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罗斯军工综合体网站报道,2017年5月,中俄宽体客机组装公司将在上海成立。据了解,中俄远程宽体客机将在7年之后进行首飞,10年后开始向客机交付。新型远程宽体客机的生产工作将在中国进行,研发工作则在俄罗斯进行,目前项目成本预计为130-200亿美元。根据此前报道,俄罗斯正在为远程宽体客机生产推力为35吨的PD-35发动机,但这需要至少10年时间,因此新客机将使用通用电气或劳斯莱斯的发动机。中国将新型客机命名为C929,根据性能,C929将超出空中客车和波音至少10%。
需要解释的是,在中国生产并不意味着飞机将全部在中国生产,复合材料机翼、增升装置和航空电子设备将在俄罗斯生产,机身和尾翼在中国生产,所有部件的组装将在上海郊区的飞机制造商进行。
对俄罗斯而言,最关键的问题是,国内航空工业在这样的定位中能够带来什么好处。俄罗斯联合飞机制造公司总裁尤里·斯柳萨里表示,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是:中国是最主要的销售市场,未来20年需要几百架这样的客机,但是也有一些其他的原因。
奥列格·潘杰列耶夫称,显然,哪个合作伙伴准备投入的资金越多,其项目比重就越大。中俄两国各自承担的都是国家比较擅长的方面,俄罗斯在飞机设计领域比较先进,而中国能够建立一个强大的生产平台,此外,中国并未收到西方国家的制裁,因此可以从国外购买一些设备和部件。
俄方人员表示,与中国进行合作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这有助于项目的融资以及进入国际市场。此项目的投资成本过大,如果仅靠俄罗斯,要么会出现资金链断裂,要么项目会被推迟或者降低一些参数指标。
高科技领域合作是一个充满曲折的过程,它有自己的优缺点。优点是融资由两个国家分担,而不是一个国家,此外,每个项目的参与者都致力于制造自己所负责部分最好的部件,避免推倒重来。现在,几乎所有的民用飞机,包括空客和波音公司的客机都是根据这一原则生产的。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