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共和国科学第一楼"被拆 专家:这是砍掉历史文脉
点击:  作者:沙璐    来源:新京报即时新闻  发布时间:2016-06-23 20:52:42

 

1.jpg

  

 新京报快讯 有“共和国科学第一楼”之称的一栋五层的灰色老楼21日开始拆除,此前多位科学家呼吁保护这栋见证中国科技成长的原子能楼。

 

该建筑的“接管者”,隶属于中科院的国家纳米科学中心21日曾表示,将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将原子能楼的南墙按原貌复制在新建实验楼南墙,同时在旧址设立纪念标志物,保护和传承原子能楼历史价值。

 

22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一条的中科院原子能楼现场,楼体已被拆除近1/3,北面墙和东面墙几乎全被拆毁,只剩南面主体和西面配楼暂未拆除。

 

拆除地区用约3米高的蓝色围挡与周围隔离,围挡内,黄色的挖掘机并未作业,也未见工人出入。

 

被拆除的原子能楼楼体东北面已露出里面的房门和办公室,一些家具散落在被拆毁的墙面边缘。

 

6月21日,挖掘机等拆除机器进入作业,当天该楼主体全面被破坏。据周围工作人员介绍,当天下午拆除工作停止,原因不明,截至22日下午,围档内没有拆除工作的迹象。记者致电纳米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不进行回应。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曾一智认为,原子能楼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物价值,但遗憾的是,没有它应得的文物身份。一方面,这可能是本单位没有重视,另一方面,有心保护的知情人可能不了解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和依法保护文物的法定程序。

 

《文物保护法》总则第二条规定“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都应该受到国家保护,这是被认定为文物的依据。

 

就原子能楼而言,应该在2011年结束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被认定为文物。这里发生了非常多的重大历史事件,如果拆除就意味着曾经的历史痕迹都被“抹去”,这是新中国建国后非常重要的科技发展史的重要历史见证,应该予以保存。

 

曾一智表示,这种情况下,如果专家学者或者公众有保护意愿,应向所在地文物行政部门递交《不可移动文物认定申请书》,由文物部门进行抢救性现场调查后,予以认定。

 

事实上,2009年,文化部公布实施《文物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给普通公民参与文物保护提供进一步细化的法律依据。与此同时,相关单位和媒体已经进行普及性宣传,但仍有很多人对此不够了解。现在建筑已经拆毁,我们只能进行道义上的谴责,但这是砍掉自己历史文脉的表现。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