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他讲话时多次引用“格物致知”。我收集到的有四则:
一,2013年4月19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为强调“高度重视道德建设特别是为政者的道德建设”的意义,他引用了此语。
二,2014年3月2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为使世人更好地认识各种文明的价值,让教育为文明的传承和创造服务,他再次引用了此语。
三,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的讲话中,他强调此语在个体修养层面上的要求。
四,2014年12月20日下午,在澳门大学,他参与了学生举办的主题沙龙时,与青年学生亲切交流时用到此语。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在政治局集体学习,还是面对大学师生讲话,习近平同志倡导“格物致知”,其意均在强调“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从传统意义讲,“三纲八目”可谓对大学育人标准的基本认识。这其中,“三纲”,即:“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尽管学生完成学业需有“三纲八目”的要求,但其实质都离不开以实践“格物致知”为基础。正因如此,习近平同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积极发展教育事业,通过普及教育,启迪心智,传承知识,陶冶情操,使人们在持续的格物致知中更好认识各种文明的价值,让教育为文明传承和创造服务。”
在澳门大学郑裕彤住宿式书院参与学生举办的主题沙龙时,他就传扬中华传统美德问题谈到:“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是我们怎么样去把握它,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精神,去很好地理解和运用。我们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北京大学的师生座谈会上,他亦曾阐述:“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在今天,个人层面修养的核心要求既价值观的养成。因此,习近平同志告诫大学师生:“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不要顺利的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遇挫折,就怀疑动摇,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
显然,人们要有效地养成核心价值观,根本还是要做到“格物致知”。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