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倘若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的对华政策将会如何呢?3月21日,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中心研究员周波在南华早报发表题为《Why China can rest easy if Trump is re-elected US President》(为什么中国不担心特朗普再任美国总统)的英文评论。
周波认为,即使特朗普再次赢得选举,其对华政策很可能与拜登政府大同小异,难以对中国造成实质性影响,反倒会加剧其国内撕裂和盟友离心,使美国更难恢复其因采取双重标准而丧失的公信力和道义权威。
在美国准备投票选举下一任总统之际,特朗普在部分全国性民调中,略微领先于拜登。倘若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的对华政策将会如何?我的答案是:2.0版的特朗普政府将与现在的拜登政府大同小异。2017年特朗普就任总统后,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180度大转变,但其主要遗产并非拜登上台后以“去风险”的名义延续的特朗普提出的“脱钩”政策,而是两党在意识形态领域形成的反华共识。平心而论,特朗普并非意识形态的拥趸。然而,双边关系一旦被意识形态所绑架,灵活处置的空间就会急剧缩小。特朗普会改变立场吗?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倒是个绝佳案例。尼克松曾经是铁杆的反共右翼分子,但他最为人们称道的却是对华破冰之旅。不过,尼克松被公认为战略家,而特朗普只是个自命不凡的“交易者”。特朗普在他的第一本自传《做生意的艺术》中写道:“我做生意的方式简单又直接。我给自己设定很高的目标,然后一点点加码,直到成功。”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策略似乎对美国的盟友更加奏效。特朗普曾表示,他鼓励俄罗斯对任何未履行军费开支义务的北约国家“为所欲为”,这一言论使得美国的盟友们惊愕失措。如果特朗普赢下第二个任期,几乎可以确定,更多北约成员国将加速完成国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2%的目标,以避免最坏的情况发生——美国退出北约。如果特朗普的政策是一根“大棒”,那么其效果远胜于拜登的“胡萝卜”。然而,这根“大棒”对中国毫无作用。特朗普曾放言对中国商品征收60%或更高的关税。但这一措施将会使美国对华进口份额削减至近趋于零,在华的美国制造业将遭受重创,美国金融市场将出现动荡,美国人将不得不为进口商品支付更高的价格。可以预见,特朗普在限制高科技流向中国方面,与拜登政府的 “小院高墙”政策不会有很大区别。但是,两人都无法阻止全球的高科技人才,包括在美国接受过教育的技术人才流向中国。中国政府正在大规模投资创新,2022年,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甚至超过了世界其他国家总和。中国政府的主要关切是,特朗普对台湾问题的态度是否会有所不同。与拜登不同,特朗普从未公开表示过要 “保卫台湾”,但中国政府不会掉以轻心。2022年,南希·佩洛西窜访台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台湾岛周边海域进行了实弹演习。中国政府的应对措施必将随着挑衅的升级而升级,每一次应对,都会创造新的现状。如今,不论台湾当局如何抗议,中国军机都会定期穿越台海中线。特朗普的对华政策还取决于他如何获得国内和国际支持。去年,ABC新闻/益普索(Ipsos)的民意调查显示,四分之三的美国人认为美国正在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一个分裂的美国绝不可能拥有强有力的外交。乌克兰冲突和中东战争, 必将分散下一任美国总统对北京的注意力。特朗普声称,如果他再次当选总统,可以在一天之内解决俄乌冲突。这是特朗普式的自吹自擂,但也说明华盛顿对基辅的支持才是解决冲突的关键。
尽管获得了北约的全力支持,乌克兰的反攻还是以失败告终,失去了夺回所有失地的希望,而俄罗斯则不得不忍受一个扩大的北约。俄乌冲突最有可能的结果,是在欧洲中心地带达成一项无人满意的停火协议。在中东,特朗普最重要的外交成就—旨在改善以色列与几个阿拉伯国家关系的《亚伯拉罕协议》已被束之高阁。拜登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关系冷淡,而特朗普则不同,在与内塔尼亚胡任期重叠的四年间,两人是最为亲密的政治盟友。与拜登相比,特朗普会让以色列更放手一搏,无论这会加剧多少地区冲突。如果特朗普再度当选,伊朗核问题只会更加恶化。截至目前,德黑兰尚未做出生产核弹的政治决定,但中东局势越动荡,伊朗开发核弹的诱惑就越大。伊朗已加快生产60%浓度浓缩铀的速度,很快就可以将60%的浓度提升至生产核弹所需的90%浓度。沙特阿拉伯威胁称,如果伊朗开发核弹,沙特阿拉伯也将制造核弹。(乌克兰和中东)这两场战争的输家不仅是交战各方,还包括美国。美国对乌克兰和加沙问题采取的截然相反的双重标准,使其公信力和道德权威所剩无几。全球南方国家也广泛对美国的极端虚伪进行了批判。这种损害很难修复,尤其在国家领导人是一位并不在乎人心向背的 “交易者”的情况下。如果特朗普再次当选总统,议员格林(Marjorie Taylor Greene)所言的“国家大离婚”现象会进一步加剧。无论谁成为下一任美国总统,都将会发现美国越来越难以推广所谓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认同所谓的“民主与专制对决”的全球南方国家寥寥无几;甚至美国的盟友也不愿意选边站;会有更多的事情需要与中国讨论合作。
(作者系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授权】,转编自“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