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政策法规 > 阅读信息
王延才:电视剧要突出重围繁荣发展——关于电视剧体制改革的建议
点击:  作者:王延才    来源:昆仑策研究院  发布时间:2016-03-29 08:28:26

 

 1.webp (3).jpg

 

  【习总书记在中央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一周年了,感觉现在还是空话多,修修补补,缺少根本性的举措。】

 

  多年以来,电视剧诟病不断,仿佛是一匹脱缰之马,而我们习惯于跟在后面不厌其烦地指责它,却总是不去抓住它的缰绳。电视剧问题的关键在剧本,而剧本创作又处于无政府状态。作者面对众多形形色色的影视公司感到投稿难、创作迷惘和审查顾虑;影视公司感慨没有“好剧本”,什么是“好剧本”又各取所好没有统一标准。事实上电视剧的国家“理论标准”和影视公司的“市场标准”形成了双轨制,有所兼容又取向不同,而“市场标准”某种程度代替了“理论标准”。有官方机构评选出的“优秀电视剧本”,影视公司并不青睐,好比一块布料,爹说这料子不错,可衣服归娘做,娘说不喜欢,这衣服就做不成。

 

  电视剧客观上分成了“走央视”和“走市场”两个运作方向,似乎“走央视”的剧就是主旋律,高大上,甚至是脱离生活的假大空,而“走市场”的剧则可以不是主旋律,甚至可以是低俗的。难道“走央视”和“走市场”不是同一个市场吗?电视剧的这种不同取向是不规范的,也会误导创作。

 

  脱离生活、缺乏真诚、虚假、胡编乱造、模式化创作已蔚然成风,浅层次“好看”的价值观使中国电视剧走向庸俗化;“去思想化”和“娱乐至上”的思潮瓦解着我们文艺的筋骨,文艺作品的道德教化和精神引领功能受到蔑视而变得虚无和牵强。

 

  红色经典和“打鬼子”戏固然重要,但毕竟是“过去时”,传承“中国精神”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应关注现实题材,唱响时代主旋律。

 

  习总书记在中央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一周年了,感觉现在还是空话多,修修补补,缺少根本性的举措。电视剧的问题积弊已久,归根结底是管理问题、体制问题,只有追根溯源,采取措施,规范体制,才能切实保证讲话精神的真正落实。下面是个人的一些想法,仅供参考。

 

  1.成立“国家剧本中心”,撤销广电总局,加强中宣部的领导

 

  剧本是影视生产的第一资源,没人否认它的重要性。而目前国家却没有把剧本真正抓起来、管起来,没有从文化战略的高度给予切实重视和对待。其结果必然导致电视剧品质的衰败和行业的乱象丛生。为使中国电视剧沿着健康有序的道路前进,有必要进行体制改革。国家成立剧本中心,提纲挈领,一切问题会迎刃而解。

 

  在已有中宣部、文化部机构的情况下,设“广电总局”感觉机构臃叠;成立“国家剧本中心”,故应撤销广电总局。中央电视台等国家主要媒体和剧本中心应直属中宣部领导,其它职能部门归属文化部。直属中宣部领导凸显了部门的重要性,有利于党的方针政策直接落地。

 

  国家成立剧本中心,突出了影视创作的核心工作,强调和提高了剧本的主导地位,解决了投稿难,统一了国家艺术标准,有利于文艺创作的大发展、大繁荣,有利于管理体制的规范和加强。这既是客观需要,又是重大的文化战略工程。

 

  剧本中心是国家唯一的剧本权威机构,并对制作、播出环节参与管理。接受全国编剧来稿。制定评判标准。建立严格规范的三级评审制度和管理规则。剧本一律匿名编号入档进入“三审”程序,随机抽取,保证公平公正。每级评审实行“三关两过”制,未过作品经作者修改后可进行同级复审。责编认真阅稿后决定其进退并提交审读报告,责编身份匿名编号。选聘专家、建立责编队伍进行一审二审工作;三审由电视“艺委会”审评把关。“艺委会”应由国家一流的资深文艺评论家组成,他们必须德艺双馨,具有深厚的文艺理论素养,能够以最高的专业艺术水准代表国家对作品进行最终的权威判断。

 

  剧本中心出品的剧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并提倡多样化;坚持思想性、艺术性、欣赏性的统一;坚持各种题材各种风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剧本中心出品的剧本题材广泛,思想鲜明,在此体制基础上不再保留“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领导小组”。

 

