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治理建言 > 阅读信息
王恩东:摩尔定律或失效,智能计算需要融合架构
点击:  作者:王恩东    来源:中国信息化百人会  发布时间:2016-05-30 16:19:02

 

1.webp (1).jpg

 

【导读】5月18日,第八届中国云计算大会于北京召开。中国信息化百人会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浪潮集团执行总裁王恩东 受邀出席并发表了《融合架构引领云计算数据中心》的主题演讲。

王恩东指出,全球正迎来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依托的智慧计算时代,数据量的爆炸使得计算不断向后端转移,数据中心需要借助新技术完成融合架构的演进。

 

以下内容根据王恩东发言摘要编辑:

 

智慧计算,“分而后合”的选择

 

当应用数量以百万计、用户数量以十亿计、联网设备数量以千亿计逐渐成为现实,我们发现信息世界变得前所未有的庞大和复杂,需要一种更加智能化的新型计算方式。

 

最初的数学计算演变为科学计算和商业计算两大分支,并在之后的70年中衍生出诸如高性能计算、数据库、关键计算、云计算、大数据、深度学习等众多计算类型。而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的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共同发展,使得科学计算与商业计算再次走到一起,催生了智慧计算这种新的计算类型,这实际上是计算技术发展“分而后合”的一种选择。

 

对于智慧计算,我的理解是以云计算为平台、以大数据为基础、以深度学习为工具。

 

    计算重心向后端转移

 

随着智慧计算的到来,数据量的爆炸将使得计算不断向后端转移。今后智能前端设备会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轻量,甚至一个扣子就有可能成为智能设备,前端计算将朝着便携化、轻量化和泛在化发展。

 

而通过物联网,这些设备可以将各种各样的数据持续不断的向后端传输,带来数据更进一步的爆发增长,并且数据来源多样性、格式的复杂性和语义的不确定性,都将导致后端计算量越来越大,促使数据中心向着集中化、规模化发展。

 

数据显示,单一数据中心规模持续增长,预计到2020年将出现50万台容量的单一数据中心。同时,大规模数据中心越来越集中,预计到2020年5000台以上的数据中心服务器的数量将达到整个服务器保有量的70%。

 

     数据中心面临三大挑战

 

如同500人和50万人的公司管理难度不可同日而语一样,数据中心的集中化、规模化也必然会带来众多新问题和挑战。当前数据中心主要面临性能、效率和能耗的三大挑战,迫切需要一种新型架构提升数据中心的能效。

 

在性能上,由于当前普遍采取冯诺依曼架构将计算和存储分离,而CPU的处理速度和数据的存取速度之间不匹配,造成内存墙、IO墙,使得数据存取问题成为目前提升计算速度的第一大难题。同时,随着集成电路工艺发展遇到瓶颈,曾指导IT发展的摩尔定律或将走向终结。

 

此外,目前的数据中心普遍采用分布式架构,设备间的互连网络带宽远低于板内和设备内的互连带宽,并且网络协议复杂、层次众多,协议的转换和处理占用了大量系统资源,使得业务系统扩展性受到严重限制,数据中心面临网络性能瓶颈。

 

而在效率上,虽然通过虚拟化能够实现计算资源在不同业务间的动态调度,从而使得单一设备的利用率提升到60%左右,但整体的资源利用率不高。我们有两个手机号,每个都有通话时间、短信、流量套餐,一个光打电话,短信流量没用;一个光发短信上网,不打电话,总体上是很浪费的。

 

此外,导致效率低下的第二个原因是通用器件与应用需求之间的匹配性差,如通用处理器采用通用的迭代电路设计,与GPU、DSP等专用芯片相比,在执行特定算法时性能相差100~1000倍。

 

在能耗方面,有数据显示,2015中国数据中心的年耗电达到1000亿千瓦时,占全国总能耗的2%,相当于三峡大坝的全年发电量。而全球数据中心的用电量高达3000亿千瓦时,相当于30座大型核电站的发电量。目前,数据中心散热开支已占总电费的50-60%,虽然有很多技术可以将数据中心的PUE值从2.0降到1.5甚至更低,但非IT能耗依然突出,使得数据中心运行成本高昂。

 

    发展融合架构要聚焦四大关键技术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传统的数据中心和原有计算模式已无法满足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计算、存储和网络设备之间的关系需要被打破并重新定义,需要在新技术的基础上完成架构变革。

 

智慧计算时代的数据中心将向融合架构演进,在硬件层将计算、存储、网络等各种设备中的同类资源整合为资源池,不同设备之间的同类资源能够任意重组,在软件层动态感知业务的资源需求,利用硬件重组的能力,智能的动态分配和组合资源,满足各类应用的需求。

 

对于融合架构的发展,我认为应该大力发展高速互连技术、新型存储与内存计算、可重构技术和软件定义四个方面的关键技术,最终实现硬件重构与软件定义的完全融合。

 

其中,基于硅光的高带宽、低延迟互连技术将为融合数据中心硬件重构提供关键支撑,而非易失性存储器性能与容量密度的突破性进展,将对计算机系统的传统存储层次结构产生革命性影响。

 

随着更多软硬件新技术的应用,未来数据中心最终会实现CPU、内存等所有的硬件资源的全解耦、全池化,硬件可任意组合并根据应用需求智能地分配和组合相关资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据中心即计算机”。

 

2016年将是浪潮“计算+”的深化之年。浪潮将增加面向智慧计算的投资,全力发展融合架构2.0和生态2.0,加快硬件重构与软件定义的深度融合,促进云计算生态的建设,构建未来核心竞争力。

责任编辑:昆仑侠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