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唐世平:张维迎几乎全错,林毅夫对了一半
点击:  作者:Bobo 二丫    来源:元浦说文  发布时间:2016-11-14 11:26:53

 

左为林毅夫右为张维迎

119日,国内两位顶尖的经济学家张维迎和林毅夫围绕着产业政策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张维迎主张,要废除一切形式的产业政策。而林毅夫则认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有为政府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多人看到这样的争论之后说他们一位是在谈理论、一位是在谈实际。一位是在谈中国特色,一位又是在谈西方思想。

产业政策究竟是“穿着马甲的计划经济”?还是发展中国家 在追赶发达国家过程中有效的政策工具?“是失败的,都应该被取消”?还是能够将“潜在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产业”?今天唐世平教授将为大家深入剖析,中国的产业政策向何处去?

宏观经济政策不是产业政策

调整利率、调整货币供给属于宏观经济政策,不是产业产业政策。当然我们必须承认宏观经济政策,确实会对不同的产业产生不同的影响。比如说汇率的变动会对原材料进口或者成品的出口都会产生影响。但是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最大的不同是宏观经济政策影响的面非常广。

产业政策是垂直性的政策

产业政策是一种垂直性的政策,它影响的领域相对会比较窄一点。首先说的就是产业政策的水平和垂直。有的人会把水平的某些东西当成产业政策,比如说增加教育投入、增加研发投入、增加基础设施投入、吸引外资等等。我们一般也不认为它是严格意义上的产业政策。通常产业政策就是指垂直性的产业政策,也就是说它针对某一特定的产业。比如针对汽车,比如要引进特定的关键技术,然后通过关税出口幅度、出口补贴等等,这些东西叫产业政策,也就是说垂直性的产业政策是严格意义上的产业政策。

如何判定产业政策是否成功?

曾经有一阵,大家买的好电器基本都是某日本品牌,或者最喜欢的是某日本品牌。但现在这些日本品牌都在慢慢地退出白色家电。但是不见得是日本当年白色家电产业的失误、产业政策的失败。恰恰相反,在19501970年,日本的家电产业是非常成功的,它完全把美国没听说过的一些品牌完全打掉。

现在看到日本的家电产业也在退缩,但不一定说它是日本政府产业政策的失败,有可能是日本家电行业或者家电企业的一些战略决策。很多时候遇到一些困难,企业会进行收缩。所以不能说因为某一个产业的兴衰就说产业政策是最重要的原因。

另外某一个产业的成功,也不见得是产业政策的成功。可能没有产业政策,产业也会发展得不错

所谓的成功与否,可以说产业增长速度,或者说有多少企业、有多少产量,但是通常在经济学里边,最重要的衡量指标是依赖计量经济学的办法,产业政策的成功促进了产业的TFP,也就是全要素生产效率的提升。比起没有受到支持的产业TFP增长要更快。TFP一般被认为是经济增长里最重要的驱动因素。

产业政策是“穿着马甲的计划经济”吗?产业政策会成功吗?政府的干预会不会滋生腐败?

第一产业政策不是计划经济,很多人认为产业政策是计划经济,事实上好的产业政策不是计划经济,而是试图纠正市场失灵。

另外可能在中国特别有市场,或者说相当一部分人有同感的地方是产业政策是扶持国企,这也是错误的,产业政策不是扶持国企。而且研究表明太过依赖国企是导致国家某些产业政策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二和刚才联系在一起的就是比较成功的产业政策的国家,就是所谓东亚发展型国家,大家都知道的韩国、新加坡、日本及中国的台湾地区,这些地区或者国家,他们的产业政策几乎都是针对民企,而且是针对产业而不是具体的企业。

产业政策的理论基础是成立的,基础来源于现代新古典经济学马歇尔。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里边就讲到,为什么政府有的时候需要介入?而且这种介入就是采取一种所谓的产业政策来介入。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有一位科技工作者,他发明了一个东西,但这个东西可能有好几个合作者,他们都可以把这个东西偷走,说不定他还没有来得及申请专利的时候,他们的同事或者竞争者已经把技术拿走。可是最后,他这个技术要想发挥最大的作用,还真是需要技术被广泛地享用。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谁愿意去投最开始的钱呢?因为是非常冒进的。有可能投进去什么都没有。所以如果政府能够提供一部分支持,那就可以减少所谓的投入风险。所以这就是一种产业政策。

