

  三

  那么,我们如何抵制和克服文艺创作上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呢我觉得,这里既有解决思想问题和认识问题的层面,又有解决现实问题和实际问题的层面。综合来看,我们应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使命感,加强理论学习,开展对不良作品、现象和思潮的批评,深化新时期文学史研究,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让文艺上的历史虚无主义没有藏身之地。

  其一,要在文艺界开展历史唯物主义文艺观的学习和宣传。这是保持理论清醒和正本清源的一项根本举措。在学习宣传历史唯物主义文艺观时,要重点辨析批判抽象人性论,因为这是文艺上滋生历史虚无主义的一个重要的观念上的根源,也是其比较容易欺骗人和迷惑人的地方。这些年来,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文艺观的宣传和学习,做得很不够。文艺上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关系问题,文艺上的阶级分析和阶级观点问题,作家立足点、世界观与文艺创作之间的关系问题,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关系问题,等等,几乎没有人提了。相反,西方资产阶级文艺观,如新历史主义”“存在主义”“新人本主义”“怎么说都行后现代理论,却肆意流布、大行其道。这怎能不给以所谓客观主义姿态掩盖其资产阶级立场、以抽象人性论来取代和颠覆唯物史观的社会思潮提供泛滥条件呢?认真补上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这一课,势在必行。这是克服文艺上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根本工程。

  其二,要把文艺批评和文艺争鸣切实地开展起来,敢于同文艺上的历史虚无主义现象作斗争。真理越辩越明。历史虚无主义的文艺作品,是经不起检验和批评的。事实是最无情面的东西,它能把空言和谎话打得粉碎。可惜,我们文艺界很少有真切的批评,很少有敢于向历史虚无主义开刀的文章。面对这类作品,多是恭维遮掩,明知不对,少说为佳,装聋作哑,假冒开明,甚至吹捧炒作、推波助澜。这怎能不给充斥历史虚无主义毒素的作品留下存活的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是把文艺批评比作镜子、比作良药的,他指出,文艺批评要的就是批评。可我们的一些批评呢?恰恰是在庸俗吹捧、阿谀奉承,把批评这把利器变成了脂粉鸡汤。没有批评,事实上就给历史虚无主义开了绿灯。而只空对空地从学理上分析文艺上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也很难有什么实际的效果。因之,文艺界要对有代表性的历史虚无主义文艺作品,展开旗帜鲜明、实事求是、充分说理、指名道姓、短兵相接的分析和批评。这样,才能遏制历史虚无主义蔓延的势头。这应是克服文艺上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核心工程。

  其三,要积极开展新时期以来文艺思想史和文艺创作史的研究,在总结经验教训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应该说,这些年不是没人在做新时期以来的文艺思想史和创作史研究。但毋庸讳言,这些研究还缺乏反思的深度,缺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种对各种不良文艺作品、现象、思潮敢于表明态度,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表明立场的精神;往往流于表面梳理,急于评功摆好,不作善恶辨析。这就极大地削弱了文艺史研究的价值和功能,给包括历史虚无主义在内的各种错误思潮以栖身之地。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有不少错误的、有害的文艺理论和观念没有得到清理,至今还在影响着一些人。人物性格组合论”“主体性论”“告别革命论”“审美至上论,等等,仍被一些研究者摆在文艺思潮史的重要位置加以肯定。这就把一些人特别是年轻学生的思想搞乱了。所以,要高度重视文艺思想史和文艺创作史的研究,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思想阵地,努力发挥其破除历史虚无主义倾向的作用。这是克服文艺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关键工程。

  其四,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把文艺上的历史虚无主义清除出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这一新命题。这一命题,对破除文艺上的历史虚无主义具有重要意义。按照鲁迅的说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中华美学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源泉,是我们在世界审美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一块基石,是在文艺领域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一道坚固堤坝。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文艺工作者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增强中华审美文化、中华美学精神的自觉与自信。坚决拒绝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摒弃虚无历史、虚无价值、虚无中国,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这是克服文艺上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基础工程。

  (作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来源:红旗文稿 )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昆仑策网: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高天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