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易纲:货币政策关乎大家手中的“票子”
点击:  作者:易纲    来源:“求是网”微信公号  发布时间:2019-12-11 00:22:57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一定要把金融搞好”,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充分认识金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扎扎实实把金融工作做好。

 

1.webp (14).jpg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2019年第23期《求是》刊发的文章《坚守币值稳定目标 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深度聚焦货币币值和货币政策,关乎我们手中的“票子”。为您梳理文章六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起来看!

 

一、论述货币和货币政策的极端重要性

 

文章多处谈到对货币和货币政策重要性的认识:

 

★ 货币是金融体系的血液。“千招万招,管不住货币都是无用之招。”

★ 货币政策与每一家企业、每一个家庭息息相关,关乎大家手中的“票子”。

★ 守护好老百姓手里的钱,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不能让老百姓手中的票子变“毛”了,不值钱了。

 

二、回顾全球货币政策的历史演进

 

文章回顾了20世纪“大萧条”以来,全球范围货币政策大致经历的三个阶段演进:

 

★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前,货币政策目标比较多,主要是刺激经济增长,最终出现了严重的“滞胀”。

★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反通胀成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经济增长较快,但忽视了金融稳定。

★ 第三阶段: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着力完善金融监管框架并强化宏观审慎管理,货币政策再次转向刺激经济增长,但超宽松货币政策效果面临新的挑战。

 

三、总结我国货币政策的规律性认识

 

我们从中国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取得了重要的规律性认识:

 

★ 货币政策需要关注经济增长,又不能过度刺激经济增长。

★ 坚守币值稳定这个根本目标,同时中央银行也要强化金融稳定目标,把保持币值稳定和维护金融稳定更好地结合起来。

★ 货币政策不能单打独斗,需要与其他政策相互配合,“几家抬”形成合力。

 

 

四、阐释我国货币政策的使命与担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货币政策要找准时代使命、履行时代担当: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适当的货币条件可以促进财富增长,不适当的货币条件可能加剧财富分化和金融风险,甚至引发社会性问题。

★ 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货币政策而言,要适应经济发展阶段和结构调整过程中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把握好总量政策的取向和力度。

★ 坚持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要着力于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实体经济尤其是薄弱环节。中央银行精准发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五、论述稳健货币政策的五大着力点

 

★ 总量适度,在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把握好总量政策的取向和力度。

★ 精准滴灌,引导优化流动性和信贷结构,支持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 协同发力,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把保持币值稳定和维护金融稳定更好地结合起来。

★ 深化改革,强化市场化的利率形成、传导和调控机制,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 促进内外均衡,完善市场化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六、强调两个方面的货币政策取向


★ 不搞竞争性的零利率或量化宽松政策

金融危机后主要发达经济体实施空前宽松的货币政策,在“零利率”状态附近难以退出。即使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向零利率方向趋近,我们也应坚持稳中求进、精准发力,不搞竞争性的零利率或量化宽松政策,始终坚守好货币政策维护币值稳定和保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福祉的初心使命。要做好“中长跑”的准备,尽量长时间保持正常的货币政策,以维护长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 货币政策始终保持松紧适度

 

货币政策过紧,会加剧总需求收缩和经济下行;政策过松,又可能固化结构扭曲,推高债务并积累风险。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传统上作为总量政策的货币政策,也可以在引导结构调整优化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过多使用结构性政策也可能会导致总量出问题。这就要求,货币政策始终保持松紧适度,加强预调微调,为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环境。

 

详见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刚文章
《坚守币值稳定目标 实施稳健货币政策》

 

5.webp (1).jpg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昆仑策网”!


(来源:“求是网”微信公号) 

 

5.webp.jpg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