  国家剧本中心受中宣部的直接领导,由艺委会主持管理。剧本中心设立两个平台:一是面向影视公司的剧本交易平台;一是面向电视台的购片平台。

 

  剧本中心应及时发布行业信息、公布方针政策、提出题材规划,并经常举办讲座培训,用正确的艺术价值观指导和引领创作。对创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剧本中心要及时进行学术研讨,明示标准。剧本中心对来稿公益受理,不收审稿费;对成功交易的编剧、影视公司、电视台收取服务费。剧本中心对出品的剧本根据实际情况可动用国家文化基金适当扶持特殊题材的制作和播出。

 

  2.影视公司一律从剧本中心选择剧本拍摄

 

  剧本中心是电视剧的国家出品方。剧本中心出品的剧本已完成拍摄立项。剧本中心出品的剧本量与市场播出需求基本持平。

 

  影视公司必须从剧本中心选择剧本拍摄,无须自己组织策划剧本,省却了剧本审查立项的繁琐,如制作精良也不会有播出的风险。

 

  剧本中心“剧本交易平台”面向全国影视公司定期发布出品剧本的信息,举办剧本交易会。交易会对剧本进行现场推介,实行价格竞拍招标。影视公司中标后兑现剧本稿酬,与剧本中心签订拍摄协议。

 

  编剧代表剧本中心跟组监制。影视公司在拍摄过程中不得对剧本情节进行改动;如有必要,必须经编剧同意并请示剧本中心允许。影视公司片子制作完成后报送剧本中心,剧本中心由一定数量的责编审看通过;如有问题,提出修改。

 

  规范电视剧署名。“编剧”第一个署名,“导演”最后一个署名;禁署“某某编剧作品”、“某某导演作品”;取消“领导”挂名、取消“策划”;不署“出品人”、“责编”代表出品方;“司机”等非艺术创作人员不得署名。制定规范的署名格式。

降低拍摄门槛。凡经剧本中心对专业资质给予认证,并具运作能力,公司不论大小,均可参与影视的竞标和制作。

 

  3.电视台禁止“联合出品”、“联合制作”电视剧,制播彻底分离,并改变本末倒置的制播体制

    

  现在电视剧制播体制混乱。电视台因是电视剧的“出口”,就事实上掌握了电视剧的生杀大权,是不恰当的,是体制上的本末倒置。目前影视公司只能“以销定产”,一个电视剧项目是否成立,必须得到买家电视台的认可,于是唯电视台马首是瞻。电视台追求收视率,又以此为标准取舍电视剧,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这种局面不但滋生腐败,也严重影响中国电视剧的健康发展。而且电视台参与投资,与影视公司利益溶合,形成了牢固的利益链条。如果说电视剧市场被资本绑架了,同时电视剧也被电视台绑架了。“俗剧”、“神剧”、“雷剧”、“老百姓一边看一边骂”的剧都是电视台播出的,而电视台都是在党的领导下,没有一家是私人企业。我们也不缺理论指导,“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弘扬主旋律”、“三贴近”、“大发展大繁荣”、“以人民为中心”等等我们始终在喊。

 

  电视剧要突出重围繁荣发展,不真抓实干不行、不改革不行。

 

  电视台是播出机构,禁止“联合出品”、“联合制作”电视剧,不允许自制电视剧,斩断利益链条,制播彻底分离。电视剧的标准应掌握在非营利的国家机构手中。实施国家剧本中心以剧本为龙头的剧本主导制,颠覆了原有本末倒置的制播体制,电视台不能再左右影视公司,而使其失去了对电视剧的生杀大权。各电视台和官方机构附属的影视公司(包括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等)要彻底脱钩,不再是隶属于电视台或官方机构的“国家队”,面向市场独立经营,使之与民营公司处于平等的市场竞争环境。

 

  剧本中心“购片平台”定期面向全国的电视台发布新片信息并举办购片洽谈会。剧本中心和影视制作公司现场对新片进行推介,电视台选择购买,平等竞价,公开公正。可确定底价和上限。中标电视台跟影视公司签署购买合同,并与剧本中心签订播出协议。电视台所购剧目是一次性播出权,不得重播。可两台同播。确定不同波次价格,其他电视台可相继选择播出,实现播出最大化。电视台对电视剧的必播性大于选择性。除获奖电视剧外,原则上电视台不重播电视剧;重播剧目由剧本中心决定。

 

  中央电视台应播最优秀的电视剧,也应是价格最高的电视剧。对新出品的电视剧中央电视台有优先选择权。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剧目由电视艺委会选择确定。

