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美国《纽约时报》震撼对比中美,轰动美国白宫高层!
点击:  作者:综合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17-01-12 11:57:28

 

 1.webp (14).jpg


  美国《纽约时报》著名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写了一篇文章。题为“中美这七年”,刊登在《纽约时报》上,震惊了美国白宫!

 

  当我坐在中国场馆的座位上,欣赏上数千名中国舞蹈演员、鼓手、歌手以及踩着高跷的杂技演员魔幻般的精彩演出时,我不由得回想起过去这七年中美两国的不同经历:

 

  中国一直在忙于各种场会的各种工作,而我们忙着对付“基地”组织(恐怖分子);他们一直在建设更好的体育馆、地铁、机场、道路以及公园,而我们一直在建造更好的金属探测器、悍马军车和无人驾驶侦察机……

 

1.webp (15).jpg


  差异已经开始显现。

 

  你可以比较一下纽约肮脏陈旧的拉瓜地亚机场和上海造型优美的国际机场。当你驱车前往曼哈顿时,你会发现一路上的基础设施有多么破败不堪。再体验一下上海时速高达220英里的磁悬浮列车,它应用的是电磁推进技术,而不是普通的钢轮和轨道,眨眼工夫,你已经抵达上海市区。然后扪心自问:究竟是谁生活在第三世界国家?

 

  我认为,作为一个现代国家,中国接受了现代国家主权和人权的主要观念。但中华文明的种种特质又使它与众不同。

 

  人口,中国发展模式的一个特点就是:学习+创新+巨大人口产生的规模效应+影响中国和世界。许多境外企业投资中国都有一个口号,只要能在中国做到第一,就能做到世界第一。这个趋势随着中国的崛起正在开始扩大到越来越多的领域,如旅游、航空、影视、体育、教育、新能源、现代化模式、高铁等。

 

  疆域,我们一些人比较羡慕小国寡民的生活,实际上小国有小国的困难。小国经不起风浪,而大国遇到风浪,回旋余地大得多。

 

  智利是相对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但2010年一场大地震,GDP就跌掉一大块,整个经济可能两年内都喘不过气,而中国即使遇到汶川大地震这么大的天灾,整个国家经济纹丝不动。

 

1.webp (16).jpg


  对于绝大多数国家来说,产业升级往往意味着产业迁移到外国,而中国在自己内部就可以进行大规模的产业梯度转移,这就延长了中国制造业的生命周期。

 

  文化,过去三十多年的中西文化碰撞,没有使多数中国人丧失文化自信。中国人今天的孔子热、老子热、诵经热、书画热、茶道热、旧宅热、文物热、中医热、养生热等,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中国人本文化衍生出来的餐饮文化、养生文化、休闲文化也是其他文化所难以比拟的。中国任何地方的街头餐馆都能做出三四十种菜,而在美国绝大多数的餐馆只有汉堡包加土豆条,能有三四个菜就不错了。欧洲餐馆的菜肴要丰富一些,但也很少超过七八个品种。

 

  我们有些人总是担心中国人缺少宗教情怀。其实只要稍微熟悉一点世界历史的人就知道,人类历史上宗教冲突导致了无数的战争,光是基督教各个教派之间以及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冲突就有上千年的历史,造成了无数生命遭杀戮的人间悲剧。所以,我们的老百姓不一定非要信教。

 

  经济,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学,严格讲不是“市场经济学”,而是“人本经济学”。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一个政府如果不能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不能处理好大灾大难,就会失去民心的支持,失去“天命”,最终被人民推翻。

 

  中国今天的政党是历史上统一的儒家执政集团传统的延续,而不是代表不同利益群体进行互相竞争的西方政党。西方不少人只认同多党竞争产生的政权合法性,这是十分浅薄的政治观念。

 

  我曾遇到美国学者质疑中国政权的合法性,我问他为什么不首先质疑一下他自己国家的合法性:你占了别人的土地,通过殖民、移民、灭绝印第安人,才形成了今天的美国。我请他给我解释这样的国家合法性和正当性在哪里?最后他只能跟我说,这是历史。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用中国“选贤任能”的理念来质疑西方政权合法性的来源么?小布什执政八年给美国带来了经济衰退,给伊拉克带来了灭顶之灾,给世界带来了金融海啸,就是一个例子。

 

  中国历史合法性的最大特点就是“选贤任能”的政治传统和“民心向背”的治国。      

 

  中国政治文化中的“全国一盘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等理念,其他文化无法产生。我曾和印度学者一起探讨中国模式,他们说从表面看,中国是中央集权,但中国每一项改革实际上都有很强的地方特色,互相竞争又互相补充,所以中国体制要比印度的体制更有活力。