再举个例子,中国采取的经济特区,或者科技园,它把类似的或者相关联的企业放在一个地方,达到一定的规模效应,达到一定基础设施的匹配和吻合,这些都是产业政策。而这些显然没有任何企业愿意去做。

张维迎老师对林毅夫老师的批评,即便是从教科书上也是行不通的。如果非要说,他其实是一种叫意识形态的批评。更多的是制度层面的批评。也就是说产业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不同,产业政策也和制度变革不同。张维迎老师很多的批评事实上基于中国在过去几年 国进民退带来很多负面效益。

产业政策必须承认确实有很多风险,它会鼓励寻租和最终的失败。大家可能最近听到的就是电动公共汽车。过去发改委发了几十亿人民币的补贴,最后补贴都被很多根本没有技术能力造电动客车的厂家吃掉了。这就是典型的寻租。

再有一个最最明显的例子,中国的汽车产业政策是一个巨大的失败。大家现在看到的中国路上跑的车,90%都是某一个国家的厂,或者某一个国家的汽车品牌在中国的合资,中国几乎没有掌握整个内燃机汽车核心的技术,包括很多东西发动机我们可能都不能够制造。所以以前用市场换技术,然后希望中国的企业通过吸收国外的技术来竞争,最后发现中国的汽车产业基本上是完全失败的。

中国的产业政策是可以成功的

研究产业政策是否成功,光靠一般的案例是不够的,一个公司成功,并不代表产业政策成功。所以真正要确立产业政策的成功,其实需要统计的计量经济学的证据。刚好有这么两个非常好的数据库或者数据集。一个基于中国国家税务总局的一套数据,从中抽取了企业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让我们看到,在某一个行业的全要素生产力或者说TFP的变化。另外有一个很好的数据集来自中国政府颁布的政策数据库。从这些数据库里面找到很多关于产业政策方面的文本。然后把五千多个文本,先用机器筛一遍,然后再去把它编码,最后把两套数据放在一起的时候,就可以真正地有数据支撑产业政策是否成功。

关于林毅夫和张维迎之争。我认为林毅夫老师对了一半,张维迎老师是几乎是全错。

我们对产业政策成功与失败的理解还远远不够。因此要为产业政策开出一个系统的药方还是有很长的距离。

中国对战略新兴产业的扶持是成功的

4_看图王.web.jpg

七大战略新兴产业

2000年到2012年的发展可以表明:中国对战略新兴产业,或者叫SEI的扶持是成功的。这些产业政策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产业TFP的提升速度。也要特别强调,中国的科技政策,比如说863973,也是中国产业政策的一部分。

但是也必须承认,中国对某些发达国家,持有传统优势的产业的产业政策投入可能不是特别成功。尽管我们可能不知道里边的具体理由。

针对战略新兴产业,中国出台了多少次政策。因为可能在计量的经济学办法上,没法完全估算到底中国花了多少钱,但能够估算到底出台了多少次政策。比如说国务院的政策肯定比发改委和科技部的政策要重要。

为什么中国现在有一些产业,不仅只是在赶,而且似乎已经走到了技术的前沿。比如说刚才提到的华为公司、甚至大疆产业。这些企业事实上它们的成功有一部分来自于中国对这些产业的具体扶持

整个产业的分类大概分为五类产业。

结语:

产业政策是必要的,至少对发展中国家是如此。事实上,发达国家也用很多产业政策。

第二个对产业政策成功与失败的理解还远远不够,甚至才刚刚开始。因此我们要为产业政策开出系统的药方还是有很长的距离,所以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因此我们应该谨慎地使用产业政策,至少产业政策不能遍地开花不能被滥用。

唐世平,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陈树渠讲席教授。他的研究领域广泛,涉及国际政治、比较政治、制度经济学、政治学理论、社会科学哲学。他在这些领域都做出了世界水平的研究,2015年其英文专著《国际政治的社会演化》获得国际研究协会的“年度最佳著作”奖,他也是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亚洲学者。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