 

  电视台是党和国家的舆论宣传工具,不是“电视台”的电视台,电视台要加强党的领导。电视台不应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第一目的,也要破除地盘垄断。电视剧在电视台的播出收益不仅是电视台的收益,国家应掌控分配规则向制作倾斜,以激励原创动力。电视台不得删改电视剧,并规范广告播出。电视台欢迎广告,但不追求广告,电视剧广告多少不影响播出。

 

  4.取消现有审查制度,以编代审

 

  文化产品的重要性,决定了电视剧审查的必要性。

 

  以往所谓“审查”,主要是对电视剧内容中可能涉及到“国家政治”和“社会敏感”方面的问题进行的审查把关。这种审查制度现在因未能与时俱进,僵化教条,而成了印象中的“马列主义老太太”,饱受诟病。而且审查主观性强,没有切实标准。“末端管理”、最后审片,也使很多电视剧不能播出让影视公司血本无归,浪费惊人。因此,也许“审查”被妖魔化了,更由于影视公司在审查中处于弱势,感到无所适从,故对“审查”退避三舍,敬而远之。创作中影视公司视“敏感”为大敌,草木皆兵,宁远勿近;把“敏感”的、似乎“敏感”的、怀疑“敏感”的、一切可能会引起审查“麻烦”的,统统回避,逃之夭夭。于是,“国企改革”没人敢拍,“反腐剧”也不见了,反映现实的剧变成了“伪现实”,一派嘻嘻哈哈、婆婆妈妈。剧怎么烂却不犯毛病,“老百姓一边看一边骂而制片方却能赚大钱”,影视公司何乐而不为呢?

 

  以往电视剧的“审查”不是全面审查、不是整体质量的把关。只看作品“有没有毛病”,不管电视剧“好不好”;只拿着放大镜寻找“细菌”,而不问总体是否健康;该严的没有严,有的又严过了头。

 

  于是聪明的影视公司,不是去制作国家提倡的高端“精神”产品,而是在接近“底线”的低端地带大力作为,虽然“泡沫剧”成不了经典,也代表不了中国电视剧的脊梁,但却赚得盆满钵满,实现了商业追求。“不触犯底线就放任不管”,不是“不作为”是“以法办事”,也是中国电视剧现状堪忧的一个重要原因。

 

  可见现有的审查制度保证不了中国电视剧的全面健康,而是某种程度影响和制约了中国电视剧的繁荣发展。

 

  注意到近期广电总局亡羊补牢又出“审查”新规,对电视剧设卡增多,把关从严。但仅是“堵”,而不是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况且,繁琐审查没有必要,既不科学又劳民伤财,是矫枉过正。

 

  国家确立剧本主导制,会结束审片马后炮似的围追堵截,也是审查体制的根本变革。剧本进行专家三审,实行责编负责制,最后由“艺委会”文艺评论家们把关,以国家名义出品,能够保证剧本的品质,也从源头从根本上解决了“审查”问题。以往的审查是片面的、消极的,过“左”的教条甚至给创作带来负面影响。而剧本的审查是全面的,不但贴近生活实际,更强调积极的思想意义,实实在在有利于创作的健康和繁荣发展。

 

  取消现有审查制度利好,以编代审足矣。

 

  审查不是问题,问题是不让审查有问题。“敏感”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有人站出来,用“正确”的抹布擦亮天空。

 

  5.国家设立剧本奖

 

  剧本是“一剧之本”,是生产的原动力,重视和激励剧本创作十分必要。国家在规范电视剧奖项的同时,应单独设立国家剧本奖项。比如设立像茅盾文学奖那样的“曹禺剧本奖”。国家定期对播出和上演的电视剧、电影、戏曲、话剧等优秀剧本进行一次检阅式的评选和奖励。设立国家剧本奖意义重大,不但体现了国家对剧本的重视,也是鼓励剧本创作的重要举措,必然有力促进剧本的创作繁荣,从而推动文艺的大发展。

 

  综上所述——

 

  剧本是文化精神产品,不能任由在市场上漂流,国家把剧本抓起来是战略行为,且能带动体制变革,促进文艺繁荣。

 

  剧本国家化,制作市场化。

 

  切实加强党对文艺的领导,该由政府管的要认真管起来,该归市场的要彻底放下去。

 

  (作者是下岗工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此为原创,转载请注明 来源:昆仑策研究院)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昆仑策网: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昆仑侠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