 

  他们学习了西方,已经建立了强大的现代政府体系,但同时又拥有自己独特的政治文化资源,两者的结合使我们更容易克服今天困扰西方民主制度的民粹主义、短视主义、法条主义等问题。

 

  在政治层面,西方许多人也想当然地认为随着中国中产阶层的壮大,中国也会接受西方对抗性政治模式。但他们今天也发现,今天的中国中产阶层似乎比其他任何阶层都更珍惜中国的政治稳定。他们了解西方“民主化”已经给许多国家带来混乱动荡,了解自己辛辛苦苦的财富积累得益于中国三十多年的政治稳定。

 

  坦率地说,中国今天所展现出来的一切,绝对不是“先进”和“落后”、“民主”和“专制”、“高人权”和“低人权”这些过分简约甚至简陋的概念可以概括的。

 

  这就是美国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写的“中美这七年”的文章。非常值得每一个中国人认真看一看,好好思索一下……

 

1.webp (17).jpg


  上面这是一个理性的美国人把中美两国七年的发展情况及对民生,民权,民主各自处理,自治给本国带来的实际变化,及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及后果。不同的文化传承给迥異的施政体制所带来的不同的发展结局,托马斯言简意赅的小结,发人深省。中国人,中华民族的每一份子都应珍惜这一中华民族复兴的宝贵时代。我们一直坚信,中国正在迎来最好的时代,这是我们这一代人最大的荣幸。

 

  在这个历史交接点,我们一定要有充足的自信心,中国早已不是那个被别人可以随随便便指点的国家了,中国现在的发展轨迹早已超出了一那些经济学家所能接受的理论范畴,因为中国正在走一条前无古人的道路!

 

  而进化了300多年的现代经济学也正在失效,纵观当今世界经济,彷佛一片泥潭,说明世界发展的奇点临近了,一场大变革就在眼前,眼下的世界彷佛当年的法国大革命,而中国即将成为下一轮世界潮流的弄潮儿!

 

附文:
 

  英美网友炸开了锅:只因中国花10亿造的这座大桥

  

  2016年12月29日,横跨贵州省六盘水市都格镇和云南省宣威市普立乡的北盘江大桥正式建成通车。此大桥由云贵两省合作共建,全长1341.4米,桥面到谷底垂直高度565米,相当于200层楼的高度,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大桥。

 

1.webp (18).jpg

 

  北盘江大桥的建成,标志着以东部杭州为起点,贯穿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贵州至云南瑞丽口岸全程3404公里的杭瑞高速(G56)即将全面建成通车。

 

  下面让我们看看这座大桥的壮观与宏伟:

1.webp (19).jpg

 

  北盘江大桥作为一座世界级桥梁,当时建设中面临着五大难题:山区大体积承台混凝土温控;超高索塔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泵送;山区超重钢锚梁整体吊装;边跨高墩无水平力的钢桁梁顶推;大跨钢桁梁斜拉桥合龙。很显然,这些难题都被中国的技术和工程团队一一顺利克服了。

 

1.webp (20).jpg

 

  北盘江大桥的总投资10.3亿元,看着价格很高,但实际上,正是因为造价太低,让国外网友都炸开了。在门户网站雅虎上,有关北盘江大桥的新闻评论也是数量惊人。

 

1.webp (21).jpg

 

  一些美国网友开始吐槽自己:

 

1.webp (22).jpg

  对于一些人的讽刺,也有网友表示:

 

1.webp (23).jpg

 

  另外一位网友用他在中国的经历总结了北盘江大桥的成功:

 

  我在中国旅行,坐过巴士、小轿车、火车、地铁、飞机等等所有交通工具。中国的交通安全而且高效,在中国人力成本很低,而且每个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和努力赚取收入。但在美国不同,美国人力成本太高,而且美国政府供养了大量不去工作的人,这就大大抬高了同样的工程在美国的建造成本。如果给予中国人更多的教育机会,他们就能够打破所有挡在他们目标前的障碍。美国应当从中国那里学习经验,才能恢复竞争力。美国的强大需要教育以更有效的工作观念。

 

1.webp (24).jpg

  除了美国网友,英国网友同样惊叹于这一大桥的壮丽:

1.webp (25).jpg

 

  事实上,在世界最高大桥的top10名单当中,除了第七(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和第八(位于墨西哥)外,其余八座桥梁全都来自中国!

 

1.webp (26).jpg

 

  (来源:昆仑策网,根据网文编发)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

  网址: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