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网络民意的“善变性”:现象、分析与应对
点击:  作者:凯申日记本    来源:凯申日记本  发布时间:2022-08-02 10:13:13

 

 

上图是一位微博网友对唐山打人事件后部分网络舆论的吐槽。图中这种现象体现的是网络民意的重要特点之一:善变性

 

无论是执政者,还是键政爱好者,都建议充分了解这种特性,否则如果按民意来制定政策或者评估民意,很可能会带来偏差,更脆弱一些的甚至自己都会被带跑了。

 

一件事情起来之后,舆论会呈现泥沙俱下的场景,大量没有接受过逻辑训练个体的声音,在强烈的感官冲击力下,会产生必须要做点什么事来改变的冲动,往往会从最容易想到、最直接的角度去解决问题,而只发声不必负责的特点,更决定了这些声音里面包含了很多情绪化、个人化、粗浅化、不经大脑、重视一个矛盾而忽视另外其他矛盾的色彩。

 

这个时候,民意中往往会包含一些非常极端的解决方案,比如微博上经常看到的死刑起步,比如这里提到的拥枪化,这些方案的特点就是极端的头疼医头,而不考虑一旦这样做之后的其他效应。因为这个舆论所表现出来的直观冲击力就是头疼,至于执行之后会不会脚疼,这并没有直观的、有冲击力的、能舍身处地体验的表现,所以很多人是想不起来考虑不到的。

 

我举个例子:

 

1、如果是一个强拆违建的新闻,只有文字报道。

 

网络舆论关注度不会太高,基调可能是批判强拆,但不会太激烈。

 

2、如果是一个强拆违建的新闻,有图像和声音,且很有冲击力,里面包含着屋子主人的哀嚎,女人蓬头垢面坐在地上大哭,周围几个穿制服的人则在指挥。

 

这样就初步具备了话题性和感官冲击力,有一定上热搜的可能性了。这个时候愤怒的声音就会增多,指责政府冷血,拆迁粗暴,甚至可能产生一些极端言论,比如杀光这样流氓之类的。

 

3、如果更加激烈,出现了更加带血的场景,比如屋主当场自焚之类的。那网络声音就会变得表达欲望更加强烈,可能会喊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违建出事业主自己负责就好,政府不要管公民自己能管好自己,政府不插手就是最好的

 

4、如果是一个违建倒塌,砸死了一两个人,如果是只有文字报道。

 

那么网络舆论关注度不会太高,基调可能是哀悼,但不会太激烈。

 

5、如果是一个违建倒塌,砸死了几十个人,如果是只有文字报道。

 

由于伤亡数量太多,那么网络舆论这个时候会起来,基调首先是哀悼,另外是指责违建业主,另外也会指责政府为什么早不拆。

 

6、如果是一个违建倒塌,砸死了几十个人,且有视频和声音,有强烈视觉冲击力。血淋漓的画面、家属的哭天抢地,血肉模糊的面孔……且死者是与网民年龄段重合度较高的年轻人。

 

此时网络舆论会变得相当激烈,对违建的愤怒增加一个很高的程度,甚至有人会喊出暴力清除全国所有违建

 

同样都是违建,假设该违建在法律上的地位完全相同,不同的新闻舆论场景,会引发民意激烈程度不同、甚至方向也可以完全不同的反应。

 

对于执政者,要是按照民意办事,那很可能被下一次的急转弯给甩出去。

 

比如如果看到躺平派痛心疾首,大声呼喊,并且民意也附和的时候,就需要换位思考:如果我真同意躺平了,那么之后出现的新状况,会不会让民意急转?

 

民意有冲动性,往往是以当下、眼前、切身感知、不专业而产生的直观化的呼声。

 

所以不能简单依从民意,但也不能忽视民意。民意对执政者的作用,是能通过表面的民意,来深入探析到背后所体现的民心。而民心则是真正的需求,需要执政者去满足的。

 

再举个例子,12-16年,雾霾严重,当时受某纪录片影响,出现了一种雾霾和国企垄断有关联的民意表达。这也是算是民意,或者说民意的一部分,但是按照这个逻辑去治理雾霾,那后续会连锁产生什么反应呢?这个就不是当下的受到刺激而产生舆论所考虑的了。

 

这种情况还有很多,比如2011年温州动车事故,也是民意汹涌,当时童大焕的声音得到了很多热泪拥护:中国啊,请你慢些走,停下飞奔的脚步,等一等你的人民,等一等你的灵魂,等一等你的道德,等一等你的良知!不要让列车脱轨,不要让桥梁坍塌,不要让道路成陷阱,不要让房屋成危楼。慢点走,让每一个生命都有自由和尊严,每一个人都不被时代抛下,每一个人都顺利平安地抵达终点!

 

这实际上就是一粒沙就是一座山的初级版本,当年的主流基调是抱怨只顾经济发展,不顾百姓死活,甚至有不少经济发展和百姓无关的声音——要大国崛起,还是要小民尊严。但等到2022年真的是把生命放在第一位,严格动态清零的时候,我们要发展经济的呼声又成了躺平派的重要口号。那经济发展,到底是和百姓有没有关系呢?在不同的舆论时空下,民意所表现是不同的。

 

所以说,真正要关注的,是民心。如果政府是个程序员,那民意就相当于是非专业的甲方提的各种需求,比如说在这个地方要加一个按钮。但程序员要真按照这样做了,甲方一用,哎,你这做的和我想的不一样啊,我加这个按钮实际上是为了xxxxx,你这给我的不是我想的那个效果。因此,程序员应该在工程开始前,就要充分和甲方交流,并通过自己的分析能力,摸索出哦,他说在这里加个按钮,其真实的意图是要解决xxxx的问题,而按钮只是个以他的理解所想到的一种表现形式,有没有其实不重要……”

 

来源:凯申日记本微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